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民间木版画比较研究

浮世绘和漳州木版年画在体裁方面也有许多相同点,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就是它们的其中之一,在漳州有《荔镜记》、《双凤奇缘》、等作品,在日本有连环故事《假名草纸》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二者有着共同的艺术源始的关系。
三、风格演变的比较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漳州木版年画虽有北方年画的粗犷和江南一带的纤巧秀美,但更多的是区内的相互借鉴、吸收、融合,形成了迥异于中原地区的金碧辉煌、对比强烈的艺术风格。福建濒海多山,对外的沟通的情形与日本较为相近,使得两地的民风民俗能够在保持本色的同时又与区外文明保持联系,这使得它们的版画的艺术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四个组成部份之一[1],其中的很大一部份是年画。年画与乡风民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为过年张贴在屋门上和房间内的装饰,以增添新年喜庆的气氛。漳州木版年画作为我国富有代表性的一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它与近代日本出现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浮世绘由日本江户时代平民使用的月历演变而来,其前身绘历[2]和年画一样,是过年时贴在房内的柱子上或厨房内的日用品。二者均植根于群众之中,具有鲜明的民间美术特色和民族风格,生活气息浓烈;在都市和农村都有广大的爱好者。
民间木版画比较研究 [原创 2005-12-27 03:03:05]
字号:大 中 小
漳州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既有许多共性,也有许多异同点,将二者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演变、材料技法等进行比较,讨论和研究其艺术发展规律,对于发扬光大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而言,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在技法上,浮世绘亦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师宣爱将头发的“面”和衣服的“线条”作强烈的对比以显现主题;而以庭院里的花石流水与屏风中的彩绘则衬托着一种“虚实难辨,人生如幻”的气氛。铃木春信则一改素白、暗淡的背景,将美女们置于美丽的自然风景或建筑之中,甚至在画中插入古诗以获得抒情风味及诗的意境;其学生司马江汉把西洋铜版画和透视构图的写实技巧引进了浮世绘。喜多川歌磨创造了把美女的面部表情、身姿动态加以放大描绘的“大首绘”,其局部特写的高超水平,在使人物形象唯妙唯肖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内在的本质和天壤之别的境遇;为了发挥色彩的力量,他甚至废除了外轮廓。……浮世绘大师们之所以取得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这与他们在材料和技法的改进上所作的艰辛探索是分不开的。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作者:岳婉琪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6期摘要:福建漳州传统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众多传统年画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漳州传统木版年画与其他年画不尽相同,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与美学价值,本文旨在对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底蕴之美、艺术特色之美、文化内涵之美进行深入探究,并希冀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一中国民间美术瑰宝进行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漳州;木版年画;艺术;美学;文化传统木版年画在中国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习俗文化的共同洗礼下,它兼具了北方年画的雄浑质朴与南方年画的清新秀丽之风格特色,在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作之中,凝结了传统手工艺人精湛的制作工艺与民众的审美观念,体现了漳州木版年画的独特艺术特色之美、淳厚的闽南地域文化之美。
一、漳州传统木版年画概述(一)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发展漳州传统木版年画始于宋朝末期,年画一直以来被看作“年文化”的代表,南宋淳熙年间成书的《三山志》记载了“元日、立春、上元、寒食、上巳、三月廿八、四月八、端午、七夕、中元、重阳、冬至、岁除”这个主要的民俗节日;同时书中还写道:“书桃符置户间,挂钟馗门上,禳厌邪魅。
今州人,岁暮,画工市之。
”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宋代时期,中原文化中的主要岁时年节习俗已经传入了福建地区,这也为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漳州传统木版年画在明清及民国前期发展至鼎盛佳期,然而现代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时代下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发展进程给予了不小的冲击,使之发展速度日渐滞后,时至如今已有不少学者开始逐渐恢复对此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与保护传承。
