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186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规范正文
01
总则
02
术语、符号
04
材料
06
计算要求
03
基本设计规 定
05
结构分析
1
状态计算
2
附录E
3
附录F
4
附录G
5
说明
总则
1.0.1本次修订根据多年来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并总结了上一版规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贯彻国 家“四节一环保”的技术政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调整。适当扩充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相关内容;引入 了强度级别为5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对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方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进行了改进; 完善了部分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补充了结构防连续倒塌和既有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等。
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tructure 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3普通钢筋 steel bar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各种非预应力筋的总称。 2.1.4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 and/or bar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的总称。 2.1.5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附录G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 第附录G.0.1条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板柱节点,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中所用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 值Fl,eq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1传递单向不平衡弯矩的板柱节点 当不平衡弯矩作用平面与柱矩形截面两个轴线之一相重合时,可按下列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1)由节点受剪传递的单向不平衡弯矩α0Munb,当其作用的方向指向图G.0.1的AB边时,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由节点受剪传递的单向不平衡弯矩α0Munb,当其作用的方向指向图G.0.1的CD边时,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Fl--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的层间差值减去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板所承 受的荷载设计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制定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一般要求: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求、结构设计应满足的力学性能、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基本要求。
2. 结构荷载:包括常见荷载、特殊荷载、荷载组合和截面滑移考虑等内容,确定结构所受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
3. 材料和试验:包括混凝土、钢筋、预应力混凝土、锚固件等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确保结构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4. 结构类型和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确定适当的结构类型和布置,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板柱结构等。
5. 结构计算:包括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构件的尺寸和配筋计算、节点的设计、开裂和挠度的控制等。
确保结构的受力合理,满足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6. 盖板和墙体结构设计:包括盖板结构的计算和设计、墙体结构的计算和设计等,确保盖板结构和墙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包括预应力索的计算、前张况下的应力分析,预应力锚固设备的设计等内容。
8.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包括配筋的计算和验算、构件的抗弯、抗剪、抗压、抗扭等计算、节点的设计等,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性能。
9. 施工和构件制作:包括结构施工的要求、模板支撑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方法、预应力张拉和锚固过程的控制等,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工作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设计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据,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确保设计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混凝土建设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建设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建设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混凝土建设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与标准。
这些规范与标准旨在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和可靠性,减小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发生风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土建设结构设计规范。
一、设计要求1.强度要求:混凝土建设结构应设计为满足强度要求的结构,包括承受正常荷载和临时荷载的能力。
2.刚度要求:建筑结构应设计为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和适应荷载变化。
3.建筑物运动控制:建筑物的运动(如变形、振动等)应在可接受范围内,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材料要求1.混凝土参考标准:在混凝土设计中,应根据当地的混凝土参考标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2.钢筋参考标准:在混凝土设计中,应根据当地的钢筋参考标准,选择适当的钢筋种类、强度等级和布置方式。
3.预应力混凝土参考标准:如果设计需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当地的预应力混凝土参考标准,确定预应力筋的类型、强度等级和布置方式。
三、结构构件设计1.承载力设计:结构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力学基本公式,以确保构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强度和稳定性。
2.碰撞防护设计:在设计中,应考虑到结构构件可能发生碰撞或撞击的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防水设计:在混凝土建筑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以确保结构的防水性能。
