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_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1886年5月名叫John Styth Pemberton的医生发明了可口可乐,它是将“可可”提取精与“可乐”提取精二者相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成为“脑清剂”药的糖浆基。

Pemberton为此获得了专利,当年销售了25加仑的糖浆,并拿出销售收入的90%,约46美元用于广告宣传。

1886年,Asa Candler 投资集团购买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权。

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个地处佐治亚洲的公司而成立,注册资本为0 万美元。

1893年“可口可乐”这一商标在美国专利局注册。

可口可乐公司于1894年在美国开始授权其他厂瓶装和销售可口可乐,到1899年它在美国几乎所有州都有瓶装厂。

1904年可口可乐糖浆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00万加仑,全国有123家授权的瓶装厂。

1915年公司首先使用玻璃瓶装,并于1954年引进铝罐装。

铝罐装非常适用于长途及海外运输。

1919年,可口可乐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一个亚特兰大银行兼投资集团Ernest Woodruff。

Robert W.Woodruff取代Howard Candler而成为公司的总裁。

此后,公司采取了更大胆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海外销售部门,并开发出了糖浆浓缩液以减少运输成本。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的1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

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生产与可口可乐公司大致相同的产品,即“百事可乐”及其他碳酸饮料。

1938年名叫Loft的公司收购了百事可乐公司,并将Loft的名称全部改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行业中进行着直接的竞争。

近百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以其独特的品质称霸世界饮料市场。

在与可口可乐的无数竞争者中,唯有百事可乐经过近半个世纪不懈努力,自1977年以来,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开始赶上可口可乐,称霸百年的可口可乐究竟是怎样被百事可乐夺去市场半壁江山的?早在30年代,百事可乐饮料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可乐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个美分就能买到双倍的饮料,从而拉开了软饮料行业中争夺战的第一幕。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百事可乐是全球著名的碳酸饮料品牌,而可口可乐则是百事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

两者在市场营销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案例。

下面将列举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以展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策略和成功经验。

1. 百事可乐的"Live for Now"营销活动:百事可乐在2012年推出了"Live for Now"的全球营销活动,旨在鼓励年轻人珍惜当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激情和梦想。

通过与流行音乐、体育和电影等领域的合作,百事可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时尚感和年轻活力的广告和活动,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2. 可口可乐的"Share a Coke"营销活动:可口可乐在2011年推出了"Share a Coke"的全球营销活动,通过将消费者的名字印在可口可乐瓶上,鼓励人们与朋友、家人分享快乐时刻。

这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消费者纷纷分享自己与可口可乐瓶上印有自己名字的照片,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3. 百事可乐的体育赞助: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体育赞助活动,如赞助超级碗、欧洲足球锦标赛等。

通过与体育赛事的合作,百事可乐成功地将品牌形象与运动、活力和激情联系在一起,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认知度。

4. 可口可乐的音乐赞助:可口可乐与全球知名音乐节和音乐人展开合作,如与MTV合作的"MTV World Stage"音乐节、与泰勒·斯威夫特合作的音乐巡回演唱会等。

通过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可口可乐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群体的关注,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 百事可乐的社会责任项目:百事可乐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通过推出可回收瓶包装、减少碳排放、支持教育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项目,树立了一个积极的企业形象,并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

6. 可口可乐的创新产品推出:可口可乐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低糖、无糖、健康饮料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多样化选择的需求。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第一篇: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1886和1894年两个美国药剂师误打误撞发明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后的一个世纪,两大品牌统治着全球的饮料市场。

1928年、1981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分别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百事可乐依然处于挑战者的地位。

双方在中国市场采用了各自的营销策略。

双方都采用了多元化和本土化的品牌策略,但可口可乐凭借多年的特许经营经验,在渠道经营方面具有优秀。

百事可口则凭借其独特的音乐推销,强调着自己的品牌是属于年轻一代,以此来与可口可乐抗衡,双方各有优势。

一、公司简介1、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洲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的root beer,水果国度以及大浪。

2、百事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软性饮料公司之一。

资产总额约151亿美元,居世界大企业第75位,职工26.6万人。

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市。

公司附属机构近百个,主要有百事可乐饮料公司、弗利托-莱公司、啤咂餐馆、北美运输公司和威尔逊体育用品公司等。

该公司子公司分布很广,国内涉及48个州,国外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翻开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有很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二战期间,象征着美国精神的可口可乐公司庄严承诺,美国大兵可以包括战争前线内的任何地方以5美分的价格买到可口可乐。

为了这个承诺,很多可口可乐的员工失去了生命。

当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大批美国人成了可口可乐的忠实拥护者,可口可乐也由此将他最接近的对手百事可乐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占有了近70%的可乐市场。

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

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

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一、分析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与策略:(一)根据迈克尔.波特归纳的竞争战略基本模式,我认为百事可乐在竞争中运用了集中一点战略(即:将经营范围集中于行业内某一细分市场),具体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百事敏锐的发现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消费对象,便及时地把营销战略的重点放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的身上。

