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口鼻腔)

合集下载

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口鼻腔)

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口鼻腔)

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口鼻腔)
一、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将患者呼吸道内粘稠痰液或误吸的异物吸出,达到清理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

二、适应证
吸痰术适用于危重、老年、昏迷及麻醉后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呕吐物而出现呼吸困难时,在病人窒息的紧急情况下,如溺水、吸入羊水等,更应立即采用吸痰术。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勤做口腔护理。

2.如痰液粘稠,可叩拍胸背,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3.患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4.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呼吸频率的改变,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

5.定时吸痰,如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应及时抽吸;吸痰中如患者发生紫绀、心率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待症状换届后再吸。

6.贮液瓶内液体不得超过2/3满度,以防损坏机器。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评分表)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评分表)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评估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的病情、治疗、呼吸情况,听诊有无痰鸣音。
10
2、口、鼻腔粘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弯曲,是否有义齿.
3、病人的合作程度,并解释操作目的。
4、负压吸引器的性能,电源电压与吸引器是否相吻合。
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铺无菌盘.
关闭吸引器,加大吸氧浓度2分钟。
检查病人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协助张口.
2、吸痰:(25分)
阻断负压,吸痰管插入口或鼻腔;(口腔插入15cm,鼻腔25cm)
左右旋转,上提退出,每次吸引不超过10-—15s,抽吸小桶内含氯消毒
剂少许,吸痰管置下层小桶内.
同法吸痰数次,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
气管吸痰。
8、吸痰盘24小时更换1次,每吸痰1次,更换1根吸痰管。


1、病人和家属理解吸痰的必要性.
10
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及时吸净,气道通畅,缺氧改善。
3、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日
5
2、用物:电动吸引器,无菌盘内备无菌碗(碗内盛无菌等渗盐水)、弯盘、中弯血管钳、纱布、压舌板.
治疗车上: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电筒、棉签、口腔用药、听诊器、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塑料小桶(二层)。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5分)
60
1、吸痰前:(10分)
打开吸引器,调节压力;
连接吸痰管并试吸是否通畅;

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口鼻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经口鼻吸痰的目的。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核对患者身份,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确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2.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疗情况等信息,以便进行合理的操作。

3.听诊患者有无痰鸣音,了解分泌物的量、粘稠度及部位,进行合理的估计。

4.评估口鼻腔黏膜、有无鼻中弯曲、有无义齿等情况,需要取下义齿以便操作。

5.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包括粗细、长短、质地等方面,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经口鼻吸痰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评分标准:1.护士需要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口罩,洗手,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2.病人需要了解治疗目的,如果是昏迷患者,则需要向家属解释治疗目的。

3.环境需要整洁,电源及插座完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物品需要备齐,包括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治疗盘内备无菌碗或盖罐两只(内装生理盐水)、备生理盐水500毫升一瓶、无菌镊子、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压用物、舌板或口咽通气道、棉签、听诊器、电筒等。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评分标准:1.需要核对医嘱,作好准备,并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连接吸引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合适的负压,并打开无菌罐盖。

4.连接吸痰管,试吸是否通畅,将吸痰管插入适宜深度,阻断负压,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吸痰过程中需要鼓励患者咳嗽。

5.经口腔吸痰者需要清醒病人嘱其张口,昏迷病人需要正确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通气道助其张口。

吸痰毕需要抽吸无菌生理盐水冲管并取出压舌板或口咽通气道。

必要时需要使用开口器、舌钳等。

6.观察病人面色及呼吸情况,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擦净患者口鼻分泌物,冲洗吸痰管,并观察口鼻腔黏膜有无损伤,听诊痰鸣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7.调节吸氧流量,整理床单元,正确记录操作过程。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2
一项不符扣1分
5.预充氧:吸痰前高浓度吸氧1~2分钟
3
未提高扣3分
6.将无菌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消毒碗内
2
一处不符扣1分
7.吸痰准备
①检查吸引器性能及吸引管通畅情况
2
少检查一项扣1分
②调节负压(成人100~120mmHg)
3
未调节扣3分
③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检查吸痰管,打开外包 装暴露末端
3
未选择、未检查、未 暴各扣1分
咽喉部吸痰术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
姓名—
项 目
操作内容及要求
分 值
扣分标准
得 分
操 作 前 准 备15分
1.评估:呼吸频率、SPo2、痰鸣音,听诊呼吸音
4
少一项评估扣1分
2.自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
3
一处不符扣1分
3.准备及检查用物:听诊器、无菌手套、一次性消 毒碗、生理盐水、适当型号吸痰管、负压吸引装置、 纱布、治疗巾、手电筒,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 口咽通气管,检查用物完好性及有效期
8
少一件扣0.5分
少检查一项扣0.5分




67

1.核对患者手腕带,反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
3
未核对或反问扣2分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取 得患者配合
3
未解释扣3分
不到位扣1~2分
3.体位:取合适体位,头偏向--侧,颌下铺治疗巾
3
一处不符扣1分
4.检查口鼻腔,有义齿先取下(口述)
④戴无菌手套
2
一处不符扣2分
⑤右手取出吸痰管保持无菌,将吸痰管连接头与负 压吸引管相连,证实压力正常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3、插入深度:
5
6、依标准预防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 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医嘱:确保医生已经给出了吸痰的医嘱,并明确吸痰的频率和方法。