四、施工工艺要求1.建筑结构施工要求:在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施工工艺要求,确保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2.注浆施工要求:在需要进行注浆的部分,应根据注浆材料的特性和施工要求,制定相应的注浆施工工艺。
3.预应力构件施工要求: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应力构件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五、监测与检验要求1.结构监测:在建筑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结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结构的变形和损伤。
2.材料检验:应对所使用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性指导,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基本原则、材料要求、荷载计算和结构设计方法等方面。
下面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适当的构造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具体来说,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要求,规范要求结构在常规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此外,规范还要求考虑到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能,以满足结构的抗震和抗风要求。
其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结构材料的选用和特性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般来说,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此外,规范还对混凝土材料的抗震性能、耐久性、渗透性和施工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此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荷载计算,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荷载的组合和分布。
具体来说,规范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对荷载进行合理的组合,并考虑到不同荷载组合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以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
最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还规定了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计算原理。
具体来说,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应根据结构的荷载、几何形状、条件约束和性能要求等方面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案和计算方法。
此外,规范还要求结构设计应符合力学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性指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基本原则、材料要求、荷载计算和结构设计方法等方面。
通过遵循规范的要求,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提高结构的设计质量和工程实施水平。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六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六章).doc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六章)引言第六章主要涉及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特定要求,包括结构的耐久性、抗震设计、非线性分析和特殊环境下的设计考虑。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确保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满足安全、经济和耐久性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所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包括民用和工业建筑。
第二章:耐久性设计第三条:耐久性要求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和预期寿命,确定耐久性设计要求。
考虑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化学侵蚀等。
第四条: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环境条件的混凝土材料和骨料。
使用适当的掺合料和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五条:防护措施采取表面处理和涂层等措施,保护混凝土结构免受侵蚀。
第三章:抗震设计第六条:抗震设计原则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的重要性,确定抗震设计要求。
考虑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第七条:抗震性能要求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设计结构的抗震措施,如隔震、减震等。
第八条:抗震分析采用适当的抗震分析方法,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第四章:非线性分析第九条:非线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结构或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
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
第十条: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非线性分析软件和方法。
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参数变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第十一条:结果评估对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结构安全。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设计。
第五章:特殊环境下的设计第十二条:高温环境考虑高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采取隔热和散热措施,保护结构免受高温损害。
第十三条:低温环境考虑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结构受冻。
第十四条:化学侵蚀环境评估化学介质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
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涂层、密封等。
第十五条:海洋环境考虑海水、盐雾等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
采取防腐措施,如使用耐腐蚀材料。
第六章:结构细节设计第十六条:连接节点设计确保连接节点的强度和延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制定的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原则和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和要求:安全、经济、适用、美观、可维护等。
设计应遵循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对各材料的性能和力学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计算。
二、荷载设计荷载设计包括常见荷载的计算和分析,如死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
设计中应根据荷载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时程,进行道路、桥梁、楼房等建筑的设计。
设计中也要考虑荷载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的影响。
三、材料选择和性能要求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透性等。