(二)从进攻策略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百事可乐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进攻策略:(1)正面进攻(即: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发动进攻,也就是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弱项。

),具体表现为:可口可乐从1886年诞生至20世纪20年代,根本没有对手,成为了“世界饮料之王”,并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美誉。

但百事可乐却在可口可乐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与可口可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侧翼进攻(即: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

),具体表现为: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矛盾,争取了数家包装商的支持,是可口可乐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

(3)迂回进攻(即:完全避开对手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①发展无关产品,实行产品多角化;②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地区的市场,是想市场多角化。

),具体表现为:①自20世纪60年代起,百事可乐就是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

而可口可乐在70年代才开始其多角化的发展。

②可口可乐虽然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机开辟了牢固的海外市场,但尚有不少空白之地,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

(三)另外,面对强大的对手,百事可乐总是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如下竞争策略:(1)价格竞争策略(即:通过降低产品价格而谋求扩大销量,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具体表现为:1929年,美国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而百事可乐瞄准时机向公众表示,同样5分钱,原来只可买到6.5盎司一瓶的可口可乐,现在却可以买到12盎司一瓶的百事可乐。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之争背景: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是全球两大主要碳酸饮料制造商。

这两家公司自20世纪以来一直竞争激烈,拥有众多的知名品牌。

它们的竞争涉及产品创新、广告宣传、品牌策略和市场份额争夺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策略以及其影响。

案例分析:1.产品创新:在历史上,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处于市场领导者的位置,但百事可乐公司也通过产品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可口可乐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新产品“新可乐”(New Coke)的失败。

这款产品被认为是对经典可口可乐配方的改进,但消费者对这一改变的反应非常负面,迫使公司重新推出原有配方并命名为“可口可乐经典版”(Coca-Cola Classic)。

百事可乐公司在此期间通过推出新产品“百事可乐草莓味可乐”(Pepsi Strawberry)等各种多样化口味的产品,吸引了一部分年轻消费者。

2.广告宣传: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都在广告宣传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

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可乐”品牌一直以“开心”的形象出现,其广告更偏向于情感诉求和全球性的一致性。

而百事可乐公司则更注重时尚、年轻和个性化的元素,其广告常常邀请明星代言。

这两种不同的广告风格帮助两家公司在各自的受众中建立了明确的品牌形象。

3.品牌策略: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均采取了品牌多样化策略。

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而百事可乐公司旗下则有百事可乐、7UP、渴望等。

这种多品牌策略为两家公司带来了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也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口味偏好做出选择。

市场影响: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竞争给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两家公司的竞争推动了碳酸饮料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其次,它们的广告宣传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品牌定位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这种竞争也帮助两家公司保持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营销策略案例分析报告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营销策略案例分析报告
可以发现,它具体包含有三层含 义:一是可口可乐重视市场营销每一个 要素的作用,决不忽略任何一方面,其 中,“物有所值”策略主要是指产品以 及价格策略,“无处不在”策略则是指 渠道策略,“心中首选”策略就是指可 口可乐的广告及促销策略;二是可口可 乐的营销策略同样坚持以消费者的真实 角度决定企业的营销目标;三是可口可 乐追求市场营销的整体效率,十分强调 各种要素的平衡及综合效果,追求产品 、价格、渠道及促销等市场营销要素作 用于企业的综合效率最大。这就是环环 相扣原则的体现。
百事成就
百事公司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 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2004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为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 司。2004年公布的《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百事公司位列第166位,并 于最近连续两年被评为《财富》“全球最受赞赏的饮料公司”第一名。在2004 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位列在前十名。2003 年8月《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百事公司旗下的百事可 乐品牌排名在第二十三位。
“百事”在中国本地化实践的八大表现
一、特许经营模式本地化 二、营销策略本地化 三、品牌发展本地化 四、原材料采购和设备本地化 五、员工本地化 六、农业项目本地化 七、公益事业本地化 八、研发能力本地化
百事可乐中国本土化成果
百事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是成功的。公司得到了中国政府 的信赖,产品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增长。百事表 示,今后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 内,与中方合作伙伴真诚合作,共创多赢。
百事后来者居上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 雄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百事可乐 在其中令人称道的是它勇于挑战的 勇气和它的市场竞争手段。百事可 乐抓住可口可乐管理机构调整和人 事纠葛带来的良机,向可口可乐发 起有力的冲击,并取得了赫赫战果 。在国际市场上,百事可乐的竞争 策略也很独特,它看准时机,占领 了可口可乐的“真空地带”,不仅 避免了后入劣势和两败俱伤的局面 ,还在大片地区形成了垄断。百事 可乐对麦当劳等快餐公司的挑战主 要是有针对性地“提供质优、价低 的产品,高效、多样的服务,并不 断创新”。都是眼光独到、精准, 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顾客心理和需 求,因此能够行之有效。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略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略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之争作者:10国贸2班小组:李俊、吕梦婷、王维、王猛、张华凯一、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战略选择的差异对企业各自成长的影响(一)可口可乐的特色优势和目标集聚战略。

