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广告词

合集下载

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4.八字成语列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培植树木要十年,培育人才要上百年。

比喻培育人才的不容易。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

“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8.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

莫高窟的广告词

莫高窟的广告词

描写莫高窟的优美诗歌诗句(一)走进敦煌石窟,我们像是读着一本书,亲眼看到那动荡惊惧中,机敏的北朝人,将西域样式融进了,魏晋风骨;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雍容华贵,从容自信,处处追求艺术的完美;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渐渐失去了进取的勇气,而西夏人的朝气和蒙元的强悍,却一次又一次引起我们的惊喜。

(二)不是妖艳,不是凄凉,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因为,它积淀了, 一千多年的风沙,它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

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莫高窟中,有辛酸,有甜美,有苦涩,有辉煌,有愤恨……这些味道,这些情感,交织着,铺洒着,飞扬着,诉说着,洋洋洒洒地筑成了一个莫高窟,一个永久的神话。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三)一座石窟,一个世界;一孔洞穴,一截历史。

壁画、雕塑、藏经、传说……每一样都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的,不,一辈子也不够。

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千手的观音、飞天的女神;反弹的琵琶、怀抱的胡笳,那一样不让人沉迷。

石窟里很静,又似乎又像在讲述,那饲虎的王子,救人的七色鹿;那是谁?割下自己的肉,欲换取鸽子的生命。

这一切西来的文化, 都融进了中华文明之中,不是有人在探索、追寻中华文明为什么, 能绵延数千年而不中断吗?这里就镌刻着答案。

【描写莫高窟的优美诗歌诗句】描写莫高窟的优美诗歌诗句。

大漠深处,河西走廊的尽头。

我的敦煌,我的莫高。

丝绸之路上,一个小小的驿站,中华文化中,一首壮美的史诗。

莫高窟,是我精神的至高点;莫高窟,是我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说,莫高是一杯浓酒,那么我愿举杯,篇二:敦煌莫高窟课题: 敦煌莫高窟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冲刺提升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是自十六国起至元代,历代匠师们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

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

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等。

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材料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贸易兴盛,是一座繁华的都会。

据说,莫高窟的开凿缘于一位名叫乐尊的人。

公元366年,乐尊来到此地,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

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

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

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概况,你会建议他阅读________;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开凿原因,你会建议他阅读________;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你会建议他阅读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五年级语文知识点一、【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

二、【中心思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三、【注意字音】转(zhuǎn)过街角目的(dì)地踮(diǎn)起脚尖暂(zàn)时四、多音字五、近义词(小状元P1二)担忧——急切——六、反义词【重点词句】(1)重点词:适宜:适合,相宜。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2)重点句: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与运用一、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5分)1.演员们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帽檐微微向上qiào qǐ(),在灯光的照射下,像cù yōnɡ()的花环。

2.叔叔家养了许多牲畜,你瞧,那是几匹jùn mǎ(),脖子上还挂着línɡ dɑnɡ()。

听叔叔说,它们bēn chí()起来,速度可快啦。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哗.笑(huā)祷.告(dǎo)呼噜.(lū)毛毡.(zhān)B.牛犊.(dú)爵.士(jué)黏.稠(nián)精湛.(zhàn)C.惭愧.(kuì)刀刃.(rèn)膘.肥(piāo)滥.用(làn)D.淤.泥(yū)遐.想(xiá)翻译.(yì)远眺.(zhà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窗帘保姆雇主茏罩B.恢复辽阔连绵铺垫C.蚂头斯文纵容囚笼D.吆喝踢球凳子瓦灌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屹立②耸立③挺立④肃立(1)我们拉开窗帘,望望___________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2)中国像巨人一样___________在世界的东方。

(3)高大的白杨___________在道路两旁,美丽极了。

(4)升国旗时,全体官兵脱帽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埃及金字塔所在的沙漠地区因为长期干旱缺水而一毛不拔....。

B.清晨,树叶上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

C.我漫步在海边,极目远眺....,只见海天一色,一片苍茫。

D.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书写展示台。

(3分)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

二、积累与运用。

(共41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chuán shāo chuāng lián cāo zòng cù yōngzhē yǎn2.选择题。

