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版年画的美学价值与传承探析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作者:岳婉琪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6期摘要:福建漳州传统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众多传统年画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漳州传统木版年画与其他年画不尽相同,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与美学价值,本文旨在对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底蕴之美、艺术特色之美、文化内涵之美进行深入探究,并希冀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一中国民间美术瑰宝进行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漳州;木版年画;艺术;美学;文化传统木版年画在中国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习俗文化的共同洗礼下,它兼具了北方年画的雄浑质朴与南方年画的清新秀丽之风格特色,在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作之中,凝结了传统手工艺人精湛的制作工艺与民众的审美观念,体现了漳州木版年画的独特艺术特色之美、淳厚的闽南地域文化之美。

一、漳州传统木版年画概述(一)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发展漳州传统木版年画始于宋朝末期,年画一直以来被看作“年文化”的代表,南宋淳熙年间成书的《三山志》记载了“元日、立春、上元、寒食、上巳、三月廿八、四月八、端午、七夕、中元、重阳、冬至、岁除”这个主要的民俗节日;同时书中还写道:“书桃符置户间,挂钟馗门上,禳厌邪魅。

今州人,岁暮,画工市之。

”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宋代时期,中原文化中的主要岁时年节习俗已经传入了福建地区,这也为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漳州传统木版年画在明清及民国前期发展至鼎盛佳期,然而现代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时代下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发展进程给予了不小的冲击,使之发展速度日渐滞后,时至如今已有不少学者开始逐渐恢复对此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与保护传承。

(二)漳州传统木版年画的品种内容漳州传统木版年画题材繁多,种类各异,基于年画品种的不同,漳州传统木版年画有包括传统吉祥年画、风俗年画、灯画、纸扎画、还有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中常有的纸马画与各类神像画等等。

漳州木板年画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漳州木板年画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郭玉洁,等:漳州木板年画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年画的特色,将这种美好寓意适用在文化创意产品 上,不但可以增加年画的商业价值,也可以使文化创 意产品更有地域文化特色。 漳州木版年画中有许多 瑞兽的 形 象, 这 些 瑞 兽 也 都 有 其 独 特 且 美 好 的 含 义[5] 。 从年画中选取合适的瑞兽形象与香囊结合, 推出一系列代表漳州特色的香囊挂件[6] 。 贺卡在 节日中必不可少,它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 式,摘取漳州木版年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含义与贺卡 结合,为原本单调的贺卡增加趣味性和地域特色,形 成历史故事与潮流时尚的完美融合。
( 三) 独特出众的印刷特色 漳州木版年画因为其独特的印刷技法使其在全 国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类似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 柳青等地的印刷技术都是“印”和“ 画” 相结合,但漳 州地区年画的印刷技法采用水印和粉印相结合的多 版套色,且线稿在最后印刷,给人以线条粗犷、色彩 厚重的视觉感受。 漳州木版年画的用色明度高,视 觉冲击力强,据多方记载,漳州木版年画大致用红、 黄、青、黑、白为主,蓝、紫为辅助,总体印刷风格古朴 率真,在形似与神似之间飘忽不定,通过个性化的艺 术呈现方式,发掘作品中神秘朦胧的意境,富有东方 意蕴。
三、漳州木版年画的时代发展潜力
( 一) 丰富文化寓意,增加产品商业价值 漳州木版年画中包含的寓意种类繁多,大部分 作品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闽南语中 “灯”与“丁” 谐音,寓“添丁”之意,往往表达的是对 新婚夫妇的祝福[4] 。 如年画中两童子怀抱铜钱和 寿桃花灯,花灯上写着“ 年年添丁”,这就是具有闽 南特色的木版年画作品《日日进财》 《 年年添丁》,在 节日里娘家赠送贴有此画的花灯给新出嫁的女儿, 祝愿其婚后幸福美满、生育顺利。 年画 《 郭子仪拜 寿》 共有两 张, 分 别 描 绘 郭 子 仪 及 其 夫 人 端 坐 堂 上 的场景。 两人身边环绕着众多子婿,童子跪拜在堂 前,取儿孙满堂、福寿绵长之意。 以美好的寓意作为 文化创意的中心思想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漳州木版

始于宋代入非遗题材丰富蕴喜气

始于宋代入非遗题材丰富蕴喜气

始于宋代入非遗题材丰富蕴喜气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漳州木版年画,因产于闽南著名的经济文化名城福建漳州而得名。

