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合集下载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指导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指导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指导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脑血管病,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健康教育指导。

一、了解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过量、肥胖、缺乏运动等。

了解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非常重要。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其次,要保持适量的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吸烟和饮酒过量会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三、定期体检和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定期测量血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要定期检查血脂、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此外,要积极控制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肥胖对脑血管的不良影响。

四、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因此,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起身活动一下,或者使用站立式办公桌,增加站立时间。

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过大会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要学会调节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

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运动等方式减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六、及时就医和接受治疗如果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脑血管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的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但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梗塞发病后的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

脑梗塞发病后的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

脑梗塞发病后的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与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也得到了较大特点,但仍有较多的患者在治疗后还会伴有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脑功能障碍,这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不良影响。

当患者出现以上后遗症时,应该怎样做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脑梗死的康复训练方法及健康宣教,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消除内心不安,早日康复。

一、康复训练方法1.坐位平衡训练坐在床上,屈膝依靠背架,逐渐将支架去除,双腿在床边自然放置,也可在床的一侧或者床头放置围栏杆、绳索或把手,来帮助患者可以自己坐起来。

作为平衡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躯干肌及加强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在帮助患者站立平衡训练时,要有专门的人员扶持,或者在训练时,要在特质的双杆中进行,或者采取手杖进行帮助。

在站立期间患者的两脚需要分开约3cm,先要以健康肢体为主要支持重量,再逐渐及缓慢地使用患肢,逐渐两脚互相站立,在此期间需要扶着凳子及其他的工具,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最开始需要他人进行扶持,在逐渐过渡到自我行走,另外需要纠正患者走步的问题,如果患者走步时画圈,在训练时就需要主动做屈膝的动作及踝关节背伸的动作。

给予患者既轻又坚韧的拐杖,其长短要适中,通常情况下在腋下3-5cm 至脚底的长度,或者为病人身高-40cm,也可对其使用双拐,要因人而异,合适是最好的。

4.使用轮椅训练最开始需要有人帮助或者挟持,帮助患者的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轮椅后面,使用双手对轮椅扶手及背进行握住,在使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康的一侧,在上下时需要将手闸挂上,上去后进行椅子上活动,并坐前后动及左右活动5.上下楼梯的训练患者在上楼时,需要将健康的脚跨上台阶后再使用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上,在下楼梯时可采取相反的动作,如果患者使用拐杖,可使用拐杖在上级台阶上进行支撑,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

脑血管疾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疾病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时指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包括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炎、肿瘤、外伤和血液病等,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了单一危险因素是来自严重的遗传缺陷(如多基因障碍)外,一般认为脑卒中主要是多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或相互作用所致。

二、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寒冷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我国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

症状一般持续在24小时以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三、脑卒中的分类有哪些?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

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型痴呆等。

四、我国脑卒中的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脑梗塞病人健康教育

脑梗塞病人健康教育

脑梗塞病人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脑梗塞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匡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一、饮食健康1.1 控制盐分摄入:脑梗塞病人应减少食用高盐食物,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血压的加重。

1.2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水果蔬菜,有助于降低血脂,维持心血管健康。

1.3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减少血管阻塞的风险。

二、生活方式调整2.1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2.2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脑血管健康有害,脑梗塞病人应坚决戒烟限酒。

2.3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塞的危(wei)险因素之一,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3.1 定期服药:脑梗塞病人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降压、降脂、抗凝等药物,控制病情。

3.2 注意药物副作用:在服药过程中,要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汇报,避免不良反应。

3.3 不擅自停药:脑梗塞病人在服药过程中,不要擅自停药,避免病情反复或者加重。

四、定期复查4.1 定期体检:脑梗塞病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4.2 注意指导意见: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和生活指导意见,患者应认真遵守。

4.3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五、心理健康5.1 积极乐观:脑梗塞病人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和消沉。

