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引导自学型)
每逢佳节倍思亲自主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4遍以上,练习背诵古诗《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2、这个佳节京城长安、家乡兄弟和“我”分别是怎么度过的
呢?把相关语句用横线画下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想一想自己喜欢哪个节日,心情是怎样的?在重阳节你会
做些什么?
4、古诗注解我会说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白话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节日的看法和情感。
1.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并解释这个主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1.3 教师播放一首与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情感。
1.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家人和亲人在节日中的重要性的看法和经历。
1.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家人和亲人在节日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的课程中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第二章:理解课文2.1 教师发放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复印件,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2.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节日中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章:探讨节日意义3.1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节日有什么意义?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节日意义的看法和经历。
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节日意义的看法和经历。
3.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节日对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的课程中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第四章:家庭团聚活动4.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团聚活动,如团圆饭、拜年、赏月等,并解释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传统。
4.2 学生分享他们参与家庭团聚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4.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更有意义的家庭团聚活动,并提出一些建议,如制定家庭传统、互相交流和分享等。
4.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策划一次家庭团聚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和方式。
4.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提供一些资源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实施和享受家庭团聚活动。
第五章:表达思念之情5.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如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等,并解释这些方式的重要性和效果。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让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2. 体会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诗句的动画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诗句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诗句的名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习诗句1. 自读诗句,理解大意。
2. 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
3.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
4. 翻译诗句,帮助学生理解。
3. 体会情感1.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讨论诗句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注意语气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味。
3. 学生背诵诗句,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 抄写诗句,加强记忆。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诗句,体会亲情的美好。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节日中体现亲情和思念的诗词,如《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理由。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诗句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十、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等。
(2)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学生准备:(1)预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的含义,提前掌握拼音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佳节吗?佳节时我们会思念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与亲情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互相交流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念亲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短文。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会亲情之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体会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重阳节的诗词?2. 学习古诗(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 分析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题和情感。
2. 强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周进行检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重阳节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3. 小组汇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和家乡的情景。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3.2 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道具:相关的图片、卡片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4.2 教学新课1. 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解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理解诗情,文诗结合,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
2、在感情朗读中,进入诗文意境,引发学生的思亲之情。
教学重点:走进文本,理解诗情,文诗结合,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进入诗文意境,引发学生的思亲之情。
一、感受热闹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师范读2、学生交流看见了什么?①人们登高去了:理解词语扶老携幼、兴高采烈②大街上便热闹起来:图片展示大街上的热闹,补充介绍重阳节的习俗3、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二、感受思亲,引出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补充资料介绍王维2、请一个学生读这段话,猜王维的心情3、为什么认为他的心情是这样的?①展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离家远②理解王维离家久4、齐读这段话三、感受"倍"思亲,引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1、创设情境,引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2、为什么每逢佳节会倍思亲?四、感受"思绪万千",引出三、四句诗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①重阳节里,孤独的王维会想什么?②兄弟们可能会说些什么?③引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拓展:他除了想兄弟们,还会想父母。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父亲总要。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母亲总要。
⑤理解思绪万千。
⑥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读这段话。
五、激发学生体验,掀起情感高潮1、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从生活中体验思亲2、引出全诗3、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六、理解"每逢"1、王维重阳节倍思亲,其他佳节,他会倍思亲吗?2、师引读,理解"每逢"端午到了,王维看别人和兄弟姐妹开心地赛龙舟、吃粽子,他情不自禁地吟诵:;中秋之夜,王维看到人们合家团圆,坐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他忍不住吟到:;春节来临,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吃年糕,他思绪万千,提笔写道:七、总结收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不仅表达了王维的思亲之情,也表达了天下所有人的思亲之情,所以,它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一直流传至今。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主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的主题。
2. 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意境理解。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猜测诗文的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4.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主题。
教学反思:第二章:诗文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意境理解。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意境理解。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教学重点:1.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2. 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诗人王之涣的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3.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教学反思:第四章:诗歌朗诵与欣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诵诗文。
2. 学生能够欣赏诗文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正确朗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结合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明确自学重点
(2分钟)
朗读课文,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意思,体会王维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齐读课题,“这是来自于哪位诗人哪首诗中的句子?”指名背。“有人把这首诗编写成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吧。”明确自学重点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唐朝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词自然却又极为凝练,真切地道出了诗人的思乡情浓。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3、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这里的省略号就像是他一声长长的叹息“唉——”,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是的,王维想到了很多很多,他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板书:思绪万千)他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诗句)配乐齐读。齐背。
出示: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五里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板书设计: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情此景更加思念
(思绪万千)
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小小年纪的王维在离家两年的时间里,700多个日日夜夜,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多么伤感,,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指名2位生读,相机指导读,齐读。)
2、“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指名读,“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一起外出游玩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怎样?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兴高采烈”,能给它找个意思差不多的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比起王维,你们可是幸福的多啦!年仅15岁的王维看到此情此景,(板书:此情此景)想到自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指板书)。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板书:更加思念)齐读。
围绕重点自学
(6分钟)
个人自学:自由读课文,完成:
1、划出与每句诗意思相对应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体会诗意。
2、?
巡视指导,零星点拨。
交流自学情况
(10钟)
小组交流:5分钟
交流任务,讨论?(组长组织做好评价、总结)。
全班交流:5分钟
生汇报,答疑解惑。
点拨自学得失
(12钟)
指导体会:相机点拨:(出示句子)
巩固自学成果
(10分钟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关于思念家乡或亲人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3你有过思念家乡或亲人的感受吗?指名说说。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