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的分析(一)

一、先说一个大概

要想能对利润表展开分析,自然要弄明白:

(1)编制该表的原理、基础有哪些。

(2)该表的组成要素或项目是些什么,怎么编排的。

(3)该表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定量信息,定量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得出什么样的定性式的结论。

(4)利润表在整个报表体系中与其它报表之间有无关系,如有,尽可能“有话请讲当面”。

(5)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

(6)利润表中的常见陷阱。

二、阅读理解利润表的一些准备工作

(1)利润表是三个会计假设的产物。这三个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这是理解利润表必须具备的理论涵养,三个假设中的前两项,大家可以查一查一般的教科书就行了,这第三个假设得单独列出来,因为它太重要了,后面还要经常用到它。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简称为应计制。它是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标准。标准的内容:以权利的应收和责任的应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更平白地说,是这样的;凡属于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问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为了对这段话印象更其深刻,我们否定式的表述它,有: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到,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便款项已经在本期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费用。总之,权责发生制的着眼点关注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归属期,而不是款项的收付期。

你在心中默念这几对账户:应收对预收,待摊对预提,可能对权责发生制有一个更好的背景理解。

(2)配比原则与利润表的格式

配比原则的谚语表达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如此表达,不能作为科学的定义。

会计准则对配比原则的表述为: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数学上可表示为:收入(T)-费用(T)=利润(T)。T表某一时期。

如果说上面的表达还是僵硬难懂的话,我尽己所能,再表达一次。配比的含义是:当其项营业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被确认时(成果),所有与赚取该营业收入相关的成本(耕耘)均应在同一会计期间转为费用,以便与营业收入配合而正确地计算损益。简言之,要报成果,得报努力。

配比原则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是怎样体现的呢?主要从两层意义上进行配比原则的贯彻。

一是从因果关系上强调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如果认定某项收入和某项成本存在因果关系,则在确认该项收入时,直接将该项相关成本转列作费用,并往往生成一些有意义的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单从名称上看,就明白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国人命名,哪有不顾字义的呢?它们的配合,还可以生成其他有意义的指标——主营业务利润。

二是从期间角度强调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凡无直接因果关系可循,又无预期未来经济效益可作为分摊成本之依据者,则已耗成本应在发生期间立即转为费用。这样,这种费用在期间的意义上达到了同收入的配合,也因此之故,这种费用也叫期间费用,典型的期间费用有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

配比原则在利润表上又如何体现呢?它的体现在利润表的格式上。

利润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单步式,一种是多步式。

单步式利润表,其意思是说,利润是一步计算而得。归扰所有收入,归扰所有费用,然后,来它个一步之差,得到利润。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强调一次期间配比。

多步式利润表,其意思自然是指利润的计算要靠多步的计算才能完成,它先进行收入与成本的因果配比,再进行期间配比,这样,你看到的多步式利润表上就有一些代表运算步骤的数字,你可否作一点区分工作:哪些是在进行因果配比?哪些是在进行期间配比?

(3)关于单步式和多步式利润表的一些评价

单步式利润表,有人认为,它具有简化的优点,比多步式利润表更具现实性,在单步式利润表中,在所有费用被减去之前,未出现任何列作利润的项目,这也就是说,所有的费用对于收益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从而避免了某项费用会导致某项收益的观点。

单步式利润表的优点,有人认为那构不成优点。多步式利润表,较之于他,就显出有优越性,它对构成利润表的项目用配比的眼光进行了适当的编排,渗入了主观努力的成份,生成一些有意义的中意性信息,这比单步式利润表只提供一个最终的净收益指标,信息量自然要丰富得多。也有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分析。不过,为避免混淆,利润表上的一些中间性指标,往往都加上不致使人误解的限制词,再多步计算利润,不要掺杂进“序”的观点进来,认为收入、费用的发生有先后顺序的问题,那是错误的。这一点,确不如单步式利润表。

