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

合集下载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设计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设计
(1)建设枢纽专用的高架快速道路系统,将地区
图7枢纽地区规划布局示曩
内的交通与枢纽集散交通分离;同时明确枢纽内外 交通通过4个快速节点衔接:青虹路立交承担枢纽 车流量的27%、徐泾中路立交承担枢纽车流量的 20%、北翟路立交承担枢纽车流量的20%、七莘路 立交承担枢纽车流量的23%,其余的10%由地面道 路承担,并且经测算,南、北、西4个快速节点流量均 衡(见图9)。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长三角地区将串联起上 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以及沿线苏锡常等经济较 发达地区,并促进沿江和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的有 序流动和集聚,实现长江三角洲商贸、信息、资金以 及人力资源的融合与对接。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为上海市及其周边 地区的客运交通系统注入新的强大活力,不但可以 形成一个新的契机,同时可以综合解决现状城市交 通的诸多问题,使上海市的交通建设持续、健康地发 展,也为上海服务全国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年1月由规划局上报,2006年2月由市政府批准。 明确了26.26 km2规划范围的总体功能要求和结构 框架。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范围东起外环线 (环西一大道)、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北起北翟路、 北青公路,南至沪青平高速公路,总用地约26.26 km2(见图6)。 3规划布局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东部为现有虹桥机场用 地,中部为综合交通枢纽各类轨道交通站场用地,西 部为相关开发配套设施用地。
Key words
Shanghai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hish—speed railway
maglev
air port general plan functional layout
1 项目背景 1.1三大契机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建造高铁车站、磁浮 车站、航空港三大设施为契机,综合规划设计、统一 施工,实现了从分散走向集中的必然结果。 1.1.1 2005年虹桥国际机场总体修编,明确了扩 建西跑道和西航站楼的建设计划

大型交通枢纽的规划典范——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大型交通枢纽的规划典范——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评估 ( ) 塌’
3 2交通枢 纽客流铡
交通 需求预 测 是确定 虹桥 枢纽综 台空 通 抛划 的基奉 依据之 ‘但 由 虹桥 枢纽涉 及到 . 于
多种 童通方 式的衔接 与 换乘 , 因此 其交通衙 求 预测 的本身 就是 _ 个相当复 杂的问题 ( ) 阿2
能服 务等请 方面起 到核心 城市的车 射作 朋 按 醯
酱 海波

’a i o lnnng M de
. . . . . —
Dic s i nO s u so 1
摘 要
虹桥枢纽将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舶高遗变通中心, 长三角厨结蛾市彤戚舯关键性与战路性舶节点。 作为集空港、 高逮铁路、
盘 厮铗 踣、 悬 浮、 } 磁 蔫逮 公路等 多种 耍逋 方 芷于 一体 的罚 代 化大型 综 台的交 通 枢纽 , 分析其 建 设机适 、 略 及功 麓定 位的 基础 在 战 上. 累统 分析 其集 疏敬 系统 舶关 键问 题并 确定 集疏运 交 通模 式 . 针列枢 纽 外围 快速 集疏 运逋 道 、 体配 套变 通设 麓及 枢纽 交通 并 本 组 织方集 进 行研究 , 以后 类似大 型交 通枢 纽的 规划 设计 料立 新的典 范 。 为
2 2 年 枢纽 一 般高 峰 日的寨 敞量 为1 o i 00 1)人
西倒 , 建成集 搿建铁路 、 浮列车、 际轨道 空 破 城 通, 市轨道 交通 面公共 交通、 城 地 出租车及 航 空港干一 体的国 蹙喧
成是需 要培育 一些关健 性的 点的 。 虹桥枢纽 可能 是长 三角 M络城 市形 成的燕 键性 战 略
A s rc H n q oh bwlb c m erpdt n icne f a gz i rD g d tna d t o n ̄ t e n t t i b t t a a g i u i e o et a i r s e t o n t Rv ea l i i n ec u t h k ya dsr e c a l h a t r Y e e a ao h e a g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业设计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1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业概述枢纽(HUB)一词最初是指连接网络设备的集线器,其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传递和共享。

交通枢纽具备了对四种资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与“共享”特性,被称为Communication hub。

本文研究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下文简称枢纽商业)是指城市交通网络中起支配地位的关键性节点。

它是交通枢纽职能综合化的产物。

既适应了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符合大城市土地集约化需要,是当今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方向。

