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新世代终极交通枢纽的秘密: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站上海是西方世界最初进入中国的门户型城市,周边区域的人口膨胀到1千8百万,他们都需要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进行活动。快速增长的人流很快将现有的交通容量推至极限。上海再次领域突破原有思维,将所有的运输方式融合起来,最终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让我们通过《Discovery》频道的镜头共同了解这一“建筑奇观”(注:探索频道纪录片系列名称)。图1 虹桥枢纽鸟瞰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始建于2006年,于2010年启用并成功服务当年的世博会。该交通枢纽位于上海闵行区北部,内有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虹桥铁路车站、长途客车总站、地铁2号线和机场,这足以满足1百万人在七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切换,这项激进的工程背后也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1/4的人口居住在上海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城市一样,火车站、公交车、地铁站和机场四散在城市周围,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需要一些革命性的设计——将所有路线都纳入一栋建筑中,也就是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之前的交通布局,搭乘出租车从机场到火车站要耗时1小时,现在则只需步行5分钟,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图2 堆叠式建筑1 如何将立体交通系统融入一栋建筑中?工程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其中不同的运输方式规划进

一栋建筑内。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该交通枢纽的主体建筑将

延伸6公里长,走完全程要花费1个小时,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多层堆叠式(图2)。将枢纽站的每个部分拆分开,再根据功能型

的不同进行叠加,从地下到地上一共6层,高43米(共72米高),这样就能将整个建筑缩短到2公里。看似简洁的主体建筑大有玄机,其中包含有20条火车线路和5条地铁线,要用去8万吨钢铁(北

京鸟巢体育馆用钢量的2倍)。堆叠式建筑的问题是要将很大的重

量压在较小的范围上,这对地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雪上加霜的是建筑下面是古代河床,地面潮软并充满了淤泥。解决方法是建造一个巨大的基座,工人们要将桩基打到80米深的地方。工程师发现

土壤中水分会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漂浮的建筑物会拉扯桩基,迫使它延伸并降低桩基的强度,加上列车停站时带来的水平力,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每个桩基的柱子中间加入钢圈(图3),钢圈中再加入钢条。在工程师们

艰苦的作业下,仅用17个月便完成了车站的主体结构。图3 桩基内部示意图2、如何将枢纽站无缝链接城市道路系统?主体结构的完工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地步,工程师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枢纽站无缝融入城市道路系统。拥挤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早已成为上海市的常态,这也是交通系统工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道路设计远不敷虹桥枢纽的使用。交通堵塞一般发生在十字路口,传统的应对方式就是信号灯,工程师决定避开这一选择,而是采用单行高架桥(图4)的设计,路面宽度达到50米,并环绕整个枢

纽站。道路系统由4条封闭的环形道路构成,1条来自北方,1条

来自南方,2条来自西方。图4 视频截图环形道路工程3、如何

解决枢纽站的拥堵问题?想象一下,2辆车从北方环形道路进入(图5),他们随着目的地不同而分开,1号车前往火车站,2号车前往

机场。当车辆离开时,他们再度汇合离开枢纽站。其他方向来的车辆也是按照同样的原理运行。系统的高明之处在于每条环形的道路都是完全独立的,不出意外的话车辆在每条道路的时速可以稳定在50公里。高架桥的桩基总长达到了100米,即便如此整个道路系

统预计在使用期间会下沉5毫米,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却会给计划中的关键节点带来麻烦。新道路系统需要和枢纽站南段已有9年历史的老公路相连,此道路已达到了下沉距离极限。新老公路交汇后,下沉的新道路会给传统道路带来过多的压力,这将遭到严重破损(图6)。在道路系统完工前,他们必须找到能吸收下沉力量的新

路面。新路面需要和传统路面一样的坚硬,但不能像沥青一样容易断裂而是必须能够弯曲。工程师发现传统材料中受限的因素在于黑焦油,纯度为一百的样本在延展机上在5厘米处便被拉断。最终工程师将废旧的橡胶添加进入焦油的混合物中,通过不同的测试配比,工程师终于在4个月后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实验结果显示达到了延展性和强度的双重优点,混合物在30厘米处被拉断。这种能弯