(4)损益满计观点

在利润表的分析中,流行一种剔除噪音的处理。噪音,当然妨碍人的健康,这里,可比喻为妨碍人对利润表的健康分析,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呢?要答复这个问题,得对损益的计量观点有一个认识,在会计上,损益的计量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损益计算的当期营业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本期损益的确定仅仅包括当期由营业活动而产生的损益。在前期发生的损益以及不是由营业活动所发生的损益(如非常损益)均不得进入损益表,参与本期损益的计算。

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报表阅读者感兴趣、最为关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其可控制的范围内,运作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如果将发生频率低、偶然性强的损益也纳入损益的计算中,除非另作分析,看不出企业正常的经营成果,比较判断工作也就难以展开。

观点二:损益计算的满计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在本期确认的损益项目,不论其是否发生于本期(如前期损益调整),也无论是否为非营业外项目(如非常损益),均应进入利润表,参与利润表的计算。

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营业与非营业,本期与前期的划分是人为的,如果坚持当期营业观,容易使人人为地进行于已有利式的区分,调节本期损益。满计观点,一网打尽所有损益,管你是黑猫白猫,少了分类的麻烦。

我国的损益表是采用损益满计观点编制的,有了这份准备,现在可以回答,利润表的分析中,剔除利润中的噪音是这样一件事:剔除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说得更明白些,在进行利润表的分析时,将损益满计观编制的利润表调整为当期营业观的利润表。这种调整技术,在会计上是很常见的,如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沟通,就有调整方面的问题。

三、准备工作的一份应用——五个一工程 (1)一场挨骂 (2)一个例题 (3)一番评价 (4)一点注释 (5)一点交代 (1)一场挨骂

某年的全国性会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用现收现付制对9个小题进行账务处理。学生步出考场之后,口出怨言,因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以现金制的观点来对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经验,始终是在权责发生制的环境下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作为老师的我,除了承受怨言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但我心中还是有自己的主意的,待学生的怨言稍息之后,我会作一些解释性的工作,深信,相逢一笑泯恩仇。

(2)一个例题

使人挨骂的原题记不清了,但那个原题的模样还记得住,仿一个吧。如下: 业务:某月份、某企业 ①现销

50000元

②付上月电费(厂部) 5000元

③赊销

7000元

④销售,上年已收货款 10000元

⑤收客户预付款

5000元

“五个一”工程是中宣部为提供健康精神食品而开展的一次大范围内全民生产活动,其积极意义的肯定方面是不言而喻的,这里的“五个一”工程,也有同样的意义。

⑥收回客户的欠款20000元

⑦预计本月发生于短期借款上的利息1000元

⑧预付一季度的设备租金1800元

⑨支付本月招待费200元

要求:以现金制的观点对上面的业务给予账务处理。

(3)一番评价

这个题目可达到效果:①应计制和现金制究竟关心的是什么——权利、责任的归属、现金的收付;②往深一点地说,他们涉及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希望敲个警钟。

(4)一点注释

权责发生制现归为会计假设一类了。

(5)一点交代

一定要明白,你在什么环境下开展你的会计行为,回想科目表,回顾一些含应收、预收、应付、预付的会计分录,你会明白一些道理的。

四、利润表项目的逐项阅读——肤浅的

利润表上收入源的构成及解读。

收入源有四个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分别解说如下:

①主营业务收入

望其文而揣其意,这是一个主体的经常性、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主体的赚钱能力如何,前景怎么样,当然得看主要业务的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往往因行业不同而有差异,如商业,主要得自商品的销售,银行则来自其贷款而成的利息收入,也可能风水轮流转,因时而动,从前的主营变为非主营,或反之,如企业的临街门面出租的收入可能就由原先的非主营变为主营。再如,老百姓恨之入骨的贪官的收入结构,也是好例子。

