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主导产业
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浙江省的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名称主导产业主要园区1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建德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电器、泵阀、专用设备制造、汽摩配、制鞋、服装、印刷及包装、电子信息、仪器仪表、货币专用设备、文创、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2 温州纺织、通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饮料诸暨经济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3 绍兴五金产业、小商品零售产业、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皮革、汽配套产业诸暨经济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4 舟山船舶修造、石油化工岱山经济开发区、普陀经济开发区、舟山经济开发区5 台州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温岭经济开发区、临海经济开发区、永康经济开发区、东阳经济开发区、义乌经济开发区、金华经济开发区6 金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平湖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嘉兴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皮革、汽配套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7 嘉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加工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8 宁波机具、船舶、家具、合成革、塑料制品、化工、钢压延及加工(不锈钢及制品)、眼镜、五金锁具、打火机、纺织、通用设备制造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加工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注:加粗为重点发展区域商区域9丽水拥有多种产业,包括化工产品、竹木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传统工艺等。
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例子

在当今社会,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这样的模式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本文中,我将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并举例说明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典范之一。
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同时也在产业生态链的延伸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自身为核心,依托深圳市建设了庞大的产业基地,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产业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繁荣。
可以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的发展既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除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我国广东省珠海市的粤海居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粤海居是一个以珠海市为基地的大型地产集团,通过不断引入产业项目和资本运作,成功将产业与地产实现了有机结合。
粤海居积极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了“科技+地产”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评台。
粤海居在发展中注重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实现了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种模式将会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在总结和回顾本文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模式中,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产业发展浙江篇之杭州西湖之畔去旧产 人间天堂创未来

中国产业发展浙江篇之杭州————西湖之畔去旧产人间天堂创未来文/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郭凡礼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
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918.8万人,城镇化率76.2%。
2016年,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6.20亿元。
服务引领新产业新旧产能转换良好。
2015年杭州已经成为全国第十个GDP上万亿元的城市,2016年GDP达到1.1万亿,增速是9.5%。
这份亮眼的情报背后,是杭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兴增长点频现。
曾经是杭州重要经济支柱的杭州半山钢铁基地,因为近年来钢铁企业效益急剧下滑,不符合杭州城市定位,已经安全有序关停。
截至去年10月,杭州共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213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860家,盘活存量土地9183.9亩。
与此同时,杭州也在创建创新驱动经济,创立特色小镇引领杭州产业转型、城市改造的新潮流。
短短一年,“梦想小镇”集聚互联网创业项目680余个、创业人才6400名,“基金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机构超过500家,集聚高端专业人才1600多名。
服务业主导产业。
杭州是最早提出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服务业比重已经高达62.1%。
2017年上半年,杭州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9%、11.2%,服务业增速几乎接近第二产业的3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81.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_以杭州市为例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杭州市为例谢守红1内容提要2本文介绍了城市选择主导产业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罗斯托经济理论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主导工业进行优选,认为杭州宜发展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
1关键词2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主导产业由于处于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与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其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扶持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与国家和省相比,城市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域单元,往往不具备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城市经济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因此,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遵循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原则,又要结合城市经济的特点,特别是要考虑到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高一级地区发展战略的协调,与相邻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1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
主导产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分析。
但第一次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规划日本产业结构时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新准则。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准则,如短缺替代弹性准则、瓶颈效应准则和增长后劲准则、可持续性准则等。
(1)比较优势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0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成员:李琴诗张叶琼一、杭州产业结构现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杭州在世人脑海中是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
在21世纪的今天,杭州呈现出的不仅仅有美丽的旅游名胜,更有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长。
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杭州市GDP 连续1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纵观杭州经济发展轨迹,2011年杭州市GDP比上年增长16.9%,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101370元,突破1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但是,GDP数字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GDP无法反映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目前,杭州多数制造业层次仍比较低,工业技术集约程度不高,还没有真正摆脱粗放型、外延型的增长模式。
所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即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确保杭州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实现杭州产业结构的华丽转型。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
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农业。
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
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水)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娱乐、服务等业。
本小组从杭州统计局网站获取资料,以上述分类对杭州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杭州三次产业产值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2011 237 3324 3458 70192011年,杭州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杭州总产值的97%,其中第二产业占47%,第三产业占49%,第三产业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