5.2 寻求支持:可以与家人、朋友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支持和匡助。

5.3 参加康复训练:参加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参预。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进行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识别和治疗措施,以及一些常见的健康教育方法。

一、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预防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方法:1.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限制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wei)险因素。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wei)险因素。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4. 定期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二、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早期识别脑血管疾病可以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减少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脑血管疾病存在的症状:1. 头痛:突发剧烈的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征兆。

如果头痛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应及时就医。

2. 言语和语言障碍:蓦地浮现言语和语言障碍,如说话难点、理解能力下降等,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3. 运动功能障碍:蓦地浮现肢体无力、行走难点等症状,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征兆。

4. 视力问题:蓦地浮现视力含糊、视野缺失等问题,可能与脑血管疾病有关。

如果浮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措施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措施因病情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和抗凝血等,以减轻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减轻颅内压力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什么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者血液循环异常引起。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预防脑血管疾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和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食物。

-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

- 远离吸烟,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 限制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一两。

- 多运动,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 注意心理健康,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

体检可以匡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体检中,医生会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行重点管理。

慎用药物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者停药。

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可能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式,适时歇息,活动筋骨,预防血液循环紊乱。

- 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苦。

- 室内温度不要过高或者过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避免受到颅脑外伤,保护头部。

- 学会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

急救措施如果浮现以下症状,怀疑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蓦地不能说话或者说话不清晰。

- 蓦地丧失行动能力或者身体半边无力。

- 蓦地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

- 蓦地浮现眩晕、视力含糊或者失明。

- 意识丧失或者昏迷。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脑血管发生了疾病,需要尽快就医。

在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前,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即将住手活动,保持镇静。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脑的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康复锻炼是脑血管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功能、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康复锻炼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宣教。

一、康复锻炼的意义康复锻炼是脑血管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律的锻炼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促进血液循环:脑血管疾病常伴有脑血管的狭窄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脑梗塞或脑出血。

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心肺功能,增强心肺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血液循环。

2、恢复体能功能: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因中风或其他症状导致肢体不灵活、半身不遂等功能障碍。

通过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肌肉恢复,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3、改善心理状态: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往往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内部分泌系统的正常分泌,增加快乐激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心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二、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等。

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2、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恰当的运动训练,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比如通过走路、跳绳、打球等方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3、功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比如慢走、上下楼梯、端茶倒水等,让患者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4、认知训练:针对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进行认知训练,比如识图、计算、填字等。

三、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和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或受伤。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知识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知识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知识
咱今儿就来说说这脑血管病啊!这脑血管病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小地震,可得小心着点呢!
你想想看,咱这脑血管就好比是家里的水管,要是出了问题,那水不就乱流啦,家里不就遭灾了嘛!脑血管病也是这么个理儿。

好多人平时不注意,大鱼大肉地吃,也不爱运动,这脑血管能不出问题嘛!就好像你天天让水管流脏水,还不给它清理,能不堵嘛!所以啊,咱得养成好习惯。

饮食上,别老吃那些油乎乎的东西,多吃点蔬菜水果,这就好比给水管来个大扫除。

还有啊,得多活动活动,别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那血管不就跟生了锈似的嘛。

再说说这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就像是脑血管的三个小捣蛋鬼。

你要是不把它们管好了,它们就会在脑血管里捣乱,搞出大麻烦来。

还有啊,别动不动就发火生气,那脑血管可受不了你这么折腾。

你想想,你要是总拿个大锤子去敲水管,那水管能不坏嘛!
咱平时得多留意自己的身体,要是突然觉得头晕乎乎的,或者手脚不太听使唤了,那可得赶紧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啊!这就好像水管开始漏水了,你得赶紧去修啊,不然等水漫金山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咱可不能小瞧这脑血管病,它要是发起威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的人一下子就瘫在床上了,有的人说话都说不清楚了,这多吓人啊!咱得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别等它长大了再来收拾它。