(6分)(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出名,有名望;④名声。

世界闻.名()新闻.()丑闻.()耳闻.目染()A.③④①②B.④①②③C.③②④①(2)给下面这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A.: , ,? , 。

B.—— , ,? , ?C.“ ” , 。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译名(yì)刀刃(rèn)泛滥(nàn)公爵(jué)B.精湛(zhàn)毛毡(zhān)不愧(kuì)膘肥体壮(biāo)C.淤泥(yū)牛犊(dú)遐想(xiá)熠熠生辉(zhé)3.用“____”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6分)(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3)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气笛声。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4分)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管……总……(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 )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3)( )河道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考试试卷 答题卡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 2018-2019 盐都区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考试试卷 答题卡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  2018-2019  盐都区

五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试卷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转眼期终已至,爱阅读爱思考的你就用这份答卷来展示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吧!认真审题,用心答题,绽放精彩。

相信你能行!特别提醒:请及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8分)一、抄写句子,注意书写规范、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3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biāncèjièshàoyàoshipīshānzhùlùpútɑo dàn shēnɡfènɡxìzìxiānɡmáo dùn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正.月(zhēnɡ)扁.舟(piān) B.伺.机(sì)撩.(liáo)头发C.挟.来(xié)舷.窗((xián) D.裤兜.(dōu)刹.那(c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迫不急待首屈一指 B.犹豫不绝名附其实C.满载而归指手画脚D.心喜若狂翻山跃岭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哀鸿.遍野(巨大)掩.耳盗铃(捂住) B.家徒.四壁(仅)身临.其境(来到)C.奋笔疾.书(快速)情有独钟.(集中) D.安然无恙.(病)无稽.之谈(查考)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姓名………………………………………………密………………………………………封……………………………线……………………………………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田老师娓娓动听....地给大家讲起故事,那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与运用一、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5分)1.演员们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帽檐微微向上qiào qǐ(),在灯光的照射下,像cù yōnɡ()的花环。

2.叔叔家养了许多牲畜,你瞧,那是几匹jùn mǎ(),脖子上还挂着línɡ dɑnɡ()。

听叔叔说,它们bēn chí()起来,速度可快啦。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哗.笑(huā)祷.告(dǎo)呼噜.(lū)毛毡.(zhān)B.牛犊.(dú)爵.士(jué)黏.稠(nián)精湛.(zhàn)C.惭愧.(kuì)刀刃.(rèn)膘.肥(piāo)滥.用(làn)D.淤.泥(yū)遐.想(xiá)翻译.(yì)远眺.(zhà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窗帘保姆雇主茏罩B.恢复辽阔连绵铺垫C.蚂头斯文纵容囚笼D.吆喝踢球凳子瓦灌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屹立②耸立③挺立④肃立(1)我们拉开窗帘,望望___________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2)中国像巨人一样___________在世界的东方。

(3)高大的白杨___________在道路两旁,美丽极了。

(4)升国旗时,全体官兵脱帽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埃及金字塔所在的沙漠地区因为长期干旱缺水而一毛不拔....。

B.清晨,树叶上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

C.我漫步在海边,极目远眺....,只见海天一色,一片苍茫。

D.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莫高窟的优美诗歌诗句(一)走进敦煌石窟,我们像是读着一本书,亲眼看到那动荡惊惧中,机敏的北朝人,将西域样式融进了,魏晋风骨;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雍容华贵,从容自信,处处追求艺术的完美;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渐渐失去了进取的勇气,而西夏人的朝气和蒙元的强悍,却一次又一次引起我们的惊喜。

(二)不是妖艳,不是凄凉,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因为,它积淀了, 一千多年的风沙,它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

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莫高窟中,有辛酸,有甜美,有苦涩,有辉煌,有愤恨……这些味道,这些情感,交织着,铺洒着,飞扬着,诉说着,洋洋洒洒地筑成了一个莫高窟,一个永久的神话。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三)一座石窟,一个世界;一孔洞穴,一截历史。

壁画、雕塑、藏经、传说……每一样都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的,不,一辈子也不够。

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千手的观音、飞天的女神;反弹的琵琶、怀抱的胡笳,那一样不让人沉迷。

