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增强对农民工作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2.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农村生活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村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段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5. 品味修辞手法(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展现的农村生活。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8.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作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内容。
教师会按照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来制定教案课件,但课件内容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和完善。
制作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这里提供给大家参考,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1)教材分析:善意的谎言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因为它没有掺合任何的功利,完全是真情凝铸的尊重和关爱。
“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这样美丽的一个谎言,在这个谎言中包含着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这样的一个谎言成全了“我”年幼时渴望看书的强烈愿望,同时更为可贵的是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托词中保全了“我”一颗需要尊重的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成全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书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
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可是在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蕴涵着作者“我”对那个良苦用心的残疾青年万分感激,同时文中也折射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尊重,是给予一个人最大的帮助和关怀。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个别生疏词语,读准文中的生字。
2、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残疾青年给予我的帮助,体会“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受文中个别重点句子,明白“别饿坏了那匹马”的良苦用心,体会“尊重”对我的莫大感动。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包含在“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谎言中的双重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的揣摩,明白残疾青年寄予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良苦用心,体会“尊重”对我的莫大感动。
A、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碰到一些令自己感到无奈无助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给我们一些帮助,相信大家心里一定能感到无比的温暖。
老师想知道,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B、揭示话题,引导质疑。
师:是的,我想对于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我们除了感激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泰然流连忘返3、培养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以自己的经验去体会,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情;4、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同时积极倡导诚信的风尚。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那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
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谎言而丑陋,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学生读题:别饿坏了那匹马)2、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的背后,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一颗无比高尚的心灵,让我们打开课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了解那个故事,去感受那颗心灵吧!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启发谈话:这个故事,文字比较长,但思路非常清晰,你们能不能综合时间的推移、人物的变换以及情节的发展等因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梳理思路。
2、学生自学,同桌商议,互相补充修正3、班级交流:老师对文章的几个部分进行了概括,但顺序颠倒了,谁能根据文章的叙述顺序,进行排列。
(课件出示,学生排列)三、再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1、过渡谈话:弄清楚了事情的经过,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
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人物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我父亲书摊主人碧云)大家一定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赞扬谁?(书摊主人)其实,除了这位书摊主人,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可爱的。
读读课文,揣摩揣摩他们的表现,就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你喜欢哪位,就研究哪位,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他的可爱之处,好吗?2、学生自读3、交流评点我:酷爱读书,从以下语句可以看出:①、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②、我只能装着看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
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准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
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板书:欺骗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质疑读文谜底就要揭开,但是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场骗局非常巧妙如果不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因素,就不会被揭穿,那么读书时就要格外仔细,别漏掉了关键的东西。
1、关于:“谁”欺骗“谁”?残疾的书摊主人,他的妹妹──没钱但爱读书的我。
几个重要的词:残疾──是后来揭迷的条件,如果他不残疾,我就不会提草进去,就不会发现上当受骗。
妹妹──同伙,如果没有她骗局就无法实施。
没钱但爱读书──受骗的起因。
2、关于:为什么欺骗?想成全我的读书愿望──我没钱读书。
3、关于:怎么骗?谎称家中有马,要买我的马草。
把这些答案连缀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概括,把重要的东西连缀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看来概括也不难,谁能借助这些词句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揭秘概括只是我们读书的最基础的本领,高明的读书人不但会读懂主要内容,还会读进书中去,在骗局揭穿之前就已经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你们能发现吗自己读书看看谁能早早地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学生读书)汇报,说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是场骗局。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和帮助他人的重视。
培养学生对阅读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描写友情的短篇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马和他的朋友小牛之间的故事。
小马家里很穷,没有足够的粮食喂养自己的马,而小牛却有一匹好马。
小牛看到小马的困境,决定帮助他,把自己的马借给小马使用。
小马却因为一些误会而误解了小牛的善意,最终导致小马的马饿坏了。
故事通过这个情节,传达了友情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以及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解释生词和难句。
3.3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友情重要性的小短文。
学生选择一个朋友,描述一次自己帮助朋友的经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对友情和帮助他人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马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动物、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模仿写作法: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别饿坏了那匹马》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吗?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词。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对马的关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关爱动物、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教案的设计要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处置难点,便于先生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经过对详细言语资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妙质量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谢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过朗诵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妙质量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谢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妙笼统经过朗诵表现出来。
教学进程一、导入说话:讲一个关于好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诈骗〞并了解〝诈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只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明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诈骗。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诈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诈骗谁?(2)为什么诈骗?(3)怎样骗?设计意图:经过诈骗导入课题,惹起先生学习兴味,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诈骗故事,让先生边读边思索,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诈骗?它是好意的吗?二、全体感知自在朗诵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意图是什么?3.反省生字词,先指生认读,再小组读。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热爱读书的〝我〞在失掉看书时机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谢之情。
)5、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意图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忧马饿坏了,急着推门出来时说的。
)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忧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外表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践上,基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好意地诈骗了我。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理解和关爱的价值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2 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使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理解和关爱的主题。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并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3.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写作练习的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和创造力,给予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5.2 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
5.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素材。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总结其特点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六年级《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
(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
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吉
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
()武扬威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