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3 颜料的成分

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

褐色—赭石(Fe2o3);

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

黑色--炭(C) 。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

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

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

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

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

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

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

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

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

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白色石膏修补剂

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

②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

③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

④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

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

①按表面情况可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

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

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白陶

三章金属类文物保护

1.早期青铜器文化

早期青铜器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山东岳石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辽宁夏家店等都相聚出现了早期青铜制品,其种类有礼器,武器,工具,装饰品等。

2中期青铜器文化

中期青铜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西周则以陕西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高峰。

3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4由于氧化亚铜层的转化产物一碱式氯化铜是疏松膨胀的,呈粉状,通常称为粉状锈

5 1)炼铁始于春秋

2)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

3)战国晚期已经有炼钢技术

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6通常所谓的铁并不是纯净物,而是铁碳合金

7 影响铁合金组织差异的主要因素

﹙1﹚含碳量的不同

﹙2﹚熔融温度的高低

﹙3﹚冷凝速度的快慢

﹙4﹚铸造器物的薄厚、大小

﹙5﹚锻打次数的多寡

8 铁的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

9 铁器腐蚀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

10 鎏金器物上铜铁锈的清除

⑴可用1﹪的氨水或柠檬酸溶液来清除铜鎏金器物上的锈蚀。

⑵腐蚀产物在鎏金层的下面就夹在中间,可在双筒显微镜下,采取机械方法清除,用钢针剔除锈蚀物,当露出鎏金薄层时,用1﹪硝酸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晾干

⑶用盐酸除去鎏金文物上红色的铁锈

⑷鎏金文物胎质的保护

为防止鎏金文物的胎质铜或铁继续腐蚀,可用铜铁的缓蚀剂来处理,可用较稀的4﹪丙聚酸脂类树脂或聚醋酸乙烯脂酒精溶液沿鎏金边沿间隙滴灌渗透,即加固鎏金文物的胎体,也使鎏金层得到加固保护。

11 银器文物的腐蚀

⑴盐与氯化物对银器的腐蚀

⑵硫化物对银器的腐蚀

⑶紫外线加速银器的腐蚀

⑷环境中臭氧对银器的腐蚀

12控制银器保存环境相对湿度55﹪—60﹪以下。

13 我国商代兴起金的淘洗及加工工艺

西周出现包金技术

春秋战国时出现鎏金技术

唐代出现金丝刺绣

四章石质文物保护

1 石质文物的分类

石质文物是指一切以天然石头为原料加工的制品类文物,基本上分为三大类:

1.)石质艺术品类文物

石质艺术品类文物在石质文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种类繁多,有石窟寺、摩崖造像、石雕、石刻、石碑、经幢等。如今我国已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窟(刻)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石质建筑类文物

石质建筑类文物是指人类历代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有重要历史意义和重要艺术价值的石质建筑物或构筑物。石质建筑类文物包括石质建筑物、石质建筑群及其内部所附属的艺术品,如石质文物建筑中的石洞、石棚、石殿、石桥、石塔、石墙、石阙、石牌坊、石陵墓、石地板、石台阶、石墙基、石柱、石柱础、石栏杆等。

3)、石质工具、用具类文物

早在人类历史初期,人们就开始以岩石为原料,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工具,石制品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漫长的石器时代,直到金属器具出现,石器才逐渐被取而代之。从古代用石材制成的石刀、石斧等简单劳动工具,逐渐发展成用石材制成石磨、石碾等石质工具,后来又用石材制成石槽、石盆、石碗、石镯、石枕、石棺、石椁等生活用品和丧葬用品。在漫长的石器使用过程中,很多石器被遗留了下来。

2 石质文物的化学风化

(1)、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石质文物的危害

①空气中氮、硫、碳氧化物有害气体对文物的危害,这些氧化物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无机酸,使户外石质文物受到腐蚀。

空气中有害氧化物气体氮的氧化物:NO NO2 N2O5

硫的氧化物:SO2 SO5

碳的氧化物:CO2 CO

②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对文物的腐蚀

空气中之有害氢化物气体主要有氯化氢和硫化氢对石质文物的腐蚀和破坏

2)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石质文物的浸蚀损害

现代工业(石油、煤炭、化工、航空航天、舰船、军事等)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无省界、国界、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文物的严重危害,特别对露天石碑、石人、石马、墓葬外的石质镇墓兽、古代建筑中的石材、石窟寺的围崖等的腐蚀破坏尤为严重,使石质表面严重风化、酥粉开裂、脱落。

(3)空气中颗粒状或粉末状物中的尘埃对石质文物的危害

空气中尘埃的成分十分复杂,来源于多方面。空气中尘埃的成分:

①酸、碱、盐固体粉末

②空气中NO2、SO2、SO3等与水及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盐类

③海风刮起海浪飞溅的盐类及盐场上升含盐气流给空气中带来的氯化物及硫酸盐气溶胶等(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

④燃料:煤、汽油、天然气、矿物燃料、草、木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烟道烟尘、煤渣

⑤金属冶炼厂、化工厂、碎石厂及其他粉碎加工厂排到空气中的各种金属、金属氧化物、石棉、石英。

⑥尘埃中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以上粉尘降落在石质文物上,一旦遇到潮湿空气,那些可溶的酸、碱、盐都会使石质文物表面腐蚀,使石质文物风化、酥粉、开裂、剥落。