石窟里很静,又似乎又像在讲述,那饲虎的王子,救人的七色鹿;那是谁?割下自己的肉,欲换取鸽子的生命。

这一切西来的文化, 都融进了中华文明之中,不是有人在探索、追寻中华文明为什么, 能绵延数千年而不中断吗?这里就镌刻着答案。

【描写莫高窟的优美诗歌诗句】描写莫高窟的优美诗歌诗句。

大漠深处,河西走廊的尽头。

我的敦煌,我的莫高。

丝绸之路上,一个小小的驿站,中华文化中,一首壮美的史诗。

莫高窟,是我精神的至高点;莫高窟,是我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说,莫高是一杯浓酒,那么我愿举杯,篇二:敦煌莫高窟课题: 敦煌莫高窟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2、新课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

(放课件[昔日繁华])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彩塑年代图片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唐第158窟涅盘像壁画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第217窟观无量寿佛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总结: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

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

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

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3、教师结合上述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进行小结。

学生谈唐代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师总结:唐代社会的繁荣成就了艺术上的繁荣。

4、播放课件[百年蒙羞藏经洞])(课件展示:藏经洞的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

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并回答问题。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德育渗透)3、小结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正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篇三:我眼中的莫高窟敦煌的骄傲,莫高窟。

没有亲眼见过她真容的观者,是难以感知这种情况的: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000多尊泥质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而这些承载着古代供养人的良好析愿、画师的心血、技工的汗水的洞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沉寂了,直到今天我们以现在人的身份通过壁画与讲解揭开莫高窟神秘的面纱,与她轻语细谈,感知石窟寺无与伦比的魅力!第一节游客参观的洞窟首先概况式的介绍莫高窟。

分别是:第16窟、第17窟、第328窟、第323窟、第96窟、第259窟、第257窟、第329窟、第427窟、第428窟、第130窟、第148窟。

这些洞窟,是从藏经洞发现开始为起点,能先期了解敦煌遗书与敦煌学,再初步了解佛教在中原的发展史,进而了解敦煌石窟与佛教的关系和历史,再通过不同的洞窟介绍使观者看到不同时代所营造洞窟的风格与特点。

第16窟——自成一家的西夏风格西夏壁画早期模仿继承北宋,中期吸收回鹘壁画手法,探索本民族特点,晚期在继承学习吸收中原绘画的同时,又接受了来自西藏佛教绘画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

用色上显现出“绿壁画”和装饰上广泛用金的着色特点。

这些特点和风格在第16窟能得到反映,第16窟是莫高窟的一个大型洞窟,开凿于晚唐大中五年至献通三年〈851-862〉间。

因为是吴姓的河西都僧统洪辩和尚所建,所以也称为“吴和尚窟”。

今天所看到的是西夏时期重修过的壁画,而塑像则是清代重修的,主持重修塑像的是一名道士,叫王圆篆,后面我们将多次提到这名道士。

这个洞窟的四壁绘有千佛。

以千佛为题材的壁画在敦煌壁画中所占比例很大,有壁画的492个洞窟中,343个洞窟中都有千佛图像,所以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

这种大面积集中绘制千佛图像也是佛教艺术的一种普遍做法。

西夏的千佛是绘制绿色底色上的,宛如千佛端坐在碧波荡漾的水中生长的莲花上。

西夏时期的千佛图像都是以绿色为底色的,这可能主要表现的是《大悲经.礼拜品》中“见此世界唯一大水”的内容,莲花出于水中,因此千佛均以绿色为底色。

千佛是按照特定的宗教仪轨来绘制的,因为佛有三十二瑞相和八十种好,所以千佛围像作为佛像的一种缩略简化形式,一般要表现出身端直相,肩圆满相、眉间白毫相、顶成肉髻相等。