大家都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脑血管,就像爱护自己家里最宝贝的东西一样。

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那时候可就晚啦!平时多注意饮食,多运动,保持好心情,让我们的脑血管一直健健康康的,这样我们才能好好地享受生活呀,不是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指导](1)首先应向家属与病人交代清楚,康复不等于病后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康复工作贯穿始终。

(2)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是行走训练时,病人不可过于自信,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情况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动身体,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3)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为提高病人训练积极性,减少干扰,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训练过程中禁止外人参观,强化训练时应遵循康复医生的要求,督促为主,当病人语言训练达到要求后仍有训练欲望时,可按其要求扩展训练内容。

(4)当病人训练出现情绪烦躁、不肯训练时可能为下述几种原因,应及时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1.缺少信心和害羞心理。

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说明练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

可找有关人员谈话,争取他们支持,言明康复训练的积极意义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努力取得家人的信任与合作。

(5)康复训练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病人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告诉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

根据病人情况,可每周或每月甚至半年安排一次评估。

[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

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病人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1)良肢位的摆放: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受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外旋;关节屈曲20-30°(约一拳高),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足下垂,不掖被或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健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枕,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或关节屈曲20-30°。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屈曲90°位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呈迈步或屈曲状,双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循环。

(2)被动运动:病人病情平稳后,除注意良肢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都应早期开展被动运动。

1.肩关节屈、伸、外展、内旋、外旋等,以病人耐受性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位,不能用力过度,幅度由小到大,共2-3分钟,防脱臼。

2.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用力适宜,频率不可过快,共2-3分钟。

3.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等。

各方位活动3-4次,不可过分用力,以免骨折。

4.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绕及其余4指的对指,每次活动时间5分钟左右。

5.髋关节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以病人忍耐为度,昏迷病人外展15-30°,内收、内旋、外旋均为5°左右,不可用力过猛,速度适当,共2-3分钟,各方位活动2-3次为宜。

6.膝关节外展位、内旋、外旋等,以病人忍耐为度,共2-3分钟。

7.踝关节跖屈、跖伸、环绕位等,共3分钟,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

8.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共4-5分钟。

被动运动每日可进行2-3次,并按摩足心、手心、合谷穴、曲池穴等,帮助病人按摩全身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3)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

1.BOBARTH握手:助病人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压在患侧拇指下面,余下4指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展肘关节,以坚持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60°、90°、120°时,可视病人病情要求病人5-15分钟左右,要求病人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度用力。

2.桥式运动:嘱病人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病人双膝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摇晃,两膝关节尽量靠拢。

做此动作时,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为限,嘱病人保持平静呼吸,时间从5秒开始,渐至1-2分钟,每日2-3次,每次5下,这对腰背肌、臂肌、股四头肌均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髋、拖步等不良步态。

3.床上移行:教会病人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

健手握紧床栏,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臂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

若健手力量达5级,可教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翻身。

[床边活动指导](1)起床:1.由健侧起,嘱病人以BOBARTH握手将上身尽量移近床边,带动患肢移出靠近床边放下,以健手肘关节撑住床面,扶住患肩以帮助病人起床。

由患侧起,准备情况同健侧,起床时以手掌撑起以助起床。

这两种起床方法省力、安全,病人习惯后,能自行起床。

(2)患肢平衡训练:帮助病人患侧肩关节取外展45·位:肘关节伸直、外旋:腕关节被动背曲90°:五指分开支撑在床面。

如病人伸展不充分,可将臂部压住患手,用靠近病人的肘关节,两肩相抵,助病人伸直肘关节,病人双下肢并拢,足底着地躯干尽量向患侧倾斜,停留一段时间后坐直,反复练习。

移动困难时,可借病人用健手触摸置于患侧前方物品或手帮助训练。

(3)站立: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宽,双手以Bobarth握手尽量向前伸展,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助其起来。

如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患者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置于协助者腰部,以助轻松起立,但不要用力拉扯衣服等,以防跌倒。