(4)、溶盐对石刻文物的破坏

3 石质文物的物理风化

物理因素对石质文物的破坏也是石质文物风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指:湿度、温度、风沙、盐的结晶与潮解、溶盐的晶变等物理作用对石刻的影响。

1)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最为突出

1、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

没有水存在,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浸蚀化学反应,无法进行,所以说水是岩石雕刻等石质文物风化的根本原因。

2)水的结冰——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

当石质内部孔隙的水遇低温结冰时,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压力,对孔隙率较大的石质文物造成破坏。

3)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

4)浸入石质表面的水,对石质形成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更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质最高的表层,受水的浸入而成为影响最大、最严重的部位。

5)水对石质文物的机械作用

雨水、地面水的流动在石质文物表面形成反复冲刷的机械作用,使石质文物表面所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导致滴水穿石的后果。

4 油烟对石刻文物的危害

石窟寺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人们参观时烧香、点蜡、点灯产生的油烟附着在石刻表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形成油污油垢,有的已成陈年油烟,牢固地黏附于石质文物表面。如大足石刻宝顶山的牧牛道场图被油烟污染成一片油黑,不仅严重影响石刻的外观,而且为微生物—菌类、苔藓、藻类、地衣提供了营养和非常适宜的生存条件。有些油污腐败变质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石质文物。

5 石质文物的清洗

石质文物上的尘埃、油烟、霉菌、污物、溶盐等对文物都有不同的危害,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清洗或清除。

1)石刻上尘埃的清除

落在石质文物上的尘埃遇到潮湿空气时,其中可溶性盐、碱、盐就会腐蚀文物。对大足石刻造像上尘埃分析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是石膏、熟石膏和复盐。可采用毛笔或软毛刷轻轻刷除。

2)雨水冲刷痕迹的清洗

先用去离子水清除易溶于水的污物,然后用5%的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雨水冲刷痕迹,若雨痕太重难以清洗时,用5%六偏磷酸钠多层纸张贴敷法让其充分接触、络合而除去水痕,最后用离子水冲洗石刻,清除残留在石质文物上的清洗剂。

3)油烟菌类的清洗

用14%的NH3·H2O和5—10%的丙酮溶液清洗,效果十分明显,油烟、霉菌可全部清洗掉。若清洗之处特别潮,为了防霉可用0.02%的霉敌乳剂处理,在石刻表面形成一个防霉、透气、无眩光的保护膜。

4)黑色、绿色霉菌与低等植物共生复合体形成的污物的清洗

先用清水浸湿污物,用50%丙酮溶液清洗,后用14%的氨水清洗,再用0.4%的霉敌乳剂作杀菌、防霉、防苔藓、地衣处理。

5)石刻上溶盐及硬质沉积物的清洗

充分利用石刻内部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在石刻有溶盐的部分采用多层纸张贴敷法,用排笔蘸取离子水将柔软吸水纸贴敷在石刻表面,使纸张与石刻紧密相贴,石质中的溶盐会在石刻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下进入纸张糊敷层,纸层干翘后留在纸层纤维中,此时揭下纸层,如此反复几次,溶盐可基本除完。

石刻上一些沉积物,主要是石灰质、石膏质和硅酸质比较坚硬,可用多层纸张贴敷法,用毛笔和软毛刷蘸8—10%的六偏磷酸钠将柔软的多层纸贴在有沉积物的石质文物表面,使硬质沉积物浸湿、软化、络合、溶解、吸入纸层,纸干翘后,揭去纸层,可看见被贴敷的石刻表面和纸层上都析出许多白色针状结晶,在纸层干翘处有近4—5mm长的针状结晶,用毛笔或小毛刷刷除结晶后,再反复贴敷,直到沉积物清除干净。这样石质文物表面、造像孔隙中难溶沉积物中的钙、铁、镁、钡的二价离子,与六偏磷酸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溶于水吸入纸层,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六偏磷酸钠的钠离子形成可溶性盐,这些盐渗入纸层,揭去纸层,刷除石质文物表面可析出的可溶盐,最后用去离子水浸湿纸层,再抽吸两次以除去石刻表面或造像孔隙中的六偏磷酸钠。

6 石质文物加固材料的特殊要求

(1)不影响石质文物原貌,不降低文物价值

(2)能使石质文物风化表层的疏松颗粒黏合成一个整体,这是选择风化石质文物加固封护材料的最基本要求

(3)加固材料黏合性好,强度好

(4)加固材料渗透好

(5)加固材料抗水性和透水性好,既可使石质中之水能逸出,又能防外界水进入

(6)加固材料透气性好

(7)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要好,材料及加固效果要长期性、稳定性好

五章

1 1957年5月8日,在陕西西安灞桥附近又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该纸是以麻纤维制成的,后被称为“灞桥纸”

2 墨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颜料。

3宋代以后多以油烟制墨

4 决定纸张耐久性的因素,两个大的方面:

内因:纸张本身的组成成分,制浆造纸的工艺过程,这是纸张变质的根据。

外因:外界各种影响因素和保存条件等的影响,这是纸张变质的条件。

5 内因纸质本身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从纸张的组成结构上,最主要的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6 纸质文物损坏的外在因素

①光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②温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③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④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⑤大气中尘埃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⑥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7 对纸张有害的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8℃,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湿度为75%。

8 纸质文物害虫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2 ℃,最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为70%—90%。

9 纸张的最佳保存温度为14 ℃— 18 ℃,一昼夜间允许温度变化范围为2 ℃。温度太低会使纸张变脆,容易断裂。

10 适当湿度对纸质文物的重要作用

①空气湿度恒定时,纸张必须具有一定含水量才能保持必要的机械强度、优良的柔韧性和弹性。常温下大多数纸张的水分含量为7℅.