交通与商业的联合开发还具有深层意义,即通过枢纽商业的“触媒效应”激发周边地区的连锁开放和持续发展。

2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概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位于虹桥机场西侧,是集航空港、高铁、城铁、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社会车辆等于一体的超大型、一站式换乘交通枢纽。

设计日旅客吞吐量110万人次,枢纽核心区占地 6.6km2 ,从东到西依次为西航站楼、东交通广场、磁浮站、高铁站和西交通广场(图1)。

虹桥枢纽将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运营,实现“高速(高铁)和高速(民航)相联、高端(旅客)和高端(旅客)相结”,能更好地发挥交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3 商业策划层面研究枢纽商业策划的特殊性是由枢纽地区的交通主导地位和消费者行为特点决定的。

因此,与一般商业策划不同,枢纽商业需要先确定开发规模,再以此进行开发定位和商业布局的研究(图2)。

3.1 开发规模论证开发规模论证是枢纽商业策划的基础。

除了确定商业开放的总量,还会直接影响策划与设计层面中其他因素,如业种业态的取舍、比例、商业与枢纽的组合形式等。

论证主要运用以下三种分析推算方法:1)交通原单位法(交通工程学的方法)2)消费购买原单位法,即消费潜力测算法(经济学的方法)3)市场原单位法(调查实证的方法)交通原单位法和消费购买原单位法具有直观和易操作的特点,是推算的常用方法,但在策划中应使用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测算并比对,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上海虹桥枢纽为例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上海虹桥枢纽为例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与实现
以上海虹桥枢纽 为例
口 王 桦
209) 0 0 2 ( 海市政 工程设计研 究总院 ,上海 上

要 :以上海虹桥枢纽为例,分析了大型综合交通枢 纽的特 点,提出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
管理系统的定位和系统架构 ,描述 了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主要包括 了交通管理 中心、道路
ma a e n y tm ou in o ec mp e e sv rn p r u , n ld n e fn t n ftetaf n g me t e tr te n g me ts se s lt ft o rh n i t s o h b icu ig t u ci so f cma a e n n e, o h e a t h o h r i c h r a r f c ma a e n u s se , h u l r n p r n a e n u s se a d te oh rc mp n nsa dt etc n c l o d taf n g me ts b y tm t ep b i ta s o ma g me ts b y tm n t e o o e t n h e h ia i c t h me n oa h e et eef n to s Th ee r hwok o i p p rC rv d ee e c n e h ia u p r r r moigt e a st c iv s u cin . er s ac r ft s a e a p o ierfr n ea dtc nc l p o t o o t h h n s f p n h c n tu t no r ec mp e e sv a s ot u . o sr ci f l g o rh n i etn p r b o aa r h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工 程 咨 询 ◆ ■◎ 咨 陆 询 晓 单 丹 位
测 勘 枢 量 探 纽 环 ◆ ■ ◎ 境 ◆ ■◎ ◆■◎ 上丁胡 评市 胡 测姚胡 勘元建 价环 建 绘文建 科 忠 院陶忠 院强忠 院

设施类比法:
☆ 高铁站30股道 ☆ 上海机场的远期客流预测1亿-1.2亿
开发规模

规划范围: 虹桥机场: 东换乘中心:
26.26平方公里;(研究区域:100平方公里)
跑道3300M、候机楼25万平米; 28.60万平米,其中停车楼13.90万平米、 商业餐饮4.50万平米; 磁浮车站: 16.60万平米,其中办公楼3.20万平米; 高铁车站: 28.90万平米,其中商业餐饮2.0万平米; 西换乘中心: 17.4万平米,其中停车楼15.5万平米; 计: 120万㎡ 110万人次/日。 370.8ha土地,可开发容积约500万平米; 其中核心区59.14ha。
2006年2月 《上海市虹桥综
合交通枢纽结构
规划》由规划局
上报,市政府批
准。规划范围 26.26平方公里。
二、枢纽地区的功能定位与详细规划
(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层面:区域城市网络、交通网络中的关键性节点。 上海层面:城市商务功能的新兴集聚地,新的城市发展极。 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内地经济发展的门户。
枢 纽 项 目◆■◎ 建市许胡 议政海建 书院英忠 、 工 可
。 。 。 。◆ ■◎ 。。 。。 。。 。。 。。。 。。。 。。。 。。。
供 配 电 工 ◆ ■◎ 程电 王 力 小 院 华
绿 地 景 观 ◆ ■◎ 工园 王 程林 小 院 华
停 车 楼 、 酒 店 等 设 施
商 业 及 部 分 物 业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平台,将发挥上海对外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对外开放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

