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旗枪茶历史追忆
临安历史名茶的发展简史

农业考古2019窑浙江省临安区是个有名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
早在东晋,著名道士许迈就在临安治西(宋代时临安县治地址)的西山釜茗;唐代茶圣陆羽来临安、於潜考察天目茶事,并写进《茶经》;五代十国时期临安籍吴越国王钱镠在沿海和北方边境进行贸易,吴越国贸易物品有茶叶、绢帛、锦绮、瓷器、漆、谷物等,茶叶由吴越国进到北方契丹,由契丹转卖到俄罗斯进行货物交换,从而开拓北方茶叶边贸之先河。
宋代於潜县黄岭出佳茗及临安县万寿禅寺产径山茶。
元代临安县洞霄宫九锁山出洞霄茶,亦称天柱茶。
明代临安县黄岭山每年始额贡御茶二十斤,一直延至清末。
清代临安、於潜两县以生产“於临烘青”,在市场上声誉较高。
一、天目茶(天目云雾茶)它被写进唐代陆羽《茶经》。
天目茶在唐或唐以前,临安古老茶区天目山茶主要以散生、丛栽方式,在阳崖阴林、灌木丛中、溪涧坑边、岩石隙间生长,但品质良好。
唐陆羽《茶经·八之出》[1](P58),浙西:“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
”唐代临安县(二十六乡)、於潜县(二十二乡)的茶叶,只有临安(东天目乡)於潜(西天目乡)两山上的茶叶品质才能与舒州同。
高山出好茶,天目山大树华盖,空气清新,多云雾,露水重,雨量足,水质优,各方面的优越生态条件孕育了优质天目茶的生长,这与天目山独特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是分不开的。
天目山茶被陆羽写进《茶经》后,遂声名远播。
并引来文人、名僧、诗人赋诗,这对天目山茶扩大影响起到广泛的推动作用。
清光绪二年(1876)释际界修《西天目祖山志》[2](P317-320),卷五“艺文志”,载有陆羽的好友释皎然在天目山作《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诗:“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
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
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早晨有露时采,用寒泉、文火才能将天目茶味胜出。
唐代皇甫曾有《送陆鸿渐山人天目采茶过婉珍,女,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茶树植保及茶文化。
民国时期杭州的茶叶贸易

庄 所售 茶 叶 以 每 斤
元至
元 为 最多 约 占总销 售 的 元至
目
。
雅 室 陈 列 古 朴 的各 类 茶 具 备 有 铜 制 的 陶 制 的 竹制 的 和
木 雕 的精 美 茶 盒
、
,
元 至 七 八 角 次之 约 占
:
以茶 叶 出售
。
中外 游客争 相前往 赏胜
。
民 国 时 期 杭 州 各 茶 庄 还 中 转 着数
建 新式 洋楼 专 营 西湖
杭 州 翁 隆 盛茶 号 上 海 分 号 广 告
。
翁 隆 盛 茶庄 广 告
。
狮 峰龙 井 兼 营 各 省 红
,
十
趣
鮝
■
历史文化
碰
。
名
—抓
‘
摩
务
‘
難
里
麗 心
善条 砷
砂
斯
£
省
£
“
—
贫
年浙杭方 立大 茶
号 销 龙井 茶发票
。
年 贴 满 税票 的 杭
州 方 立 大茶 号 销 货 发 票 。
全 年销 售 茶 叶
万 余 担 营业 总 额 为
,
,
余 家 小 商 小 贩 全 年营 业 额 约 有
分 析其 失 败 原 因
一 :
万元
。
年方 大 值
二是 受
其 中 由 各 茶 庄 批 发 往外 埠 的 约
茶 叶店 方 冠 三 的 大 媳 妇 因 女 婿 经 营 茶 叶 生 意 失 畋 而 跳 楼 自
家 城区
,
。
年 为例 看 看 民 国时 期 州 共 有茶庄 家 茶号 杭 年
中国茶文化精彩故事