曲的超强材料(图7),弹性足以抵消5毫米的高度差,强度也能

满足这座超级枢纽站的忙碌交通。图5 两辆车根据目的地的不同

从分开到汇合图6 新老道路交汇处图7 视频截图能弯曲的超强

材料4、飞机跑道和地铁隧道如何同时施工?枢纽站位于上海虹桥

机场跑道的附近,设计者为满足新增流量要扩建第二跑道,并新建45个登机门的新航站楼。设计者面临一个艰难的任务,在机场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扩建跑道(图8)。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在夜间工作,在没有任何客机运营的时候开工,整个跑道建设耗时2年半,不过全新的跑道却和枢纽站的其他工程相冲突。与此同时地铁工程师正在机场东边建造地铁10号线,工程的前期都没有问题,直到在连接枢纽站的最后2公里处才出现。地铁线路要在跑道的正下方挖掘隧道,在任何情况下挖隧道都是很冒险的行为,因为上方的地面都或多或少的会下沉,在机场下面挖隧道,危险系数更高。如果机场跑道下沉了只有几厘米,也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隧道专家解释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路面预计会下沉40~50毫米,但是他们要保证沉降不超过10毫米。为避免意外发生,工程师使用高精度的仪器随时监控跑道,但是传统的测量工具在这种环境下毫无用武之地,就像拿一根棍子站在每3分钟就有飞机降落的地方。工程师决定采用一部“全测站仪”的测量仪器(图9),这种仪器会向目标发射短的激光,仪器会测量并接受反射所需的时间差再计算距离。仪器同时会测量光束的角度,利用简单的数学原理就能测出垂直高度的改变(图10),精密的仪器足以探测到一张名片厚度的变化,工程师在跑道旁放置两部平行(图11)的这种仪器自动扫描跑道上的监测点。图8 模拟图片正常运营的跑道下方挖掘地铁隧道图9 模拟图片工作中的“全测站仪”图10 探测到地面高度变化图11

模拟图片两部探测仪器同时工作5、如何挖掘地铁隧道?地上的

问题解决了,还有地下的工程——地铁系统,现在早已不是人工挖掘的时代了,接下来就是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图12)华丽丽的登场了。盾构机每次只能挖一小段隧道,然后在隧道墙上铺设预制的嵌板,不过它会在隧道墙面和水泥套筒间留下3厘米的间隙。如果地面因为填补这个空隙而下沉,上面的跑道就会遭受重创。工程师要加注水泥以填补缝隙,当地恶劣地质的环境又给工程师们带来了麻烦,原有的快干水泥满足不了需求。工程师决定添加特殊材料以应对这种特殊环境。工程师在隧道完工后,又为跑道下沉等待了半年时间。检查系统显示,整个跑道仅下降了6毫米。图12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6、虹桥枢纽站的环保设备毫无疑义,虹桥交通枢纽将成为上海市的“脸面”工程。如同这座城市,工程的设计师想要他具备国际化的风格和一流的服务体验。上海在夏天的气温能达到35摄氏度,为了能给旅客舒适的环境,枢纽站的工程师建造4部巨大的空调系统,他们能使水冷却并将水送到枢纽站调节温度。这是一种节能的方式,却带来一个成本问题,因为枢纽站过于庞大,系统的运营需要2亿1千8百万升水,这足以填满1百个奥运游泳池,如果水源采自自来水需要耗资150万元。工程师决定寻找更为廉价的水源,流经此地的河水成为选择之一,但是水质污染严重,只能改善水质之后才能使用。工程师决定在陆地和河道中种植数种植物,依靠自然的力量净化水源。他们在每区都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经过10个月的实验,工程师发现在陆地上的植物中净化效果比悬浮在河中的要好(图13)。生长在植物根部的微生物能够有效