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的一项战略抉择。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致力于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为上海市未来的综
合性交通枢纽。

自贸试验区紧密围绕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一战略目标,积极驱动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和产业布局的创新,持续增强功能定位、开放环境、创新驱动和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形成开放型产业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综合开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立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贸易便利化、支持跨境投资、促进金融开放、增强人才培养、强化创新驱动等六大方向出发,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同时,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支持内部监督和各项监测指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建设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发展的新平台,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优势和地位,促进全球化进程,吸引国际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枢纽。

上海虹桥枢纽

上海虹桥枢纽

城市门户型 - 交通枢纽与商业综合体的结合案例一:上海虹桥枢纽一、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目标与定位服务型: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的又一重大骨干工程。

综合性:多种交通方式综合设置,形成内外交通紧密衔接、不同交通方式的集中换乘、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超大型:独特的陆空联运枢纽,国内航空联运,国内铁路联运,日处理能力在110万人次以上。

高能型:长三角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汇集地,具有重要经济、地理区位能级,对上海空间发展战略影响甚远。

2.交通枢纽建设规模虹桥机场:3000万人次/年,11万人/天铁路车站:30股道,8000万人次/年,35万人/天磁浮车站:10股道,轨道交通:5线、2站各类线路巴士:40-60条各种停车位:10000个枢纽总体设计能力:110万人次/日3.项目交通枢纽概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位于虹桥机场西侧,是集航空港、高铁、城铁、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社会车辆等于一体的超大型、一站式换乘交通枢纽。

设计日旅客吞吐量110万人次,枢纽核心区占地6.6km2 ,从东到西依次为西航站楼、东交通广场、磁浮站、高铁站和西交通广场(图1)。

虹桥枢纽将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运营,实现“高速(高铁)和高速(民航)相联、高端(旅客)和高端(旅客)相结”,能更好地发挥交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4.项目商业概况(1)上海虹桥枢纽日110万吞吐客流,三大换乘层面具有无限商机。

换乘人流的物质需求客观存在,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和复合化的特征,如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路由观光、休息住宿等。

商业综合配套对交通功能起到了有利补充作用,两者互为支撑和促进。

交通为商业搭建平台,提供商机,商业为旅途注入活力。

通道零售商业——结合通道,街区型布置,快速消费,方便旅客。

上盖综合开发——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业态吸引力,区别经营);商务办公、会议、酒店住宿(对交通便捷的需求)。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概要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概要
1 规 划 原 则 .
()道路系统 。高 速公路 、快 速路 :环西 一大 道、 4 沪青平高速公路 、辅助快速路、北翟路 、青虹路 ,主干 A ) 9 、规划路 、天【西路 、仙霞路 、迎 I J
以旅客为本 ,换乘便捷 ,运转高效 ;突出交通功能 , 路:七莘路 、北 青公路、沪青平公路 ;次干路 :华翔路、


核”—— 交通功能核心 ;“ 多轴 ”—— 地 区东 航站楼广场分 别设置 。
西 向空 间发展轴 、南北 向审 问发展轴和结构绿 轴 ;“ 多
区 ”— — 中心功 能 区 、建设 储备 区 、建设 限 制 区。
26 爻 与翰 0 . 通 莲 。 06
维普资讯
地 区功能和谐 ;集约利爿 土地,地 地下协调发展;前 中春路 ( { 北翟路 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
2 规划范围 .
宾 三路 。
()交通设施 。公交站点 :在铁路客站东、西广场 5
东起环西一大道, 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 , 北起北翟路、 分 别 设 置 ; 出租 汽 车 泊 位 :在 铁 路 客 站 东 、 西 广 场 和机 北青公路 , 南至沪青平高速公路 , 总用地 2 .6平方公里。 场航站楼 』场分 别设置 ,长途汽车客运站 :布局在铁路 62
磁悬浮线 )和高速磁悬浮线。青浦线车站为东西 向布置 ,
服务长江流域 、服务全 国,是建设上海 “ 四个中心”的 轨道交通线路 ( 含磁悬浮线) :轨 道交通 2号线 ( 2 ’5 R)
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结构规划要点
为 了加快虹桥综 合交通枢纽 的建设 ,上海市城市规 其余轨道交通车站为南北 向布置 ,6 座轨道交通车站在铁 划设计研究院于 20 年 1 06 月编制完成 了 卜 海市虹桥综 路东广场形成 “ 五纵 ・ ”布局。高速磁 悬浮车站布局 横 合交通枢纽地 区结构规划 ,市政府于 20 年 2月批准 干 铁路客站东侧 、虹桥 机场两侧。按 照 6线 6 的规模 06 台 了该规划。该规划确定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原则、 设计 ,预留发展条件。 功能定位和布局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及原则 设计理念
#" $