②湿度较低对延长纸张的寿命有利,特别是可避免有害气体在纸面上有害化学反应的进行。

③湿度过低可避免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④湿度过低使纸张纤维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使纸张干燥、变脆、强度下降。

11 高湿环境对纸张变糟朽的影响

①高湿度会破坏纸张结构,使纸张纤维素变潮分解。

②高湿度会使纸张上耐水性差的颜料、染料,特别是水溶性颜料、染料材料洇化、褪色而使字迹模糊不清。

③高湿环境会加速、加剧环境中有害气体如CO2、NO2、SO2 等被纸张中的水份所吸收,生成腐蚀性更强的无机酸而腐蚀纸张。

④高湿环境下会使纸张上有害颗粒遇水溶解而产生有害物质腐蚀纸张。

⑤高湿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纸质文物保管的最佳湿度是50℅—60℅,湿度允许变化范围为3℅

12纸质文物保管库房温湿度的基本要求

①尽量保持文物用纸的正常含水量在7%左右,以维持纸张固有的强度、柔韧性和弹性。

②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微生物最适宜的发育温度在20摄氏以上,纸质文物保存的最佳温度14——18摄氏。大多数霉菌在相对湿度60%以下停止繁殖,因此纸质文物保存的最佳湿度是50℅—60℅

③有利于或无害于工作人员的健康

13 大气中尘埃主要包括

沙土烟渣煤屑金属氧化物晶体花粉

石灰固体物质有机物质微粒

14 尘埃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尘埃对纸质文物的污染及其机械的摩擦

①尘埃落到纸质文物上会把文物弄脏,像烟那样小的微小尘埃能牢固地粘在纸质文物上,是纸张变成灰褐色,字迹模糊不清。

②带有棱角的尘埃颗粒会磨损、损伤纸质文物的纸张表面,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和抗拉强度。

③尘埃会使附着能力较差的字迹材料或颜料、染料部分脱落,影响字迹或画面的清晰度及色彩。

2)尘埃会使纸质文物纸张粘连

3)有些尘埃带有强烈的腐蚀性

4)尘埃是微生物寄生和繁殖的主要场所

15 微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危害

危害纸质文物的有害微生物是霉菌,霉菌对纸质文物的破坏有以下六点:

1)霉菌对纸质文物的结构的破坏

①霉菌对纸质本身组成材料结构的破坏

②霉菌使纸质文物装订材料遭破坏

2)霉菌在纸质文物上形成霉斑

3)霉菌会使纸质文物字迹褪色

4)霉菌使纸质酸度增加

5)霉菌会使纸张湿度增加。

6)霉菌分泌毒素,污染环境、危害人体。

16危害纸质文物的昆虫,据资料介绍有70多种,最常见、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是蠹鱼、烟草甲虫、皮蠹和白蚁等。

17纸质文物上污斑主要包括

1、水斑、泥斑

2、蜡斑

3、油斑

4、霉斑

5、墨水斑

6、虫屎斑

7、锈斑

18纸质文物污斑清除应注意的问题:、

1、在纸质文物清洗之前,必须作字迹、颜料的点滴实验,如有掉色、溶解现象,则应在清洗前先作固色处理,常用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加固字迹。

2、采用化学药品处理后,必须要用清水进行冲洗,防止留下斑痕或增加纸质酸度。

3、对纸质温度采取大面积湿洗法,容易造成变形,损伤,一般多采用局部处理和干洗法。

4、污染来自多方面,污染物成分也比较复杂,污染程度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保污染清除的效果和纸张安全。

19纸质文物酸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

②纸张加工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

③环境中酸性气体的影响

④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

20纸质文物的脱酸处理方法基本上分三大类,湿法脱酸、干法脱酸、气象脱酸

21 纸质文物的保管

一、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

1、纸质文物保管室、陈列室、收藏室应采用百叶窗、厚窗帘(双层外黑内红),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2、严格控制照明度一般为30-50lux

3、安装防护玻璃罩或在普通玻璃罩上涂紫外吸收剂和使用防紫外线胶片。

二、保持适合纸张保管的温度

纸质文物的保藏室,应保持应当的温湿度,有条件可采用恒温、恒湿空气调节器。

温度 15—18℃最高不超过20 ℃

湿度 50%—60%

三、采取正确的防尘措施

1、纸质文物保管室应建在远离化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及人口喧闹区。

2、库房墙壁、地面,应坚硬光滑,不易积尘,便于清除。

3、进入纸质文物库房的工作人员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并在进入时应强风吹尘,防止灰尘带入,有条件时应安装净化、过滤、除尘系统。