的分解有机的污染源,根部本身能够吸收氮和磷的污染源,水源经过净化后,一部分送去做冷却水,一部分透过外部的循环回到水源系统中,这也改善了河道的水质。可惜的是,在寒冷的冬季,路上的植物区生长受到抑制,虽然植物本身生长状态不好,但是根部仍能正常工作。工程师将样本带入实验室,加入化学指示剂测试氮和磷的含量,最终的结果显示指数完全达标。图13 用于净化水源的植物7、枢纽站如何解决智能化照明问题?为了节能环保设计师采用许多玻璃尽可能地采用天然光线,然后加入15万组灯光在光线

不佳时工作。西门子成为整个智慧型照明系统的幕后关键,系统中控室控制了机场中的每个灯泡。传统的开关只能在认为的操纵下开灯和关灯,西门系提供的灯光系统更为的智能化。整个灯光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最新的出入境资讯相连接的照明时刻表,当飞机即将降落或者起飞时,该登机门的灯光会预先亮起并作准备。当光照效果好时,系统的第二部分就开始工作了,建筑中数百个感应器(图14)随着自然光的亮度反应,如果光线充足,即使时刻

表显示要灯亮起,灯也不会亮。测试显示这一套灯光系统卓有成效,整个系统价值150万元,令人惊喜的是它6年剩下的钱就能与成本持平了。图14 探测自然光的感测器8、终极测试路标设置(图15)的科学与否也是整个系统平顺运行的关键,设计师认为过多的路标会干扰到旅客选择,所以他决定采用最少的指示牌数,机场天花板的线条也会使乘客下意识的走向需要办理的登机处。这种极简的方式很冒险,机场的管理者也持怀疑态度。跑道已经完工,枢纽主体

也已就绪,系统在正式运营前还需要面对5千名志愿者的终极挑战,他们带着假机票和假行李参与到测试当中。为了提高难度系数,这些志愿者大多为学生,他们从未到过机场,在老师安排好“行程”之后,其余就要靠自己了。结果显示志愿者们都很顺利了抵达了目标,测试也提早结束。图15地下一层的出站大厅此次测试也是远

端监控系统的“实战演练”,整个监控系统由148具摄像头和20

个监控屏幕组成,监控系统还能自动侦测枢纽站的拥挤区域(图16)。这个系统也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人潮在屏幕上所占

的百分比,如果超过80%,控制主管的屏幕上就会亮起警报,他也可以操控枢纽站的告示牌予以改变,并引导人流走其他通道。图

16 可以检测拥挤状态的监控系统最初设计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

会的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以安全运营4年了,按照规划设计,受益的不仅是上海市,周边的城镇亦受此利好。从更宽泛的角度看,虹桥站更是连接了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区域(长三角),这也是上海成

为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砝码。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投资分析

上海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分析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日益拓展,配置资源的区域范围日益扩大,中国迫切需要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根据国家战略部署,上海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为构建国际大都市发展框架,上海需要在市域乃至长三角范围内思考未来大都市区功能布局。虹桥交通枢纽自2010年3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效益。本文从》》》》》》》等方面对虹桥交通枢纽进行分析。 2.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简介 2.1项目产生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原来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里面是没有的,原规划的这个地方是为虹桥国际机场保留的发展用地。2005年虹桥国际机场做了一次总体规划的修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采用了近距离跑道,节约了将近7km2的土地,这就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产生的前提之一。此外,高速铁路站和磁浮车站几乎同时选址,是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可能。再次,把机场的发展跟高速铁路、磁浮等结合起来考虑,集约化使用土地会有很多好处。如果集中在这一个地区规划这些设施,虽然在一个点上交通量大大提高了,但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对市政配套设施和环境资源节约是非常有利的。这些前提构成了今天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雏形。 2.2区位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起外环线A20,西至铁路外环线,北起北翟路,南至沪青平高速,枢纽面积2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达86平方公里。虹桥交通枢纽连接了沪宁、沪杭和沪苏浙高速公路,是上海市区与长三角地区交通衔接的门户,汇集了航空和铁路和高速公路三大运输体系,同时还将汇集5条地铁线,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囊括空中、地面和地下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式交通集运体系。从地铁虹桥东站至虹桥西站大约500米的距离,你就可以搭乘高速铁路、飞机、地铁、城际巴士等等,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2.3 概况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投资将超过474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交通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中心,目前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到2020年,预计为110万人次/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机场:规划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年(日均为8万人次)。2020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规模约为4000万人次/年(日均为12万人次)。 (2)铁路客站: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铁路设施用地(包括站场与线路)约90公顷。高速铁路客运规模为年发送量达6000万人次旅客,日均16万人次。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 ——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资额:474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俯瞰,集机场、高速铁路、磁悬浮、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于一体,总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2008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虹桥铁路枢纽总投资将超过474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高速和城际普速两个车场,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中心,火车站远期年发送旅客超过8000万人次,用钢量在8万吨左右,虹桥铁路枢纽站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投入使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场。在既有的虹桥国际机场跑道的西侧将新建一