②其他业务收入

首先要声明,其他两字用得不是很到位,若不是“业务收入”后缀配合,容易

起误会,因为其他两字给人的理解是“除……之处”都是什么的含义。

事实上,其他业务收入也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一部分,无非较之于主营业务,金额、频率上较“逊色”些,它是指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③投资收益(损失)

统而言之,投资收益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在会计教程,专门有一章,处理这个内容,这章的名称叫投资,以中可以了解到,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各种长短期投资,如股票投资的股利、债券投资的利息,以及按权益法确定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中所拥有的比例分额。

投资,当然也会有损失,若是缺失,负数待之。

④营业外收入

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

⑤补贴收入

按规定实际收到的增值税返还、所得税返还、国家规定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收入的排列解说,先营业,后其他,先主后次,先经常,后零星。而且,对零星、非稳定的收入,后面可能以噪音之名对其进行治理。

费用项目的解读。

根据配比原则,在我们确认、列报收入的同时,对与之“配套”的成本、费用也要进行确认、列报,以便总结出合理的财务成果。

①主营业务成本

它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这个项目因行业特征而有不同的表现,如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指所销产品的生产成本(车间成本),如商业贸易业,主营业务成本指所销商品的成本(如买价、关税等,但往往不含运费等)。

②其他业务支出

指形成其他业务收入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如材料销售、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

附注:这个项目不是在利润表中直接显露,而是与其他业务收入联合起来,合并之后以“其他业务利润”的名目填列于利润表中。

③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指因形成主要日常活动而应负担的税金,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④营业费用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点)的职工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费用。

但请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不计入商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营业费用。

⑤管理费用

指企业因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

⑥财务费用

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⑦所得税

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这里,先笼统的说几句。

财务会计和税法,各有自己的目的、行事原则,所以两者在收入、费用的确认时,是有差异的。这样,依财务会计所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就与依税法确认的应交所得税,可能存在差异,即所得税费用不一定等于应交所得税。

⑧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鉴于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

在利润表中有这样一段:“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此减号不要误读为“配比”之意,这两个项目根本不能进行配比,说得更绝一点,它们与任何项目部不能进行配比,因为它们已是“纯”的意义了。

利润表的阅读(二)

一、多步式利润表上与利润有关的四个估量

1.主营业务利润

这是四个估量中的第一个,两减即得。但这个运算中有一个常常在大众中使用的另一中间指标,即:

?

销售毛利-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

但这个频繁使用的指标,却是一个难以凭直觉理解的东西。我下面选取一些例子,看看它怎么奇形怪状的。

先准备一点东西:在制造业,产品成本因成本按功能分类而限制为其生产成本,直观的说,是生产部门因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消耗,常含“料、工、费”三项。

例1 成本、单价未有变化,销量上升,毛利不升反降

怪事之一:

某企业连续两年的资料如下:

单位售价:30元/件

成本资料:料+2=12元/件,折旧总额=160000元

产销量的变化是:

第一年第二年

期初存货量0 6000

本期生产量16000 10000 ←以件为单位

本期销量10000 16000

期末存货量6000 0

两年的毛利:

???

???

?

=+?-+?-?=+?-?第二年元第一年元)(68000)1000016000012(10000)1600016000012(60003016000)(80000)16000

1600012(10000310000 评:单价、成本(单位一项:料、工),固定成本在两年未有变动,第二年的销

售额比第一年增长了60%%)10030

1000030

100003016000(???-?,

但第二年的毛利率比第一年下降了15%%)10080000

68000

80000(?-。

令人费解!请解释!

例2 单价、成本无变化,销量下降,可是却通过生产,制造出利润,不妨看下例。

单位售价:8元

成本资料:料+工 2元,折旧总额 24000元 两年的产销量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初存 0 0

生量 10000 24000 ←增长幅度140% 销量 10000 8000 ←下降20% 末存

16000

毛利 ???

????

