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第七章 健康行为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心理应激与调节

应激的结果有两种:1、适度应激是人体正 常发育和维持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应) 2、过渡(过强或者时间过长)损害健康。 (适应不良)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
•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1、适度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 的必要条件
2、把有 值价但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酸葡 萄心理);把本不值钱但已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好的( 甜柠檬心理);给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找个其他理由或 者其他的人担代其过错(推诿心理)。三者均是为掩 盖其错误或失败,找个合理的说法,以求内心的安宁 。这是使用的“合理化”。也具有代表意义。阿Q的 “精神胜利法”就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五、学会放松技术 就是我们在前面情感一章中学过的 “放松训练法”,主要就是使自主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处于低活动水平 来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生理 反应。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焦虑抑郁 等镇静剂。
回顾本节课内容:心理应激的调节有五种,即调 整对事件的认识;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心 理环境;采用防御机制;学会放松技术。
没有紧张无所谓松弛;没有痛苦难以品尝幸福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应激下的临床表现(直接引起不适或疾病) (2)对已有疾病的影响(加重或引发病)
(3)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造成易感并导致新的疾病)
(一)心理应激下的临床表现 1、急性应激表现:急性焦虑、血管迷走、过度换 气综合征 2、慢性应激表现:症状同急性,但不强烈。慢性 心理应激典型综合征:“神经血管性虚弱”
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举例:一个艾滋病患者利用打工所 得的钱进行检查治疗,争取延长生 存时间的经过。 小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高,造成 过度紧张和失败后的痛苦;期望值 低了,缺乏奋进动机,解决不了问 题,也要造成痛苦。正确的应对方 式是重新确定目标,改变应对困难 的方法。
_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
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
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血中白细胞增加至10,000/mm’以上,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等,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因为:1.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
在病人没有查出病变证据以前的某一段时间,不能说他没有疾病或者说他身体是健康的。
与此相反,大多数人都有龋齿,即身体有病理体征,但他们很少被认为是有病的人。
2.社会人群中疾病发生与否,受人种、年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制度等影响,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3.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各国文化背景、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影响。
某些特殊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就有不同评价。
美国有些州把同性恋当作精神上有病的人,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的治疗,对酗酒、虐待儿童、丧失道德而犯罪被认为是精神上有病而偏离正常的行为;有些国家把持不同政见者当作精神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参政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精神病;某些宗教中把虔诚教徒听见上帝或神的声音视为正常,甚至受到尊敬。
< /p>由此可见,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对健康下定义是不够的。
英文中有三个不同的词来标志疾病的概念,一个是disease,用来说明病人的躯体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
这种异常(disorder)是可以观察测量的。
这正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
其次是illness,用来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感到头痛、恶心、焦虑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
第三是sickness,用来说明病患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了,失去了健康人应有的行为,这是第三者的看法,也为病人所接受,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果,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
医学心理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医学心理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医学模式是( )参考答案: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体现2.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 )参考答案:几乎所有医学领域3.对医学心理学的合理描述是( )参考答案:其他选项都是4.医学心理学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上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错5.新医学模式认为心身相互联系 (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参考答案:心境2.情感是与人的一些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这类需要属于( )参考答案:社会性需要3.情感要比情绪( )参考答案:稳定而深刻4.某人处事盲从、随波逐流这属于意志品质的()参考答案:自觉性5.一个术前患者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
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参考答案:趋避冲突6.卡特尔人格理论把特质分为()参考答案: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第二章测试1.胎儿的心理健康维护主要通过父亲的心理行为调节来实现。
()参考答案:错2.孕妇的情绪波动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容易造成胎儿唇裂等畸形及出生后的智力,并且情绪不稳定的孕妇发生难产及子痫的比率会升高。
()参考答案:对3.婴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知觉行动性。
()参考答案:对4.除先天的气质特点外,幼儿的人格萌芽已经受到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对5.在情感和社会性方面,儿童对成人权威的认知发生转变,从盲目的服从转向批评性的思考,亲子关系从家长与孩子共同控制阶段转移到家长控制阶段。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一种间接的心理评估方法是( )参考答案:调查法2.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参考答案:韦克斯勒3.投射测验法常用于( )参考答案:人格测试4.抑郁质的人其人格是内向不稳定的,题目在埃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得分可能为( )参考答案:N高E低5.以下属于他评量表的是( )参考答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6.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是美国出版的<心理测验年鉴>中最常用的人格量表( )参考答案:对7.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信度高,效度一定高(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母)情结”一般发生在( )参考答案:性器期2.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参考答案:斯金纳3.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参考答案:班杜拉4.在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中,他认为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真正原因是( )参考答案: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 ),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医学心理学第7章 心理评估

的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
0123
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僵或发抖,
写字不流畅
0123
27.我担心如果我考了坏分数,
家长或教师会严厉指责我的
0123
评分
将各问题评分相加得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判断有无考试焦虑及其程度。 总分的意义: l 24分:不焦虑; l 25-49分:轻度焦虑(正常); l 50-74分:中度焦虑(有一定不良影响); l 75-99分:重度焦虑,有考试焦虑症。 l 对分数在50分者,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
2.测验内容和实施方式:测查个体观察、理解、推理 和记忆等能力。通过提问、操作方式,个别进行。
3.测验工具:玩具、画册、指导手册、记录单等。
图片排列分测验
其它智力或能力测验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 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 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作为 委员之一心理学家比内(A.Binet)极力主张 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 儿童。 1905年发表
第二部分 心理测验
一、什么是心理测验
无处不在的心理测验
20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 IQ测验,兴趣测验,态度测验等 画人,画树,墨迹测验
网络上心理测试
规范?不规范?