中国茶文化精彩故事要说到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那么中国茶文化的精彩故事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精彩故事,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精彩故事1铁观音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
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
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
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
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
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
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
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
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中国茶文化精彩故事2福鼎白茶福鼎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璀璨明珠,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市。
白茶的制作工艺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和干燥的工序,形态自然,其成品茶多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白茶也因此得名。
陆羽《茶经•七之事》中所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白茶山即为福鼎太姥山,是白茶的原产地。
关于白茶的来历,在当地有太姥娘娘用绿雪芽(白毫银针)治愈小孩麻疹、毛义梦获“鲤鱼配新茶”等传说。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
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药为家人治病,但都徒劳无功,可恶的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山村里处处闻凄哭,山坡上日日添新坟,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
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大白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沸水,是治疗瘟疫的良药,你赶快去采给乡亲们吧!”蓝姑一觉醒来,一骨碌起床,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
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浙江地区名茶迭出,许多名茶有着优美的传说、典故和趣谈,如龙井茶、鸠坑毛锋、九曲红梅等都有着优美传说,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茶和茶文化重要发祥地步入孙忠焕的办公室,桌上呈放着阅读过半的《话说中国茶》、《陆羽与余杭》等书籍,他热情介绍:“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100万年前的茶籽在贵州发现,云南镇沅县有着距今2700年的野生茶树王,它是研究茶文化、茶树的起源,也是活标本……”浙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上千个茶叶品种。
“茶是大众饮品,白茶、黄茶、绿茶、青茶、黑茶、红茶等六大种类。
”浙江有安吉白茶、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平阳黄汤、天目青顶、花茶等名茶。
然而浙江没有黑茶,它属于发酵茶,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和湖南。
而中国茶叶的主产地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福建、安徽等地。
中国唯一茶院士此时的交谈犹如聆听一次茶讲座。
身为浙江人,既骄傲又惊讶,原来中国唯一的茶院士也在浙江。
“你可能不认识陈宗懋院士,”孙忠焕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杂志介绍。
图片上的院士精神奕奕,不像八十高寿的长者。
据悉,陈宗懋先生从事茶叶科学研究50多年,主持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两个新兴茶学领域。
他负责的院士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惟一的认可检验机构。
孙忠焕解释,现代人注重养生、保健,但在认识茶叶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每种茶叶都有它独特的性质,喝茶也要根据季节性,春秋季喝花茶,性温而芬芳;夏季喝绿茶,或再添加杭白菊、金银花、柠檬汁、薄荷叶增加消暑清凉作用;冬季红茶或黑茶,可和胃暖身。
现代科学发现,茶叶能分离的化合物有500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余种,无机营养素数十种。
茶中含有生物碱,可以消除疲劳、解酒等八个作用,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
中国是茶的根,经历上下五千年。
茶为国饮,以茶惠民,茶和天下,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任重而道远的奋斗目标。
临安的茶产业与茶文化

代临 安人在 长期的 茶q j : 实践 r I 1 , 创造 了清
香的
时j 垌, 茶叶进 入千家 万户 , 县域 各地 民俗 中饱含茶 的元 素 。 然而 m于 困际竞争和 日寇侵 华 , 临安茶叶产销一 再受挫 , 跌
, 活中形成的歌蹭 、 茶俗 等 乡上文化; 既有体则尔 厅, I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后 , 临 安 茶 叶 生 产 得 到 较 快 恢 复
发展 , 茶业 一直是临安农业 中的传统优势产业 。1 9 7 6 年, 伞县茶 叶产 世达 2 8 9 5吨 , 进 入 伞圈 1 8 个 5万担( 2 5 0 0吨) 县
顶” , 县域 各 乡 镇 开 始 研 发 以 人 f I 疗 顶 为 主 的 多 种 茶 类 机茶研究 和牛产企业 卡 【 1 继 涌 , 临 安 f J 亡 荼 牛J 规 模 、 效 孺 和 牌 知 名度 均 有 大 幅 提 3 1 ‘ 2 0 0 6 q - . 临 安 被 列 为 伞 条 I l f 优 势 域 规 划 的 1 l 7 个县 I f 『 、 浙 竹 叶 发 腮 优 势 域 4 0 个县 『 ¨ 之一 :2 0 1 5 年, 拿『 “ 茶 总 … 4 3 3 3 . 3 3 公顷, i
行列 , 被 列 为 伞 国 重 点 产 茶 基 地 县 和 伞 国 眉 茶 出 口 基 地
・
活美学 的茶岂创演 、 茶席设 汁 、 特 乜 岂馆 等新 荥 艾化 术 及 物 态 , 也 有 向 } 十会 、 走进 大 众 的谷 m“ 令 饮 茶
茶, 万 旧 忠 : 云雾茶 出天 目, 各 乡俱 产 , 唯 大 日L 【 J 者 最 佳 ”
临安春雨初霁作业练习