其始于宋代,兴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

它的内容多表现喜庆迎新、辟邪赐福、戏文故事,采用的制作工艺为木版套印。

它构图大方,色彩鲜明,喜以大红、朱红、淡红、纸本色和黑色等为底色,尤以黑底色年画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好用大红大绿设色,故对比明显,装饰效果极强。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版年画的题材亦极为丰富。

按题材和功用的不同,其可分为以下五大类:门神画与门画漳州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画与门画,是年节时需求量最大的年画品种,尺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常大的门神画要在两张纸上分印,最大的单张尺寸有53.5某40.5厘米;小的门神画则在一张纸上印,且仅有18某20厘米大小。

为适应不同的需求,每种年画通常都有从大到小几种尺寸规格。

按制作工艺,此种年画分为“粗神”和“幼神”两大类。

在漳州的民间,老百姓都喜欢红色,且非常忌讳白色,故门神画和门画的底色用的都是红色。

其中于万年红纸上印制的,被称之为“粗神”年画;而于本色纸上印制的,一定要加印红色背景方可,并被称为“幼神”年画。

1.门神画门神类年画作为漳州木版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可分成武门神画、文门神画、财神画、送子门神画四类。

(1)武门神画意在驱逐鬼魔、镇守门庭、祈福纳祥的武门神画,一般在临街大门和宅院大门上粘贴,并分为“神荼、郁垒”和“秦叔宝、尉迟恭”两类。

此两类武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是中国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漳州木版年画中的《神荼·郁垒》(图1),身披盔甲,戴虎皮冠,手执骨朵(金瓜锤),造型丰满古朴。

现存的几种“秦叔宝、尉迟恭”武门神画,深受民间戏曲中武将造型的影响,手持鞭、锏,背后多插有靠旗。

漳州的武门神年画也有骑马的造型,但较为稀见。

(2)文門神画文门神画主要有“加冠进禄”“簪花晋爵”等几个品种。

画中人物多一手持笏板,一手托爵、冠、鹿和牡丹花等物,并以朝官打扮。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简介】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年画内容主要也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

【溯源】年画是一种古老民间艺术。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经常听到鬼哭神嚎的声音,无法入睡。

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命令画工将他俩人画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记载,汉代民间已经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在唐代时由中原传入漳州。

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

到了明代,漳州的木版年画逐渐兴盛,已经有数家作坊出现,比如曲文斋、多文斋等。

清末民初,年画生产达到鼎盛,年画作坊有20多家,产品远销到台湾、香港、东南亚及日本等地。

漳州一带历来以节庆制灯、贴年画为俗,是木版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业作坊称为红房,清代至民国初,漳州红房发展到二十余家。

著名者有裕泰作坊、胡庆堂、丰盛作坊、汝南作坊、联大作坊、彩文楼、洛阳楼、锦文年画店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颜氏家族系列作坊,比如锦源堂、永华堂、文华堂等。

颜氏家族在明代永乐年间从外省迁到漳州,世代以制作木版年画为业。

颜家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印制木版年画,逐渐发展为有画工、刻工、印工60多人的年画作坊,产品达200多种。

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

董惠宁浅论漳州连环画形式戏曲故事年画

董惠宁浅论漳州连环画形式戏曲故事年画

董惠宁浅论漳州连环画形式戏曲故事年画漳州位于福建最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陆续南迁的客家移民,到唐垂拱二年(686)建州,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陈元光、王审知两次率大批军民入闽,中原文化在这里汇集、融合、沉淀。

属于汉文化的民间木版年画艺术意想不到的在闽南这片僻壤里落地、生根、开花,并向周边辐射传播,影响波及港澳台。

漳州木版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沁润下,将闽南民间乡土文化的审美情趣做为养分,通过民俗艺人的不断摸索、变易、创新、自我完善,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因此,漳州木版年画具有地域性、闽南乡土民俗、历史文化积淀和异地风格浸润的底蕴。

与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这些主流木版年画产地相辉映,虽规模没有上述年画产地那么大,但几乎是同步发展,起步于宋代,而兴盛于明清。

