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图像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正 比 例 练 习 课》

答:它是一条从0出发的射线。
(3)利用图象估计一下,汽车行驶55km的耗油量是多少?
答:大约是7.3L。
3.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3棵树的树高及其影长如下表。
树高/m
2
3
6
影长/m
1.6
2.4
4.8
(1)在下作图中描出表示数与对应影长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观察图象的特点。
小麦的总产量÷公顷数=每公顷产量(一定)
(5)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与已读的页数。(不成正比例关系)
2.下面是某汽车所行路程和耗油量的对应数值表。
所行路程/km
15
30
45
75
耗油量/L
2
4
6
10
(1)汽车的耗油量与所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答:汽车的耗油量与所行路程成正比例的关系。
因为15/2=30/4=45/6=75//10=7.5,所以路程与耗油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数量/支
0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
0.5
1
1.5
2
2.5
3
...
(1)把铅笔的数量与总价所对应的点在图中描出来,并连线。
(2)买7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答:需要3.5元。
(3)小丽买铅笔花的钱是小明的4倍,小丽买的铅笔的支数是小明的几倍?
答:小丽买铅笔花的钱是小明的4倍,小丽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
7.右图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
(1)斑马的奔跑路程与奔跑时间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长颈鹿呢?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教案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能够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图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函数。
3. 情感目标:从正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能够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2.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1. 前置知识导入(5分钟)通过积累生活中与正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兴趣。
例如:一个人跑完1000米要用10分钟,那么这个人每分跑多少米?2. 新课教学(35分钟)(1)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1. 如果y与x成正比例关系,且比例系数为k,则y=kx 。
2. 通常称这种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称为比例系数。
(2)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 当x>0时,y=kx表示的是以原点为起点、斜率为k的直线。
2. 当k>0时,y=kx表示的是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直线。
3. 当k<0时,y=kx表示的是一条从左上到右下的直线。
(3) 正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1. 如果两个量x和y成正比例关系,那么当x增加一定比例时,y也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2.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涉及到正比例函数,例如:工人能够完成一定的工作量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能够完成的工作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3.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4) 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 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通过确定两个点来确定这条函数的图象。
小数六下《正比例图像》教案+反思+实录

《正比例图像》教学案《正比例图像》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图像》执教时间:2010年04月16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吗?生:看着两个量是否相关联。
相关联就成正比例。
师:有谁要补充的吗?生:还要看这量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这两个量既相关联,比值又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师:回答得真完整。
你真棒!师:同学们,像例1中表中的数据,有时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来表示。
(出示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
)我来给你们示范描点:每小时行80千米、5小时行400千米两处描上点。
你能照样子描出表示其他各组数据的点。
试试看。
师:通过描点,你发现了什么?生:正比例图像是直的。
生: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师:你能根据图像,说说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吗?生:一个两扩大,另一个量也跟着扩大。
师:根据图像判断,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的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其他点呢?生:第2个点表示两小时行了160千米。
生:第3个点表示两小时行了240千米。
生:第4个点表示两小时行了320千米。
生:第6个点表示6小时行了480千米。
师:这些点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生: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师: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生: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200千米。
师:你是怎么操作的?生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的点。
师:很好,接着怎么办?生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
生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师:你能独立完成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吗?生:能。
生:行驶440千米需要5.5小时。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一练”。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生: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师: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其性质。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的乐趣。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特点。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和运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素材。
练习题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函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其特点。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 讲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比例函数性质的掌握。
4. 应用与拓展: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根据课堂练习题和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练习题解答: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解答过程,了解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应用能力。
对于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性和解题过程的完整性。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正比例图像》教案

《正比例图像》教案第一章:正比例函数的概念1.1 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1.2 举例说明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1.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探索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正比例函数的图像2.1 介绍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并解释其原因。
2.2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加深对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的理解。
2.3 分析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帮助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第三章: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3.1 介绍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概念,解释其含义。
3.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总结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3.3 举例说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的重要性。
第四章: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4.1 介绍如何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让学生掌握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
4.2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不同斜率和截距的正比例函数图像,加深对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理解。
4.3 分析学生绘制的正比例函数图像,及时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5.1 举例说明正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实际意义。
5.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并解决问题。
5.3 总结正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强调正比例函数图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正比例函数图像的识别与分析6.1 复习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包括斜率、截距和通过原点的事实。
6.2 引导学生如何识别给定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并分析其图像特征。
6.3 通过例题,练习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函数图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七章: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变换7.1 介绍平移对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影响,包括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正比例函数评课记录

