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教育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这些问题可以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入探讨,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的疑问。
5.学生需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体会,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收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学生需从生活中找到一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例子,并撰写一个小短文,描述这个例子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其原理,并说明这个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突破策略: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强化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过程的理解。
b.通过示范、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特别是反应条件和化学式的正确性。
c.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记录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这些题目旨在检验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我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提供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关键点。我会邀请几名学生来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最后,我会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这一领域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总结,我希望学生能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与碱的反应》教案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碱的组成,知道酸和碱在溶液中各自生成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3.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酸和碱是否反应”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中和反应,酸、碱化学性质的归纳。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药品及仪器:教学设备(计算机等多媒体)、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稀硫酸、稀盐酸、石蕊、酚酞试剂、硫酸铜、试管、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见下表)六、板书设计:8.3酸和碱的反应一、酸、碱各自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二、中和反应:HCl+NaOH =NaCl +H2O三、中和反应的应用:七、作业布置:八、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
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8.3酸和碱的反应

8.3 酸和碱的反应一、教材依据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二、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中和反应展开教学。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之间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性质,是酸、碱、盐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中和反应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也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与碱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化学中的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投影]请观看一段张丰毅所做《斯达舒》的广告视频后,阅读《斯达舒》的说明书。
思考《斯达舒》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什么?独立思考后自由回答。
[成分]本品每粒含氢氧化铝140毫克、维生素U(碘甲基蛋氨酸)50毫克,颠茄提取物10毫克。
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烧灼感、胃痛及慢性胃炎。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在“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设生活当中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从中生发现问题,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简要实录] 学生在认真阅读了《斯达舒》的说明书后,积极动脑思索,一些学生思维活跃,脱口而出:是其主要成分Al(OH)3与胃酸即盐酸发生了反应,消耗了胃中过多的酸,从而消除病痛。
一些学生疑窦顿生,Al(OH)3是碱,碱也能和酸发生反应?)二、探索感知,理解实质(一)回顾旧知,设计实验[投影]化学反应常伴随着一些现象。
学生观察教师用试管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实验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酸和碱的内容,思考交流酸和碱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2.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能否判断二者发生了反应?怎样才能使二者有反应明显现象?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从而为进一步寻找混合无明显现象的酸和碱之间产生反应的依据做铺垫。
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简要实录]对已知的内容学生表现积极,纷纷举手回答并相互启发,教师适时点拨,给予鼓励。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_19

化学粤科版《8.3酸和碱的反应》的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3.会利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酸碱发生反应二、教学重难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教学方法:1、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1、前面所学的酸的化学性质1)、酸与指示剂2)、酸+活泼金属—+3)、酸+金属氧化物—+4)、酸+盐—+2、前面所学的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2)、碱+非金属氧化物—+3)、碱+盐—+(二)新课预习1、酸溶于水得到的阳离子全部是,阴离子是离子。
2、碱溶于水得到的阴离子全部是,阳离子是离子。
3、Cu(OH)2+2HCl=CuCl2+2H2 OFe(OH)3+3HCl=FeCl3+3H2O这两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我们由什么现象可以看出反应发生了?4、NaOH+HC l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反应。
5、中和反应是指。
(三)合作探究一、中和反应我们下面来看把的NaOH和HC l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在试管中取2mLNaOH溶液并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得出:无明显现象(一)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NaOH与HC l会发生化学反应吗?(是什么反应?)2.作出假设:会(如果学生认为没有反应,就顺势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3.设计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反应?(小组讨论)归纳方案并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方案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再滴加稀盐酸,看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方案2: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看酚酞试液颜色的变化?方案3:可通过分别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来判断(后面我们会学到)4.按照方案2完成实验向NaOH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会变红,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某一瞬间红色消失,就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反应。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6. 3酸和碱的反应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对酸、碱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这两类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本节课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对酸、碱性质的进一步认识。
另外,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初步掌握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技能,能完成简单的中和反应实验。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与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对中和反应应用的学习,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对中和反应的判断和应用,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难点: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
探究点一探究中和反应[情景展示] 一、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探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为盐和水。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3 酸和碱的反应 教案设计

五、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
学生猜测、讨论、总结
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并进一步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实践与应用“酸雨”导致土壤酸化;胃舒平为什么可治疗胃酸过多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
激
情
导
入
操作: CAI课件展示。
夏恼。
问:①蚊虫叮咬痒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生活中是如何去处理蚊虫叮咬的呢?
③为什么涂这些碱性物质课减轻疼痛呢?
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学习第八单元课题3——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
应。
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
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观看图片,描述获
取的信息、回答问
题。
①运用多媒体创设
情境,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化学。
②为课题的引入作
铺垫。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的说课稿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编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酸碱溶液,编写相应的中和反应方程式,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2.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问题,如如何处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等。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概念与定义、反应方程式、应用与实例。板书风格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1.概念与定义:在板书左侧,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及相关术语。
2.反应方程式:在板书中央,展示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并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6. 3酸和碱的反应
探究点一探究中和反应
[情景展示] 一、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探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
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
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
为盐和水。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酸、碱的通性
[问题探究] 酸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
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
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
[继续探究] 碱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情景展示] 农业上,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问题探究]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中和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工业废水的治理、农业上酸性或碱性土壤的改良、生活中食品里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消除、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科学实验所需溶液的酸碱性调节等,均用到中和反应的原理。
[拓展] 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且价格昂贵,因此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点]
1.学生是否能理解酸和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酸碱的通性?
3.学生能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生能否掌握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涂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
这些是什么道理呢?
导入二: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这是利用了熟石灰的什么性质呢?
(合作交流)
一、中和反应
活动1:
[实验] 取少量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再在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
[提问] 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 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最后变为无色。
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
成了新的物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活动2:
[讲解] 实验证明,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如:
2NaOH+H2SO4===Na2SO4+2H2O
KOH+HCl===K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NaOH+HNO3===NaNO3+H2O
活动3:
[讨论]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等的组成特点。
[归纳] 生成的NaCl、Na2SO4、NaNO3、KCl、CaCl2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小结] (1)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
(2)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4:
[提问]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投影]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使用有些无机肥料,也会使土壤呈酸性。
另外,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施用适量的熟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土壤中的Ca2+增加后,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
(2)处理工厂的废水。
有些工厂,尤其是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酸性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但有人因饮食不合理,会出现胃酸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的药物(遵医嘱),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又如:人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又红又痒,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
这时涂抹含有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4)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还有很多,如用食醋溶解烧水壶(或暖瓶胆)壁上的水垢[溶解其中的Mg(OH)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