漳州木版年画从民俗意义到印制工艺,以及配色、构型、形制都充满闽越地区古朴神秘的风格。

构图独具匠心,造型奇特,主题突出,画面极具装饰效果,其配色鲜明,雄浑中不乏典雅之趣。

多用红、黑等色底,视觉冲击强烈。

线条上汲取了北方木版年画的粗犷沉雄风格,又融合了江南年画的秀美雅丽特质,富有乡土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年画产地印制时都是先印墨线版,再印色版。

只有漳州年画是先印色版,再印线版。

因此漳州年画的套色印制技术操作难度更大。

一般采用五块雕板分五次套色印制,几乎不用手工渲染,具有独特的风格。

尤其是以纯黑作底色的年画,是其它年画产地所未见的独门绝技。

漳州年画内容多为喜庆、迎新、避邪等,从题材上分,除门画、门顶画、中堂画所表现的神像、神童、仙女、瑞兽和各种吉祥物外,还有神话故事图,如《大圣练兵》(图1)、《魁星图》、《老鼠娶亲》(图2)、《南极仙翁对弈图》等等;有表现民俗的《端午龙舟图》(图3)、《九流图》;风俗节庆类年画有用于张贴花灯和反映世俗生活两大类;更精彩的是有喻世劝菩和愉悦功能的戏曲与历史故事年画。

视觉思维意象的探微——漳州木版年画的文化阐释

视觉思维意象的探微——漳州木版年画的文化阐释
上 大胆运 用 大绿大 黄 ,黑色粗 线条充 分呈现 了 阳刚之
木版年画在 中国绘 画中形成独立 的绘 画创作体 系,在
美 ,在 阳刚之美 的粗 线条之外 ,还 流动着 圆转 、柔和 的

细线条 ,构 成பைடு நூலகம் 幅朴拙 、粗 犷又不失 柔和艺 术美 的佳
品。
漳州木版年画门神 中武将 门神 出现 的时代较 晚,表 现的人物是唐 朝名将 ‘ 叔宝 、尉迟恭 ” 臻 。据 《 三教源 流搜神 大全 》卷七 ‘】 ‘ 神二将军 ”图后 记说明 : “ r 门神 乃唐朝秦叔 宝 、胡敬德二 将军 也 。按 :传 唐太宗不豫 , : 寝 ,门外抛 砖弄 瓦 ,鬼 魅呼号 ,三 十六 宫 、七十 二院
门神两字 ,最早 见于 《 礼记 ・ 服大记 》 丧 。郑玄注 云 : ‘ 释荼 ,礼 门神也 。 君 ”汉 蔡邕 《 独断 》及东 汉应劭 的 《 风 俗 通义 》都有关 于门神为 ‘ 荼” ‘ 垒”之说 。 《 神 郁 风俗 通 义 ・ 典第 八 》中 《 ・ 茭 ・ 虎 》条 云 : “ 按 : 祀 梗 苇 画 谨 《 黄帝 书 》 ‘ 之 时 ,有 荼与 郁 垒昆 弟二人 ,性 能 执 : 上古 鬼 ,度朔山上章立桃树 下 ,简阅百鬼 ,无道理 ,妄 为人祸 害 。荼 与郁垒缚 以苇索 ,执 以食 ( )虎 。 伺 ”可见 门神早 已有之 ,汉代 的 门神 形象今 已不 可见 到 。漳州 的 ‘ 荼 、 神 郁垒” 门神年 画独具一格 。漳州版 的 ‘ 荼 、郁垒 ”门神 神
大创造更应给予充分公平的评价。
中国木版年画 的艺术 风格 ,南北各异 。北方 尚粗 犷简
洁 ,江南偏纤 巧细 腻 ,漳州 木版 年面 溶粗 犷 与秀丽 于 一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探究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探究

课程篇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探究卢珍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一、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公元686年开漳立州以来,对当时还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土地进行了开发,新修水利、开通商路、发展经济,让边陲小镇慢慢地发展壮大。

到了宋朝时期,木版年画开始成形,并且因为当时注重文化的发展,刻书的兴盛大大地推动了木版年画的发展,明清小说的风行加上海上商道的大力开发,让漳州民间木版年画迅速达到了鼎盛,不仅在国内影响甚大,甚至远销海外,完成了文化输出。