(二)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品种内容漳州传统木版年画题材繁多,种类各异,基于年画品种的不同,漳州传统木版年画有包括传统吉祥年画、风俗年画、灯画、纸扎画、还有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中常有的纸马画与各类神像画等等。
漳州木版年画及其对台湾的影响

子》《 、百子千孙》 《 、春招财子》等。除 以上
类 型 外 ,还 有 瑞 兽 型 ,有 《 卦 》 《 衔 八 、狮 剑》 《 虎 咬钱 》等 。在 民间不 但具 有避 邪 、五 护 宅 的功 能 。更 充 分 体 现 了漳 州 广 大 人 民
群众祈 盼幸 福生 活 的朴 素思想 。 其 次 ,供 花 灯 张 贴 或 居 家 装 饰 。此类 年 画 大 多 以 喻世 劝 善 的各 种 历 史 戏 曲故事
除 夕 ,俗 称 “ 九 暝 ” 廿 。将 门 额 庆 胜 、 桃 符 、门神 等 全 部 更 新 ,家 家 摆牲 醴 、菜
恭 ,神荼 、郁垒 ,披 盔金 甲、手持金锏金 爪 ,威风凛凛显英 豪 ,浓 眉虎 目狰狞貌 。 兵 见 愁 ,鬼 见跑 ,一 把钢 鞭 杀 气 高 。一 左 右 ,一 黑脸 ,一 粉 面 ,相 对 而 立 。 ( ) 二
写着 “ 四季平安”“ 、五谷丰登”等字样 ,有 花鸟人 物 的木版年 画装饰 图案 等 。
}本文 为漳 州师 范学 院院级 课 题“ 漳州 民间木版年 画研 究”S 0 0 0 阶段 性成 果。 (S 9 4 )
漳 州 木版 年 画 及 其对 台 湾的 影 响
五月 初五 端午 节 。俗 称 “ 五月 节” ,贴
音 。添 丁和 点灯 都是 兴 旺 的意思 。 正 月 十 五元 宵 节 。漳 州 人 称 为 “ 月 正
漳州 一 年 四季 的 民俗 生 活 中 出现 的木
版年 画 及 有 关 木 版 印 刷 品 。如过 年 时 于 门
楣 贴挂 五 福 临 门之 “ 极 八 卦 ” 或 “ 太 狮衔
剑” 。都 是正 方形 的红 纸 ,以黑 色 线条 加 添
七月 初 七七 夕 ,称 为 “ 姐生 ” 婆 。在 家
视觉思维意象的探微——漳州木版年画的文化阐释

木版年画在 中国绘 画中形成独立 的绘 画创作体 系,在
美 ,在 阳刚之美 的粗 线条之外 ,还 流动着 圆转 、柔和 的
.
细线条 ,构 成பைடு நூலகம் 幅朴拙 、粗 犷又不失 柔和艺 术美 的佳
品。
漳州木版年画门神 中武将 门神 出现 的时代较 晚,表 现的人物是唐 朝名将 ‘ 叔宝 、尉迟恭 ” 臻 。据 《 三教源 流搜神 大全 》卷七 ‘】 ‘ 神二将军 ”图后 记说明 : “ r 门神 乃唐朝秦叔 宝 、胡敬德二 将军 也 。按 :传 唐太宗不豫 , : 寝 ,门外抛 砖弄 瓦 ,鬼 魅呼号 ,三 十六 宫 、七十 二院
门神两字 ,最早 见于 《 礼记 ・ 服大记 》 丧 。郑玄注 云 : ‘ 释荼 ,礼 门神也 。 君 ”汉 蔡邕 《 独断 》及东 汉应劭 的 《 风 俗 通义 》都有关 于门神为 ‘ 荼” ‘ 垒”之说 。 《 神 郁 风俗 通 义 ・ 典第 八 》中 《 ・ 茭 ・ 虎 》条 云 : “ 按 : 祀 梗 苇 画 谨 《 黄帝 书 》 ‘ 之 时 ,有 荼与 郁 垒昆 弟二人 ,性 能 执 : 上古 鬼 ,度朔山上章立桃树 下 ,简阅百鬼 ,无道理 ,妄 为人祸 害 。荼 与郁垒缚 以苇索 ,执 以食 ( )虎 。 伺 ”可见 门神早 已有之 ,汉代 的 门神 形象今 已不 可见 到 。漳州 的 ‘ 荼 、 神 郁垒” 门神年 画独具一格 。漳州版 的 ‘ 荼 、郁垒 ”门神 神
大创造更应给予充分公平的评价。
中国木版年画 的艺术 风格 ,南北各异 。北方 尚粗 犷简
洁 ,江南偏纤 巧细 腻 ,漳州 木版 年面 溶粗 犷 与秀丽 于 一
漳州木版年画市场调研报告

漳州木版年画市场调研报告漳州木版年画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木版年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漳州木版年画市场的情况,本调研报告从市场规模、产品特点、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市场规模漳州市场作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拥有庞大的木版年画市场。
据统计数据显示,漳州市场每年的木版年画销量约达到600万张以上。
同时,市场上还有大量的木版年画制作工坊和相关产品店铺,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
二、产品特点漳州木版年画以它独有的风格和制作工艺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多样化:漳州木版年画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美女图像以及现代题材等。
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 制作精湛:漳州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独特。
它采用传统的木刻版画技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元素,画面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3. 产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木版年画,漳州市场还涌现出一些创新产品,如木版年画书签、明信片、抱枕等。
这些产品不仅延伸了木版年画的应用领域,还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三、消费需求漳州木版年画市场的消费需求较为稳定。
