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健康管理重要性分析
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来我科门诊就诊的孕妇420例进行分析,针对孕妇孕期心理健康护理的前后比较,比较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果孕期心理健康护理明显的降低孕妇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对待孕期并做好相关保健措施。
【关键词】??孕期心理健康护理焦虑抑郁患者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211-02对于女性来讲妊娠、分娩虽然是自然生理学过程,但每一个孕产妇所经历的均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的体验,同时也对孕产妇有强烈的生理心理的应激过程[1]。
本研究对于本区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以便根据孕妇的意愿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普及妇幼保健的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面妥善的使围产期保健工作深入地对孕产妇围产期开展。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门诊孕妇420例进行分析,均属于自愿原则,其中年龄在21~32岁,平均年龄为26.28±2.93岁。
1.2方法1.2.1具体保健干预措施:对于此组孕妇实施宣教培训并设立相关系列课程,指导孕妇从孕16周左右开始进行相关的孕期营养、分娩准备、孕期心理疏导、孕期保健操等相关知识。
由专人对于保健课程管理,对孕妇宣教在孕期加强营养的重要性、培训孕妇在不同阶段进行营养补充的方法知识,并对中、晚期孕妇发相关的保健材料。
1.2.2心理护理:对于孕妇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性格爱好进行了解,通过交谈得知孕妇对妊娠、分娩常识的了解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做好针对性地护理措施。
对于妊娠、分娩等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及时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分析

妇感到温馨安全,让产妇有家的感觉。室 内配备有胎儿监护仪、中心输 氧装置等 ;产妇单居一室 ,配备有家属陪伴床。医护人员关心和体贴产 妇 ,给予其鼓励 、安慰和帮助 ,耐心听取孕妇及家属述说并认真解答她
们提 出的各种问题 ,让产妇和家属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感觉医护人员
就是 自己的亲人,可依赖 ,使其安心地待产 ,顺利分娩 。
i a e n l a e ma e a h s c l n e al o bem e ,i l s o di a i n w i h e i a t f , h t n l bo , e uc h e a e n s c i n r t , n m t r a r , t r lp y i a d m nt t n c o e c or n to t t e m d c lsa s ore a r r d e t e c s r a e to a e c n a t h
切配合 ,缩短 产程 ,降低剖 宫产 率 ,从 而提 高产科 质量 。 【 关键 词 】产 程 ;初 产妇 ;心 理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R 7 .1 43 7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 0 5 0o — 2 6 1 8 9 2 1 )1— 0 9 0
A na ys t n ue l i he I f nce of Ps ho og c l Ca e o Prm i r l yc l i a r n i pa a
te e y n a cngt uai o bserc . h rb e h n i heq ly fo tt s t i
I ywo d JBihp o es Pi p r; s c oo ia ae Ke r s r rc s; r t miaa P yh lgc l r c
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开题报告

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开题报告一、引言孕产妇心理问题在妇产科护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孕妇和产妇的心理状态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孕产妇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更好地满足孕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
二、孕产妇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1. 孕产期的心理问题孕期是孕妇身体和心理都经历了巨大变化的阶段。
在孕期,孕妇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担心和紧张等情绪。
这些情绪问题的引发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对分娩的恐惧、妊娠期间的不适感、受到的外界压力以及孕妇自身心理素质等。
2. 产程的心理问题产程是孕产妇经历分娩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初产妇的产程和高龄产妇的产程。
在这一阶段,孕产妇常常会感到痛苦、紧张、不安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与分娩的疼痛、分娩进展的不顺利以及对产妇和胎儿安全的担忧有关。
三、孕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1. 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等方面的支持。
孕产妇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就越低。
缺乏家人的支持、妇婴保健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医疗资源的有限性都可能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2. 个体心理特点孕产妇的个体心理特点对其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心理特点包括抑郁倾向、焦虑感和应对能力等。
这些心理特点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孕产妇对同样的压力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3. 孕产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孕产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对孕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了直接影响。
例如,孕妇在孕期和产程中会经历激素水平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心情的波动和情绪的不稳定。
四、孕产妇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措施1. 情绪支持对于孕产妇表现出的情绪问题,护士可以通过提供情绪支持来缓解其心理压力。
护士可倾听孕产妇的烦恼和忧虑,鼓励她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慰藉。
2. 信息教育护士可以向孕产妇提供相关的妇产知识和分娩过程的详细信息,以增加她们对分娩过程的了解和信心。
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效果观察