=+?-?=+?-?元元40000

)24000240002(80008800036000)10000

240002(10000810000

销量下降20%,而毛利反倒增长11.1%%)1036000

36000

40000(?-

分析与注:

上面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对产品成本的确定上,将折旧这种具有固定性质的成本与另一变量产量挂上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中按产量单位来吸收成本,这样,使利润的计算不仅受销量的影响,也受到产量的影响,尤其当产销量出现不同程度

的不平衡时,更会带来利润在各个会计期间的转移。例2就有向未来借利润的嫌疑。所以,阅读制造业的报表,一定要关心存货的期初期末状态,保持一份应有的警惕。

制造业的报表有值得警惕的地方,哪商业企业的报表中“毛利”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呢?有,商业企业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口径更小,即:

主营业务成本= 商品的进价

(如果商品是进口输入,可以还要包括关税等)

这样,其毛利的计算中,没有包含运费、仓储之类的费用。你看,定义中的毛利与我们想象中的毛利是不是有差异啊。

问:哪个偏大?

若要讲得好,下面的“T”账户之间的流动是一份好资料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

2.营业利润

它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上兼营业务利润,减去三项期间费用而得,这是从计算角度给出的陈述,如果从分析、管理的角度看,营业利润的高低大小,受兼营业务和期间费用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好多企业,有优秀的主营,但却结果出可怜的营业成果,与费用的管理失控不无关系。

3.利润总额

它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非经常性损益对营业利润的调整而得。

4.净利润

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即得。

二、信手拈来话指标

利润表已呈现出来了,前已交代,会计报表是一种统计资料,你当然可以借助

你具备的统计知识涵养,发挥你的主观性,去生成一些能说明问题、符合你需要的指标。如:我们知道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销售税金+期费+所得税+净利

将其相对化,我们则可以得到如下一些有意义、能说明问题的指标,如:

销售净利率

毛利率

销售收入

毛利

销售收入净利

期间费用率

销售税金率销售毛利率

销售收入期间费用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销售收入销售成本||%100%

100||

%

100||%,100||%,100=?????

下面给出中国联通在2002—2003年,这些指标数据

指 标 2003年(%)

2002年(%)

销售毛利率 销售净利率 销售税金率 营业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

53 4 3 25 9 4

51 5 3 17 19 4

可以看到:联通的毛利率2003年比2002年上升了2%,但营业费用率上升了8%,结果导致销售净利率不升反降了1%。

这个例子,我希望达到:指标,有时是各取所需,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给予关注。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一个主体利用已有资源获取盈利的能力从两方面来衡量它,是基本的。

1.从投资规模考察盈利能力

这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企业运用资产的能力,也是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进行沟通的一场分析,一个统而言之的指标是:

资产收益率 = 利润/资产×100%

具体应用时,可能改变分子、分母的口径,让彼此之间更具相关性,典型的有: (1)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这个指标,是上市公司要获取配股资格必须考虑的,我国对其规定了相应的及格线,如

(2)总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这个式子的分子往往用自税前利润替代,因为利息也是资产运转的成果的流出,这也是财务上往往用息税前利润展开投资效果分析的原因。

但指标①与②将联系起来,一起分析酱结构对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影响,这是后面的杜邦财务体系的基础。

3.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 = 净利润/年末发行在外普通股股份的加权平均数 使用这个指标,注意:

①净利润是指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这样才有分子分母口径上的一致,如果发行的有优先股,将优先股股息扣除。

②如果年度内未发生普通股股数增减变化,则分母就可取用期初数代表,如果年度内发生了普通股股份数的增减变动,可按下式确定分母:

发行在外普通

股加权平均数

=

期初发行在外普股数+当期新发普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期

-当期回购普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③公式提供的称为基本每股收益,如果考虑潜在普通股的影响,如可转债、认股权证、认股权,则往往要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提醒投资者,每股收益有下降的可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稀释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

/(

加权平均发行股份+全部具有稀释性证券转换为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④每股收益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评价该公司盈利能力,也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以了解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行业间的比较,以了解不同行业的盈利水平差异。