四、采取正确的防有害气体措施

五、防生物危害

六章

1 一般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

①漆器出土时,立即拍照、录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缺及损坏状况。

②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托板上,作好记录,写好标签。

③用离子水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

④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防水分快速蒸发掉。

⑤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入箱盒内,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

2 出土竹简的提取方法

①一般用薄竹刀或者是牛角刀从竹简最下部的一端将竹简与底层轻轻地剥离,一边剥离一边插入塑料托板,待塑料托板已将竹简托住后,再从塑料板下面插入木板将竹简托起。

②清除竹简上下及四周的污物,可小心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③在竹简上面铺一层白色湿棉布,棉布上再铺一层饱含水的脱脂棉以保持湿度,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裹。

3出土饱水竹席的现场保护

①先清理馆内器物及竹席上的其他物品

②用小流量的离子交换水冲净竹席表面

③如果墓坑内有水,可借助于水的浮力,将竹席慢慢移到塑料板上,然后将塑料板倾斜从水中抽出,竹席即贴在塑料板上。

④若墓内无水,可用大小与竹席相近或稍大的塑料薄膜铺在竹席上面。借助薄膜的强度将竹席卷起。

⑤为了保持水分,可喷水或在竹席两端放几团饱含离子交换水的棉花,再放在托板上固定好4器物含水量在40﹪以下。

5不同的器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然干燥。

①大型器物如梁架、木船等,可用锯末填埋或沙埋法,慢慢脱去过量的水分。

②较大的器物如椽梁、大的木质构件、木质下水管道等,可采用潮湿麻袋包裹,放在阴凉的地方,使其缓慢脱水干燥。

③小型漆器可放在玻璃容器中保湿干燥。先放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为95﹪),经观察,测定重量没有改变时,逐渐降低环境湿度,最终使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定形。

④有些为了防止变形,干燥过程中可加压或者是用石膏固定用玻璃板绑夹。

不同的器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然干燥。

6糟朽漆木竹器加固和修复的基本原则

①保持文物原貌、修复如旧,保存文物的历史标记

②要做好保护加固修复计划,要预防保护性损伤,处理不留后患。

③必须把治理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消除危害文物的病变,又要防止或延缓不利因素对文物的破坏。

④在保证文物保护处理的长期性、稳定性的前提下,争取满足处理的可逆性及再处理性。

⑤文物保护材料应立足国内,原料易得,来源丰富,工艺简便,价格便宜,既不污染文物又不污染环境。

⑥要取得满意的加固效果,关键在于根据文物的质地、性质、保存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适合的粘结加固材料。实际操作时应先在式样上模拟实验,不允许直接用糟朽的文物本身去做。

七章

1 早在5000年前已出现植桑、养蚕、缫丝、织绸

2纺织品按纤维原料主要可分为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

3(一)植物纤维易腐朽的内因

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种籽纤维和茎纤维易氧化和水解,形成易脆的氧化纤维和水解纤维素。(二)动物纤维易腐朽的内因

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丝纤维和毛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的侵蚀和虫害的蛀蚀,使织物发生霉烂和产生孔洞,有时变成碎片或残渣。

4 温度一般在14—18 ℃比较合适。

5 搞清文物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残缺状况

放大镜或是双筒立式显微镜放大60—100倍。

搞清文物上的污染物

放大镜或是双筒立式显微镜放大60—100倍

6纺织品文物出土的现场保护方法

①纺织品文物一出土,立即拍照、录像、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文物的处理情况及保存完损情况。

②在墓室或遗址中一旦发现纺织品文物,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维持出土前的环境状态。纺织物起取时应连同周围的泥土一起,起取后迅速放入有机玻璃操作箱(能抽真空、能充惰性气体及水蒸气)中,用黑布包好,运回实验室。

③对出土的纺织品文物拍照、录像时要避免强光照射,尽量使用较弱的光源,以免强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颜料,特别是植物染料褪色。

④纺织品运回实验室后,应用橡胶手套先将纺织物上的泥土剥离、清除,并用蒸馏水清洗。用脱脂棉或吸水纸吸除泥水后,在用乙醇、乙醚清洗(清洗前应进行点滴实验),即可进行纺织品文物的原料鉴定及后续保护工作开展。

7 出土纺织品的污染:

①因长期埋在地下,保守地下水,泥土腐败生物体,尸体土壤及水中酸碱盐类化学物资的污染,常常污染上水渍。

②金属氧化物造成的锈斑。

③霉菌造成的霉斑

④虫害造成的虫屎斑

⑤油烟造成的油烟斑

8 选用纺织品文物加固材料的要求

1、加固材料必须是无害的。

2、必须是无色透明、渗透性好,能保持和不改变纺织品文物的原貌,材料比较柔软。

3、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要好,在加固效力稳定持久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加固处理的可逆性和再处理性。

4、尽量选用和被加固的纺织品材料相近似的材料,特别注意选择和被加固的纺织品性能相近的天然材料。

9纺织品文物的保管方法

1、折叠法

2、悬挂法

3、卷筒法

4、平摊法

5、密封除氧法

八章

1 中国壁画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宫廷壁画、墓葬壁画、寺院壁画、石窟壁画。

2 据统计全国的石窟寺总数超过250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0处、省级94处、市县级124处。