浙江余杭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浙江余杭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余杭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部,是杭州的一个重要的城市聚集区。
目前,余杭区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余杭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历史背景余杭区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人烟聚集。
长期以来,余杭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余杭逐渐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
1992年建立经济开发区,使得余杭开始了工业化大跃进。
2. 经济发展余杭是杭州市的制造业重镇之一,拥有众多的企业和工业园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的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余杭还以家具、服装和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其中家具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链。
近年来,余杭区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浙江省内最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余杭区的经济发展。
3. 城市化进程余杭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余杭区的城市化率已经迅速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上升到了现在的超过80%。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余杭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投资和建设。
在城市化进程中,余杭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它与杭州市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
这种地理优势带来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大量的人口流动,为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未来发展方向余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府将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导和扶持,进一步打造余杭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政府还将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此外,余杭还将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还计划打造大量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园,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同时,余杭也将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与杭州市区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余杭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简介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情况简介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位于中国长三角地区,地处浙江杭州东部,钱塘江入海口南岸,毗邻上海,总规划面积为427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大江东是浙江省发展湾区经济的核心区和杭州市拥江发展和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主平台,是杭州的城市副中心。
大江东坚持新能源运输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等“1+2+X”主导产业定位,已落户了长安福特、吉利汽车、广汽、西子航空、费列罗、Ferrotec、格力、新松机器人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
目前正集中力量打造三千亿级的汽车产业和航天航空、集成电路、智能智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江东规划有17平方公里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按照“主攻大项目、拉长产业链、发展高科技”的招商方向,正全力打造“三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已引进了佛吉亚、麦格纳、大陆等汽车产业类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
整车方面,入驻项目年规划产能已达160万辆,包括了总投资73亿元的长安福特大型豪华SUV项目、总投资180亿元的广汽杭州自主品牌传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整车项目、总投资75亿元的长安福特中大型轿车项目、总投资78.5亿元的东风裕隆整车项目等。
大江东拥有空港、海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五港合一”的区位优势,距离中国十大国际航空口岸之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拥有杭州唯一的出海码头;规划建设高铁江东站,3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浦东机场,是一条客货兼顾的长三角城际铁路;通过发达的高速路网,到上海和宁波仅需1小时车程,真正实现了长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杭州地铁7号线、8号线穿越大江东腹地,将在2022年前建成投用。
大江东拥有传化公路港等多家智慧物流企业,已经形成综合交通新型信息服务网。
大江东投资环境优良,拥有杭州市一级审批权限,成立了浙江省首个行政审批局,整合650多个审批事项,重点开展“一站式代办服务制”。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农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现状(一)农业产业布局杭州市农业形成了以粮油、蔬菜、茶叶、水果、水产、畜牧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其中,西湖龙井茶叶产区、萧山蔬菜产区、余杭水产养殖区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杭州市涌现出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三)农业科技创新杭州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断加大,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三、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一)土地资源约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和优势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四)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五)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四、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副食品加工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区位熵
0.78
0.67
0.59
0.37
0.35
0.34
0.18
0.12
0.110000
比较劣势产业:
由表1-3可知,在杭州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有13个,主要受到资源限制,其区位商值小于0.8,意味着其地方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专业化水平,发展状况处于劣势,竞争能力较弱。一般来说,这些产业不应作为杭州市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选项,但如果由于区域战略的需要而发展这些产业,应考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或科技创新型项目。
三、结论
整个经济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前文通过计算杭州市37个行业的区位商,对各行业的优劣势状况做了数量上的描述,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2009年杭州市的比较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具
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
主导产业定就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二、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杭州市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9个大类中的30个进行分析,没有对第一、三产业分析。基于区位熵,通过数据分析来计算来看,在2010年杭州市37个行业的区位商值中,大于1的行业有20个,小于1的有17个。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其中,区位熵最大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为8.05,最小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主要由于受资源限制,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北京市的优势行业,我们将区位商值大于1.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0.8小于1.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8的行业列为“相对劣势产业”。
表1-1xx的较明显优势行业
排名910
11
12
13
14
15
16
17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橡胶制品业
纺织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家具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饮料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区位熵
8.05
2.50
2.37
2.35
2.27
1.95
1.91
1.62
1.5
1.48
1.39
1.37
1.34
1.30
1.29
1.29
1.28
从表1-1可知,杭州具有显著优势的行业达到了17个,相对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两类,主要是在制造业这块,在上述行业作为杭州市的优势行业,行业数目较多,发展潜力很大,专业化水平较高,比较优势明显。表1-2杭州市的潜在优势行业
排名
18
19
20
21
22
23
24行业
食品制造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区位熵
1.1
1.1
1.1
0.98
1.0
0.94
0.82
潜在优势产业:
从表1-2可以看到,杭州具有潜在优势的行业有7个,其区位商值都在0.8和1.2之间。之所以将其归结为潜在优势产业原因在于虽然它们具备定的专业化水平,但优势地位并不明显,它们中可能孕育着某些潜在优势产业,也可能会沦落为劣势产业。
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饮料制造业九大领域,区位商值大于1.5.这些优势行业发展期的中后期到成熟期的中期这一区间,它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处于或即将处于鼎盛时期,是杭州市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重点考虑、优先发展的产业,力争使之成为引领北京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主导产业”。
关键还是看好的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合理的选择,使之有尽可能成为优势产业,作为北京工业新增长点的重点领域。
表1-3杭州市的劣势行业
排名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