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效果观察【摘要】产前心理护理在妊娠期间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孕妇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促进顺利分娩。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
通过观察方法对产前心理护理在实际临床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产前心理护理的孕妇产程缩短,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总结认为,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效果,对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产前心理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效果监测机制,完善相关指导措施,以提高产前心理护理的效果和实用性。
【关键词】产前心理护理,阴道分娩,产程缩短,产后并发症,效果观察,观察方法,结果分析,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前心理护理是指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孕妇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生育过程中的抗逆能力,从而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重视的多是生理因素,而忽视了产前心理因素对产程和产后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孕妇的心理状态对分娩过程和产后康复具有重要影响。
孕妇的心理状态不佳会导致分娩过程中产生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子宫收缩、分娩进展,甚至增加产后并发症的风险。
加强产前心理护理对于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并通过观察方法和结果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产前心理护理在妇产科领域的作用,可以为提高孕妇分娩的顺利程度和减少产后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为产前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产前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促进妇产科护理的进步和提高。
2. 正文2.1 产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产前心理护理是孕妇产前保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效果观察

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效果观察【摘要】产前心理护理在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阴道分娩产程的影响,以及在减少产后并发症方面的效果。
通过对实施产前心理护理的女性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产前心理护理能够帮助缩短分娩产程时间,并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产前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包括心理疏导、情绪管理等方式。
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心理护理对提高产妇的心理素质、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产前心理护理在促进产妇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产前心理护理、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概念、作用、实施方法、临床观察结果、重要性、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前心理护理是指对孕妇在孕期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她们调适情绪、缓解压力、建立积极心态的一种护理方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产前心理护理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中,产妇通常只接受生理层面的护理,而忽视了她们在孕期所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紧张等。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分娩过程和产后康复都具有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产前心理护理对于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和减少产后并发症都具有积极效果。
深入研究产前心理护理在产妇身心健康中的作用,对提高分娩质量和促进产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产前心理护理在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和减少产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进行观察,探讨其在产前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产前心理护理对孕妇产程及产后身心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孕产妇的整体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孕产妇是指怀孕或分娩期间的女性,她们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具有一些特点和需求。
对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技巧,以帮助她们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关怀。
一、孕产妇的心理特点:1.情绪波动:孕产妇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些情绪的波动可能是由于身体的不适、对待婴儿未知的担心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2.对自我形象的改变: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孕产妇的身体外貌和体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对她们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造成影响。
3.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孕产妇可能会对将来作为母亲的角色和责任感到不安和担忧。
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会面对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这也会增加她们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4.更多的依赖和支持需求:孕产妇常常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特别是来自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支持。
她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孕产妇的心理护理:1.提供信息和教育:医护人员可以向孕产妇提供关于怀孕、分娩和育儿等方面的信息和教育,帮助她们理解和应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这包括提供有关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以及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医护人员应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倾听她们的需求和担忧,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这可以通过亲切的交流、关心和理解来实现,让孕产妇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3.提供情感支持:对于情绪波动的孕产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倾听、表达理解和关心的话语来提供情感支持。
他们可以鼓励孕产妇与亲人和朋友进行沟通,寻求支持和分享感受。
4.建立自尊和自信:医护人员可以帮助孕产妇建立自尊和自信心,鼓励她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提醒她们重视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5.促进社交互动:孕产妇可以通过参加孕产教育班、产前瑜伽等活动,与其他孕妇和新妈妈进行交流和互动。
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摘要: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
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的,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改善孕产妇内脏的调节功能,提高孕产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
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产前孕妇心理分析心理护理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1心理分析分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的确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原,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上的,产妇的一系列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鉴于待产室的孤独环境,产房产妇频繁的叫嚷声,加之宫缩逐渐变频变强,均能加剧产妇自身的紧张恐惧,相当数量的初产妇是从各个渠道了解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害怕和恐惧分娩时的一切过程,怕环境的陌生,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出血,怕发生难产等,致使临产前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等。
1.2心理护理临产孕妇进入产程的特点是阵发性腹痛伴子宫颈口的扩张。
分娩前恐惧和焦虑常常困扰她们,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生产产程的进展和母婴安全,并加重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
孕妇对疼痛的恐惧、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以及各种所没有预料到的反应及治疗,是妇女分娩压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了分娩的进程,并对产妇心理产生影响。
正确指导临产妇对疼痛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并做出适宜的应激,关键在于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个跨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反应。
分娩时的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引起反应的刺激是子宫收缩。
孕产妇健康管理培训小结