心理测验的概念
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一种依据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 客观的,标准化了的程序对人的心理现 象或行为进行数量化的测量和确定,以 判定个体差异的工具。
或有罪恶妄想; (4)罪恶妄想伴有指责或威协性幻觉。
问题(症状) 评分 无 轻 中 重 很重
1、自杀 0 1 2 3 4
评分标准:
(0)无 (1)觉得活着没意思; (2)希望自己已经死去,或常想到与死有关 的事; (3)消极观念(自杀念头); (4)有严重自杀行为。
医学心理学讲解:第八章 健康行为

医学心理学 第七版第九章 健康行为目 录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第二节 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第三节 饮食、锻炼与肥胖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掌 握熟 悉了 解重 点 难 点健康行为,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信念模式及其应用。
自我效能及其来源,健康行为和影响因素,健康信念模式在维持健康行为和转变。
计划行为理论,饮食、安全性行为、锻炼与预防疾病的关系。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一)健康行为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预防疾病的行为。
七种健康行为分别是:从不吸烟、有规律地体力活动、晚上睡7~8小时、保持正常体重、适度饮酒或不喝酒、吃早餐、两餐之间很少吃零食。
健康行为每项1分,拥有更高分值人的健康水平比低于3分者的健康水平更高 。
(二)危险行为危险行为(risk behavior)是指与疾病关联的行为,涵盖疾病行为、疾病角色行为、损害健康习惯。
常见的危险行为归纳为下列四类:1.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 不良病感行为3. 日常损害健康行为4. 致病性行为模式二、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一)定义健康信念(health belief)是个体对自己采取的健康措施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看法。
(二)影响因素1. 民间医学的影响2. 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3. 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4. 落后习俗5. 工业化和媒体宣传6. 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三、行为转变的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成功执行某并导致预期结果的信念。
自我效能来源于:1. 成功的经验2. 替代性经验3. 言语劝导4. 生理状态(二)健康信念模型理论要点:1. 知觉易感性2. 知觉威胁性3. 知觉益处4. 知觉阻碍5. 行动线索6. 自我效能健康信念模式的结构(三)计划行为理论理论要点:1. 行为意向2. 行为态度和行为信念3. 主观规范和规范信念4. 知觉行为控制理性行动/计划行为理论结构示意图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吸烟可导致肺癌、口腔癌或食道癌,膀胱癌,也可导致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高血压。
医学心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医学心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医学心理学的具体任务主要是参考答案: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2.医学模式是参考答案:某一时期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现的时代动因主要有参考答案:疾病谱和死亡顺位结构的变化4.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是参考答案:Wundt W5.某心理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从心理或行为的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此心理学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参考答案:心身医学6.某医师多年来从事有关心理相关学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以下哪项学科不是他所从事的工作范围的是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7.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心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
他的工作范畴属于参考答案:临床心理学8.生物医学模式主要坚持的心身二元论和自然科学的分析还原论参考答案:对9.自21世纪以来,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参考答案:对10.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心理现象包含哪几部分参考答案:人格;认知过程;意志过程;情绪情感过程2.先吃酸橘子,再吃甜山竹会觉得山竹更甜,这是因为参考答案:感觉对比3.情绪的信号功能是指参考答案:情绪有服务与人际沟通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相互了解4.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包含环境刺激,生理反应和认知评价。
参考答案:对5.人格意味着“魅力、风格”或者是道德品质参考答案:错6.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为参考答案:自我实现7.只要你具备某方面能力,就一定能相应完成某种活动。
参考答案:错8.大脑半球的分工与协作中右半球主要与空间关系,欣赏艺术,情绪等有关。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开始。
参考答案:胎儿期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医学心理学重点+答案

医学心理学重点+答案资料为临床专用,其他专业可适量参考,所有权归笔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
每一章节开篇括号内为老师所提供重点,下面提供完整版答案。
第一节绪论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指我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及态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范畴和基本对策(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medical model)心身观:一元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健康观:阴阳平衡。
疾病观:阴阳失衡。
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
弊端: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依据。
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心身观:二元论健康观:生理功能良好。
疾病观: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外伤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
治疗观:运用药物、手术等生物疗法,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机体组织修复即可恢复健康。
弊端:方法机械化、绝对化/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
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
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
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和问卷法心理测量法: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最严谨的方法第二节心理学基础(重点概念:感觉知觉。