同时,应考虑材料的可获取性、工期要求、施工性能等因素。
四、构件设计构件设计包括柱、梁、板、墙等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受力性能的计算和分析。
设计中应确保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荷载和变形。
同时,还要考虑混凝土构件与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五、连接与施工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连接处的材料应与构件材料相适应,并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设计中还应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以确保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
六、验收标准和检测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完工后,需要进行验收和检测。
验收标准和检测要求包括结构构件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设计中应明确验收标准和检测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七、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设计中应考虑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施工管理包括施工单位的人员组织、施工计划、材料采购、施工技术和工艺控制等。
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测、试验和质量验收等措施。
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的基础。
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良好的使用性能而制定的技术规范。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规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指导设计人员进行正确的设计,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避免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
一、总则1.1 规范适用范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包括建筑结构、桥梁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等。
1.2 规范的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良好的使用性能,指导设计人员进行正确的设计,避免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
1.3 规范的性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一种指导性文件,不属于强制性标准,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当被严格遵守。
1.4 规范的更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当根据工程实践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
二、材料2.1 水泥2.1.1 水泥的分类水泥按照其主要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矾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复合水泥等。
2.1.2 水泥的质量要求水泥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2.2 砂2.2.1 砂的分类砂按照其粒径可以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等。
2.2.2 砂的质量要求砂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2.3 石料2.3.1 石料的分类石料按照其粒径可以分为粗石料、中石料和细石料等。
2.3.2 石料的质量要求石料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2.4 混凝土添加剂2.4.1 混凝土添加剂的分类混凝土添加剂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减水剂、缓凝剂、增稠剂、防水剂、防冻剂和特种添加剂等。
2.4.2 混凝土添加剂的质量要求混凝土添加剂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三、设计3.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当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
1.2 本规范所指的混凝土是指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流混凝土等。
1.3 本规范的设计依据是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1.4 建筑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符合建筑的功能、安全、经济和美观要求;(2)结构设计应满足耐久性、可靠性和使用性要求;(3)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章基本要求2.1 强度等级(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满足以下要求:①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② 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设计荷载(1)设计荷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建筑结构应考虑以下荷载:① 常规荷载:自重、活载、雪荷载等;② 特殊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3 混凝土结构的构造(1)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符合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要求。
(2)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应满足以下要求:① 零件的连接应可靠、牢固;② 缝隙应符合设计要求;③ 混凝土表面应光滑、平整。
第三章材料要求3.1 混凝土材料(1)混凝土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3.2 钢筋材料(1)钢筋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钢筋的直径、截面形状和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3.3 锚固材料(1)锚固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锚固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第四章设计方法4.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4.2 设计荷载的确定(1)设计荷载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设计荷载的确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假设。
4.3 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3.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25. 提出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考虑厚保护层、机械锚固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
26. 框架柱修改为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稍有提高。
27. 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适当降低。
28. 增加了板柱结构及现浇空心楼板的构造要求。
29. 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30. 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