孕产妇健康管理培训小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孕产妇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培训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此需求,为了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本次培训课程就孕产妇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小结:一、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孕产妇健康管理是保障孕产妇身体健康和胎儿发育的重要工作。
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可以提前发现和预防孕产妇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保证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二、孕期健康管理1. 孕期饮食:孕期饮食要科学合理,注意均衡营养的摄入。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免咖啡因、酒精等对胎儿有害的物质。
2. 孕期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妊娠期疾病。
但要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并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3. 孕期心理健康:孕期心理健康对孕妇和胎儿都至关重要。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三、产前健康管理1. 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是确保孕产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要做好各项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和问题。
2. 产前营养:产前期要保持均衡营养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同时,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油脂。
3. 产前锻炼:适当的产前锻炼可以增强孕妇的身体素质,减轻分娩的疼痛感,并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四、产后健康管理1. 产后恢复:产后恢复是保障产妇身体健康和乳汁分泌的重要环节。
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产后护理:产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乳房护理和伤口护理。
及时就医处理产褥期并发症,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产后心理健康:产后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但它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要给予产妇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 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健康管理重要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06T14:47:31.8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杨海红沙水英马跃武
[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裕西卫生服务站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站8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给予40例比较组孕产妇常规护理,给予另40例实验组孕产妇在比较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变化。
结果:两组孕产妇护理前,抑郁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36.1±5.2)、(33.5±3.4)分,显著优于比较组的(45.2±7.3)、(43.6±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非常重要,有效减轻了孕产妇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让孕产妇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母婴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孕产妇;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89-02
孕产妇的情绪与优生关系密切,孕产妇在妊娠期间保持愉快的心情、精神的舒畅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证[1]。
孕产妇由于家庭、社会和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及胎儿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做了简要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站8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
40例比较组孕产妇中,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29岁,最长孕周40周,最短孕周36.5周,平均(38.2±0.3)周;另40例实验组孕产妇中,最大年龄33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28.5岁,最长孕周40.5周,最短孕周37周,平均(38.5±0.4)周。
所有孕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且无精神病史和性格障碍。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比较组孕产妇进行分娩、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等等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孕产妇加强心理护理,具体为:①社区护士热情接待孕产妇,了解其基本信息并做好登记;②定期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讲座,讲解不同阶段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分娩知识、分娩注意事项;③定期对孕产妇进行体格检查和产科检查,包括测量体重、血压、宫高、胎心及胎位等,针对不同孕产妇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④指导孕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孕期营养;⑤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有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分,护士根据每个孕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孕产妇的需求;⑥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大及预产期的临近,孕产妇心中既期待又害怕,期待与宝宝见面,感受到做母亲的自豪,同时因为分娩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受封建思想和亲属舆论的压力影响,孕产妇常常担心胎儿的性别,怕不符合亲人的期望,加上妊娠反应又担心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而产生忧虑、惶恐不安的不良情绪,社区护士要及时的与孕产妇进行亲切的沟通和交流,排除孕产妇的烦恼,耐心的鼓励、劝导,使她们感受到温暖,同时,指导孕妇加强自身修养,通过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适当调整,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2];⑦指导孕妇按时到医院接受产前检查,通过与医生的交流,了解自身和胎儿的情况,通过胎教,建立与胎儿的亲密关系;⑧对孕产妇产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增强母乳喂养信心的同时转移注意力,消除恐惧和孤独感;⑨指导孕产妇家人为孕产妇产后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好饮食及卫生护理,尽量满足孕产妇的需求,多与孕产妇交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孕产妇护理前,抑郁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下表1。
3.讨论
妊娠和分娩使每个孕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据调查显示,98%的孕产妇在怀孕28周后会产生抑郁及焦虑心理,有的孕产妇能通过自身调理消除不良情绪,有的孕产妇不擅于调理,而导致焦虑及抑郁心理更严重,对母婴的健康都非常不利[3]。
孕产妇在孕期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有很多,一是有的是第一次怀孕,对生产没有经验,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目睹了很多分娩的痛苦,想到自身也即将生产,心中难免焦虑;二是担心胎儿的健康,怕发育不良;三是由于封建思想,担心胎儿的性别不能符合家里老年人的期望;四是各种妊娠反应导致孕产妇容易出现高血压等综合征,加上行动不便,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另外还有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社区健康管理是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4]。
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给予孕产妇心理护理,对孕妇孕产期进行健康指导,帮助其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教给孕产妇分娩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指导补充各种营养,为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本次研究中,比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强心理护理,经社区护士的精心护理后,实验组孕产妇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
比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孕产妇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魏春艳.心理护理在孕产妇社区健康管理重要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21:196-198.
[2]颜晓.关于孕产妇心理护理的研究概况[J].蛇志,2014,01:100-102.
[3]王美丽.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0:94-95.
[4]赵群慧.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