2.7 有理数的乘方(2)

2.7  有理数的乘方(2)
2.7  有理数的乘方(2)

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作者:丁银杰(苏州市草桥中学)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 教案3

课题:2.6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科学记数法的的概念。 2、体会科学记数法带来的优越性,感受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3、处理数据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大数。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探究活动;提高预测、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太阳半径、中国人口、织女星离我们的距离。 提问:同学们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展示大数,让学生体会大数的书写不方便,激发简化的欲望 二、引入科学记数法 教师:请大家把计算器拿出来,输入10000,按平方键三次,观察其结果。再分别输入20000、50000,重复以上步骤。 设计意图:自己去发现计算器是如何处理大数的。 教师:计算器上出现了特殊的表示形式,提问:从表达形式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培养概括、总结能力。 总结: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书写课题) 三、换算巩固 例1.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以飞离地球12 200 000 000k 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距离? 例2.用科学记数表示下列大数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1 300 000 000 注:n的大小由小数点移动的位数来确定。 太阳半径 696 000 000米 光速300 000 000米/秒 1百万 练一练(1): 全球约6 100 000 000人。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959.7万千米2(平方千米)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3.6亿千米2 设计意图:巩固科学记数法的表示。 例:把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水星和太阳的距离约5.79×107km 初中-数学-打印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参考教案

2.5 有理数的乘方参考教案 第1课时乘方的意义 教材分析:乘方运算是一种有理数新的运算,构成了有理数的三级运算,在以后的内容中,广泛使用乘方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方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计算表示,了解乘方运算的必要。 教学重点:乘方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乘方结果符合的确定。 教学流程:乘方概念→乘方计算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学生兴趣问题引入 [师]假设一张厚度为0.09mm的纸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你能算吗? [生]1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mm,2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mm,14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2……×2≈1.47m。 14个2 为了表示简便,我们把2×2×2……×2记为214。 14个2 如果对于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a×a×a×a×……×a我们也将之记为a n。 n个a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Power),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把a n读做a的n次方。 二、乘方的意义举例: 1、几种常见的乘方

怎样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呢? 5×5平方单位,5×5×5立方单位。 我们可以把5×5记做52,读作5的平方,5×5=52=25; 5×5×5记作53,读作5的立方,即5×5×5=53=125。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做平方,如52通常读做5的平方;三次方也叫做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 做一做 1、(口答)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 (1)(-6)×(-6)×(-6)= (2)23 ×23 ×23 ×23 = 2、把(-12 )5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12 )5 10个(-2) 32)×(-2)×(-2)×…×(-2)写成幂的形式。 [师]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如(-5)3,(23 )4 三、利用乘方定义计算 1、例1 计算: (1)(-3)2; (2)1.53; (3)(-43 )4; (4)(-1)11; 解:(1)(-3)2=(-3)×(-3)=9 (2)1.53=1.5×1.5×1.5=3.375 (3)(-43 )4=(-43 )×(-43 )×(-43 )×(-43 )=2568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第2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 1.5有理数的乘法 1.5.1乘方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准确.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微课、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是什么? 师生活动:让全班学生一起回答,教师聆听,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方法则. 小结: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设计意图:由复习巩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 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3+50÷22× 1 5 - ?? ? ?? -1① 师生活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全班订正,教师总结. 小结: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上面算式①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总、总结,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讨论. 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以下运算顺序进行: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如上面①式 3+50÷22× 1 5 - ?? ? ?? -1

=3+50÷4×15-?? ??? -1 =3+50××15-?? ??? -1 =3--1 =-. 设计意图:仿照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自然引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一级运算、二级运算、三级运算的概念,先算高级运算,后算低级运算. (三)例题分析 例1 计算:(1)2×(-3)3-4×(-3)+15; (2)(-2)3+(-3)×[(-4)2+2]-(-3)2÷(-2). 师生活动: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形式是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其他学生自由上来用彩粉笔更正,如有不同方法可写在下方.接着由学生点评:做题学生先讲方法,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整体点评. 分析:分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接着做乘除,最后做加减.计算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 解:(1)原式=2×(-27)-(-12)+15 =-54+12+15 =-27. (2)原式=-8+(-3)×(16+2)-9÷(-2) =-8+(-3)×18-(-4.5) 1452 12

