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学成语复习题
新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之《老子》

新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之《老子》一、挖空训练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二、文化常识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读老子学成语

读《老子》学成语1、功成不居。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有,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无为而(之)冶。
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有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出处:《道德经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8、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9、功成名遂。
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声誉不可虚假。
”10、目迷五色。
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1、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绝圣弃智。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

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1()体现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含义。
(1.0分)0.0 分A、其政察察,其民缺缺B、欲将弱之,必固强之C、绝圣弃智,民利百倍D、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2()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1.0分)0.0 分A、子路B、自贡C、颜回D、有子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是()()(1.0分)1.0 分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4“死而不亡者寿”中“亡”指的是()。
(1.0分)1.0 分A、消亡B、忘记C、灭亡D、死亡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5()说明懂得道的人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会非常慎重。
(1.0分)1.0 分A、敦兮其若朴B、涣兮若冰之将释C、俨兮其若客D、豫兮若冬涉川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乾卦的含义即为()。
(1.0分)1.0 分A、元横利贞B、原亨利贞C、元亨利真D、元亨利贞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殆”指的是()。
(1.0分)1.0 分A、倦怠B、危险C、怠慢D、懈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8成语“愚不可及”出自《论语》()篇。
(1.0分)0.0 分A、《公冶长》B、《里仁》C、《为政》D、《学而》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D9“不迁怒,不贰过”中“贰”指的是()。
(1.0分)1.0 分A、二B、第二次,再次C、两个D、第二个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0老子认为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
(1.0分)1.0 分A、乐B、苦C、勤D、练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1述而第七中“曰:‘怨乎’”中“怨”指的是()。
(1.0分)0.0 分A、不满意B、抱怨C、仇恨D、后悔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12根据孔子的观点,“孝”的表现不包括()。
第6课《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6课《老子》四章同步练习一、判断题1.请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有自知之明....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 )(2)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 )(3)在奖牌面前,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 )(4)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慎终如始....,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 )二、文言小题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
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
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
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
三、小阅读3.在《〈老子〉四章》第一则语录里,老子认为“有”和“无”是怎样的关系?4.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四章选文的内容要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人格,______。
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
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
道家人格与此不同。
老子言:“大白若辱。
”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
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
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
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
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______,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
《老子》四章精品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精品习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5.1《老子》四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无,有车之用无:指车毂的中空处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其安易持持:持守D.慎终如始慎:慎重对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B.木兰当户织C.当此时D.安步以当车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5.下列对《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做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主要原因在于在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四章》中“, ”指,一个对自己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价值万古长存。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四章》中说“, ”。
(3)《四章》中以高台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
二、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带着读者认识天地、刍狗、器皿、车子、屋室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
读道德经学成语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 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多言数(shuò)穷:“数”通“速”,是 加快的意思。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 陷入困境。就社会而言政令制度越多,反 而越加速失败。
[译 文]
天地是大公无私的,对万物一视同仁,把万 物当作草扎的狗一样,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圣 人也是大公无私的,把百姓当作草扎的狗一样, 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全部一视同仁。天地之间, 就好像风箱一样,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 越多,生生不息。由此可见,越多作为、越多设 施,反而招致错误、失败。还不如抱守清虚、保 持虚静,无为不言来得好。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 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功德无量”、“丰功伟绩”、 “功成名就”、“功高盖世” 形容对待功劳不同态度的有: “功成身退”、“居功自傲” “坐享其功”、“将功补过”。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 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 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 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先人后己 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像天地那样永远长存,形容时 间悠久,永久长存不变。 先人后己: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 人,然后想到自己。
[译 文]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 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圣人处处 谦虚、退让,反而能够赢得爱戴, 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 益,由于他不自私,结果反而成全 了自己。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 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够成就自己 的理想。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积累与应用(三、五年级上、下期)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三、五年级>(上期)1.有无相生 2. 功成不居 3.无为而治 4.和光同尘 5.多言数穷 6.用之不竭7.天长地久8.先人后己9.上善若水10.物极必反11.金玉满堂12.目迷五色13.宠辱若惊1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15.不可名状16.涣然冰释17.虚怀若谷18.芸芸众生19.取信于民20.六亲不和积累与运用一、根据意思填成语。
1.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4.隐藏了自身的锋芒,把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人。
()5.政策法令繁多驳杂,只会加速败亡,后比喻言多有失,多言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6.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形容非常丰富。
()7.天地存在的时间久远,后多用来形容时间悠久,多指感情永远不变。
()8.遇事先为别人着想,然后考虑自己,即优先考虑他人利益。
()9.具备最高境界的善行之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0.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11.形容财富非常多,后用来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12.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楚。
后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13.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形容人患得患失。
()14.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15.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16.尽管在看,却什么都没看见;尽管在听,却什么都没听见。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不重视。
()17.取得人民的信任。
()18.胸怀像山谷那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19.泛指一切生物,后多用来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20.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
()二、想一想,选取本学期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成为皇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
2.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极必反