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及一系列公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达153亿元,整个机场用地约占7.47平方公里,规划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年(日均为8万人次)。2020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规模约为4000万人次/年(日均为12万人次)。(2)铁路客站。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站场规模按照30股道设计,站场占地约43公顷,保留现状铁路外环线作为货运通道的功能,实行客货分流。铁路设施用地(包括站场与线路)约90公顷。高速铁路客运规模为年发送量达6000万人次旅客,日均16万人次。(3)长途巴士客站。布局于铁路客站与机场之间,发车能力为800班次/日,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500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高峰日达3.6万人次/日,占地约9公顷。(4)磁悬浮客站。布局于铁路客站东侧,按照10线8站台的规模设计,站台长度按照280米考虑,站台范围内车站宽度约为135米。(5)轨道交通。规划引入4条轨道交通:即2号线、5号线、10号线、13号线及低速磁浮线和机场快速线,形成“4+2”的六线汇聚布局。规划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约60公顷。(6)地面公共交通:规划在铁路客站东、西两个广场共设总数不少于30条的公共汽车路线和日客运量2.5万人次的长途高速巴士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从地铁虹桥东站至虹桥西

《南京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一: 《南京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任务书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主城区、东山副城、仙林副城、江北副城。面积834平方公里。涉及玄武、秦淮、鼓楼、建邺、雨花、栖霞、江宁、浦口、六合9个行政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13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30年。 三、规划内容 包括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阐述、评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规划总论、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城市防涝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计划、管理规划及保障措施等。 四、规划依据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江苏省城市排水规划编制纲要》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

五、编制要求 1、成果要求:编制单位负责提交《南京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评审稿、送审稿及最终稿,均由四部分构成:①规划文本;②规划图册;③规划说明书和管道计算书;④规划附件。提交修订后的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 编制单位负责提供市供节水处组织的审查所需的中间成果文件(征求意见稿、评审稿、送审稿,数量满足评审需要),最终稿(市政府批复后)要求提供纸质文件40 份(含所有附件),最终稿文本、文本说明、图集等电子版光盘2套(含word、PDF及CAD格式)。编制单位负责提供暴雨强度公式修编成果文件40份。 2、质量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的理念及超前思维,科学合理的完成规划编制,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和生态功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打造“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的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应达到住建部、江苏省城市排水规划编制大纲及相关标准、规范深度要求,规划成果通过有关各方组织的专家评审。 3、时间要求:2014年7月30前完成征求意见及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修编专家评审;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专家评审稿;10月15日前完成专家评审;2014 年11月30日前完成送审稿。 六、意向参选单位要求 (1)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企事业法人; (2)同时具备市政公用行业(排水)专业设计甲级资质和水利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是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个综合性枢纽,通过它的运转实现连接市内的道路、轨道,将航空、高铁站和公路客站等对外交通设施与市内交通紧密相连,改善内外客运衔接条件,并通过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运营资源使用最大化和协调一致,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中,将积极实施交通智能化战略,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交通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平台;数据库;网络架构;上海虹桥 [作者简介]丁姝,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上 海,200241;张全罡,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200241 [中图分类号] U1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1-0034-0003 一、前言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是以航空、铁路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配套设置轨道交通车站、地面公交站、社会停车场、出