2、同:两首诗都是通过写茶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异:《临》诗在“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把“分茶”作为无聊时消磨时光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得重用的郁闷和惆怅。本诗借物喻人,用蒙顶茶比喻优秀人才,用“饭囊酒瓮”比喻无能之辈,谴责了朝廷用人不当,使优秀人才处在无人欣赏、弃置不用的冷落境地,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同时,诗人以蒙顶茶自比,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临安春雨初霁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一、情景默写
①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的是
“,”
②描写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怅的诗句是“,”
③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
④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 “,”
答案
①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③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④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A.首联写诗人午睡初醒后开始用石磨碾茶,其中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B.颔联描绘了煎茶的过程,“龙头鼎”“蟹眼汤”说明诗人注重制茶的细节。
C.颈联以“岩电”“春雷”比拟茶的功效,饮茶可使人消除疲劳,明目清心。
D.尾联以茶为吟咏对象,表现人生浮沉,写出了身世之叹,让人感慨万分。
致富技术-旗枪茶加工

致富技术:旗枪茶加工
旗枪茶采制历史久远,产区较广,余杭、富阳、萧山、湖州、长兴、临安、武康、绍兴、桐庐、建德等市县均有生产,主销江南各大城市。
新中国建立后,高档茶销路不畅,出现积滞,1952年适量转产,至60年代后期,除杭州市西湖区的转塘、龙坞、留下3个乡专产,富阳、余杭、萧山部份地区兼产外,其余旗枪产区先后转产。
80年代中期,杭州市将转塘、龙坞等部份产地划为西湖龙井茶区以及浙江龙井茶的快速崛起,旗枪茶已越来越少。
旗枪茶的加工工艺与龙井茶基本一致:高、中档条分“青锅”和“煇锅”两个工序,用与龙井茶基本相同的传统炒制手法在平锅中进行手工炒制;低档旗枪茶也分杀青、揉捻、二青和挥锅4个工序。
以前旗枪茶煇锅后还要上“挺锅”,即换用斜锅用敲和压等手法进行炒干,现已很少使用。
十大名茶的美丽故事

