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生儿气管插管内吸痰(附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生儿气管插管内吸痰(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六十五新生儿气管插管内吸痰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观察双侧呼吸音情况。

2.评估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等。

3.观察痰液的性状、量及患儿对吸引的耐受程度。

(二)操作要点
1.调节负压在0.02~0.04Mpa。

2.吸痰前给高浓度氧(基础氧浓度+10%~20%)1min。

3.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在负压吸引管上。

4.一名护士断开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另一名护士将吸痰管迅速cha入气管插管内,遇
到阻力后上提1cm后吸引,并螺旋快速拔出吸痰管。

5.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冲洗管路关闭负压。

6.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到基础值并记录。

(三)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吸痰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1.需2人同时进行。

2.吸引过程中出现发绀、心率减慢,应立即球囊加压给纯氧,病情稳定后再次行吸引。

3.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s。

4.吸痰时先清除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再吸引口腔及鼻腔分泌物。

5.吸痰管cha入深度是气管插管深度加0.5~1cm。

(65)新生儿气管插管内吸痰法评分标准(100分)。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内容充实】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内容充实】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

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

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

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2。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精选.pdf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精选.pdf

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状态、痰液量、粘
评估不全一次扣 1 分
5
稠度、部位情况
评估
要点 取舒适体位
体位不当扣 1 分
1
10 分 检查吸引装置方法正确
方法不正确扣 2 分
2
检查、湿润导管 反折吸痰导管末端 持管方法规范 插管深度符合要求
吸引手法正确,边吸边退边旋转
操作 要点 65 分
指导 要点 10 分
吸痰时间符合要求
2
未反折或带负压插管
5
不合要求,污染扣 5 分
5
插管深浅不当叩 5 分
5
吸引方法不规范一 次 5
扣 1分
一次吸引时间﹥ 15s 扣
5
5分
一次不符扣 1 分
5
一次不符扣 1 分
5
吸痰不彻底扣 5 分
5
一项不符扣 2 分
5一项Biblioteka 符扣 2 分4未落实扣 3 分
3
一项不符扣 1 分
3
一项未落实扣 1 分
6
一项不符扣 2 分
四、应知应会
1. 吸痰的注意事项? 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 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 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 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 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 或进行雾化吸入, 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 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
4
一项不符扣 2 分
6
一项不符扣 2 分
4
理论 掌握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
一项不能掌握扣 1 分

新生儿吸痰操作评分标准表

新生儿吸痰操作评分标准表

新生儿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操作目的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预防肺部并发症。

解除因呼吸道堵塞造成的呼吸困难,窒息等。

评估要点1、了解患儿身体状况。

精神反应,生命体征。

2、评估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5操作准备操作用物:(1)中心电动吸引器。

(2)治疗盘:治疗碗两个(内盛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用于吸痰前以及吸痰后冲洗导管),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巾、弯管。

5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103)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200ml)。

拧紧瓶塞连接导管,接通电源。

打开开关,调节合适的负压(一般吸痰管闭合时负压不超过 100mmHg)将吸引器放置于适当位置。

54)洗手,戴口罩。

2 5)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旁,再次核对。

56)将患儿取适当体位,仰卧,头略后仰,颈部适当仰伸,可在其肩部下垫一小毛巾使肩部略抬高。

37)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铺治疗巾置于颌下。

38)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管道是否畅通。

109)操作者一手持吸痰管连接处,另一手在无负压的情况下将吸痰管平稳、准确地插入到患儿的咽部,迅速给予负压。

1010)左右旋转吸痰管,边吸边往外退,慢慢上提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s,至无痰液吸出。

1011)吸痰管取出后,吸生理盐水冲洗连接管中的痰液,以免堵塞。

812)必要时更换吸痰管同法经鼻腔吸引,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患儿面部分泌物,脱手套。

513)再次核对。

3 14)整理床单位,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

315)清理用物。

2 16)洗手,脱口罩。

2操作步骤17)记录。

2 综合评价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5注意事项1、吸痰管需在无负压的状态下插入,吸引时应遵循“先口后鼻”的原则。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

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

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吸痰手法要轻,以免损伤口、鼻、气管粘膜。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和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目的
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
三、操作流程
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
1.吸痰的注意事项
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
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
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
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吸痰手法要轻,以免损伤口、鼻、气管粘膜。

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避免上下提插。

4. 贮液瓶液体怎样处理
答:贮液瓶内液体不宜过半,应及时倾倒。

规定吸痰患儿每班倾倒加好水处于备用状态。

临时吸痰患儿(如早产儿)用后当班清洗干净、消毒后处于备用状态。

5.不同年龄阶段如何调节负压吸引压力
答:新生儿小于100mmHg/;婴幼儿- Kpa;儿童小于 Kpa
新生儿吸痰操作考核及评价标准
科室:_____姓名:_____分数:_____
主考老师:考核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