3、课件出现失误时,处理的不好。
优点:1、对于本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2、练习设计任选三题,即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联系了课题。
不足:1、学生质疑时没有及时鼓励。
2、发
言
教师对于本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多次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这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两位教师之间合作的好。数学组教研环境、氛围都很好。
《正比例函数》评课记录
评课教师
评课择记
优点:1、复习引入,开门见山。
2、课件相似之处较多,体现了同课异构。
3、对于教材有一定的选择、处理能力,降低了内容的难度。
4、解题时方法提炼好,解题思想点的很到位。
不足:1、出现意外时,应变能力不强。
2、推理规律时,时间较短有些仓促。
3、画图时练习题安排的不好,太浪费时间了。
不足:1、探索规律时练习题设计的不好浪费时间。
2、两点式画图不一定取(0,0)(1,k)这两点,讲解不清晰,对于学生的质疑点的不透。
建议:1、y=kx k=o时是常数函数,不是正比例函数,在讲解一下。
2、增减性问题还得多练。
优点:1、定义出示时,设计较好。
2、练习设计好,有剃度。
不足:1、画图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去画。
优点:1、课件设计合理。
2、教师语言清晰,教态很自然、很亲切。
3、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鼓励性语言丰富。
5、板书能精心设计。
不足:1、在练习题中方法提炼不够。
听课记录9 正比例函数图像

课堂练习,巩固加深的作用
听课随感:
正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的探究,授课教师采用的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让我感悟颇深,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很认同新课之前,复习旧知。对于学生来说是对知识点的一个巩固加深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上节课教学、以及学生复习情况的一个检查!
相同点:都是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 图像过一三象限,图像呈上升趋势,从左往右看, 随 的增大而增大。 图像过二四象限,图像呈下降趋势,从左往右看, 随 的增大而减小部分
3、 的图像有无数条(展示其无数条直线)
让学生小组讨论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特点:
(1)、正比例函数图像特点(形状、位置、走势、变化情况。)如上
(2)、 越大,倾斜程度越大
(3)、比例系数互为相反数的函数关于 轴、 轴对称整体
(4)、在 轴负半轴的函数图像,从上往下,比例系数越来越小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背诵。
课堂练习:
练习一些关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相关习题(略)
教学点评: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
回顾画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
通过具体函数,。
听课记录
2016年5月11日
授课
教师
田老师
学科
数学
学校
班级
2017级1班
课题
19.2.1正比例函数——图像(课时二)
课型
新课型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复习旧知:
1、(习题)判断下列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回顾上节课所学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其解析式特点。
探究新知
2、画图 , ,列表、描点、连线
问:观察两着图像有什么异同点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3篇

学校班级人数
授课
教师
题目18.2.2菱形
你选的
观
测点
观察点1,4
主要亮点记录说课分的环节:
1.教材分析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是我们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既是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性质的教学方面,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3.教学程序
1)变换图形成概念,2)欣赏图形感受生活,3)猜想论证归纳性质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交流体会,布置作业
4.板书设计:
从你的观测点谈这一节课的优点缺点亮点:1.老师语言清晰,镇静的表示了自己的说课内容。
2.给学生安排充分的操作活动及练习时间。
3.学生自我操作过程中探究并归纳出课程重难点。
不足:无。
听课人听课
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取 轴的值作横坐标,对应的 值作纵坐标
(2)列表格:取
(3)描点(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4)把描出的点连成直线
3、学生完成① ② ③ 的图像
4、归纳结论(书84页):
5、背诵结论,巩固记忆
6、运用:
7、总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点评:
听课随感:
听课记录
2019年4月
授课
教师
张飞扬
学科
数学
学校
班级
八(2)班
课题
§4.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一、复习
1、我们学习过哪些函数?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回答: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图像法,列表法,关系式法
二、新授
1、阅读书83页,观察课本中如何画出 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