⑤现在的利润表,在净利润项目下,附以“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从产销规模考察盈利能力

这个分析的角度往往是借重利润表本身来展开,并辅以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比较来展开。

常用的指标有: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将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相互结合起来,可以洞察企业经营上的成本费用控制和定价决策的合理与否,如果若干年的销售毛利率相对固定,但销售净利率逐年下降,则很可能是期间费用失控,也可能是投资损失太大,或存在意外支出,另一方面,毛利率的下降,也不排除是因为原料价格上升或价格竞争所致。

太阳最红,长虹取景

下表是打民族牌、价格战的长虹,连续四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指标:

99 00 01 0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17% 15% 13% 15% ←毛利率 5%

3%

1%

1%

←净利率

三、对盈利信息中的噪音的处理

前已交代,利润表是满计观点下的利润表,它有点杂,但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予具有公正的评价,并能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则要改造利润表,以体现其真正的功能。

让会计报告利润正常化,有些非经常项目应毫不留情的清理出损益的运算过程中,还利润以正常面目。

大致说来,非经常项目有: 1.会计变更

会计变更,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先说这两个概念。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纳采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它不同于一般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

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如短期投资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的情况下,企业到底是按投资总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还是按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折旧是按直线法,还是加速法等,这属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会计政策一般情况下不能,也不应当随意变更,但若因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使得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改变原选有的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的常用类型有:①坏账;②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所产生的损失;③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和净残值;④无形资产的受益期;⑤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限;⑥收入确认中的估计。

2.债务赎回损益

当利润发生变化时,企业会赎回部分债务,提前清偿债务而发生的收益或损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影响,这类损益不论是否列示为特殊项目,均应以非经常性项目对待,在盈利分析时剔除。

3.所得税调整

去除“递延税款”的影响,让“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从分析的角度看,利润尽可能“实”一点,因此,因确认而导致的“递延税款”与本期经营无关,剔除其影响。

4.后进先出清算

事情是怎么引起的,得费点口舌笔墨说清楚才行。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其发出存货的成本确定可以有多种方法供选择采用。如加权,FIFO,LIFO,个别计价等。如果就先进先出与后进先出作一番比较的话,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结论:在物价上升时期,销量低于供量时,

先进先出法下的销售成本<后进先出法下的销售成本

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后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

先进先出法下的利润>后进先出法下的利润 为分析这两种方法形成的差异,定义:

)()(L F 期末存货末存货后进先出储备-?

现构造这样几份资料,细读它。

一份是期末存货....

调整表——注意后进先出储备 一份是两种方法下销售成本的相互转换

存 货 调 整 表

←单位:元

注意行(2)的储备变化,××98、××99、××00这三年有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99,××00年的销量可能大于其供量,当期的销量中可能动用了期初“低成本存货”。

调整后进先出法下销售成本至先进先出法

这最后一栏是如下开发出来的:当期购货=销售成本+期末-期初 示意图:

注1:这购货一栏数字的得出,是借助了户头的平衡关系而得的。

注2:第二份表格中的第三栏,即先进先出法下的销售成本是可以如下计算的。 销售成本(F )= 期初存货(F )+购货-期末存货(F ) 销售成本(L )= 期初存货(L )+购货-期末存货(L ) 上式减下式有

销售成本(F )= 销售成本(L )+(期初存货(F )-期初存货(L ))

-(期末存货(F )-期末存货(L ))

销售成本(L )+期初后进先出储备-期末后进先出储备

)

!()

()(净增量啊期初后进先出储备期末后进先出储备销售成本更自然--L

注3:这第三行的数据开始是难接受的,怎么先进先出下的销售成本反倒比后进先出法下的高呢?这不与前面的假说有点相反了吗?这正是要给予解释的。可以推断,物价可能处于“下降通道”。另一个可能是,销售了更多的期初存货,而且,那可能是低成本存货。