(4)站相训练;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腰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可用穿衣镜来协助患者自行纠正站相中的不良姿势。

[下床活动指导]1.行走训练指导: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到4级,最好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误用综合征,遗留一些难以纠正步态。

(1)步幅均匀,频率适中。

(2)伸髋屈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至后足,开始下一个周期。

(3)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易于下楼梯,训练时应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应从10cm高度开始逐渐训练,以带护栏的防滑木梯为宜,不要擅自进行训练。

(4)重心转移训练;教病人立于床尾栏杆处双手与肩同宽抓住栏杆,双目平视,双下肢与肩同宽站立,有条件的患足底垫一30度斜角的木板以利患肢膝关节伸直,嘱患者收腹挺胸直腰状往下半蹲,体会重心由髋部渐至双下肢的感觉。

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可达到纠正不良姿势。

1.日常生活动作训练;(1)击球:可教病人双手交替排球,以训练病人的协同运动,促进病人无意识的自行活动。

(2)编织毛线;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病人手眼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官等知觉培养,有柱于大脑神经功能恢复。

(3)如果病人有兴趣,还可开展其他的训练。

[语言训练]1.口腔操:教病人噘嘴鼓腮、叩齿、弹舌等,每个动作5-10次。

2.舌运动: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将舌尖尽量伸出口外,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并做舌绕口唇的环绕运动、舌舔上腭的运动。

每项运动重复5次,每天2-3次。

3.教病人学习发(pa ,ta ,ka ),先单个连贯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3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即pa ,ta ,ka ),每日重复训练多次,直到病人训练好为止。

4.呼吸训练:当病人存在呼吸不均匀现象时,应先训练病人呼吸;双手摸病人两胸肋部,嘱病人吸气,吸气末嘱病人稍停,双手向下轻压嘱病人均匀呼气,如此反复。

亦可教病人先用口呼气,再用鼻呼气,以利调整呼吸气流,改善语言功能。

5.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病人记忆,早期还可利用抄写、自发书写、墨写等方法加强病人的语言记忆功能,要求病人多读,大声地读,以刺激记忆。

[吞咽障碍指导]1.饮食以清淡、少渣、软食为主,面包、馒头可裹汁食用。

饮水反呛明显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

2.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度。

3.进食前可先用冰水含漱或冰棉棒刺激咽喉部(因为这些现象多因悬雍垂的肿大下降所致,冷刺激咽喉部,悬雍垂肿胀可好转,异物感消失),以利食物和水的通过。

通常在刺激4、5天至10天左右,这些症状可明显好转甚至消失。

[出院指导]1.出院前家访调查,以指导必要的家庭环境改造。

2.出院前试验外宿。

3.康复训练最好有专人陪护,不要随意更改训练。

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工作。

4.康复训练应持之以恒。

神经功能的恢复1年内最快,但长期坚持锻炼,数年后仍有恢复可能。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一)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部病变所致的脑功能障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巨细胞性颞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脑动脉盗血综合征、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等。

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居人口死亡原因的前3位。

已经发病的老人应根据脑血管病的不同类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稀释性低钠血症、痫性发作、中枢性高热等。

有手术适应症的可进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促进脑功能恢复,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进行智能、语言、肢体运动等神经康复治疗。

康复,不等于病后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康复工作贯穿始终。

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是行走训练时,病人不可过于自信,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情况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动身体,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为提高病人训练积极性,减少干扰,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训练过程中禁止外人参观,强化训练时应遵循康复医生的要求,督促为主,当病人语言训练达到要求后仍有训练欲望时,可按其要求扩展训练内容。

康复训练应定期进行评估,病人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康复医生,以助其了解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

根据病人情况,康复医生会每周或每月甚至半年安排一次评估。

[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

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病人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1)良肢位的摆放: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受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外旋;关节屈曲20-30°(约一拳高),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足下垂,不掖被或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下双足,足底垫软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