因为漳州民间木版年画自身独有的艺术气息以及艺术价值,让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成为众多艺术文化领域的研究对象,收藏家的收藏对象。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所具有的文化艺术价值非常丰富,首先从木版画本身来说,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美:不管是从整体的色彩饱和度来说,还是从线条刻画和表现形式上,抑或者是整体造型上都糅合了当地的传统风俗以及木版画独特的节奏鲜明的刻画方式,在表现的内容上涉猎广泛,从自然到社会,从动物到人类,从植物到神灵都有所涉及;在刻画方式上运用夸张的线条和跳脱的色彩,抽象又具体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以及人文特色,让整个画面看上去和谐而又张力十足,正是因为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独特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让其更具魅力和艺术价值。

第二,从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用途上来说,它不仅是一种挂件装饰,还是一种精神寄托,在明清时期,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多糅合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与巫族文化,是善良单纯的人们祈求庇佑平安的方式,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我们不难看出,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不仅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因此不管是在文学上、艺术上还是精神上,漳州民间木版年画都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

二、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美术校本课程价值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是传统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历史的传承,流传到今天,经过了宋明时期的繁荣,也经过了晚清战乱的衰败,然而历史总是宽容的,在炮火与封锁中,在经济的衰败中仍然坚强地流传到现在。

219434249_非遗语境下漳州木版年画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

219434249_非遗语境下漳州木版年画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

天工|2023年第6期[摘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漳州木版年画成为保护和传承的对象。

探究非遗语境下漳州木版年画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充分挖掘漳州木版年画中的育人元素,既有利于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漳州木版年画的育人价值,促进漳州木版年画自身、闽南民间美术乃至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育人;漳州木版年画;非遗语境[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6-007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马丹莹.非遗语境下漳州木版年画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J].天工,2023(6):78-80.马丹莹 厦门理工学院非遗语境下漳州木版年画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作者简介:马丹莹(1994—),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的集中体现。

当前,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更加频繁,广大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和渗透,也使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1],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心理、信仰、道德观念和愿望的输出和表达,也从很多方面体现着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民间美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民间木版年画除了具有艺术价值外,亦具有相当重要的保存、研究和文化育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木版年画业 始于宋代 , 在明永乐年 间( 1 4 0 3 — 1 4 2 5 年) 逐渐兴 旺 , 其鼎盛期贯穿于明万历 及整个清代 ,年画在 风格上 与福建元明书籍 版画有着一脉相承的联 系 , 2 0 o 6 年被列入首批 国家 级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近 年 来 , 漳 州 民间木 版 年 画在 中 国美 术 馆 的 多 次 展 出 , 再次 轰 动 了京华 乃至海内外媒体 , 人们对漳州年 画的艺术形式美赞叹不 已。随着全社会对传统美术 认识的不断 深化 , 复兴漳州 民间木版年 画 , 开始受到 日益关注 。探索木版年画的保护发展机制并将其创新推 向市场 , 满足人 民群众多元文化 的需求 , 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一部分 , 已是一项重 要而且紧迫任 务 。目前 , 在多方面 的努力下 , 已取得 了一定 的发展与成果 , 但 总体上还处于刚刚 起步 阶段 , 许多问题都有待深人研究 。本文试从漳州 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美学角度人手 , 并就其 以上 内容作进一步 的探析 , 从而更好地认识漳州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的思考 。
积淀 。 它带给人 们美 的享受 , 丰富 了闽南 区域文化 的同时 , 作为一种 民俗文化艺术 再现 , 它又是 我们研究 闽南 民间 民俗文 化 的一个 “ 活化石 ” 。
其次, 漳州木 版年 画的文化 观念 , 本质 上反映 了闽南 民众 的驱 灾辟 邪 、 祈求 先祖保佑 的一
种精神寄托 和民族 的审美意识 。 年 画所表现的戏 曲人物 、 神话传说 和历史故事 旨在借 以表达人
值. 对 现代 艺术 的表 现极 具启 示意 义。探 索木 版年 画的保护 传 承机 制并 将 其创 新推 向市场 : 一
方 面要继 承传 统 的造 型元 素 、 艺术 特色 与版 画技 艺。 另一 方面 也要 与 时俱进 , 融入现代 审美意 识, 使 其 更好 的成为 现代 文 化建设 的 一部分 。 只有这 样 , 才 能尽 快 的推 动漳 州木 版年 画这 一 国 家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成 为真 正 的文化 品牌 。 关键 词 :漳 州木版 年 画 ; 内蕴 美 ; 形 式美 ; 传 承创 新


