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化训练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化训练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1.在音乐史上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家是()

A.莫奈B.柴可夫斯基

C.比才D.贝多芬

答案:D

2.(2014·华南师大附中月考)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观看一次演出后说:“50年后,也许谁都记不住我的这部作品,但威尔第却使她成为不朽!”小仲马观看的演出应该是()

A.话剧《悲惨世界》

B.歌剧《卡门》

C.芭蕾舞剧《天鹅湖》

D.歌剧《茶花女》

答案:D

3.有人称电影是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首映于() A.伦敦B.巴黎C.柏林D.纽约

答案:B

4.(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在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是()

A.莫扎特B.猫王

C.卓别林D.卢米·埃尔

答案:C

5.(2014·佛山顺德区期末质检)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了美国()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猫王”为代表的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答案:D

6.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

土豆”,这说明()

A.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青少年整天看电视导致户外活动减少,说明电视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坐在家中环视全球。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各种新气息。

问题:

(1)影视艺术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列举为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演员。

(3)电视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解析:本题通过提供新的情境资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视艺术兴起与发展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有利于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好此题的关键是系统掌握本课的内容并能活学活用。

答案:(1)19世纪末,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突飞猛进,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给影视艺术以快速发展的动力。

(2)卢米埃尔兄弟、格里菲斯、卓别林。

(3)电视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电视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娱乐。电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

1.“随着他的去世,维也纳古典主义也就到了尾声,他已经让人感到了浪漫主义的临近。”文中的“他”的代表作品是() A.《卡门》B.《英雄交响曲》

C.《天鹅湖》D.《时代在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桥梁的是贝多芬,故选B项。

答案:B

2.下图是一次音乐演唱会的现场,此种音乐在二战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强劲的乐曲反映出青少年的反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音乐是爵士乐

B.这种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最为火爆

C.《卡门》是这种音乐流派的典型代表作

D.《围着时钟摇吧》是这种音乐的典型代表作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信息“二战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反映出青少年的反叛精神”可知此种音乐是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是其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火爆,故选D项,《卡门》是19世纪欧洲歌剧的代表作。

答案:D

3.(2013·广州调研)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电脑手机B.报纸收音机

C.热狗麦当劳D.汽车电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排除A、C项(均为20世纪出现);收音机是20世纪美国人发明,采用排除法选D项。

答案:D

4.(2013·深圳第二次调研)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全世界有6亿多民众能够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们是()

A.通过广播收听报道

B.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

C.通过电视观看直播

D.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理解能力。根据时间“1969年”可以排除D项,因为互联网全球普及是20世纪90年代,根据“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可知通过直播画面感受,故选C项,因为这时电视在欧洲和美国普及并具有卫星直播技术。

答案:C

5.1956年,美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

A.电影B.报纸

C.电视D.互联网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1956年”“普遍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说明此东西在20世纪50年代普及,结合所学可知选C 项。

答案:C

6.2009年《英国达人》选手苏珊大妈一度风靡中国,与《中国达人秀》选手同台表演。2012年《中国好声音》以野火燎原之势窜起,火遍神州大地,被称为:“这是今夏最成功的音乐节目”。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②一度引领了社会生活③促进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④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说明电视的娱乐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的审美需求,电视节目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①③正确;“《中国好声音》火遍神州大地”说明此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一度引领社会生活,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电视娱乐功能,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以1930年为例,华纳公司当年赔本800万美元、福斯公司300万、雷电华公司550万。……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

材料二5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业出现危机。……1956年,美国电影观众人次到达最低水平。

材料三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美国的电影业日趋衰退,甚至有人认为进入了危机阶段。……在60年代到70年代间曾流行一

时的汽车电影院,到80年代后期已经有85%关闭了,而仅剩下的南部、西南部和加州地区的这类电影院,也只有在节假日或周末偶尔开放。进入90年代后,美国电影观众的人数比80年代下降了48%左右。

材料四1992年,斯皮尔伯格动手创作了一部直接用高科技进行创作的巨片《侏罗纪公园》。……他邀请这些工程技术界的朋友们,首先动手设计了一个可以用电脑控制的机器恐龙。这个机器恐龙可以在电脑的控制下进行全方位的运动。……他还利用电脑图像合成技术,“拍摄”出一系列在电影摄影棚内根本无法拍摄的镜头:即后来被称为电脑实验室的镜头。

——以上材料出自鲍玉珩《当代好莱坞》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美国电影出现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影业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本知识,谈谈电影业方面是如何改进的?