3 按壁画的制作工艺来区分,可将壁画分为干壁画、湿壁画、镶嵌画三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壁画制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

干壁画:先用掺有各种纤维的黏土、石灰、石膏等制作壁画颜料的载体(地仗层)而黏结于崖体或墙体等基础支撑体上,待该载体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作画。颜料靠渗入其中的胶结材料附着于壁画载体表面。

湿壁画则是在壁画颜料载体应经形成但尚未干燥时就在其上面作画,以使颜料颗粒像湿地仗层中入渗,并借湿壁中的ca(oH)2在颜料层表面形成caco3 薄膜来固定颜料层。

镶嵌画则是把彩色石子、碎玻璃片等嵌入载体中构图。

4 中国古代壁画都属于干壁画的类型。其结构都可分为三个部分:壁画的基础支撑体(墙体或崖体)、颜料层的载体(地仗层或是石灰层)、颜料层。

5壁画的地仗层有泥土地仗和石膏地仗两种类型

6 古代壁画所使用的红色颜料

无机矿物:土红、铅丹、朱砂、雄黄、

有机染料:胭脂

7我国石窟壁画崖体的加固可分为三种主要方法:既采用工程构筑附加建筑、锚固技术、灌浆加固技术。

8灌浆加固技术主要是在崖体的裂缝中注入化学黏结剂以达到填充、黏结裂缝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有PS(硅酸钾溶液)适应于北方干燥地区;三甲树脂和脲醛树脂适应于南方潮湿地区

9壁画地仗层空臌脱落的原因

1、由于壁画支撑结构材质不同,材料的孔隙和导热性不同,水分在支撑体上上升速度不同,水分上升特别快的部分,易产生凝聚水而使地仗层溶胀、水分蒸发时又会产生空臌。

2、灰泥层质量不好或黏着力不强,特别是壁画泥层和支撑体之间结合力很差,在湿度反复变化的状况下,会引起壁画变质,表现为空臌、剥落和酥粉。

3、地仗层中的草泥、蒲绒、棉花等高纤维物质的发酵、腐烂、分解产生的气体,导致壁画地仗层空臌、剥落。

4、溶盐对壁画地仗层空臌脱落的影响。

5.菌类及低等植物对壁画地仗层的破坏

10起甲壁画的修复

修复起甲壁画的工艺,大致分为六个程序进行。

1、清除起甲壁画表面尘土

用软毛排笔或小吸尘器小心地将起甲壁画的尘土吸除干净,然后用洗耳球将起甲翘起的小片颜料层下面及裂缝间的尘土吸干净。

2、注射黏结剂粘贴加固起甲壁画

3、将起甲壁画轻轻压贴回地仗层

4、用棉球排压起甲壁画

5、壁画表面喷涂黏结剂

6、用软胶辊压画面

11壁画揭取、搬迁的主要原因

1、无法抵制自然灾害。

2、恶劣且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

3、壁画所在的古建要落架维修,首先要揭取壁画,进行加固修复,待古建修好之后,再回帖原处。

4、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要搬迁石窟、古建筑、墓室等。

5、为了便于管理、保护和展示,对一些壁画进行揭取、搬迁。

12壁画揭取迁移方法

整体迁移法部分揭取法画面截取迁移法

揭取壁画的具体方法

主要有拆取法、锯取法、震取法、橇取法和木箱套取法等。

13彩塑病害

1、彩塑颜料层的起甲脱落

2、彩塑泥层酥碱,泥层内的纤维材料(草麻棉)均已腐朽,导致泥层破碎、酥碱、掉落。

3、彩塑草胎腐朽而导致泥层坍塌、粉碎

4、彩塑四肢断裂,甚至少胳膊缺腿。

5、彩塑木骨架腐朽

6、彩塑倾倒坍塌

14彩塑四肢断裂的修复

①先分块取下塑像的泥层,注意分块时尽量避开面部、花纹、图案、服饰的重要部分。

②小心取下绑扎在彩塑木骨架上的草胎。

③加固修复彩塑的木骨架,用螺栓、钢片和拉杆进行连接固定,必要时可用聚醋酸乙烯酯溶液接触渗析加固。

④待彩塑木骨架链接固定加固好之后,按原样复原草胎。

⑤复原泥层

九章

1 现在常用效果好的皮革防腐剂

德国collsiff 霉敌

2 皮革类文物的杀虫剂

熏蒸法:(溴甲烷、二硫化碳)

喷雾法:(DDT、烟杆等)

3 古尸体的分类干尸尸蜡鞣尸湿尸

4 马王堆汉墓女尸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

1)女尸入土前用多层丝麻织物紧密包裹,有助于隔绝空气和防止蚊蝇产卵。

2)尸体在人死后很快入棺,内棺由六块整木构成,又涂有油漆,棺椁层层相套,用油漆密封。

3)木棺外用1万多斤木炭填塞,木炭外又用60—130cm的白膏泥填塞封固,可很好地防潮和隔绝空气。

4)尸体初期腐败已耗尽棺内氧气,以后处于缺氧状态,细菌在缺氧条件下死亡。

5)深埋16米,墓坑加上墓口封土共20米,整坑用黏土夯实,墓室没有裂缝,使于外部空气隔绝。

6)棺液PH为5.18,含乙酸、乙醇、和其他有机酸,沉淀又含有硫化汞,该条件有助于防腐和保持尸体的湿润。

5骨质和象牙类文物的清洗

1、质地比较好、比较完整的骨角质清洗

清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或适当的洗涤剂溶液(肥皂水)清洗。用毛刷轻轻刷洗,洗除沾染的污物,时间不宜过长。