-确认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需要清除的痰液的性质、黏稠度和量。

-确保设备和用品准备齐全:包括呼吸机、吸痰管、生理盐水、吸痰手套、消毒液、吸痰器、垫子、护理巾等。

2.选择正确的体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顺利进行吸痰。

常用的体位包括:-半卧位:患者靠在床上的靠背上,将床头抬高30°至45°,有助于减少误吸的风险。

-侧卧位:将患者侧卧在床上,用一个枕头将患者的头部抬高,有助于清除口腔和咽喉部的痰液。

3.维持呼吸机的连接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呼吸机,需要注意保持呼吸机的连接。

在吸痰前,要检查呼吸机的连接是否稳固,通气管道是否通畅。

4.洗手和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吸痰前,护士需要洗手,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吸痰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5.喷洒生理盐水使用注射器加配件,用生理盐水喷洒在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部。

这样可以软化痰液,使其更容易吸出。

6.吸痰操作a.打开吸痰装置,并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直到达到合适的位置。

在插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到患者的舌头和咽喉部,以减少刺激和引起呕吐的风险。

b.当吸痰管插入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进行吸痰操作。

根据医嘱,可以选择持续抽吸和间歇抽吸两种方法。

-持续抽吸:将吸痰管与吸痰器连接,打开吸痰器的抽吸开关,开始抽吸。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状况,如呼吸是否稳定,有无面色改变等。

-间歇抽吸:通过定时抽吸的方法进行吸痰。

设定一个适当的时间间隔,如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7.观察患者反应在吸痰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特别要注意以下情况:-患者是否有窒息的迹象:如面色发白、呼吸困难等。

-患者是否出现呕吐:有时插管会引起呕吐,需要及时将吸痰管取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是否有疼痛或不适感:插入吸痰管可能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感,需要及时给予舒适护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
项目
内容
姓名
素质要求
仪表1、态度2、规范洗手1、戴口罩1
5
用物准备
听诊器1、氧气、流量表、呼吸球囊1、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1、一次性吸痰管、负压或电动吸引装置、橡胶手套1、治疗盘1
5
评估
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呼吸道有分泌物1、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部位1,方法1)、氧饱和度下降1、呼吸频率过快1。
7.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通气管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通气管。2
20
吸痰结束
后处置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2分钟1(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再根据病情及医嘱予适宜氧流量吸氧1。关吸引器1,分离吸痰管1,将吸引管头插入干净玻璃瓶中1,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1,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1
3.如痰液较多,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2分钟(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后,再行吸引。(氧气流量1分,手法2分,病人沟通1分)
4.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2
5.如果口腔吸痰困难,可经鼻吸引,方法同经口吸引。吸引前要评估患者鼻腔情况。2
6.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2
注意: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1,其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1。贮液瓶内加消毒液,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1
10
再评估
呼吸1、氧饱和度1、痰鸣音1、听诊2
5
记录
安置病人与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及分泌物性质、清除状况和呼吸型态变化,病人反应。10
10
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
(60分)
1.安全与舒适环境:
(1)病人体位舒适
(2)遵守操作规程,吸痰装置连接正确、安全
5
5
体位欠舒适
无遵守操作规程
-5
-5
2.实施
(1)戴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湿润导管
(2)插管:吸痰管放入时先不要给负压,轻轻放入吸痰管于合适位置,遇阻力向外退出1cm加负压
(3)吸痰: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吸净痰液,每次不超过15秒,两次间隔3-5次呼吸
-5
-3
3.观察与记录
(1)观察病人呼吸道改善情况、痰液性状、听诊肺部湿啰音有无减少或消失,有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Spo2、
(2)记录痰量、性状、颜色
5
5
缺一项
各-2
操作后
(4分)
病人体位舒适,单位整洁,垃圾分类处理
4
缺一项
各-2
操作
质量
(8分)
1.态度:严肃认真、关心患者
2.要求:稳重、轻柔、熟练、准确、吸痰方法正确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吸清痰液,呼吸道通畅
2
3
3
1.欠严肃认真,不关患者
2.违反无菌原则
3.患者呼吸情况未好转即停吸痰
各-2
-3
-3
总分
100
4.患者:合适体位,检查口腔粘膜,取下活动性假牙,(必要时)颌下铺巾。
2.5
2.5
2.5
2.5
1.仪表不符合要求,未洗手、未戴口包
2.环境欠佳
3.缺一件,放置不合理
4.接错管道,未检查性能,未调压/调压不正确
5.体位欠佳,无检查口腔粘膜情况情况,忘铺巾,
-2.5
-2.5
-2.5
各-2.5
-2.5
操作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研所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009-8-10修订
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口鼻腔)
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考核日期
项目
操作要领
分值
扣分细则
扣分
评分
核对
(5分)
医嘱、患者、床号、姓名
5
不全面,缺一项
各-2.5
评估
(8分)
1.病情、痰量和痰液粘稠度(听诊)、意识
2.生命体征、呼吸状况、痰呜音、Spo2、心理、合作程度
3.口、鼻腔粘膜情况
8
评估不全,未听诊
各-2
告知
(5分)
目的、步骤、风险和不适,取得合作(痰多危机时应立即实施)
5
告知不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1
操作前
准备
(10分)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包,必要时做好职业防护
2.环境:清洁、舒适
3.用物:负压吸引装置、选择合适的吸痰管2条、治疗盘、治疗巾、无菌治疗碗2、无菌镊子1、手套、无菌生理盐水、玻璃接头、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筒等,放置合理。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性能,调节负压。
(4)间隔吸水冲管,保持通畅,(从手套内侧脱下手套并包裹吸痰管然后弃掉)
有胃管管饲者,在吸痰前暂停管饲。
10
10
15
5
1.未试吸,未湿润导管
2.插入过深/过浅
3.吸引时间过长,动荡不安作粗暴,方法、顺序不对
4.未注意观察病情,遇痰液稠、堵管不会处理
5.未冲管
6、有管饲者,未暂停
各-3
各-2.5
各-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