租车营运站等市内交通设施,共同形成的一个大型市内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将是世界最大的一个交通枢纽工程。其中轨道交通包括了6条轨道线路:2号、5号、10号、17号线、低速磁浮线和高速磁浮线,形成“五纵一横”布局。将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目前工程覆盖范围13.6平方公里,满足每天50万旅客通行,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建成。 将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枢纽区域内各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集成,具有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为枢纽管理部门制定运行监督方案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利用数据集成的优势,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向各交通方式系统的运营商提供信息支持,向广大的旅客提供全方位、多方式的交通信息服务。 二、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是航空、高铁、磁浮、轨道交通、道路公共巴士等网络化交通方式的汇集地。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类交通体系按照自身的特点、业务服务流程及现代化调度与管理等需要,规划、设计和建设相应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承担各自交通体系的运营与管理、调度指挥及安全,并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虹桥交通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集成的有机整体,各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新世代终极交通枢纽的秘密: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站上海是西方世界最初进入中国的门户型城市,周边区域的人口膨胀到1千8百万,他们都需要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进行活动。快速增长的人流很快将现有的交通容量推至极限。上海再次领域突破原有思维,将所有的运输方式融合起来,最终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让我们通过《Discovery》频道的镜头共同了解这一“建筑奇观”(注:探索频道纪录片系列名称)。图1 虹桥枢纽鸟瞰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始建于2006年,于2010年启用并成功服务当年的世博会。该交通枢纽位于上海闵行区北部,内有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虹桥铁路车站、长途客车总站、地铁2号线和机场,这足以满足1百万人在七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切换,这项激进的工程背后也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1/4的人口居住在上海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城市一样,火车站、公交车、地铁站和机场四散在城市周围,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需要一些革命性的设计——将所有路线都纳入一栋建筑中,也就是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之前的交通布局,搭乘出租车从机场到火车站要耗时1小时,现在则只需步行5分钟,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图2 堆叠式建筑1 如何将立体交通系统融入一栋建筑中?工程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其中不同的运输方式规划进 一栋建筑内。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该交通枢纽的主体建筑将

延伸6公里长,走完全程要花费1个小时,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多层堆叠式(图2)。将枢纽站的每个部分拆分开,再根据功能型 的不同进行叠加,从地下到地上一共6层,高43米(共72米高),这样就能将整个建筑缩短到2公里。看似简洁的主体建筑大有玄机,其中包含有20条火车线路和5条地铁线,要用去8万吨钢铁(北 京鸟巢体育馆用钢量的2倍)。堆叠式建筑的问题是要将很大的重 量压在较小的范围上,这对地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雪上加霜的是建筑下面是古代河床,地面潮软并充满了淤泥。解决方法是建造一个巨大的基座,工人们要将桩基打到80米深的地方。工程师发现 土壤中水分会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漂浮的建筑物会拉扯桩基,迫使它延伸并降低桩基的强度,加上列车停站时带来的水平力,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每个桩基的柱子中间加入钢圈(图3),钢圈中再加入钢条。在工程师们 艰苦的作业下,仅用17个月便完成了车站的主体结构。图3 桩基内部示意图2、如何将枢纽站无缝链接城市道路系统?主体结构的完工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地步,工程师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枢纽站无缝融入城市道路系统。拥挤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早已成为上海市的常态,这也是交通系统工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道路设计远不敷虹桥枢纽的使用。交通堵塞一般发生在十字路口,传统的应对方式就是信号灯,工程师决定避开这一选择,而是采用单行高架桥(图4)的设计,路面宽度达到50米,并环绕整个枢 纽站。道路系统由4条封闭的环形道路构成,1条来自北方,1条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