有理数的乘方讲义全

有理数的乘方 引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63个2 第64格=2×2×······×2=263 【知识点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a·…·a=a n

a n 读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 其中a 是底数,n 是指数。 【例1】 把下列各数写成乘方的形式 (1) (-6)×(-6) ×(-6) (2) 32323232??? (3) -2×2×2×2 变式训练 读出下列个数,并指出其中的底数和指数 1) 在(-9)7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2) 在83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3) 在 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4) 在-24中,底数是 ,指数是 ; 5)在 5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知识点三】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例2】 443?? ?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

.选择题 1、 118 表示( 8 个别 1 相加 2、- 32的值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正数 数一定是 23 5、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3×5)6 6、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 (- 2)2,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7、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 ,那么这个数是( 8、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 ,那么这个数是( 有理数的乘方 A 、11 个 8 连乘 B 、11 乘以 8 C 、8 个 11 连乘 D 、 A 、-9 B 、9 C 、- 6 D 、6 3、 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 - 32 与 -23 B 、- 23 与 (-2)3 C 、- 32 与 (-3)2 D 、(-3×2)2 与- 3×22 A 、23 表示 2× 3 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 C 、- 32 与 (-3)2 互为相反数 D 、一个数的平方是 49 ,这个 A 、-24×5 B 、(1-2)×5 C 、(1-24)×5 D 、1 A 、-2 B 、2 C 、4 D 、2 或- 2 A 、 0 B 、0 或 1 C 、- 1 或 1 D 、 0 或 1 或- 1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9、- 24×(-22)×(-2) 3=( ) 3 3 3 3 6、 10、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 n 次幂 的值(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绝对值相等 D 、没有任 何 关系 1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 ,则这个数的立方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奇数 12、(-1)2001+(-1)2002÷ 1+(-1)2003 的值等于( ) 、填空题 1、(-2)6中指数为 ,底数为 ;4 的底数是 2、 根 据 幂 的 意 义 , (- 3)3 4 表 示 , - 43 表 示; 3、 平 方 等 于 1 的 数 是 , 立 方 等 于 1 的 数 64 64 是; 4、 一 个 数 的 15 次 幂 是 负 数 , 那 么 这 个 数 的 2003 次 幂 是; 5 、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 33 4 A 、 29 B 、- 29 C 、 D 、224 A 、0 B 、 1 C 、- 1 D 、 2 5 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 教案2

2.5有理数的乘方(二) 课 题 2.5有理数的乘方(二)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乘方的实际运用,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掌握科学记数法,会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3.会进行涉及科学记数法的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 重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前提测评 1、 叫做乘方运算。 2、 (-3)5中,-3是 ,5是 ,幂是 3、 计算:102= ,103= ,104= , 105 = 4、 (-2)4= ,-24= ,25= 。 5、 335??? ??= ,335= 6、 2×32= ,(2×3)2= , 7、 1101= ,(-1) 101= ,0101= 。 8、 ()423-?= ,()()336-?-= ,()()5 214--= ,3 212??? ??= 。 9、 的平方等于144, 的立方等于-125 的平方等于本身, 的立方等于本身。 10、 用“>”、“<”或“=”填空 ①若a <0,则a 3 0; ②若a <0,则a 6 0; ③若a >0,则a 5 0; ④若a =0,则a 10 0; ⑤若a 3<0,则a 0; ⑤若a 4 >0,则a 0或a 课后反馈 教 学 过 程