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品的鉴赏和收藏需求始终存在,尤其是对于具有历史价值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木版年画更为热衷。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艺术品的购买力也在增加,为木版年画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四、发展趋势1. 与旅游结合:漳州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例如,在旅游景区设置木版年画工坊,向游客展示制作过程,并推出一些结合旅游景点的木版年画作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漳州,并促进漳州木版年画的发展。
2. 创新发展:漳州木版年画产业应该注重创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加强与时代的对接。
漳州木版年画--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瑰宝

漳州木版年画--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瑰宝
黄启根
【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05)002
【摘要】漳州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流远流长,从民俗意义到印刷工花,以及色彩、题材等等,都是其它地区罕见的.明末清初,漳州木版年画渡海落户台湾,并广泛与台湾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情感融合为一体.发掘和发展漳州木版年画是我们永远研究的课题.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黄启根
【作者单位】闽南日报社,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27
【相关文献】
1.论漳州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质——兼与杨柳青木版年画比较 [J], 蓝达文
2.发展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J], 徐运北
3.发展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J], 徐运北
4.“中国民间文艺发展趋势研讨会暨2015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审稿会”在山东
工艺美术学院举行 [J],
5.中国工艺美术奇葩——漳州木版年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漳州年画

漳州年画Zhangzhou New Y ear Posters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是一种在木质平板上镌刻画稿(分色版和墨线版)后,以短版法套印于纸上的民间版画艺术。
其主要品种有:1、门画,如:《神荼郁垒》;2、门顶画,如:《狮衔剑》;3、中堂画,如:《和合仙》;4、独幅画,如:《老鼠娶亲》;5、连环画,如:《孟姜女》;此外还有博古、动物图,原共计200 余种,现存65 种。
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漳州年画中以门画居多,门画又分粗、幼神及文、武神等种类。
粗神指以大红或朱红纸为底印制的门画;幼神指直接以本色纸印制,而人物背景上自行调色套印淡红色的年画;文神指画面人物没有骑马或插旗的年画;武神年画与文神相反,画面上人物一般要骑马或插旗。
漳州木版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有江南年画的纤巧细腻,富有拙朴风格和乡土韵味,流露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设色好用大红大绿,对比明显,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木版年画中用黑底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为其它年画产地所没有,堪称年画中的一绝。
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雕版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黑线为主。
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
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纸张选用"闽西玉扣",有大红、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
色纸必须先由"纸房"预染。
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是中国年画中的精品。
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为全国所独有。
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
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画面效果十分明朗。
版材多选梨木,也采用相思木、红柯木、石榴木等,纸张全部采用闽西纸,如龙岩的福书纸,长汀、上杭、古田的玉叩纸,清流的锡皮纸等。
漳州木版年画研究