将枢纽核心区集散交通与枢纽开发区内的交通 分离。 轨道交通车站与枢纽站本体 ( 建筑综合体 ) 一 体化布局, 以垂直换乘为主。 建设枢纽站本体专用高 架快速集散道路系统, 以满足枢纽交通核心区车辆 快速集散要求。 车道边及停车库等旅客换乘设施就 近在枢纽站本体附近立体化集中布置, 机动车停、 蓄 车场等静态停车设施则尽可能利用枢纽的高铁、 磁 浮等站场的夹心地进行集约化布局。 虹桥枢纽内交通总体设计理念如下: 功能整合 的立体化枢纽空间; 公共交通为主的层次化交通系 统; 人车分离的人性化交通环境; 分块集散的简捷化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换, - 个立交节点分别是青虹路 ! 西郊高架路立交、 徐泾中路 ! 西郊高架路立交、 七莘路 ! 北翟路立交 和七莘路 ! 沪青平 + . / , 立交。 + # , 高架衔接段。 作为提供枢纽旅客集散的专用 快速通道, 主要采用全封闭的快速路形式, 并分别通 过青虹路、 徐泾中路、 七莘路的 - 条高架衔接道路与 外围快速路网的 - 个立交节点直接相连, 为进、 离场 的车辆提供快速通道, 并体现南进南出、 北进北出、 西进西出等的交通组织要求。 + " , 高架循环圈。 车辆进出枢纽通过同一节点的 行驶需求与习惯进行设计, 将循环高架分为南北两 个循环圈; 此外, 为了均衡进出高铁、 磁浮与机场的 交通流量, 又将循环高架分为高铁循环圈与磁浮、 机 场循环圈, 由此共形成 - 个单向运行的高架循环圈。 每一条循环高架线路均有其特定的功能, 且采用单 向、 分离的运行方式。 + - , 车道边。 见第 -0 - 节 + & , 落地匝道。 系统通过匝道实现高架、 地面道 路、 地道之间的连接, 实现各道路层面之间连接。 + 1 , 地面循环路。 在核心区范围, 高铁西侧地面 磁浮与航站 () " 路与 () - 路形成单向循环道路, 楼之间的 () 1 路与七莘路形成单向循环路, 方便两 处交通中心进出车流的交通组织。 $" #" # 高架循环圈形态设计 高架循环圈形态基于南北分块的原则, 为了均 衡车流量、 减少车辆交织及绕行距离、 提高交通运行 效率等, 经综合考虑后, 最终推荐高架循环圈并采用 均匀分块循环的方式 + 见图 - , 。
表 $ 虹桥枢纽对外客运量预测 % 单向数据来源 & 大交通主要方式 机场 东航站楼 西航站楼 高速 3 城际 4 铁路 磁浮 沪杭线 机场线 3 两场客流 4 高速巴士 合计 %## & %## $ 2’2 & "#% & #’% %## &" %$2 "#’# 年 年发送量 0 万人次 日均发送量 0 万人次 &) ( () & "&) % ’) ’ ") 2 &) ( ’() %
$" %" % 线路组成 共有 & 条轨道交通线路引入虹桥枢纽, 分别为 近期建设的 # 号、 ’$ 号线以及规划远期建设的 & 号、 轨道交通系统东起虹桥西侧 ’% 号线和青浦线。 新建机场航站楼前广场下、 西至西广场以西 () # 路 下方, 在地下串连起航站楼、 东交、 磁浮、 高铁、 西交, 并在地下 ’ 层形成与枢纽内其它各种交通方式换乘 的人行大通道。 $" %" # 车站布局 轨道交通在虹桥枢纽站本体下方共设两站, 分 别为虹桥枢纽东站、 虹桥枢纽西站。 虹桥枢纽西站设 于拟建高速磁浮站房西侧, 拟建高铁及城际铁站房 下, 该站为地下 " 层车站。 地下 ’ 层为人行大通道兼 青浦 作轨道交通车站站厅层, 地下 # 层为 # 号线、 线、 三线呈东西向平行于枢纽轴线 ’$ 号线站台层, 且对称布置于轴线两侧, 青浦线设于 # 号、 ’$ 号线 之间, 为侧式车站, 是终点站, 预留站前及站后折返 站前设单渡线, 站后设折 的条件, # 号线为终点站, 返线及存车线, ’$ 号线为与 # 号线联络的接轨站 * 在站东端设单渡线及与 # 号线的联络线; 地下 " 层 为 & 号、 号线站台层, 两线为单岛式呈南北向布 ’% 置, 两线共 ’ 站, 均为站前折返的终点站。 虹桥枢纽 东站设于拟建高速磁浮车站东侧、 航站楼西侧下方, 东站设 # 层车站, 平面上呈东西向平行于枢纽轴线 且对称布置于枢纽轴线两侧, 地下 ’ 层为大通道且 兼作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厅层, 地下 # 层为 # 号线、 ’$ 号线的站台层, # 号线、 ’$ 号线平行呈东西向布置形 成两线换乘车站, 为一般中间站。 $" # 快速的道路集散系统 $" #" % 系统组成 整个快速集散道路系统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立 交、 高架衔接段、 高架循环圈、 车道边、 地面循环道 路、 落地匝道。 + ’ , 立交。 与外围快速路系统衔接, 实现车流转