二、3达标导学 1、 含乘方运算的混合运算 例1 计算:① 422343??? ??÷??? ??- ② 2653121??? ??+-- 练习 计算:① ()2231243??? ??÷-???? ??- ② ()22211223?? ? ???-+??? ??- 2、 科学记数法 (1) 引入 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 米/秒。这些数读、写都有困难,可把696000记作6.96×105 , 这就是科学记数法。 由复习知:10n 是在1后面有n 个0,人们就用10n 表示一个大 数。696000表示成 6.96×105的过程是:696000=6.96× 100000=6.96×105 (2)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 有一位的数,这种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例2 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博狗 本文节选于:(https://www.360docs.net/doc/398282710.html, ) 3、 1000000、57000000、 注意:在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 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8位整数,指数就是 7。 4、 例 3 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各数,原数各是什么 数? 1.1×105、4×106、6.25×104、3.95×107 练习:课本P112练习1、2 5、 例4如果平均每人每天需要粮食0.5千克,那么全国 每天大约需要粮食多少千克?一年呢?(全国人口约 13亿人,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见书本50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2.5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2.5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掌握科学记数法,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一个数; 2.了解乘方在生活实际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记数法 难点:把一个数表示成带一位整数的数与10的幂相乘的形式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提问:什么运算叫乘方?什么叫幂?5)2 ( 的底数、指数、幂各是多少? 2.计算: 102=(),103=(),104=(),105=(),…… 从计算可得出:指数为2,幂的最末有2个零,指数为3,幂的最末有3个零, 指数为4,幂的最末有4个零,指数为5,幂的最末有5个零,一般地指数为n,幂的最末有n个零,反之亦然。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为了使较大的数读写方便,我们常常用10的乘方来表示,例如: 600000=6×100000=6×105, 20000000=2×10000000=2×107, 570000000=5.7×100000000=5.7×108 把一个数表示成a(1≤a<10,即带一位整数的数)与 10的幂相乘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得到:第一因数是带一位整数的小 数,第二个因数的指数比原数的位数小1。 例如35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58×108-1=3.58×107 而不能写成35.8×106或358×105 ,因这两种表示法中的a不符合条件1≤a<10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讲解例3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2020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5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同步练习

2.5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点1 乘方的意义 1.x 3 表示( ) A .3x B .x +x +x C .x ·x ·x D .x +3 2.在(-3)4 中,底数是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 3.把下列各式改写成乘方的形式: (1)12×12×12×12×1 2=______; (2)(-5)×(-5)×(-5)=________. 知识点2 乘方的计算 4.(-5)2 的结果是__________;-52 的结果是________. 5.2017·杭州计算-22 的结果是( ) A .-2 B .-4 C .2 D .4 6.计算: (1)(-3)2; (2)? ?? ??252 ; (3)(-1)2018; (4)-12 .

7.计算: (1)-2×(-1)3 ; (2)(-5)4 ÷(-5)2 ; (3)-32 ×? ?? ??-132 ; (4)(-1)2019 ×(-2)+(-1) 2018 . 知识点3 乘方的应用 8.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

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图2-5-1所示.请问这样捏合到第8次后,可拉出细面条的根数是( ) 图2-5-1 A .64根 B .128根 C .256根 D .512根 9. 大肠杆菌每过30分钟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3小时后这种大肠杆菌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10. 计算(-1) 2018 +(-1) 2019 的结果是( ) A .0 B .-1 C .-2 D .2 11.下列各数中,数值相等的有( ) ①32 和23 ;②-23 与(-2)3 ;③22 与(-2)2 ;④42 5与1625 ;⑤-(-0.1)3 与0.001.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12.联想一些具体数的乘方,可得当a <0时,下列各式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即可)

初一上册-有理数的乘方

主 题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 精讲提升 题型一:有理数乘方 【知识梳理1】 1、定义:n 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a ·a ·…·a(个),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读作a 的n 次方或a 的n 次幂. 2、运算法则: 、 负数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例题精讲】 例1 判断下列乘方的幂的符号. (1)223 - (2)3(0)a a < (3)21 (2)n +- 例2 计算 (1)31(1)2 - (2)3(0.75)- (3)4 (2)-- (4)2 3(2)?- (5)5 48(2)÷- (6)3 2 (2)(3)-?- 解:(1)3 3 1 327(1)()22 8-=-=- (2)3 3327(0.75)()464 -=-=- (3)4(2)16--=- (4)23(2)3412?-=?= (5)5 348(2)48(32)2 ÷-=÷-=- (6)32(2)(3)8972-?-=-?=- 例3 当2a =-,23b =,14c =-时,求222 a b c +-的值。 解:当2a =-,23b =,1 4c =-时, 222222214155 (2)()()4434916144 a b c +-=-++-=+-= 例4 (1)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乘方)(人教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说一说乘方的相关概念. 问题2:一个数的平方为16,这个数可能是几?一个数的平方可能是0吗? 问题3: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4: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①②③④ 有理数乘方及混合运算(乘方)(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4道,每道7分) 1.213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科学记数法 2.某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共150.5亿元,150.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科学记数法 3.我国是缺水国家,目前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仅约为,则所表示的原数是( ) A.8 990 B.899 000 C.89 900 D.8 990 00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科学记数法