(3)材料三中再一次指出美国电影业日趋衰退,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4)材料四中斯皮尔伯格创作的《侏罗纪公园》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是对电影艺术的考查。题目考查内容灵活,很多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及一些尝试性的东西来分析。第(1)问要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第(2)、(3)、(4)问则要结合电视、电脑等其他相似媒体的出现来分析对电影的影响。

答案:(1)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批人员失业,市场萧条,电影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2)50年代电视的出现和普及。面对危机,美国电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处理,扩大银幕如宽银幕,改进音响如立体音响、三维立体电影问世等。

(3)80年代进入高科技时代,电脑的普及、发展对电影形成冲击,电脑成为除电视以外重要的传媒娱乐方式。

(4)①说明电脑技术可以有无限的视觉形象创造力,为美国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对传统的观念展开了挑战。②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也开始变化,他们更注重视觉感官的欣赏和刺激,这就使得导演更加注重对当代高科技的学习和引进。

电影基地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本意上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港译“荷里活”,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大师们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名誉,以及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好莱坞也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第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 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音乐与影视艺术 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按音乐流派和主流把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收集本组负责的有关流派的资料及杰作的音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分类表格,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介绍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音乐片断的欣赏、讲解 导入新课: 播放准备好的音乐片段——《命运交响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推进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情境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音乐的哪几个流派?其发展过程怎样?每个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杰作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 自主学习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的音乐的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乐派浪漫主义乐派小组: 步骤1: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流派 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流派特点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 (中心:奥地利、德意志) 贝多芬 德意志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乐》 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案]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建议: 1、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 (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B.舒伯特。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C.舒曼。舒曼,是德国作曲家。自幼爱好文学,音乐,但是母亲强求他学了两年法律。为了急于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把自己手吊起来练琴,致使手伤而改攻作曲。加之为婚姻之事的长期苦斗,使舒曼一生的大部时间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患上严重的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提供的图、视频、文本材料等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提出问题,引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由视频、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新时期外交的调整及活动,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高一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着重于引导解决问题,让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尼克松访华的图片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学习新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探究】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背景) 2、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 3、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义)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探究】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研习】通过三则材料看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 材料一:70年代,中国与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1970年建交5国,1971年建交14国,1972年以后建交45国。 材料二: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32.8倍。据统计,自1979至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累计近6千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和平,无疑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邓小平 【探究】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拓展】中美关系的回顾。 【拓展】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照片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2)中日关系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依据: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通过图片依次归纳: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总结升华】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图, 【布置作业】华师历史学案第24课课后测评 【教学反思】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学习目标 1.赏析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区别爵士乐和摇滚乐的特点。 3.探究电影艺术产生的条件及发展历程。 4.认识电影、电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 导入课文 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事业辉煌之时。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为求师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和朋友们畅谈。 “你把你喜欢的曲子弹奏一遍吧!”这青年欣然从命,坐在钢琴旁弹奏一曲,听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声色,他怀疑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所弹奏的那首乐曲,是长期刻意苦练过,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这青年似乎觉察出莫扎特的心理,于是请求给自己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莫扎特给了他一个旋律。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师一眼,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施展才能,莫扎特越听越出神,神情也越来越激动。琴音刚一终止,他就指着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兴奋心情对朋友说: “请注意这一位,他将迫使全世界都谈论他自己!” 这时,音乐大师才想起询问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贝多芬。 教材分析 一.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 1.历程 ⑴兴起: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⑵发展: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2.特点 ⑴形式: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⑵内容: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3.代表 ⑴乐曲 ①德意志贝多芬 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代表作品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承前启后 ②奥地利舒伯特 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代表作《小夜曲》。 ③奥地利小约翰?施特劳斯 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美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冷战”兴起的背景、原因及形成过程;理解“冷战”主要是由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分歧而引发的,但根源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 (3)“冷战”中的“热战”。 (4)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以美苏国家实力势均力敌为基础的,它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分析认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 (2)通过学习,分析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讨论是否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认识意识形态对处理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2)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冷战力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难点 “冷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什么是“冷战”?“冷战”的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新课学习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则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实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视苏联为主要障碍;苏联为维护国家利益,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2)“冷战”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根源。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主要原因。 (3)“冷战”的概念及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概念:(略)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复兴西欧,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为美国称霸世界政策服务。苏联的应对措施: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合作探究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1)“杜鲁门主义”:主要内容是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从而实现美国的霸权。它的出台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属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乘西欧之危借机控制西欧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国家与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同时使受援国被纳入了美国的控制范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4课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学业水平模拟)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D) 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被废置 B.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解析]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2018·南京高一期末)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发表后,联合国内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斗争的力量对比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美国阻拦别的国家接近中国,现在他自己却向中国“暗送秋波”。这使很多原来想支持中国却怕美国怪罪的包括美国的一些西方盟国和接受美援的中小国家胆大起来。过去他们害怕得罪美国,不敢投中国的票,现在美国自己都在偷偷与中国握手言和,他们还有什么好顾忌的。材料旨在说明(A) A.中美关系的缓和影响联合国大会上的投票 B.美国的西方盟国与美国出现严重的分歧 C.那些中小国家对美国已经毫无顾忌 D.美国实际上已经同意各国投中国赞成票 [解析]美国向中国“暗送秋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对中国的态度,使多国投了中国的赞成票,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错误;美国并未同意各国投赞成票,故D项错误。 3.(2018·运城高一期末)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 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 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D)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 国际环境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A.①②B.②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俄国和东欧出现了民族乐派音乐;美国的音乐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在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70年代后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多。同时,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19世纪末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由于19世纪以来的各音乐流派几乎都有上乘之作,文字、音响和影视资料十分丰富,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片段,使学生能以心灵与音乐对话,深入了解和比较各音乐流派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选择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和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音乐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课引言由照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乐圣贝多芬和他的故事。本课引言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介绍贝多芬,介绍19世纪欧洲音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发展,和文学美术等艺术一样,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同时,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建议教师播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片段后以谈话法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问题:听了贝多芬的音乐以后,谈谈你听后的感受。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教材主要阐述了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流派与杰作和美国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一,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19世纪上半期欧洲一些国家如英、法、德意志、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日益壮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19世纪的欧洲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848年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等重大事件,这期间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有所不同:法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德意志、意大利需要完成国家的统一;俄国需要消灭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而东欧地区许多弱小和落后的国家则要完成反抗外来压迫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音乐家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追求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中,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4课 随堂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 一、选择题 1.如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可以说明(B) A.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解析]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美国在知道无法拒中国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后,抛出了“双重代表权案”,实质上是分裂中国。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双重代表权”提案,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必须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出联合国,故B项正确。 2.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他所说的“改变世界”是指(C)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 C.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进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而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制衡了苏联,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C项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A项错误;“冷战”时代终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B项错误;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尼克松访华之前,D项错误。 3.(2019·海口高一期末)20世纪70年代,日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此可知(B) 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文化交流 B.中日邦交正常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经济文化交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创造了条件 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的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2.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 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4.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错误理论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观点 5.国庆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必修③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二、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四、课形与课时安排 新授知识课,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本节课采用POWERPOINT软件为主,内容包括:板书、课文资料和问题等。 六、教学方法 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第八单元最后一课,题目是什么呢? 生:《音乐与影视艺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首曲子。 (曲子播完毕后,教师提问) 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 生:《命运交响曲》。 师:对!同学们的音乐知识很不错。《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恋爱失败、耳聋病加剧和经济贫困的情况下创作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用无坚不摧的意志和毅力同不公平的命运作了不屈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憧憬。我们常说:“从一滴水里看世界,一部作品看人生。”那么通过《命运交响曲》看出贝多芬怎样的人生呢? 生:议论起来。 师:好。同学们对贝多芬都有一些了解。那么,贝多芬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呢?我这里有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札记》(二)——《音乐与影视艺术》2008年第9期),现请同学们推荐一位代表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张梦炜、张梦炜……同学们大叫起来。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案