注4:上面的分析,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在物价上升时期,当本期销售量大于本期购货量时,低成本的期初存货进入了销售成本,这称为后进先出清算。后进先出清算的出现,降低本期的销售成本,造成收益的提升,也导致以前隐藏的所得税在当期涌现,由此造成更多现金的流出。所以,有企业为了“喘口气”,“捂袋子”,不惜走险,购入比销量更多的存货,把储备捂起来。

注5:注4已分析到,企业可能通过下策来捂储备,这样,为了还复销售成本的真面目,有必要将后进先出法下的销售成本调整为先进先出法下的销售成本,对储备进行调整式的清算。

注6:盖子也有不得不掀开的时候,当经营衰退,产品结构调整时,甚或削减人员、企业要关门时,企业列报的利润却异乎寻常的好,这往往后进先出清算,储备出笼所致。

注7:后进先出清算,往往是企业步入衰败的信号,实证研究发现,清算与行业有关,是一种系统风险,削减或重建往往伴随着后进先出清算的发生。

由储备定义

5.资产准备

只是剔除准备中非经常性部分。

6.资产处置损益

这是黔驴技穷之招,企业往往在主营业绩不佳时,通过资产的处置,并不公正的交换价格,挽盈利于不倒,功不可没啊,这往往反映于营业处收入之中。

7.利息资本化

这一招,国家是以借款费用会计准则来规范的,它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利润的正确性。

8.其他营业外收支

如诉讼损益,关闭企业分部损益等。

讲来说去,我们希望得到能反映企业真实努力成果的经营成果业绩,将这些发生频率不高,属偶发性收支,给予剔除,莫不是为了这一目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有用的信息。

四、对非经常性项目的界定

前已看到,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是分析利润的质量的很重要的一步,但经常与非经常,如同本期与下期,有时区分它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现在,大致说来,下列行为属于非经常性项目。

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

评:这是打长期资产的主意,而长期资产,往往是企业对未来的战略储备,处理战略储备,心中对现在的焦虑是可想而知的,一般地,农民是不会轻易处理母鸡的,这种处置带来的损益,往往是置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之中。

2.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

评:这是强盗行为,盗窃国库。为什么政府要干这种勾当呢?说白了,有赃可分,你想想,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公司,政府大多在其中有股份,甚或有些握大权者在其中有干股哩。

3.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评:政府补贴,有时是狼外婆,于企业而言,有外婆的慈祥,但对股民而言,

则是狼。因为获得政府补贴后,有些企业就获得了再融资的资格,脏手就开始伸向股民了。

4.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评:开山修路,向来往行人收取过路费,这没有什么不正常,将资金让渡给他方使用,收取合理的资金占用费,这也是合乎情理的,问题是,当这种占用费异乎寻常时,就不好解释了,如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定额收取回报,在避免不良资产亏损的同时,凭空获得一块利润。

5.短期投资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

评:人家金融机构,干的是熙凤的营生,投资损益是其主营,合情又合理。

6.委托投资损益。

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常耍的流氓手段。

7.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

8.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9.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

这是会计账面利润的常用调节手段,藏于前,露于后,美名曰稳健,使利润光滑。

10.债务重组损益。

这是债权债务方常常心知肚明的串通合谋而整会计报表的手法。

11.资产置换损益。

这由非货币性交换(易)来给予规范。

12.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13.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

五、盈利的质量分析

利润表的背后,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对其信息提出质量要求。因此,利润的质量可以从企业对谨慎性原则的利用上来给出一部分评价。

1.对利润从谨慎性角度,进行质量分析

下面的这些“小节”,大都是大家熟悉的,列举:

(1)收入的谨慎度高

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若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只有在售出商品的退货期满时才确认收入等。

(2)在物价上升时期,使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存货

一般情况下,这会使当期收入与存货的较高的销售成本配比,利润较为稳重。

(3)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和过去的信贷损失高度相关

换句话说,没有乱捏“坏账准备”。

(4)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和较短的折旧年限。

(5)无形资产采用较短的摊销年限

如:如果合同、法律规定了摊销年限的,摊销年限从短。如果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则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6)资本化利息和虚拟资产最小化