4.表示( ) A.-3与4的积 B.4个-3的积 C.4个-3的和 D.3个-4的积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乘方的意义 5.表示( ) A.5个-3的积的相反数 B.5个3的积 C.5个-3的和的相反数 D.5与-3的积的相反数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乘方的意义 6.计算:=______;=______.( ) A.-25;49 B.10;14 C.-10;-14 D.25;-49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 7.计算:=______;=______.(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 8.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是( ) A. B. C. D. 答案:C

七年级数学上册2_11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材内容解析与重难点突破素材新版华东师大版

有理数的乘方 第2课时教材内容解析与重难点突破 1.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涵盖了有理数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算的小结.教材在前面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法运算时,就已经适时介绍过加减法混合、乘除法混合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此加入乘方与前面四种运算的混合,构成了三级混合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以及以后将学习的开方是第三级运算),以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和运算顺序.教材首先明确指出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随后通过两个例题应用巩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规律探究和实际应用问题. 2.重难点突破 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突破建议 ①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混合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再学)叫做第三级运算.一个式子里如果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高级运算,再算低一级运算,即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里的运算;如果有绝对值,就先算绝对值. ②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首先要看清算式的层次如括号、运算层级等,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各种运算法则,先确定每一种运算结果的符号,再计算其结果的绝对值.能够使用加法与乘法运算律的,应使用运算律来提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率. 例1.计算: . 解析: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按法则计算. 答案:,故答案填. 例2.计算: ⑴;⑵.

数学f1初中数学2.6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2.6有理数的乘方(1)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活动方案: 活动一、情景引入 根据课本45页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 (1)提问:假如一共拉扣了六次,你能算出共有多少根面条吗? (2)引导:一根面条拉扣一次成两根,拉扣2次就成2?2根……每拉扣一次,面条数就增加1倍,拉扣六次,共有面条根. 活动二、探索新知(一) (1)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再对折为止,猜猜看,这张纸变为多少层? (2) 2×2×2×2×2×2可以记作26,读作“”; 再如9×9×9可以记作,读作“”; (3)一般地,a ?a ?a ?……?a(共有n个a)可记作,读作“”. (4) 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 . (5)所以26也可以看作是乘方运算的结果,26还可以读作:“”;其中2叫做,6叫做 . (6)给右图填上名称: 活动三、尝试应运用(一) 例1 计算: ① 2 6②73③(-3 )4④(-4)3例2 计算:( )

①(21 )5 ②(53 )3 ③(-32 )4 活动四、探索新知(二) (1) 想一想(-1 )10,(-1)7,(- 21)4,(-21)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特别地,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 ,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 . 活动五、尝试应运用(二) 例3 填空: ①(-2)6读作 ,表示 ,其中指数为 ,底数为 , (-2)6幂的符号为 ; ②-26读作 ,表示 ,其中指数为 ,底数为 ; -26的结果符号为 ; ③(-1)101= ;(-1)100= ; 例4 计算:(1)-22-(-2)2-23+(-2)3 活动六、总结提高 活动七、自主评价 1. 判断: (1)23=2×3 ( ) (2)(-2)3=(-2)×3 ( ) (3)-210=(-2)10 ( ) (4)(-2)2=(-2)×(-2) ( ) (5)(-2)3=-23 ( ) (6)-(-2)3=8 ( ) 2.关于式子(-3)4,正确的说法是 ( ) A.(-3)是底数,4是幂 B.3是底数,4是幂 C.3是底数,4是指数 D.(-3)是底数,4是指数 3.①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9 ,这个数是 ;②一个数的立方等于-64,这个数是 . 4.计算:( 32)3÷323-(-4)2-(-42)

有理数的乘方(讲义)(含答案)