问题:1.心理活动及其分类。
2.心理的实质3. 感觉的概念及其一般特性。
4. 知觉的概念及其一般特性.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性: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社会医学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郭继志)

会属性。它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 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理因素定义:
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指心理现象,包括知、情、意 与人格。限于篇幅,我们在本节只讨论气质、性格以 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与健康
行为出现退缩:由于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而
导致一系列退缩表现,出现忍让、自我克制,依赖、 顺从、回避矛盾、怒而不发,迁就或怕得罪人而放弃 自己的爱好、需要,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
疾病发病率高:
宫颈癌发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 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D型性格的特征是孤僻、沉默、消极、固执、不合群, 并容易焦虑和冲动。D型性格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五)情绪与健康
1 .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 统称为感情(feelings)。
情绪是指感情反映的过程,是人的需要与情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
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 受。而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表情。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首先,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 其次,情绪和情感具有动机功能。 再次,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功能。 还有,情感和情绪具有信号功能。
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着有
效率的生活。
身体、智力、情 绪十分协调;
有幸福感;
适应环境,人际 关系彼此能谦让;
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
心理形 式协调
内容与 现实一
致
人格相 对稳定
(一)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个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逃避广泛性的社会关系,而与其 他相似成瘾行为的人群发生联系。
第二节 成瘾行为 四、过度使用网络
(三)网络成瘾的原因
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的人;
者容 易 成 瘾
缺少家庭温暖,比较孤独的人; 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
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的人;
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青少年学生。
第二节 成瘾行为 四、过度使用网络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三、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二)健康信念理论 (health belief model,HBM) 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用于解释和预
测健康行为的理论。
个体感觉可以避免患病; 理论假设 采取适宜行动有助于避免患病; 相信自己能成功地采取推荐的行动。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三、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二)健康信念理论 (health belief model,HBM)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二、酗酒与问题饮酒
特征
不能自控 不顾后果 常出现思维障碍 持续或周期性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二、酗酒与问题饮酒
1.直接损害健康
危害 2.构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3.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冲突
遗传学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原因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二、酗酒与问题饮酒
酗酒者的发展轨迹
饮酒的开始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三)肥胖的机制
1.生物学学说(遗传、基因) 2.定点理论
瘦素、神经肽Y和其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为 一个人的体重和食欲确立了一个调定点,大致决 定了一个人胖瘦和食欲,肥胖是因为这个调定点 较高。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四)控制体重
预防肥胖最好的方法是针对特定的人群, 设计适合的肥胖预防方案。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三、吸烟 (二)烟瘾
体内尼古丁↑ 人体酸度↑ 肝脏糖释放↑ 血糖↑ 兴奋性↑ 注意力↑ 停 止
吸烟
吸烟欲望↑
各种不良 病态反应
1989年,WHO把每 年5月31日确定为 “世界无烟日”。
第二节 成瘾行为 四、过度使用网络
第二节 成瘾行为 四、过度使用网络
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减肥最常用的心理疗法是行为矫正法。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二、合理饮食
(一)饮食成份均衡 (二)合理的食品加工方法能保护健康成份 (三)食品间搭配适当 (四)良好的进食方式
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
一、什么是性行为和性传染疾病 二、艾滋病
三、安全性行为与预防艾滋病
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 一、性行为和性传染疾病
吸毒者末日的惨状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一、药物成瘾 (二)药物滥用的原因
1.心理原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同伴影响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一、药物成瘾 (三)成瘾机制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药物使人产生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欢愉、满足 感)→ 强迫性用药行为(reinforcement) 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依赖性药物反复使用后产生的一种特殊身体状 态。中断→戒断症状(abstinence syndrome)
进
展
酒精中毒
影响程度
环境 (家庭和非家庭) 性格/脾气(内在表现型) 乙醇的药理作用 (中间 表现型)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三、吸烟 (一)吸烟危害
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会 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吸烟者的肺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三、吸烟 (一)吸烟危害