31. 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32. 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33. 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有关要求。
34.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
35.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36. 调整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
37. 调整、完善后张法锚固区局部受压设计及间接钢筋、防裂钢筋的配置要求。
38. 增加曲线预应力筋弯弧曲率限制及凹面防崩配筋计算及有关的构造要求。
39. 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协调,取消房屋高度表、内力调整等的具体规定。
40. 加严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各类框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延性性能要求。
4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的上限不再做强制性规定。
42. 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
43. 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其轴压比限值。
44. 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45. 补充了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规定。
46. 补充了跨高比小于2.5 的连梁以及特殊配筋连梁的设计规定。
47. 补充了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相关规定。
48. 增加了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连接时的相关设计规定。
49.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俗话说:没规矩,难成圆!设计行,路漫漫,是求索!一辈子,学不完!总是在,源实践!教授们,试验台;学先进,拿进来;几番论,写出来;白皮书,照着办;凡规范,是底线!要学精,好奇心;不缺乏,能动性;遇问题,勤钻研。
共同来,促发展;千万别,瞎胡整!建模型,强竖向;柱墙强,梁宽矮。
清荷载,要小心;遇洞口,要折减;荷输入,要仔细。
动特性,两方向;计算后,勤分析;重概念,力直接;不必要,值精确;重点查,周位比。
体规则,要方正;但最好,是圆形;各方向,惯矩等。
体系明,看传力;要防止,局破坏;更注意,耗散力;调模型,一般地;先整体,后局部;抗侧力,均匀布;扭转强,设外围;理简单,空心轴;要做到,多道防;应避免,大变形;过程中,最痛心;几昼夜,熬出来。
几个比,要牢记:位移比,看扭转;周期比,判振型;剪重比,看脚下;轴压比,竖向硬;剪跨比,判截面;跨高比,判连梁;高宽比,抗倾覆;长宽比,控制扭;这里面,有玄机;弄不好,要绊倒;千万别,上超限;因为啥?请专家;又劳神,费马达;实在做,也可能;到头来,你莫怪,是烧钱!平不规,扭凸洞;竖不规,侧断剪;非规则,要加强;啥部位?薄弱点。
墙周洞,没楼板;力不通,定不行。
工字型,Y字形;十字形,井字型;慢点布,谨慎调;核心筒,最重要!连接体,只能强;要负责,起协调;楼面板,要加厚;还而且,并弹膜;独立块,分块算;横隔板,计变形。
飘逸的,两种算;多模型,接力赛;要对比,找缺陷;看结果,不盲目;合理后,方才配。
高精尖,性能化;算推覆,又时程;地震波,有很多;怎输入?三七组;输三组,包络值;若七组,值平均,啥子值?较大值。
地震动,估不准;应至少,主方向;质刚偏,双向震;设防建,均罕遇;八九度,计竖震。
弹塑形,是本性;主要控,大指标;具体说,位移角;塑性铰,哪里找?全柱端,要不得;个把个,说得过;动时程,数据多;理不顺,道不明;弄不好,要出错;错在哪?鬼晓得!最好是,析损伤;说不清,加钢筋。
出屋面,看重量;主要是,防鞭梢。
大跨度,十八米。
少量墙,按框架;目的是,控侧移。
嵌固位,看侧刚。
剪力墙,约束端;注意看,一二三;相当于,紧箍咒;是重点,要配强。
判短柱,慢分析:窗台墙,要小心;平台梁,不忽视;简单说,两高比;小于四,肯定是。
说连梁,按框梁;梁侧筋,要设置;界限值,要记倒:七百高,二点五;分措施,理不同。
弱连梁,耗能杆。
剪切梁,不麻痹;先破坏,就是它。
连梁强,破坏墙;简直是,要命梁!框支梁,纯连梁;底框梁,请注意:侧向筋,沿梁高;并且要,受拉锚。
转换层,慢分析;框支层,强楼板;框支柱,配芯柱;最紧要,加密箍。
对框柱,要强弯;最重要,是强剪。
防震缝,不鼓励;要设置,应变点;顶板面,要相连;其余处,全脱开;缝两侧,抗闯墙。
砖砌体,没得搞;主要是,脆性料;五一二,倒霉星;更不好,是底框;头脑重,脚下轻;好像是,醉神仙!侧刚比,不好过;过渡层,很严格。
新抗规,增烈度;限高度,限层数;横较少,大开间;加强些,不减层;横很少,四米八;洞大开,要不得;设圈梁,构造柱;比以前,严得多;条文有,加强层。
楼梯间,安全岛;不光是,措施强;按规范,纳计算。
钢结构,有等级;强支撑,耗能梁;不要布,K型撑。
空旷房,台口梁,好生想;大屋盖,啷个算?多点法。
石土房,很少用;防震屋,木结构;怕的是:火苗苗。
要抗震,减隔振。
非结构,构部件;也属于,抗震件;女儿墙,看简单;要其实,不简单!措不力,砸死人!次伤害,最不该!严格按,规矩来。
地下物,大空间;也讲究,规平顺;最好是,稳地基。
烈度数,查后表;很明确,加速度;地震组,也清楚。
切不要,高等级,混凝土;延性差,配筋多,划不来;节点区,保剪切。
过程图,主要看:强剪切,弱弯曲;强节点,弱杆件;框架柱,强点好;水平梁,要弱化;为什么?防不到!集中力,认真核;楼梯梁,看净高;消防箱,边角墙;不可行,要移位!勘察书,点线面;一定要,注意看:软弱层,灰包蛋。
地下室,抗浮水;车道梁,要看到:要上翻,为的是,通净高。
新规范,逐条品;强条文,下细看!整错了,要不得!施工图,是法律;不要拍,大脑袋;到头来,审不过;加夜班,忙慌乱!兄弟伙,要勤问;说错了,也没啥。
都是些,肺腑言!望大家,记心间!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不清,个别设计不能正确地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严格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的规定执行。
设计人应领会标准的内涵,分析建筑的性质、规模、特点、对社会的影响等因素,合理进行分类。
特别应注意a.广播、电视和邮电通信建筑;b.城市抗震防灾建筑(医院、消防车库、采供血机构的建筑等):c.博物馆、大型体育馆(6000座位)、大型影剧院(1200座位),大型商场(年营业额1.5亿以上,固定资产0.5亿以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三个条件均满足])等民用建筑。
(大底盘建筑,当其下部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2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确定抗震等级时忽视主体与裙房之间有无设缝,笼统按高层部分来定抗震等级。
当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设缝时,应按高层部分来定抗震等级;当两者之间设有缝时,高层和裙房应按各自的情况确定抗震等级。
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6.1.3条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8.5条,既: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4条),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定错。
主要是:框支剪力墙不区分底部加强区与非加强区的抗震等级。
对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重视不够。
(在下面还要具体说明)。
基础的安全等级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不同,应按各自的规范来确定安全等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与建筑施工图矛盾。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一般工程结构标注设计使用年限(定义: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为50年(应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强条],见下表),而建筑施工图定为100年(例如:一般高层,其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1.0.4条,为建筑耐久年限),两者矛盾。
若结构使用年限定为100年,则结构要符合另外的要求或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1 5 临时性结构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选择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