有理数的乘方(讲义) ? 课前预习 1. 填空: 边长为a 的正方形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它的含义是a ×a ;边长为a 的正方体体积可以表示为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类似地,我们可以把2×2×2记作______,2×2×2×2记作______; 2×2×…×2×2(n 个2)记作_______. 2. 根据第1题的内容,填空: 22=______;23=______;24=______;25=______;26=______;27=______;28=______;29=______;210=______. (-2)2=(-2)×(-2)=4;(-3)3=_____________=______; 3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同级运算,从左向右进行;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知识点睛 1. 求几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_____,______叫底数,____叫指数,读作_______________). 2. 22=____;23=____;24=____;25=____;26=____;27=____;28=____;29=____; 210=____. 3.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4. 科学记数法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同级运算,从 左到右进行;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 精讲精练 1. 在74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___;在5 13?? - ??? 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 ________. 2. 对比(-4)3和-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底数相同,指数也相同 B .它们底数相同,但指数不相同 C .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运算结果不相同 D .虽然它们底数不同,但运算结果相同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381-= B .2(6)36--= C .233 24 -=- D .3 225125?? -=- ??? 4. 下列各组数中,值相等的是( ) A .23与32 B .22-与2(2)- C .2)3(-与2(3)-- D .232?与2)32(? 5. 在(-1)3,(-1)2,-22,(-3)2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和等于( ) A .6 B .8 C .-5 D .5 6. 一个数的平方是16,则这个数是( ) A .4 B .-4 C .±4 D .8 7. 若有理数(3)n -的值是正数,则n 必定是(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2.7 有理数的乘方(2)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 电,后闻雷声”,那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0 而在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 m/s,光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来学习一种表示像300 000 000等这样的“天文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激发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让学生 字”30000 来进行比较 0 000 000=2.5×10 000 000 000 000=2.5×10;00=4.8×10.

解答:(1)3500=3.5×103;(2)423500=4.235×105;(3)325.05=3.2505×102;(4)-1240000=-1.24×106.指出,小于可用科学记 断题: 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4×104(); 5×104=32450000(); 785×105=-278500(). 20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1号”探月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飞行后,“嫦娥1号”于11入绕月工作轨道,共飞行326h,行程约1 800 000km,移轨道飞行了436 600km.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两 年是光在真空状态下1年走过的路程,已知光在真度为300000000m/s,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光年为多 解答: (1)错误,应表示为2.4×105; (2)错误,应等于32450; (3)正确. 解答: (1)1800000km=1.8×106km,436600km=4.366×105km. (2)300000000m/s×365×24×60×60s=9.4608×1015m= 9.4608×1012km. 通过 让学生辨析 一步加深 的认识. 体会 现实世界中 : 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球的半径大约为6 400km; 与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为384 000km;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0 000 000km. 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09;(2)9.597×106; ×108;(4)-5.2×104. 独立完成,课堂交流.当堂巩: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总结.归纳知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律

初中数学2018年09月07日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计算:25×-(-25)×+25×(-). 2.简便运算能力 (1)96×19+4×19(2) 36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 4.讲完“有理数的除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计算题:15÷(-8).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算出了答案,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板上. 方法一:原式=×(-)=-=-1; 方法二:原式=(15+)×(-)=15×(-)+×(-)=-=-1; 方法三:原式=(16-)÷(-8)=16÷(-8)-÷(-8)=-2+=-1. 对这三种方法,大家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请说出理由,并说说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5.(-45)÷9 6.-18÷() 7.计算:(1)-13×-0.34×+×(-13)-×0.34; (2)31×41-11×41×2-9.5×11. 8.计算: (1)1.6×(-1)×(-2.5)×(-);(2)( +-)×(-81). 9.简便计算: ;. 10.计算:. 11.计算:.

12.计算: 13.计算 (1)﹣36×+(﹣3)2 (2)﹣12+(﹣2)3+|﹣ 14. . 15.计算: (1) (2) 16.运用运算律作较简便的计算: (1)﹣1.25×(﹣5)×3×(﹣8); (2)( )×(﹣12); (3) . 17.有理数运算: (1)()()13121718+-++-. (2) (3) (4) (5) 18-18) 19.266)2. 20.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这样一道题目:计算49 ×(–5),看谁算的又快又对,有三位同学的解法如下: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七年级数学上册《2.5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掌握科学记数法,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一个数; 2.了解乘方在生活实际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记数法 难点:把一个数表示成带一位整数的数与10的幂相乘的形式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提问:什么运算叫乘方?什么叫幂?5 )2( 的底数、指数、幂各是多少? 2.计算: 102 =( ),103 =( ),104 =( ),105 =( ),…… 从计算可得出:指数为2,幂的最末有2个 零,指数为3,幂的最末有3个 零, 指数为4,幂的最末有4个 零,指数为5,幂的最末有5 个 零,一般地指数为n ,幂的最末有n 个 零,反之亦然。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为了使较大的数读写方便,我们常常用10的乘方来表示,例如: 600000=6×100000=6×105 , 20000000=2×10000000=2×107 , 570000000=5.7×100000000=5.7×108 把一个数表示成a (1≤a <10,即带一位整数的数)与 10的幂相乘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得到:第一因数是带一位整数的小数,第二个因数的指数比原数的位数小1。 例如35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58×108-1 =3.58×107 而不能写成35.8×106 或358×105 ,因这两种表示法中的 a 不符合条件1≤a <10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 讲解例3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230000; 31015800个;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4.315×103; 1.02×106 ;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的乘方(讲义及答案).