? ?登录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自贡市人民政府网站登录 返回主站 ?首页 ?组织机构 o机构职能 o权力清单 o领导班子 ?政务公开 o工作动态 o通知公告 o方案公示 o业界动态 o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o总结公报 o法律法规 o财政资金 o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o民生工程 ?机关党建 ?办事服务 ?重点领域 o棚户区改造 o农村危房改造及保障性住房 o公共企事业服务 o重大项目推进 ?项目信息 o招标信息 o中标候选人公示 o重点项目系统 o招标澄清补遗 o预售许可 ?执业资格 ?工程造价

o规范定额 o人工信息 o材料价格 o造价指数 o造价指标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政务公开/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方案公示 ?业界动态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总结公报 ?法律法规 ?财政资金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民生工程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中央扫黑除恶第10督导组督导及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电话[2018-09-12] ?自贡市城乡建设档案信息中心关于清退1998年以前档案保证金的公告[2019-01-25]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四川博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资质审批决定的通告[2019-01-23]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担保公司担保市场管理的通知[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纳的通知[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工程担保公司年度审核登记工作的通告[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自贡市格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质审批决定的通告[2018-12-28]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18年第二、三季度施工图审查质量动态监管工作情况报告[2018-12-2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富顺金沙燃气有限公司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公示[2018-12-27]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14—2020年)》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前言 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主要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高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集散中心、贸易中心的基础平台。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的关键时期。我省在探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发展思路。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我省现代化之路的基础;是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轴带式向心布局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支撑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推动区域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依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和《河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阶段性目标年为2015年和2017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郑州地处中原,居于九州之中,是国家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交汇节点,长期以来承担着全国客货运输集疏中转的重要任务,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具有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近年来,郑州市紧紧抓住推进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拓展,确立了“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二十六新市镇”的战略发展格局;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国际性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目前,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京广、陇海干线铁路与京广、徐兰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干线铁路“双十字”交叉;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公路“双十字”交叉;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五市之间的快速通道网络逐步建成,中心城区到周边城市组团之间一级公路快速通道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快速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郑州至重庆、合肥、济南、太原等快速铁路前期工作以及郑开、郑焦、郑州至机场等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初具形态;干支结合、货运优先、突出中转的民航运输体系和航线网络初步形成。截至

虹桥枢纽10路时刻表

虹桥枢纽10路时刻表 松江城东站→虹桥西交通中心 去程:松江汽车东站(松江城东站) - 环城路中山东路- 乐都路谷阳北路- 招商市场(人民北路乐都路) - 荣乐路人民北路- 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轨道交通2,10号线虹桥火车站) (6站)票价:1-9元 5:00, 6:00, 6:40, 7:10, 7:30, 7:50, 8:10, 8:30, 9:00, 9:30, 10:00, 10:40, 11:20, 12:00, 12:40, 13:20, 14:00, 14:30, 15:00, 15:30, 16:00, 16:30, 17:00, 17:40, 18:20, 19:00, 19:40, 20:20, 21:00, 22:00 虹桥西交通中心→松江城东站 回程: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轨道交通2,10号线虹桥火车站) - 荣乐路人民北路- 招商市场(人民北路乐都路) - 乐都路谷阳北路- 环城路中山东路- 松江汽车东站(松江城东站) (6站) 票价:1-9元 6:00, 7:15, 7:55, 8:20, 8:50, 9:20, 9:50, 10:20, 10:50, 11:20, 11:50, 12:30, 13:10, 13:50, 14:20, 15:00, 15:30, 16:10, 16:45, 17:20, 17:50, 18:20, 18:55, 19:30, 20:00, 20:30, 21:05, 21:40, 22:20, 23:00 全程需要45分钟到50分钟 友情提示:去虹桥机场的乘客,请提前告知司机,否则本线将不在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层门口停靠。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_缪宇宁