漳州年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福建的年节风俗大约是从晋代开始随迁入的中原人口传入。
南宋淳熙年间成书的《三山志》记载了福州元日、立春、上元、寒食、上巳、三月廿八、四月八、端午、七夕、中元、重阳、冬至、岁除等13个主要民俗节日。
同时在“桃符·钟馗”条下写道:“书桃符置户间,挂钟馗门上,禳厌邪魅。
今州人,岁暮,画工市之。
”可知宋代时,中原主要岁时年节习俗,都已传入福建,门神画成为当时年节时必需的商品。
福建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雕版印书业息息相关。
福建的雕版印书始于唐代。
唐宋以来福建书院和寺院的繁盛,推动了对雕版印书印经的需求;福建山高林密,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也促进了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福建雕版印刷早在宋代就以其独特的图文并茂样式著称,“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
宋代建阳“麻沙版”书至今为世人所重,“建安(今建阳)派”是明代重要的版画流派。
这些都直接推动了福建民间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在明清两代最为兴盛。
明代初年,漳州有“曲文斋”、“多文斋”等书坊兼营年画。
清代“康乾盛世”的100多年间,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更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存的漳州年画雕版也以清代雕版为主。
清代漳州木版年画在题材上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从侧面展现了清代丰富的民俗生活场景。
清代到民国时期,漳州的年画作坊发展到20余家,著名的有香港路的颜氏“锦华堂”作坊、“裕泰”作坊、“丰盛”作坊以及专营年画的“汝南”作坊;东门街的“联大”作坊、“同盛”作坊;厦门路的“游文元”作坊;台湾路的“彩文楼”、“洛阳楼”;联仔街的“锦文”画店等。
漳州木版年画不仅在闽南、闽西地区与广东的饶平、梅县、海南以及台湾销售,还远销到仰光、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地,颇受当地民众青睐。
漳州最大的木版年画作坊首推颜氏家族的“颜锦华”老店。
据同治年间刊刻的《颜氏族谱》记载,颜氏家族原籍山东曲阜,其先祖颜洎于后唐时入闽,因平闽粤有功,封建德侯,为福建颜氏始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简介】
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年画内容主要也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
【溯源】
年画是一种古老民间艺术。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经常听到鬼哭神嚎的声音,无法入睡。
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命令画工将他俩人画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记载,汉代民间已经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在唐代时由中原传入漳州。
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
到了明代,漳州的木版年画逐渐兴盛,已经有数家作坊出现,比如曲文斋、多文斋等。
清末民初,年画生产达到鼎盛,年画作坊有20多家,产品远销到台湾、香港、东南亚及日本等地。
漳州一带历来以节庆制灯、贴年画为俗,是木版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业作坊称为红房,清代至民国初,漳州红房发展到二十余家。
著名者有裕泰作坊、胡庆堂、丰盛作坊、汝南作坊、联大作坊、彩文楼、洛阳楼、锦文年画店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颜氏家族系列作坊,比如锦源堂、永华堂、文华堂等。
颜氏家族在明代永乐年间从外省迁到漳州,世代以制作木版年画为业。
颜家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印制木版年画,逐渐发展为有画工、刻工、印工60多人的年画作坊,产品达200多种。
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
抗日战争时期,漳州的许多木版年画作坊纷纷倒闭。
富有远见且实力雄厚的颜家便先后将各家的木版年画木雕底板收购下来,集于一家,使这个的传统民间艺术珍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颜家的木版年画已经垄断了漳州的市场,还远销到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漳州地区乡间逢
年过节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渐渐消失,木版年画市场衰弱,年画作坊大多停业。
漳州木版年画离开了年画市场后一直藏在深闺。
直到1957年.颜家传人颜家镜先生印制了一套漳州古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参加了在前苏联举行的东欧各国民间艺术展览。
1986年颜文华先生又印制了一套古木版年画参加福建省美术展览会,福建工艺美术界为之惊叹不已,各报刊杂志也争相介绍。
【艺术特色】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是一种在木质平板上镌刻画稿(分色版和墨线版)后,以短版法套印于纸上的民间版画艺术。