2有理数的乘方(讲义) ?课前预习 1.填空: 边长为a 的正方形面积可以表示为,它的含义是a×a; 边长为a 的正方体体积可以表示为,它的含义是; 类似地,我们可以把2×2×2 记作,2×2×2×2 记作; 2×2×…×2×2(n 个2)记作. 2.根据第1 题的内容,填空: 22= ;23= ;24= ;25= ;26= ; 27= ;28= ;29= ;210= .(-2)2=(-2)×(-2)=4;(-3)3= = ; ? 1 ?3 -? ?? = = . 3.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再算;同级运 算,从左向右进行;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

5 ? 知识点睛 1. 求几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字母表示为 , 叫底数, 叫指数, 读作 (或 ). 2. 22= ;23= ;24= ;25= ;26= ;27= ; 28= ;29= ;210= . 3.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4. 科学记数法的定义: . 5.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 ,再 ,最后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果有括号,先做括 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 精讲精练 1. 在 7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在? - ? 1 ?5 ? ? 中,底数 是 ,指数是 . 2. 对比(-4)3 和-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底数相同,指数也相同 B .它们底数相同,但指数不相同 C. 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运算结果不相同 D .虽然它们底数不同,但运算结果相同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34 = 81 B . -(-6)2 = 36 3 3 ? 2 ? 3 2 C . - = - 22 4 D . - ? ? ? = - 125 4. 下列各组数中,值相等的是( ) A . 32 与23 C . (-3)2 与-(-32 ) B . -22 与( - 2)2 D . 2 ? 32 与(2 ? 3)2 5. 在(-1)3,(-1)2,-22,(-3)2 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 的和等于( ) A .6 B .8 C .-5 D .5 6. 一个数的平方是 16,则这个数是( ) A .4 B .-4 C .±4 D .8 例:(-2)4 与-24 的意义、读法与结果均不相同. 3

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有理数的乘方 一.选择题 1、118 表示( ) A 、11个8连乘 B 、11乘以8 C 、8个11连乘 D 、8个别1相加 2、-32 的值是( ) A 、-9 B 、9 C 、-6 D 、6 3、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 -32 与 -23 B 、-23 与 (-2)3 C 、-32 与 (-3)2 D 、(-3×2)2 与-3×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 表示2×3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C 、-32 与 (-3)2 互为相反数 D 、一个数的平方是94,这个数一定是3 2 5、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 A 、-24 ×5 B 、(1-2)×5 C 、(1-24 )×5 D 、1-(3×5)6 6、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2 ,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 A 、-2 B 、2 C 、4 D 、2或-2 7、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 A 、 0 B 、0或1 C 、-1或1 D 、0或1或-1 8、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 非负数 D 、任何有理数 9、-24 ×(-22 )×(-2) 3 =( ) A 、 29 B 、-29 C 、-224 D 、224 10、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n 次幂的值(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绝对值相等 D 、没有任何关系 1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奇数 12、(-1) 2001 +(-1) 2002 ÷1-+(-1) 2003 的值等于( ) A 、0 B 、 1 C 、-1 D 、2 二、填空题 1、(-2)6 中指数为 ,底数为 ;4的底数是 ,指数是 ;5 23?? ? ??-的底数是 , 指数是 ,结果是 ; 2、根据幂的意义,(-3)4 表示 ,-43 表示 ; 3、平方等于 641的数是 ,立方等于64 1的数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