第24 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 世纪和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19 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20 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 世纪末以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19 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 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 2 )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K12 学习教育

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通过音乐课对于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于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特别是很多同学迷恋于流行歌曲和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但是对于音乐与影视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等一些基本原理则不能理解。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讨论质疑 六、课前准备 . 学生:预习本课。根据兴趣分为古典主义音乐组、浪漫主义音乐组、流行音乐组(又可分为爵士乐组、摇滚乐组)等四个小组,分别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找其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图片、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一.课程标准 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知识覆盖 (一)音乐的发展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 A概况:19世纪在欧洲兴起,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 B特点:注重、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 C代表:和约翰.施特劳斯,后者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作品以《》最为著名; (2)歌剧:威尔第创作了《》等作品,比才创作了《》等;(3)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俄国民族乐派音乐兴起,如柴可夫斯基的《》;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A特点:,通俗易懂; B代表:美国的流行; (2)音乐更加通俗化 A代表:以、和等为代表的音乐; B主流: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如美国的《》、《》和英国的等;

(3)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增强 A条件:的革命和的日益便捷; B意义: a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 b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 (1)背景:19世纪晚期,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2)产生:,法国首次放映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3)发展 A“默片”:20世纪初,电影是片。如美国格里菲斯的《》、苏联的《》等; B有声片:,美国首次拍摄成功; C彩色电影:1935,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 D 和:二战以后发展迅速; 2.电视 (1)产生:中期,电视出现; (2)发展: A ,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B30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并首次开办; C30代末,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达两万户; D40代初,美国开始试播节目; 3.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影片,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他的影片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影(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之王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俄国最为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课件1---12)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合作探究】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做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的缓和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提案通过时,会场一片沸腾。会后,美国代表也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的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走出了外交史上的阴霾,迎来了外交新局面! 新课学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指导学生齐读课文导言,提问:这段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生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设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呢?(引导学生解释其中缘由,然后教师补充介绍) 1.原因 引导学生看课文导言图片,然后依次提出问题,学生依次回答:为什么图片中不同人物表情不同?谁欢欣鼓舞?谁垂头丧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有力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国的实力有关吗?最后请学生整理概括中国得以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 2.标志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两阿”提案。 提问:中国重新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在何时、什么会议上,通过什么方式,提案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意义 引导学生看图片《乔的笑》,为什么乔冠华团长笑得那么潇洒豪放?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啐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升华并写板书) (1)这是中国外交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 (2)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文库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卓别林是世界*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艺术中的天才”。他的*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