这里,对虚拟资产给点说明

由于会计中普遍使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损益,配比原则的要求,会计分期的影响,使得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而按照资产能为未来带来经济效益的特征来看,它们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资产,这种虚拟资产的存在,就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蓄水池”,企业可以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多记少摊,是处理此类虚拟资产的共同特点。

(7)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

充分考虑了研发的高风险性

(8)开佃费费用化

(9)雇员工资、福利支出的谨慎度高

(10)对或有损失(如诉讼、债务担保等)计提充分的准备

(11)尽量减少表外债务融资

(12)不存在未发生收益

(13)不存在非收现的收益

(14)充分和清晰的披露信息

2.从现金流的角度评价盈利

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更由于会计方法的多样性,会计估计的存在,使得利润容易受到粉饰,而现金净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它是真金白银,基本上无法过度粉饰操纵。因此,利用现金流来对盈利的质量进行侧面的评估,不失为一个好的看问题的角度,有人把这一角度称为“利润的测谎器”。

利用现金流来评定利润的质量,一般来说,要坚持动态的观点,即多看几期的数据,看其大势、趋势,什么数据呢?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数据。并借这些原始数据,生出一些有创造性、能说明问题的指标。

看下面的表格资料

ACC公司现金毛利率和销售毛利率

点评:(1)表中的有些指标具有创新的价值,如现金毛利率、购货付现率等。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1.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本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1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73,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营业费用4,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管理费用21,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财务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元,增长%;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9,万元,增长%;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长%;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 3.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3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公司利润积累有了极大增加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将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低于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优化、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损益表分析

损益表的定义和构成 损益表定义 又称为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一段时间内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记录,反映了这段时间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及税收状况,报表结果为公司实现的利润或形成的亏损。 损益表模板:

营销收入 营销收入也叫营业收入或经营收入,是指公司在一定时间内,销售货物提供服务所得的金额。 销售收入净额 销售收入减去销售退回及折让余额是销售收入净额,也就是公司的实

际营业额。 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及折让=销售收入净额 经营费用 企业在销售和提供服务的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如员工工资,水电费,折旧费,杂项费,这些费用都要被从企业总收如中扣除。前期损益调整 前期损益调整是指因为会计政策的变更或发现错误所作出的调整,调整遵循一致性原则,保持企业前后期会计信息保持口径一致。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证明新会计政策更适用于要被取代的会计政策才能允许被变更。新的会计政策必须能反映出更好的效果和财务状况才能被视为更适用。 会计政策更改后,现阶段和相应阶段的数额须在新政策中重申,同时必须找到积累的调整在当期盈亏表中注释。它包括对相关时期股东资金动作的协调,以显现调整后的有效性。 其他报表 保留盈余表 损益表上的数据是用来准备另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保留盈余表,其被视作企业运营中第四重要的财务报表。 保留盈余能体现在一段时期被从初初始到最终盈余的变化状况,尤其在财政年。 计算公式:

最终盈余=期初盈余-股东分红+净收入 请注意净收入是从损益表中获得,需要考虑到投资量和向股东派发的分红,因此企业能根据盈余表中体现的盈余,根据投资和分红状况作出战略性的决策。根据公认会计准则,要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必须与盈余表同时准备。有时候盈余表会与损益表合拼,或者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盘点盈亏汇总表 盘点盈亏汇总表体现出在特定时期内,股东资金在总体盈亏中增加或减少的程度。 此报表的目的是强调某些数目,即使它们比较明显,否则只会出现在账户的数据中。例如: -波动较大的汇率 -从物资重新估价中获得的较大收益 -前期损益调整(体现在损益表中) 如果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上几点是重要因素。又是它们会凸显出商业活动上的重要改变。比如在对境外子公司重新评估资产时由于巨大汇率变动会对股东造成物质价值损失。 合并损益表 合并损益表适合于运用于母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带领公司群的状态,同时也要用到合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表。合并损益表在于把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有效地看作一个整体。它以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

