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7 焚膏继晷教学目标:1。

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看插图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四,拓展视野1,学生自读司马光惜书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8 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

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

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

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

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1,学生自读朱熹读书法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9、勤学苦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五、熟练背诵课文.六、总结。

板书设计勤学苦读三字经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10、劝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三字经》选段2.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3. 第三周:《千字文》选段4. 第四周:《大学》选段5. 第五周:《中庸》选段三、教学方法:1. 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 讲解: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引导学生就经典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4. 实践: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经典故事和道德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日常行为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是否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材》2. 辅助材料:经典故事绘本、相关视频资料、课堂活动道具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段,了解经典背景,进行朗读和讲解。

2.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第三周:学习《千字文》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结合相关绘本进行教学。

4. 第四周:学习《大学》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 第五周:学习《中庸》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将经典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九、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xx共同放声齐读。

六、xx点击:第2页七、活动xx: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25-28课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25-28课

第六单元乐助人教学目标:1、学习仁德,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应该互相支撑、和谐共荣。

2、学习乐助人的名言警句。

背诵积累。

3、了解乐助人的历代故事,了解社会救助的方式机构等。

教学重难点:积累背诵乐助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 25 先人后己教学过程:1、读课文第89页,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出示课文内容:先人后己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3、看文意,结合文意读背课文原文4、了解“中国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第91页)第二课时 26 施惠无念教学过程:1、读课文第92页,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出示:施惠无念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了解文章的出处。

3、看文意,结合文意读背课文原文4、读读《义庄》,了解最初的民间慈善机构。

第三课时 27忧人之忧教学过程:1、读课文第95页,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出世课文:忧人之忧病人之病,忧人之忧。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3、看文意,结合文意读背课文原文4、读《施粥》(第97页)第四课时 28矜人之困教学过程:1、读课文第98页,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出世课文:矜人之困君子见人之困则衿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3、看文意,结合文意读背课文原文4、了解古代《荒政》,古代政府救助政策。

(第100页。

)6、“口能诵”展开背诵有关“助人”的名言警句的比赛。

7、“学而思”想想,有关哪些助人的典故,讲一讲。

8“行且勉”讲自己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事。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1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反哺跪乳《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

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

2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二、研读诗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将衣服缝的严实紧密,担心孩子在外迟不归家,谁说孩子小草般微小的孝心,能报答的了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呢?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谈谈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你要做个怎样的孩子,去报答父母;五、拓展延伸1、阅读《深明大义的徐母》2、谈感受3孟母三迁教学目标: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孟母三迁《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1、教师: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

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

你瞧,他们又来了。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第一篇: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湖北省二年级国学经典备课教案

湖北省二年级国学经典备课教案

一小二年级国学经典集体备课2015-2016第二学期主备人:备课人员:二年级2班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朝读经典)一、指导思想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

传承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培养一代新人,必须对儿童施以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熏陶,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使他们能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知识面,力求对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建目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三、创建实施步骤1、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国学班级理念。

每一课都附上了相关经典原文,并配以图画,分册学习,由浅入深,突出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

让国学经典深入学生的心灵,师生形成共识,启迪学生心智,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为这个特色而努力奋斗。

2、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墙一角,晨读和上课预备,都突显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

让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班级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3、每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语感,感受国学经典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本期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认真拣择,使入选的典籍和诗文都含有积极意义,除了儒家典籍,也包括道家和释家的部分论述。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经典诗词、故事等,如《咏柳》、《春晓》等。

2. 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如《牛郎织女》、《孟母三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分享给大家。

2. 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将要学习的内容。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释传统文化元素。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深度。

3. 收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学习难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和配套课件。

2. 与课程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书籍和视频资料。

3. 音频文件,包括古诗文的正确朗读和背景音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咏柳》、《春晓》等古诗,了解诗文背景,培养朗读习惯。

2. 第3-4周:通过《牛郎织女》等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3. 第5-6周:学习《静夜思》、《悯农》等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看插图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1,学生自读司马光惜书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8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1,学生自读朱熹读书法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9、勤学苦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勤学苦读
三字经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10、劝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诗人孟郊简介。

唐代诗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
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二、《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三、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
儿烟也不会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
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天一阁》——明朝-范钦。

板书设计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