除此之外,千佛图像还有庄严佛像的宝盖、台座、莲花以及佛所持手印。

千佛图像既有相似的成分,也有一定的任意性。

所以这个洞窟的千佛非常相似,相对于经变画和佛教故事画而言欣赏价值不足。

相对于千佛的洞窟窟顶的藻井非常不同,是西夏时期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

当观者抬头看时栩栩如生、全身淡黄色的团龙浮游于绿色水池中,因为这些浮塑很有立体感,而且龙身是金色线描绘了全身,与绿色的底色反差明显。

而凤则卷曲成一圆形,凤尾上翅纹显著,陪衬着外围的团花。

团花则是由许多卷瓣莲环绕组成,矿物颜料的石青、石绿、黑、黄四种颜色相间交错叠晕,色彩丰富。

团花的形象严整而有规律地悬挂于窟顶上,朱砂色衬底使团花富丽,金色线描使团花与团凤显得精致而辉煌。

洞窟的四披是贴金棋細細案。

我们置身这个洞窟中,会有种在碧波绿水中荡漾的感觉,恍惚间与四壁的千佛同在净土世界,贴在千佛面部的金箔在灯光的辉映下熠熠生辉,似乎指引着观者在迷茫与纷乱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第17窟——令人叹息的藏经洞第17窟又被称为“藏经洞”,它时隔近千年重返人类的视野中,轰动当世,影响深远。

它的发现,意义重大却充满着悲情;它的发现,最后催生了一门显学;它的发现,与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以及居延汉简并称为“20世纪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为什么说是令人叹息的藏经洞呢?先从10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说起。

道士王圆篆在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一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清理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尔发现了第17窟。

从此第17窟内的敦煌遗书的流散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羸弱的曾经。

每每念及,不禁令人叹息,所幸百多年前的外国人虽然不是运用合法手段获取敦煌遗书,但是他们也很喜欢、重视这些文献,完善的保存着这一人类瑰宝。

现今编号第17窟的“藏经洞”并不大,高约3米,面积只有 2.8米见方。

北壁设横长方坛,坛上是高僧洪辩一尊。

南侧面画衔花双鹿,西侧面画双履。

北壁画有双树,树上挂书囊和水瓶,树下画近侍女与比丘尼像各一身。

近侍女穿着圆领的长衫,腰部束带,一只手持杖一手只托巾。

与近侍女相对的比丘尼则手执团扇。

洞窟西壁嵌有大中五年〔851年)洪辩告身敕牒碑,其余壁面是裸露的地仗。

塑像的本身是洪辩和尚,他是活跃在中晚唐时期的一位高僧,张议潮收复河西后,曾派遣自己的弟子悟真等人赴长安报信,被唐王朝敕封为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河西释门都僧统摄沙州僧政法律三学教主,并赐紫衣。

这个洞窟封闭的原因据后期学者考证有很多种,不变的事实是窟门外层覆盖着西夏时期的壁画。

如果王道士没有发现这个洞窟,可能洞窟内的文物还一直沉睡着,敦煌遗书也将沉睡。

洞窟里曾经整齐有序地堆放着很多的白布包、造像和法器,据不完全统计,藏经洞发现了五万多件古代各类写本,其中95%的汉文写本为佛典,包括经、律、论、疏释、发愿文、忏悔文、祭文等。

所以后人将这个洞窟称为“藏经洞”关于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和时间,没有留下确切的文字记载,学者们根据各种资料提出了许多假设。

如避难说、废弃说以及书库改造说等等。

1908年,伯希和在对藏经洞大部分文书作了调查后发现,藏经洞内最晚的纪年文书为宋太平兴国(976-983)和至道(995-997)年间(现今发现的最晚的纪年文书为宋咸平5年,即公元1002年),而且窟内没有发现一件西夏文经卷,因此推定藏经洞的封闭与西夏进攻敦煌相关,时间在公元1035年之前。

藏经洞发现以后,王道士将部分经卷、佛画送给地方官员,甘肃学台叶昌枳从敦煌县令得到一些经卷,他建议藩台将藏经洞的文物运到省城保管起来,但藩台考虑运这批文物需要大量的银两,只是下令让王道士就地保管。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再加上王道士的愚昧,这批文物先后遭到英、法、日、俄、美等国的掠夺。

藏经洞经书的遗失,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正如爱国学者陈寅恪先生所感叹的:“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第328窟大唐的塑像该窟建于初唐晚期,覆斗顶方形窟。

西夏时重修窟室四壁及天井。

窟顶中心画不喜欢释迦宣传佛教,于是兴风作雨,使佛的袈裟里外湿透。

佛陀用法停止大雨,然后在石头上清洗完、晒干装装,于是石上留下袈裟的衣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