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洗礼,可口可乐在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都具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从1886年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

在特色优势上,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更具优势,这也是可口可乐销量上的一个“人缘”因素。

案例材料中指出,可口可乐销售额的80%依靠可口可乐的核心产品——碳酸饮料,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可口可乐的战略选择,也就是所谓的目标集聚战略。

可口可乐一直采取这种战略,集中力量发展碳酸饮料这一项业务,虽然取得了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但是这种战略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无疑是自取灭亡。

随着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含糖饮料的需求市场日渐萎缩,可口可乐公司没能及时更改战略,而依旧将产品定位在原水平、原种类上,没能及时满足目标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错失了拓展业务的良机,以至于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带来收入水平的下滑。

(二)百事可乐的多元化战略面对具有百年历史和强劲品牌优势的可口可乐,与其开展正面硬碰硬的较量,无疑是自讨苦吃,最终也只能获得两败俱伤的结果。

百事可乐自然分析了这些因素,并认真考虑了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在全面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百事可乐深入结合市场营销,了解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推出自己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显然,百事可乐的决定是正确的,百事可乐并不在已是明日黄花的碳酸饮料产品上下功夫,而是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宽产品的种类,网撒的越广,捕到的鱼自然也越多。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百事可乐推出自己的健康产品策略,在低糖、健康等方面下重注,从含糖软饮料向更健康功能饮料转变。

百事可乐自知无法在软饮料上与可口可乐相抗衡,于是又将目标转向其他和自己产品相关的食品领域,收购一系列休闲食品公司,为自己的多元化战略铺路。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案例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碳酸饮料制造商,也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他们之间的竞争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至今仍然是全球饮料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对手。

本文将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争霸之战进行深入分析。

一、竞争双方的背景介绍可口可乐成立于1886年,是由约翰·S·邓肯草拟并于1887年注册的商标。

可口可乐拥有强劲的品牌认知度和强大的全球分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渗透率。

百事可乐成立于1898年,是由克劳德·A·葛拉汉姆创立的。

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市场渗透率,尤其是在北美地区,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可口可乐。

二、争霸之战的起因争霸之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开始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尤其是争夺中国市场这样的新兴市场。

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还体现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

三、争夺中国市场可口可乐于1979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但初始表现一般。

百事可乐于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并表现出色,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可口可乐。

双方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份额,进行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可口可乐通过广告宣传,拉拢名人代言,投放大量的广告费用,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百事可乐则通过定制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推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营销活动,提高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成功地抢占了中国市场的一部分份额。

四、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可口可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出了多种新产品和新品牌,如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樱桃味、雀巢可口可乐等,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百事可乐则推出了百事公司自有的一系列品牌,如百事可乐、7Up、百事果汁等。

双方也通过举办赞助活动、签约代言人等方式进行市场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
可口可乐公司一改“给世界一罐可口可乐”的风格,正在向所有可饮用产品领域进军。

由于可口可乐的旗舰产品难有再多的起色,公司不再将精力集中在充气苏打水上,而是致力于扩大饮料的品种。

进入中国市场20年以来,可口可乐从推出单一品牌“可口可乐”,到拥有“雪碧”、“芬达”等国际品牌和“天与地”、“醒目”、“津美乐”等中国本土品牌,其发展非常迅猛。

其三种主要产品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的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20%、10%。

但可口可乐并没有实施多元化战略,因为可口可乐过去在发展饮料之余,也曾做过酒厂,开过种植场,甚至涉足电影业,但都遭到了失败。

因此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规定,公司可以涉足茶、减肥饮料、八宝粥在内的所有饮料行业,但不能搞多元化。

专注于饮料业的可口可乐把主业做得精益求精。

它在发展任何一种饮品的时候都可以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使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同时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百事可乐公司事世界第二大软饮料生产商,公司生产的软饮料包括百事可乐、激浪、斯里塞等世界著名品牌。

1980年公司销售额150亿美元。

百事可乐的国际开拓落后于可口可乐公司。

百事可乐公司还涉足餐馆和小吃食品。

1986年百事可乐公司收购了肯德基,其年销售额在美国为30亿美元,在海外达23亿美元,遍布57个国家。

1977年百事可乐公司收购了必胜客,其年销售额达33亿美元,在国际餐馆业中发展迅速,已经进入27个国家。

太坎贝尔1986年被百事可乐收购,它是美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快餐店,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

美国的小吃食品包括糖果、薯片、甜饼和饼干,Frito-Lay公司是行业主导者,其市场份额达40%,1965年百事可乐公司兼并了Frito-Lay公司,在1989年Frito-Lay公司成为其盈利最多的子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到公司的35%和40%。

分别分析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和关联度(密度)。

你认为哪家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更好?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