第6卷 第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6 2010年4月 Ch i nese Journa l o f U nderg round Space and Eng ineer i ng A pr.2010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 缪宇宁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摘 要: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核心体地下空间开发与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枢纽的建设,分析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条件,对虹桥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虹桥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控制要求,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的设置及地下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虹桥交通枢纽;地下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836(2010)02-0243-07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 ng of ShanghaiH ongqi ao Integrated T ransportation H ub R egi on M iao Yuning (D epart m ent of G eo techn ical Engineering,T 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 stract:In consi derati on o f t he develop m ent and construc tion of the Shangha i 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the overa ll l ayout and t 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 lop m ent progra m o f the w orld s larg est transpo rtati on hub-H ongqiao i n teg ra ted transporta tion hub are introduced.A t the sa m e ti m e,based on the hub constructi on,an ana l y si s o f the pivota l cond itions o f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 n the reg i on had been done. T 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 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 n H ongqi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 reg i on w ere stud i ed.T he objecti ves,pr i nciples and genera l i deas o 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n 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 reg i on are proposed.Based on the st udy o f f unc ti ons and sca le of underg round space,t he contro l requ i re m ents o f underg round space planni ng w ere g iven,and t he suggesti ons on p l ann i ng o f underground tra ffi c facilities,underg round comp l ex setti ngs and i m ple m entati on of underg round space planni ng w ere reco mm ended. K ey w ords: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rta tion hub;underground space;planning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日益拓展,配置资源的区域范围日益扩大,迫切需要自己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业已兴起的沿海经济带和正在兴起的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带为上海从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崛起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而完善的交通体系无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发展框架,上海需要 *收稿日期:2009-12-21(修改稿) 作者简介:缪宇宁(1973-),男,福建福安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工作。E-m ai:l s m ed i_m yn@https://www.360docs.net/doc/398541385.html,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世博科技专项项目(05043101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项目(05dz05806)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考察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考察 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交通运输周转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我们选择了上海虹桥枢纽作为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研究此类建筑的设计手法和特点,以及它与城市的关系 等。 虹桥枢纽位于上海市西边。从 右图可以看住,沪宁、沪杭两个交 通主轴在虹桥枢纽地区是一个交 汇点,这里是上海建立面向长江三 角门户的最佳位置。 从对外交通条件来看,虹桥地 区是比较重要的。公路、高速公路、 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基本上 紧靠在一起(如下图),形成两条典型的交通廊道。而且虹桥机场也在这个地区,所以再这个地方会自然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综合的对外交通枢纽地区,一个上海 市对长三角乃至 对内地的重大门 户,即一个很重 要的内外交通枢 纽。 当时研究整 个长三角地区磁 浮规划和沪杭磁 浮建设,提出了 “磁浮863计 划”,同时还提出了“机场线”这一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把磁浮的机场线和沪宁航线分开,形成“机场快线”的概念。其实“机场快线”最主要的功能是把到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

长三角旅客运到浦东机场。 上海两大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浦东机场一体化交通中心的差异在于:浦东机场是一个投资主体,是上海机场(集团)把它全部建成后无偿提 供给大家使用。而虹桥的投资主体众多,实 施起来比浦东机场困难。但技术上老看,浦 东机场一体化交通中心为虹桥枢纽的实施作 了很多重要的准备。 为什么要将高铁车站,机场,磁浮车站集 中建设呢?有几个重要好处: (1)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讲高速铁路、 城市航站楼、高速磁浮结合,实现了土地资 源的集约化、综合配套设施的集约化、城市 环境资源的集约化,从而达到了节约土地资 源、节约市政设施投入和减小环境影响的目 的。 (2)交通设施的集中形成了很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换乘中心。由于铁路、磁浮和机场的集中建设,必然带来了配套其他交通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的集中,这样就为旅客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24小时全天候的大型换乘中心。这种便捷性本身将为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可以减小市内道路交通量,改善城市环境。 (3)由于交通设施和换乘中心的存在,使该地区能够发展成为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的交通和经济纽带,一个很重要的城市节点。 枢纽交通设施 枢纽主要有以下这些交通功能设施: (1)虹桥机场按照战略规划定的规模是每年处理3000万人次和100万吨货物,同时考虑到建设人性化机场的需求,规划全部客机位都是近机位。 (2)铁路车站是30股道,其中有10股道城际线用,20股道为高速铁路使用。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实施规划,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加快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前期计划完成情况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目标,全县交通运输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把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作为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04.5公里,其中国、省道123公里,县道230公里,乡村道1451.5公里,公路密度为1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国、省道公路均已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县道公路基本上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全县村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