●1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 ● 25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 ● 40~60毫克的尼古丁可毒死一个人 ●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居世界第一 ●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 ●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4倍 ● 53.6%的不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四)预防和治疗
根本宗旨是预防为主。
采用药物+心理治疗+行为规范+家庭治疗
的综合疗法帮助患者戒除网瘾。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二、合理饮食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肥胖(obesity)是指 体内过量脂肪堆积而使体 重超过某一范围,当肥胖 影响健康或正常生活及工 作时才称之为肥胖症。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损 害 健 康 行 为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2.不良病感行为 3.日常损害健康行为 4.致病性行为模式
如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 时就诊、不遵医嘱、迷信、放弃 治疗而自暴自弃等。
如吸烟、酗酒、吸毒、不良性行 为等。
如A型行为和C型行为。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一)民间医学 (二)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 (三)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 乡差异 (四)落后习俗 (五)工业化和媒体宣传
1.感知到的易感性
2.感知到的威胁 3.感知到的益处 4.感知到的阻碍 5.行动线索
HBM组成
6.自我效能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四、促进健康行为的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
形成法律法规 推出健康项目 鼓励健康行为 消除损害健康行为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一、药物成瘾 二、酗酒与问题饮酒 三、吸烟 四、过度使用网络
麻醉药品
阿片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待因、 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二氢埃托菲 等 可卡因、古柯叶、古柯糊 大麻、大麻酚 氯胺酮(K粉)
依 赖 性 药 物
narcotic drugs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中枢兴奋剂: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等 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等 其他 烟草、酒精 挥发性有机溶剂:胶水、汽油等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一、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研究行为与健康关系的学科。
健康保护行为:是对健康发挥积极作用的行 为(诸如刷牙、系安全带、接受健康信息等)。
损害健康行为:是一组相对明显、相对确定 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行为,或称行为病因。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一、健康行为
从不吸烟 有规律地体力活动 晚上睡7~8小时 保持正常体重 适度饮酒或不喝酒 吃早餐 两餐之间很少吃零食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肥胖症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的一大流行病。 目前全世界有约3亿人受肥胖症困扰。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一)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1.肥胖是诱发或加重心血管、内分泌等 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2.肥胖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二)肥胖的原因 1.家庭、同伴的影响 2.心理应激 3.人格特点 4.社会文化因素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一、健康行为
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 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
健康行为
(health behavior)
健康相 关行为
(Kasl,Cobb,1966)
疾病行为
(illness behavior)
寻求医疗机构治疗的行为。
疾病角色行为
(sick behavior)
指按医嘱服药和休息等康复行动。
人类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是指所有与性有关的行为(接吻、抚摸、性 交等)。 性传播疾病:通过性行为或类性行为传 播的疾病。
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 二、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1981年,美国洛杉矶的一名医生报告说,在几名同性恋男子身 上发现了一种神秘而可怕的新病种。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 滋病”。
渴求感的本质与行为失控
正常大脑 成瘾大脑
控制
控制
奖赏
动机
奖赏
动机
记忆
记忆
负性强化作用——戒断症状
• • • • • • • • 疼痛症状群 卡他症状群 神经精神症状群 植物神经症状群 消化系统症状群 呼吸系统症状群 运动系统症状群 生殖系统症状群 不安焦虑、忽冷忽热,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炎痛、震颤 等。
躯体损害
精神损害
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带来人际关系弱化 引起道德认知危机 阻碍现实人生追求
第二节 成瘾行为 四、过度使用网络
(三)网络成瘾的原因
激活了内部奖赏机制,这种机 制比更有力地影响和控制着成瘾。
1.成瘾的精神运动刺激理论
2.成瘾的强化理论
3.成瘾人格
基于条件反射原理,认为成瘾行为 的强化机制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3.上网频率总比计划高,时间总比事计划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 6.上网使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意识到问题严重,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成瘾行为 四、过度使用网络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
睡眠障碍 营养不良 精神萎蘼 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异常 严重引起心血管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体型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中国BMI的判断标准是: BMI<18.5是体重过低, BMI在18.5~23.9之间是正常, BMI≥24.0是超重, BMI≥28是肥胖。
第三节 饮食行为 一、肥胖
标准体重公式:
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00]×0.9 体重超过20%:超重-肥胖症 体重在85%以下:消瘦
精神药品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等
第二节 成瘾行为 一、药物成瘾 (一)滥用药物的危害 1.最常见并且危害最大的是急性中毒乃至死 亡。 2.生理依赖(由于反复用药形成的适应状 态),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 3.心理依赖,呈现渴求状态。 4.局部与周身感染。 5.杜会功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