其主要品种有:1、门画,如:《神荼郁垒》;2、门顶画,如:《狮衔剑》;3、中堂画,如:《和合仙》;4、独幅画,如:《老鼠娶亲》;5、连环画,如:《孟姜女》;此外还有博古、动物图,原共计200 余种,现存65 种。
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漳州年画中以门画居多,门画又分粗、幼神及文、武神等种类。
粗神指以大红或朱红纸为底印制的门画;幼神指直接以本色纸印制,而人物背景上自行调色套印淡红色的年画;文神指画面人物没有骑马或插旗的年画;武神年画与文神相反,画面上人物一般要骑马或插旗。
漳州木版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有江南年画的纤巧细腻,富有拙朴风格和乡土韵味,流露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设色好用大红大绿,对比明显,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木版年画中用黑底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为其它年画产地所没有,堪称年画中的一绝。
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雕版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黑线为主。
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
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纸张选用闽西玉扣,有大红、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
色纸必须先由纸房预染。
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是中国年画中的精品。
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为全国所独有。
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
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画面效果十分明朗。
版材多选梨木,也采用相思木、红柯木、石榴木等,纸张全部采用闽西纸,如龙岩的福书纸,长汀、上杭、古田的玉叩纸,清流的锡皮纸等。
漳州木版年画作坊有红房和黑房之分,黑房专指印制文字书籍的作坊,红房则专指印制年画的作坊。
作坊老板一般兼任画稿和刻版工作,或二者居一,也用雇工干杂活。
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雕版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黑线为主。
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
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纸张选用闽西玉扣,有大红、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
色纸必须先由纸房预染。
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是中国年画中的精品。
漳州木版年画内容主要也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
平日常见的题材有五谷丰登、莲生贵子、四季花开、财神以及戏曲人物故事等。
避邪镇宅类的常见内容有秦叔宝和尉迟恭、镇宅老虎、狮头等。
另外,还根据季节、年节的需要,制作不同题材的作品。
比如过年时专用来贴窗门的福禄寿喜、春牛图、八卦图等。
清明时节专供祭扫的彩色冥纸。
五月端午节有龙舟图。
中秋节有贴花灯的吉祥图案。
日常的吉祥喜庆故事图案更多,常见的有老鼠娶亲、昭君和番、陈三五娘等。
还有带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性年画葫芦迷。
神话、通俗文学、连环画等也经常成为题材。
【传承意义】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传统意识逐渐消除,民间民俗活动因之而发生变化,依托于地方民俗的漳州木板年画观赏性增强,而趋吉避邪的实用性减弱,由此造成年画市场的萧条。
随着原来民间年画市场的萎缩,从事漳州木板年画生产的人员大大减少,政府应尽快制订具体措施加以抢救。
面对木版年画的境况,漳州市文化部门也多次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划拨场地抢救木版年画,收藏雕版。
颜文华老人并不希望祖传的年画失传。
他的哥哥颜文庄擅长雕版,哥哥去世后他的5个儿子以及孙子们继承了祖上的雕刻手艺,现在有三四个后辈尤其善刻,而颜文华的后代也继承了印刷技术。
但让他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印刷的场地和市场的需求,多年来木版年画没有新的雕版问世,会雕刻雕版的也大都改行。
漳州的文化专家认为,虽然现代的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但手工印刷那种古朴、粗犷的艺术风格却是难以替代的。
年画是一种祈求,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传统的民俗。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间风俗的改变,木版年画作为一种艺术装饰品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只要重新挖掘它的内在的艺术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木版年画仍然能够受到社会的重新认同。
---摘自《中国工艺美术品网》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