读《老子》,学成语
物极必反
学习目标:
1、读成语,读成语所在的句子,结合相关故事,说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能背诵成语,会写成语,会做单元练习的第二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1、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2、出示本节课目标,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成语,了解出处
1、学生一齐读成语,读成语渊源,理解成语的意思。
2、出示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
“持(手捧)而盈(满而流出来)之,不如其已(止)。
揣(zhuī捶击)而锐之,不可长保。
”
(选自《道德经》第九章)
⑴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
⑵分小组读。
⑶男女生读。
⑷比赛读。
3、背诵成语所在的经典句段,同桌互背。
三、增量阅读,理解成语
自读《苏安恒劝谏(jiàn)武则天》,谈谈你对“物极必反”的理解。
四、尝试发现,了解《老子》
自读“增量发现”,同桌交流对“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的理解,再说说由“物极必反”想到哪些成语。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1、默读《颜回断马》。
了解“物极必反”的范例。
2、根据意思填成语: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3、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教育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提示:先自己完成,把成语写在练习本上,最后同桌订正评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老子》学成语复习题
一、将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填写完整:
1、生而弗有,()功成而弗居。
2、(),(),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
3、为无为,()。
4、(),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5、(),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7、涣(huàn )兮(xī)(),敦(dīn )兮其若朴。
8、(),不如其已。
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9、()。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10、(),解其纷;(),共其尘。
11、(),不如守中。
1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
13、五色令人目盲,(),五味()。
14、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
15、(),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16、(),旷兮其若谷。
17、(),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18、信不足焉,()。
19、(),有孝慈;(),有忠臣。
二、填成语:
1、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
3、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
()
4、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
5、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
6、永远使用不完,形容东西很多。
()
7、黄金宝石满堂都是。
形容财富之多。
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8、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
9、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
10、用无所作为的思想来做事,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
()
11、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
12、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
13、原指生长着的茂盛的万物,也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
14、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15、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
16、没有加工的原木,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
17、减少私心和欲望,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
18、不通人情,不认识亲戚朋友,有时也指不讲情面。
()
19、取得人民的信任,让人民信任你。
()
20、像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
三、想一想,选取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当上了光武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的做法是()。
2、皮匠虽然没有像银行家那样拥有很多财富,但他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歌声;后来他得到了一百枚金币,却提心吊胆,失去了往日平静美满的生活,这里的有和无的变化就叫做()。
3、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杨善洲,他把自己当做老百姓中间的一分子,达到了()的境界,他走在大街上经常被老百姓叫过来帮忙干活,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草帽书记”。
5、书的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的知识。
6、李列耶夫多说了一句话,便丢掉了一条性命,真是可惜。
因此,我们要牢记老子的忠告:“(),不如守中”。
7、人们都希望彼此的亲情能(),爱情能(),友情也能()。
8、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9、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爱不释手。
10、“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这“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大爱无疆”的行为。
11、黄色的迎春花配上白色的玉兰,石榴象征多子,再加上海棠树,就有了()的寓意。
12、教育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13、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
14、他才当上了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就(),对帮助过他的人冷眼相待,以后当了大官岂不是无法无天了么。
15、全真道祖师们的苦行生活,我们确实难以效仿,但()、适度消费则是我们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
16、“()、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17、每个人都应有( )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18、误会终究还是( )了,大家依旧是好朋友。
19、虽然我只是这( )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仍希望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
20、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中下、中中、中上”,但该官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