!"!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市政与交通
将达到 &(# 万人次。 其内部交通主要分为主体系统 和配套系统两大层次。 主体系统主要由高速铁路客 运, 虹桥机场航空客运和沪杭高速磁浮客运组成; 配 套系统则由三大类配套交通网络组成, 分别是城市 轨道网络、 两机场间磁浮和城市城际道路网络。 三大 类配套交通网络组成的交通模式, 又可分为高效的 公共交通集散模式和个体机动化的集散模式两类, 前者主要由两机场间磁浮、 城市地铁、 各类巴士组 成, 后者则为小客车和出租车。 采用公共、 个体交通多方式均衡模式预测, 在 公交等可持续公共交通比重将 "#’# 年枢纽内轨道、 达 到 *#+ 左 右 , 其中, 轨 道 交 通 比 重 可 达 ’%+ , 出租车、 私人小汽车等各类小客车比重基本控 (%+ , 制在 %#+ 以内, 枢纽交通核心区预测产生的道路交 通量将达到 "( 万 -./ 0 1。 !" #" ! 枢纽客流到达的空间分布 有 ’ 个主要的方向, 一是至长三角地区, 二是至 上海市区, 三是至上海郊区。 根据长三角的发展规 划、 上海市的人口分布和岗位分布, 预测得到虹桥交 通枢纽客( 车) 流的空间分布, 见图 ’。
预 测 "#’# 年 由 铁 路 客 站 、 虹桥机场、 高速磁 浮、 高速巴士客站的日均发送量将达到 ’() % 万人 次。 虹桥枢纽作为轨、 路、 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的世 界级超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 一般高峰日集散客流
!"!
市政与交通
交通流线。 !" # 设计原则 针对虹桥枢纽不同交通模式的功能定位、 交通 需求、 用地布局以及交通中心的建筑平立面布局, 在 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 枢纽内交通总体设计及组 织采用如下原则: 公交优先, 立体换乘; 专用通道, 分 类集散; 南北分行, 分块循环; 营运数字化、 信息化。 $ 规划设计方案 轨道交通 $" %
市政与交通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
张 胜 黄 岩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商务、 旅游等城市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我国大城市对外综合 客运枢纽已逐步突破以往简单、 单一的模式, 正在朝综合型和立体、 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规划和设 计高效快捷、 换乘便捷的大型城市综合对外客运枢纽, 增强城市对外的联系和自身的辐射影响力, 同时又不对城市自身的客运交通系统造成过大影响,是枢纽总体设计考虑的重点。我们力求通过 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以及对该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各类交通 组织分析, 为国内今后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综合客运 交通枢纽 总体设计 道路网 轨道交通 !"#$%&’$ ./01 012 3450/56467 8292:4;+250 4< 743/20= >58 23454+= >58 3:472 ?67/5277 >58 0@>92: >7743/>0/45 >+45A 3/0/27B C6@ ?/A 3/0/2 D 7 /502A@>0/92 ;>7725A2@ 0@>57;4@0 16? >@2 ?@2>*/5A 01@46A1 7/+;:2 >58 7/5A:2 +482 04 <>32 04 8292:4;/5A 04E>@8 34+;@21257/92B 01@22F8/+257/45 >58 /502A@>0/45 4@/250>F 0/45, G252@>: 827/A5 4< 0@>57;4@0 16? 