2 发黄变黑的骨质和象牙类文物的清洗

①需要漂白清洗的骨质文物,可先用双氧水漂白清洗,

②若用双氧水不易漂白,则换成2℅—5℅的次氯酸钙来漂白清洗,

③如果前两种都不行则换成2 ℅的草酸溶液来还原清洗。

6 清洗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古旧象牙类文物给人一种天然古色的美感,有一定艺术欣赏效果的黄色不需漂白

2 一些无害或不影响美观的斑痕,一般也不要除去,以免伤害文物。

十章

1古代建筑中木质结构出现的主要病害

木梁的歪闪、大梁的断裂、弯曲

柱子劈裂、糟朽下沉

檩的拔榫、糟朽、劈裂、弯曲

椽头下垂、糟朽、断裂

彩绘褪色,地仗层起翘,漆皮画面龟裂脱落

2保护古建文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实际应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文物完整性和真实性原则。

1)保护古代建筑文物完整性原则

古代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段、地域、地点、风俗习惯,甚至信仰密切相关的整体。古建的完整性还包括古建所在的背景环境,与该古建有关的事件、人物及于古建有关的其他文物。

2)古代建筑保护坚持真实性原则

①坚持古建材料的真实性

②坚持建筑工艺的真实性

③坚持原设计的真实性原则

④坚持原址保护的原则

⑤坚持最低干预原则

⑥坚持可识性原则

⑦坚持总体协调原则

⑧坚持可持续原则

3 古代建筑勘查的分类

法式勘查和损毁情况勘查

4 残损情况勘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勘查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是否歪闪、拔榫、劈裂、糟朽、或折断,对木质构件出现糟朽、劈裂也要同样详细注明损坏处的准确部位、范围及深度,必要时应另画出详细大样图表示现

状,同样辅以照片。对椽子、斗拱、瓦件这些数量多、尺寸小的一些构件可利用表格填写。

2、勘查残毁现状时,最好同时考虑初步的修缮意见,并及时写在记录本上。

3、用文字和勾画草图记录的同时最好辅以照片记录,照片要求图片清晰能说明问题。

5古代建筑维修保护保养工程分类

一、经常性的保养工程

保养工程是指不改动古建筑的结构、原状、色彩情况下而进行的经常性小维修如屋顶除草,屋顶补漏等。对于残缺情况不严重的古代建筑来说,进行经常性的保养维修,可以防止损毁情况扩大,延长古建筑寿命。保养与维修,就是防与治的问题。平常加强保养,就会减少或延缓维修工作。在古代建筑保护上我们提倡“保养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

二、抢救性加固工程

古代建筑发生严重危险,但由于技术、经济、物资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彻底修理,但又必须马上采取措施,所采用的临时加固性措施,就是抢救工程,如梁、柱突然遇巨震而闪歪下沉时用戗拄支顶。抢修工程的一切技术措施既要安装方便快速,起到抢救作用,又要比较容易拆除,不妨碍已有的彻底修理

三、修理工程

修理工程的重点是结构加固、归安等保护性处理,以维持现状或局部的恢复原状的工作。一般包括揭瓦瓦顶、局部或全部拆装木构架等工程。

四、复原工程

复原工作是最为彻底的维修工程,不仅要使残毁建筑结构恢复原来样式。而且还要将历代修理中被歪曲、变形、增添或去除的部分予以恢复,是技术复杂、要求标准很高的一种维修工程。

五、迁建工程

因基本建设或某些地质地理原因,古代建筑需要迁地重建,称为迁建工程。对古代建筑来说,一般应坚持在原址保护的原则,不得不搬迁时,必须坚持对基建和文物古建两利的方针迁址重建。此项工程无论残毁成度如何,都必须全部拆卸后搬到新址,重新打基础,然后用原构件按原样重新建造。

6 残毁严重古建筑拆卸前的准备工作及拆卸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首先要绘制拆卸记录草图,确定拆卸顺序

②准备好构件、材料清点,码放场所

③搭建存放那些不能经受日晒、风吹、雨淋拆卸下来的彩画,雕刻的木构件的临时工棚

④准备好脚手架,拆卸所需的工具,包扎雕刻、彩画等艺术品构件的材料。

⑤准备好拆卸时所需的编号标签或编号木牌,写明构件及编号,拆卸前贴或钉在构件上,以防拆卸时搞乱和方便码放、安装时查找。

7古代木构建筑的防火措施

1)在古代木构建筑物内及周围要避免明火,一切火源均应远离古代木构建筑物

2)在古代木构建筑物内及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

3)在古代木构建筑物内及周围应禁止猛烈撞击、敲击或摩擦作用,以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4)给古建筑木构件表面涂防火保护剂。