十大名茶的美丽故事一、龙井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
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
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
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
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
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
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
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
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
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方茶 、 脑源茶进 贡之 事 , 并 且数额巨大 。明代 有龙井天 目 茶 的生产工 艺和制作方法 , 清代 生产天 目云雾茶 多次获奖 。
临安志书对旗枪茶只有“ 旗枪” 茶名 , 没 有 生 产 地 址 及 生 产 数 量, 可 以说 旗 枪 茶 在 临 安 记 载 还 是 空 白点 。
采 访挖 出四 代 炒 茶 人
由于粟裕 司令转 战在湖 州 、 安 吉孝丰 、 临安天 目山 、 横
畈、 板桥 这一 带 , 春季是炒茶季节 , 他对这一带旗枪 、 龙井 、 烘 青茶 已很熟悉 , 不用别人介 绍 , 就 能分辩 出是什 么茶 。他一
进 门看 到 炒 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叶就 知 是 旗 枪 茶 , 说手艺不 错 , 山 区 的 茶 叶
祖 父拿 了条长条凳 , 请他们 坐, 因有四五位领导 , 将 军见 旁边
石磨 空着 , 就 坐在石磨木 架上 。很 随和如 同一般 士兵 , 看不 出一 点官架子 。他 与我 祖父聊天很起 劲 , 问长 问短的 , 只听
将军讲 : 麻 烦 你们 了, 我 们 新 四 军 是 穷 苦 人 的 队伍 , 要打败 日 本 侵 略 者 和 国 民党 顽 固派 , 建设 新 中 国 。祖 父 用 父 亲刚 炒 好 旗 枪 茶 招 待 他 们 。 将 军 与 祖 父 促膝 谈 心 , 问村 里 群 众 生 活 如 何 ? 号 召 穷苦 人 要 团结 一 致 , 抗 击 日本 帝 国主 义和 国 民 党顽 固派 。我 祖 父 向新 四军 领 导 说 明 了临 安 南 乡的 地 形 地 势 , 有
新 四军一个排住 在他家楼上 , 两个厢房设 团指挥部 , 房屋很 大, 前后 五间 , 中 间一 个 天 井 , 两边各两厢房 , 共有 l O 间 四 厢
一
天井 的楼 房 , 那 时房子稍大一点 , 都住满 了新 四军 。房屋
然是普通的着装仍是 英气逼人 , 难掩 大将风度。陪 同将 军前
下:
不全几张《 临安 日报》 时曾见过这名字 , 因为他写有关茶叶 的
文章 。这篇 短文发 表 已过 两年 多了 , 不 知他现 在情况 怎么 样 ?我看 到这篇文章第 二天一早 , 就去寻找徐 立亭 , 据村里
的指 点 , 在 板桥 乡祝 家 自然 村 找 到 了 他 。 徐 立亭 8 1 岁, 很清秀 , 这几 年在 老年大学 学画画 、 练 书
是嘉庆 年间 , 1 8 2 0 年 前后建造 的, 因为团指挥 部设在 他家 , 他才有幸见 到这位转战南北 、 气度不 凡的粟裕 司令 员 ( 粟裕 当时任苏浙 司令员兼政委 , 年仅 3 7 岁) 。粟裕将 军前线指挥 部设在横畈。因新登 和孝 丰战役 时间挨得很 紧 , 粟裕司令这 次来指挥 战役 , 要 速战速决 , 战役结束 赶紧撒离到孝 丰战役 作准备 。战争是残酷 的 , 在 团指 挥部商量研究新 登战役后 , 仅一星期之后 , 刘 团长在这次战役中献出年青宝 贵的生命 。
临安旗枪 茶历 史追忆
过婉珍
( 浙江省临安 市农业局 , 临安 市茶 文化研 究会 , 3 1 1 3 0 0 )
浙 江省 临安 是 个 老 茶 区 , 晋 永 和 中 就有 著 名 道 士 许 迈 在 临安治西五里 的西山釜茗 , 钱武肃王进 贡物品 中, 多 次 提 到 坐 一 坐 。说 : “ 将 来长大 了, 也 要 当个 将 军 ” 。解 放 后 , 石 磨 被 碾 米机 、 磨粉机所替代 , 石 磨 也 不知 被 谁 家借 用 , 至今 也 没 有
来的还有王必成、 江渭清等军领导 , 还有 两位年轻警卫 员, 肩
背木 壳枪 。将 军一进 门, 朝四周一 看 , 见此屋是明 清木 结构 建筑 , 一幢雕花古老楼房 , 他很 感兴趣 。徐 立亭( 当时 1 2 岁)
和父亲正在前厅炒茶叶 , 他 帮 父 亲茶 灶 烧 火。 将 军 很 亲 切 地 问我 : “ 小 朋 友 好 吗 ?读 书 吗 ? ” 我 父 亲 一 边 炒 茶 叶 一 边 代 我 回答说 : “ 家里 吃 口 多 , 劳力少 , 生 活苦 , 如今他 小学毕业 了, 无 力 再 读 了” 。首长说 : “ 要 想办法继续上 学 , 穷人 不读 书 就 翻不 了身……” 将 军将 父 亲 炒 好 的 茶捧 在 手 上 很 欣 赏地 说 : “ 这是旗枪 , 手 艺 不 错 。 此 茶 叶很 好 , 不 低 于杭 州龙 井茶 。 ” 我
( 节选 自《 新 四军转战天 目山》 第2 1 0 ~2 1 1 页)
由于这篇短文写作 时间是 2 0 1 1 年1 1 月2 8日, 作 者是徐 立亭 , 这 个名字很 熟悉 , 因笔 者在查 1 9 5 9 ~ 1 9 6 0 年仅存残 破
2 0 1 3 年1 2 月, 临安市党史研究室 出版 了一本《 新四军转 战天 目山》 , 纪念 当年新 四军在 天 目山 , 在 临安板 桥驻扎 打 “ 新登 战役 ” 一些惊心动魄的战斗事 迹 , 书 中有徐立亭一篇短 文, 引起 了我 极大关 注 , 题 目是 《 将 军坐过 的凳子 》 , 全 文如
民 国3 4 年( 公元 1 9 4 5 年) 春 的一天 , 晴 空 万 里 。 临 安 县
法, 眼晴好 , 听力好 , 身骨硬朗 , 偶尔写点短文 , 生 活过得很 充
实。
南屏 乡祝 家桥 这 个小 集镇 , 热 闹非凡 , 新 四军部 队 来来往
往 。此 时, 我 家突然来 了六七位 新四军首长, 身穿灰 色军装 ,
头戴灰 色军帽, 他们 由刘别生 团长带领 着来到 团部 。其 中一 位是新 四军高级将领 ( 后得知是粟裕 司令 员) , 他 长得 清 秀、
英俊 , 气度 不 凡 却 又平 易近 人 , 显 出一 副指 挥 若定 的 气质 , 虽
他说起 1 9 4 5 年新登战役 , 那真是惊心动 魄的一 场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