2+;1>727 01>0 ;:>5 >58 827/A5 7146:8 ?2 4< 1/A1 2<</3/253= >58 345925/2532B 540 45:= :>@A2F73>:2 6@?>5 ;>7725A2@ 0@>57<2@@/5A 0@>57;4@0 16? 7146:8 70@25A0125 34++65/F 3>0/45 E/01 4607/82 >58 72:<F@>8/>0/45 /5</62532B ?60 >:74 540 2H3277/92:= 2<<230 01/7 3/0= D 7 ;>7725A2@ 0@>57F ;4@0 7=702+, I5 /50@48630/45 04 A252@>: 827/A5 4< J1>5A1>/ K45AL/>4 /502A@>0/92 0@>57;4@0 16? >58 >5>:=7/7 4< 9>@/467 0@><</3 >@@>5A2+2507 /5 01/7 ;>7725A2@ 0@>57;4@0 16? >@2 >9>/:>?:2 <4@ @2<2@2532 04 <606@2 827/A5 >58 ;:>5 <4@ :>@A2F73>:2 ;>7725A2@ 0@>57;4@0 16?, ()* +,%-# /502A@>0/92 ;>7725A2@ 0@>57;4@0 0@>57;4@0 16? A252@>: 827/A5 @4>8 520E4@* @>/: 0@><</3 ! 建设背景 为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 上海需要突破自身 市域限制, 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思考今后大都市功能 布局, 在城市空间战略上形成 ’ 多心多核 ’ 的发展格 局。 本着服务全国、 服务长江流域、 服务长三角等的 原则, 上海将在对外交通设施、 资源、 功能服务等诸 多方面起到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虹桥枢纽规划是机场、 铁路、 磁浮、 地铁、 出租、 公交等一系列城市对内、 对外交通服务功能一体化 的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 枢纽将服务全国的远距离 航空、 高速列车, 服务长三角的中距离城际列车、 高 速巴士, 以及城市内部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等综合设 置有机衔接,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交通出行要求; 枢纽 内引入磁浮, 将实现航空旅客在虹桥和浦东两机场 间快速周转, 周转单程时间可在半时左右, 并可实现 浦东国际机场与长三角腹地间的密切联系。 枢纽内 多达 &( 种多样灵活的交通换乘方式, 可为客流集散 提供更多便利。 " 枢纽综合交通总体布局及交通需求 "# ! 枢纽地理位置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上海市西郊闵行区的华 漕镇和长宁区的虹桥地区, 距市中心约 ") *+, 规划 范围: 南至沪青平高速公路、 西至铁路外环线、 北至 北翟路、 东至外环线, 规划区域面积约 #(, #( *+# 。 同 时,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处长三角东部, 毗邻江苏、 浙江, 位于沪宁、 沪杭高速公路之间, 是上海与外省 市交通联系的重要节点。 "# " 枢纽规模及核心区布局 枢纽核心区内各交通主体 ( 形成综合建筑体 ! 交通中心 ) 的平面布局 ( 见图 " ) 由东向西依次为 - 机 场航站楼、 东交通广场、 磁浮站、 高铁站、 西交通广 场; 枢纽建筑综合体 ( 站本体 ) 的竖向布局自下向上 ; 机场跑道、 磁浮线及高铁轨道均为 分 & 层( 见图 # ) 南北向布置。 轨道交通进入枢纽的线路为 # 号线、 "$ 号线、 号线、 号线、 青浦线。 其中, 号线与 "% & # "$ 号线自 东向西由地下 # 层横穿枢纽核心区, 设 # 个站( 地铁 虹桥东站和西站) , "% 号线与 & 号线南北向由地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