环境学概论试题B卷1及答案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专业学号级班 ··················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共印份数: 第1页共4页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08—0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07级、2008级《环境学概论》试题(闭卷B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三种 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8题,每题2分,共 16分)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二、课程类型: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博物馆学,二年级学生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课时 五、计划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刘成 七、教学简介: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入大量文物保护案例分析,利用课堂教学30 学时,把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保存环境不同分类,分别介绍文物病害成因与控制环境、治理文物常用的方法。通过教学参观6学时,三次实地考察,对实践中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方法做深入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了解文物保护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文物保存的现状与保护需求 一、文物在出土时面临的环境突变 1、地下埋藏文物的由来 2、文物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建立的平衡过程 3、出土瞬间的环境突变 4、常见文物出土时的剧烈变化 二、文物在保存环境中面临的问题 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特点 2、大气环境对馆藏环境的影响 3、各类文物在馆藏环境中面临的问题 三、露天文物面临的大气环境侵蚀 1、常见露天文物的种类 2、露天文物的气候学——千年风雨的洗礼 3、雨与光化学烟雾——现代文明的苦恼

4、露天文物对“家”的渴望 四、文物保护工作成为当今文博工作的重中之重 1、文物被人为有意与无意的破坏日益严重 2、我国的文物政策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 3、文物保护是当今文物工作的重点 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与任务 一、文物的种类 1、通常考古学中的文物分类 2、文物保护技术学中的文物分类 二、文物保存环境的分类 1、大气环境——全开放环境 2、可调节控制环境——全封闭环境 3、普通的馆藏环境——半封闭半开放环境 三、文物保护的任务 1、在文物出土的第一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2、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 四、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 1、文物组成与特性的研究 2、文物损坏机理的研究 3、文物存放环境对其影响的研究 4、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处理 五、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 1、从内因着手 2、找腐蚀外因 3、究腐蚀机理 4、对症下药 六、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则 1、保持原貌——少干预原则 2、长期有效 3、可逆性处理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0440201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 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厦门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历年真题

2013年(厦门大学) 一、名词解释(8选5,每个20分) 1.长信宫灯 2.南通博物苑 3.定陵 4.拓片 5. Paraloid B72 6.热释光断代法 7.大遗址保护 8. 原状陈列 二、简答题(3选2,每个50分) 1.文物鉴定的对象、内容、方法。 2.博物馆藏品的分类方法。 3.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三、论述题(2选1,100分) 1.中国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的内容及你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认识。 2.博物馆的安全工作。 2013年厦大文博专硕试题 一、名词解释(8选5,每个20分) (长信宫灯;南通博物苑;定陵;拓片;热释光段代法;大遗址保护;原状陈列) 1.长信宫灯 在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新版第345页有提及但没具体解释,可以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82页 2.南通博物苑 可以参考《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73-78页,或《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389-390,需概括 3.定陵 可以参考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新版第565-566页 4.拓片 又称“文物传拓技术”可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591-560页 5.热释光断代法 可参考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新版第19-20页 6.大遗址保护 参考书上没有涉及,可参考网络(大遗址保护区,就是人们通常把占地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范围较大、有居民生活、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地下文物遗迹保护起来称为大遗址保护区。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原状陈列 可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706页 二、简答题(3选2,每个50分) 1.文物鉴定的对象、内容、方法。 可参考吴诗池的《文物学概论》乙编部分,需总结 2.博物馆藏品的分类方法。 可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68-69页,有兴趣的也可以看下宋伯胤的一篇论文《藏品分类》 3.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可参考王惠贞的《文物保护学》357-360页,《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180页也有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学概论试题库

第一章环境学基础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2.环境的分类: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1)自然环境: 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总称。 如阳光、空气、水、动物、植物等。 (2)社会环境: 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包括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3.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物质组分。 4.环境分类: ★聚落环境: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 院落环境(西南地区的竹楼、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 村落环境(农村、渔村、山村) 城市环境:(城市)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土圈、水圈、和生物圈 相互制约、渗透、转化的交错带上。 自然地理环境(森林、草地、土地、水、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 队、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的统一体。)★地质环境: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部分。(矿物资源) ★宇宙环境: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星际环境) 5. 环境系统: 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环境系统内外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和交换:输入和输出。 6. 环境平衡(生态平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或者说,在一定时空尺度内,系统的物质、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7. 环境的功能特性: (1)整体性: 人类环境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有限性: 空间、资源、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进入环境 的污染物量超出环境容量或自净能力时,就会环境恶化; (3)不可逆性: 能量流动不可逆,环境一旦破坏,不能彻底 回到原来的状态; (4)隐显性: 环境破坏的后果显现的时间性,如水俣病;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文物保护技术 班级:文物保护技术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

文物保护学概论复习题分类版.