达到100%。 2、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打造便民、利民优美线路。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公路建设与绿化美化、标准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所有列养农村公路全部划设了中心标线,新建改建公路绿化带统一加宽到3-5米,路沿石、下水槽、警示桩、标志牌等配套工程一步到位,全面健全农村公路安保附属设施。凡是经过镇村大街路段的县道公路,全部实行了路宅分家,累计美化乡村大街59条,建设路边花园36处,共垒砌排水沟1.6万米,安装路沿石10.2万米,下水槽1360个,设立反光标志牌16个。公路绿化坚持一条路一个模式,一条路一个特点,采用法桐、紫叶李、雪松、北京栾等美化苗木、高标准高质量地对文泗路、汀大路、陡大路、良沂路等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高标准“优美线路”193公里。坚持管养结合,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由县政府牵头制订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事权划分、标准要求、检查奖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全县年终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管必管好。 3、全县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营运机动车7979辆,载货汽车7421辆;等级客运站1个,三类以上维修企业82家,驾校2家,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家,全县客货运输企业分

浅谈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浅谈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发表时间:2018-07-12T17:24:34.9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李国炜张龙付煜山马文强李洋张彬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城市规划领域广泛开展综合铁路公路交通枢纽规划的工作,在我国,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类似的项目,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这类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城市规划领域广泛开展综合铁路公路交通枢纽规划的工作,在我国,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类似的项目,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这类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出发,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意义和功能的介绍,结合淄博高新区石桥城镇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来探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及重要性,对今后国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淄博北站;公交车站;长途车站 1、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功能的综合性设施(引用参考文献)。近年来,城市规模急剧增大,人员流动频率增高,交通运输量增多,土地资源短缺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间人员流通、物资运输的重要连接点,对地区间的联系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其建设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2、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意义和功能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以高铁客站为代表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各个城市涌现。将铁路客运站与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轨道交通站、停车场、市政广场等交通设施衔接为一体,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且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交通枢纽有北京南站枢纽、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广州南站枢纽、天津西站枢纽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和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的便捷,将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中的换乘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的衔接使乘客的换成次数减少,换乘时间、距离缩短,防止因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能力不协调造成的不合理、不便捷。明确综合交通运输换乘能力的组成,实现各种能力间的匹配,使得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系统更加完善,各种交通方式的特长得以更好的发挥,整体的运输能力得以提高,来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 综合交通枢纽还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换乘功能,综合交通枢纽提供给旅客一个快速、高效的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转换体系,使得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更加便捷;连接功能,综合交通枢纽不仅可以衔接多种交通方式,而且可以将城市区域之间更好的联系起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弱化城市的地域界限是城市对外联系的纽带;导向功能,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点发挥出来,使城市的客运结构得到改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合理分工。 3、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是落实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这些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如设计十分复杂、施工过程繁杂、工作协调难度大、工期时间紧迫、总投资额度很大等。要保证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定时间竣工,并且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必须让各个建设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合作。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是指通过对其中的车辆道路和旅客换乘通道的设置,将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合理的进行安排,在保证不发生冲突的基础上,实现枢纽内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将旅客可能因拥挤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其规模大、流量大、交通方式复杂多样。综合交通枢纽性能的发挥和枢纽与外部路网连接的通畅性,与其规划建设的合理性直接相关。 4、综合交通枢纽实例 4.1淄博北站交通枢纽站概况 淄博高新区石桥城镇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位于淄博市果里镇丁庄村西侧,淄博高铁北站共有七家施工单位同时施工。其中,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设的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与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淄博高铁站、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高架落客平台及上覆雨棚和匝道桥、中国铁建第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站前广场和轨道交通站等衔接为一体。 4.2我单位公交车站、长途车站施工概况 由我单位施工的公交车站、长途客运站建设规模只有2765.15万元,总占地面积为 29400㎡,总建筑面积为5075.8㎡,历时437天,分为两个单体,与周围七家总包单位作业面交叉施工,工作协调难度大,道路交通运输协调难度大,关系处理十分复杂。 虽然我单位施工的公交车站、长途客运站的工程总量小,但是所涉及的分部工程涉及面广,分项工程种类繁多,施工技术要求全面,其中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附带钢结构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种植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广场道路工程、园林工程等。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