漳t , 1 1 木 版 年 画 的 艺术 内蕴 美
自唐 垂 拱 二 年 ( 6 8 6 ) 陈 元 光 将 军 建 州 以降 , 漳 州 的经济 文化迅 速发 展 。 中 原 文 化 在 这 里 积
淀、 变异 , 并 向外 辐射传播 。属 于汉文化 的民间木 版年画艺术在 闽南这片美 丽的土地上得到 了 繁衍和发展。 经过历代 民间艺 人的传承 、 创造 , 漳州木版年画既融汇 了千年历史 的文化积淀 , 又 表 现了闽南 民俗 文化和 民众 的审美情趣 , 生动的创造 出独 特的年画艺术 风格 。因而 , 根植于 闽
的情感 、 情操 , 表 现伦理道德 观念 , 起着成 人伦 、 助教化 的扬 善去 恶的功能 。历史上 数次大规模 移 民人 闽 , 中原文化与 当地文化 的相结合 , 促进 了民族传统 文化 的发展 。 从 这点意义来说 , 闽南
木版年画显现 的 内容思想 ,又 是传 统 的民族 审美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 种一统局 面在思 想上 的象 征就是古
许 宪 生
( 漳 州城 市 职业 学 院 艺 术 系 , 福建 漳 州 3 6 3 0 0 0 )

要 :漳州 木版 年 画历 史悠 久 , 以其独 特 的艺 术风格 , 列入 首 批 国家级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木版 年 画的 艺术 内蕴美 和 艺术形 式美 , 体 现 了传 统 的文化 积淀 和 闽南 民俗 内涵 的美 学价
南 民俗土壤的漳州木版年 画具 有 以下艺术 内蕴美 的特征 。 首先 , 漳州木 版年 画的艺术 风格 , 实质 上体 现 了区域 文化 、 民俗 文化和历史 积 淀的美学价
值 。漳州 木版年画根源 于中原 文化 , 尤其与原始巫术 和鬼神 崇拜有着 直接 的渊源关 系 , 受巫文 化 的影响 , 闽南 民众对 神 、 巫、 鬼、 怪有一种发 自内心的崇拜 的敬畏 。 因而 , 漳州木版年 画从 民俗 意义到 印制工 艺 , 以及 色彩 、 造型 、 题材形 式又兼得 闽南本土 神秘色 彩 的艺术 风格 。 自乾隆 以 降, 随着大批 福建 闽南人 移 民前往 台湾 , 带去 了家 乡闽南方 言 、 风俗 习惯 、 民间信 仰和宗 教信
儒、 道、 佛三家并峙 而立 的文化 。 在 漳州木版年画表现 的内容 中 , 与上述审美特征 及文化性 同步 发展 的还 有另外一 种地 方文化 的审美 心理 , 及将 闽南人 的方 言、 习惯 体现 在 年画上 , 从 而形成
作者 简介 : 许 宪生 ( 1 9 5 4 -) , 男, 福 建省龙 海 市人 , 漳 州城 市职 业 学院 艺术 系副主 任 , 教授 。

l 1 0 ・
许宪生 : 漳 州 木 版 年 画 的 美 学 价值 与 传 承 探 析
仰。 大量 的漳州 、 泉州木板 年画也 随之传人 台湾。… 漳州 以其隔海 相望 的 闽台特殊 地域和 闽台 民俗文化的频繁交流 , 为木 版年画在 台湾 的传播 乃至 台湾 木版年 画的发展 奠定 了基 础 , 并成 为 海外 侨胞 对乡土 、 故 园深情 的一 种寄托 。 经过千年 的历史传 承、 演变 和创造 , 漳州木版年 画不仅 已形 成 了具 有 明 显 艺 术 语 言 的 民 间绘 画艺 术 ,而 且 体 现 了 一 个 古 老 神 秘 的 历 史 和 深 厚 的文 化
2 0 1 3年 第 1期
( 总第 3 3 期)
闽 台 文 化 研 究
F U J L A N- T A 研 AN C UL T URAL R ES EARC H
N 1 . 2 Ol 3
C , e n e ml S e r i a l No . 3 3
漳州木版年画的美学价值与传承探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