古漆木竹器 1、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 由于出上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究全被水饱和,所以称其为饱水漆木竹器。这样的文物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因而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 2、蔗搪脱水定形法优点 ①此法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②此法的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③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④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授泡一定时间。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这种可逆性,对初次处理失败或今后发现更好的材料或更为先进的技术,需要一再次处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⑤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3、古代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 ①漆器从墓葬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秋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 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状况。 ②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 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 ③用水质较好的井水(即含钙、镁离子少的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 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 ④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小心谨慎地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 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 ⑤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人大小合适的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 屑,碎的泡沫塑料或其他质地柔软的物质(既能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不来回碰撞,又不会因包裹而磨损器物)口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4、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 ①.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②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③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④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 选答三处即可 5、饱水漆木竹器为什么特别强调发掘现场的保护

文物保护技术基础~园长大人的复习资料

文物保护技术基础~园长大人的复习资料话说参考书目是 1.《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文物与化学》宋迪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3.《文物保存环境概论》郭宏,科学出版社2001 所以~考试范围是:遥感勘探,测年技术,现场保护,文物分析,化学保护,保存环境控制。 重点在后三项上.. 目前来说,有关文物保护的书籍和我学过的课程都是无外乎三种编方式: 一,以文物为中心,碰到什么文物说什么事.其代表是大学三四年学过的这些以xx文物保护为名称的各科. 二,以学科或者技术重点为中心,讲求的是此学科知识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比如某念课件却不讲课的老师.开设的仪器分析以及所谓的科技考古. 三,以文物保护技术的大范围为重点,把文物保护技术作为一个单个学科来写.比如说九五年川大一个叫康忠镕的人编的书,但是写的乱七八糟.压根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个啥,是炫耀自己的理化知识相当的扎实还是真的想弄一本文物保护的书出来.还有就是我们首都某文物部门编写的一本手册,林林总总的,什么都有,符合一本手册的全部要求,就是太厚太重太大完全不能当手册一样带着乱跑,只能放在图书馆里或者垫桌子腿用,缩印一下也比这样弄着好啊.! 所以我综合了一下,按照自己的逻辑觉得还是以文物为中心来的比较实在,虽然外国人们认为中国的科技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我们的所有东西都停留在经验上而不是在学科建设上.但是文物保护技术学作为一个操作性的学科,实用是第一位,然后才是理论的建设.话说为毛?你现在趁着东西多还能多实践多总结多动手,等到

几百年以后如果人类还存在的话,估计就一个汉代的破瓦片你都要写报告申报之后 才敢拿水泡一泡了. 所以我赞成以文物为中心,按照其出土之后的处理工序来做这个东西.合理而且 实用.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不要理论了.理论还是要有的.毛爷爷说我们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所以毛爷爷万岁~ 但是毛爷爷也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这些工作不应该假手他人而是 应该自己去做的. 虽然我一直认为杨露斑猪实在是多管闲事,把现场保护归并到文物保护技术学 里面来~这应 该是第一线的考古那帮娃做的事情才对,这么大包大揽的把这种工地活接到手 里~那你叫人家考古的干啥~那你不如全面参与进考古工程里面去算了~你还在这里 学博物馆环境控制干嘛~ 但是想想也对哈~那群文科生出身的娃~连丙酮有毒都不知道~叫他们来做这个 太为难人家了~所以勉为其难的~就连现场保护一起加进去了吧~那么我们的思路就 很清晰了 首先是以文物为主线,从出土到进到库房以后的分析,保护之类的工作. 然后是工序,按照程序来介绍所用的道具和操作手法(这俩词很有打网游的感觉) 在那之前要先提我们的各项原则!~~~.吖!!原则,!! 偶看就这些了~开整! 首先是废话之类的东西: 一:毛是文物?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大气二次污染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 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 :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 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 生物入侵 :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 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 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 环境评价: 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 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0 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 CO 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 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 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 氧化型 ( 汽车尾气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 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 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 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6. 遗传) ( 生态系统) 7. 8. ( 堆肥) (焚烧) 9. 10. (移动源) (固定源) 11. 12(山谷风) (海陆风) 13 14( 0— 1 20分贝) 2. (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吸附交换) (络合- 螯合) (工业) (农业) (生活) ( COD ) ( BOD5) (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2分,共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3. (总有机碳 TOC ) (总需氧量 TOD ) 5.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 气)

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具备的五个特征:1、必须是有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文献形态和狭义的实物形态 2、必须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3、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 4、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5、同文物固有的使用价值分离 文物的分类的目的:便于文物的科学管理; 便于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为了更好的保存文物 文物分类原则:在同一次分类中,应遵循同一标准的原则; 按一定标准将同类文物划归一类; 一种分类法只能依据一个标准; 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应以约定俗成为原则 文物分类方法:时间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属性分类法、 价值分类法、来源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 文物保护技术: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文物保护:是通过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文物进行防护、保养和修缮。 文保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使文物尽可能长时间地为人类文明发展服务文物保护的意义:1、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弄清各种不同文物的损坏机理和运动变化规律; 2、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为制定和选择文物保护方法,采 取文物保护手段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寿命,为长 久发挥文物价值服务; 4、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为经 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5、文物保护技术是文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之一,其研究可以丰富、完 善文物科学的研究,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文物分析鉴定方法:形态分析、波谱分析、元素分析、色谱分析 文物断代方法分为五类: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辐射规律断代 利用天然辐射引起的各种效应来断代 根据磁性规律断代 物理、化学及其他方法断代 实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文物保护技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 法的学科; 2、文物保护、修复必须遵循“整旧如旧,保持原貌”和“可逆性、 可再处理性”的客观规律。 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内容:1、文物制成材料的研究。研究各种文物制成材料的成分、结构 与性质;研究文物制成材料的老化机理;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质 老化的规律性。 2、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影响文物保存寿命的环境因素研究; 文物保护技术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3、文物修复和整治技术的研究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

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探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D、局部的 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A E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概述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