利润表综合分析

利润表综合分析 一、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冀中能源利润水平分析表简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2010年2009年增减额增减 一、营业收入30,289,161,376.44 20,245,537,812.43 10,043,623,564.01 49.61% 减:营业成本22,529,703,512.91 14,848,212,092.00 7,681,491,420.91 51.73% 营业税金及附加337,554,753.30 232,813,395.18 104,741,358.12 44.99% 销售费用577,419,674.65 407,111,205.72 170,308,468.93 41.83% 管理费用3,217,546,397.51 2,382,149,788.38 835,396,609.13 35.07% 财务费用300,070,437.30 213,635,662.73 86,434,774.57 40.46% 资产减值损失92,601,049.33 -137,230,180.96 229,831,230.29 -167.4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195,490,137.67 497,430.20 -195,987,567.87 -39400.01% 二、营业利润3,038,775,413.77 2,299,343,279.58 739,432,134.19 32.16% 加:营业外收入387,996,274.45 146,161,625.61 241,834,648.84 165.46% 减:营业外支出105,695,954.71 196,047,633.79 -90,351,679.08 -46.09% 三、利润总额3,321,075,733.51 2,249,457,271.40 1,071,618,462.11 47.64% 减:所得税费用833,949,672.35 637,007,700.24 196,941,972.11 30.92% 四、净利润2,487,126,061.16 1,612,449,571.16 874,676,490.00 54.25% (一)净利润或税后利润分析 冀中能源2010年实现的净利润为2,487,126,061.16元,比上年增长了874,676,490.00元,增长幅度为54.25%,增长幅度较高。从水平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 是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了1,071,618,462.11元引起的,所得税费用比上年增长了 196,941,972.11元,两者相抵,净利润增长了874,676,490.00元。 (二)利润总额分析 冀中能源利润总额2010年较2009年增长了1,071,618,462.11元,关键原因是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了241,834,648.84元,增加比例为165.46%,主要是由于政府补助中煤矿安全 改造项目中央、地方投资补助和本公司之子公司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期收到破产重 整补贴款增加所致。同时,营业外支出的减少也是导致利润总额增长的有利因素,公司营业 外支出减少了90,351,679.08元,下降了46.09%;主要是由于上期本公司按国家政策提前 报废矸石电厂和章村电厂部分小火电机组,导致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增加和本公司之子公司河 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拆迁,处置无形资产土地损失较大所致。此外,营业利润的 增长也是利润总额的增长的有利因素,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739,432,134.19元,增长率为 32.16%。综合作用影响,导致利润总额增加了1,071,618,462.11元。 (三)营业利润分析 冀中能源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的增加导致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 10,043,623,564.01元,增长率为49.61%。主要是由于本期煤炭市场整体需求回升,本公司 主要煤炭产品的综合售价上涨及销量增加所致。但由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 用、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以及投资收益大幅度的下降,增减相 抵后,使得营业利润增加了739,432,134.19元,增长32.16%。 二、利润构成变动分析

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编制单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 单位:百万元 2012年度2011年度增减额增减%一、营业收入4683050776-3,946-7.77%减:营业成本3196332252-289-0.90%营业税金及附加166259-93-35.91%销售费用39744215-241-5.72%管理费用336730633049.92%财务费用135880755168.28%资产减值损失-74403-477-118.36%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号填列)-139-68 -71104.41% 投资收益(损失 号填列)161141 2014.18%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538 -13-34.21%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60979847 -3,750-38.08% 加:营业外收入10071022-15-1.47%减:营业外支出22477147190.91%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2532 -7-21.88%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 号填列)688010792 -3,912-36.25% 减:所得税费用8691430-561-39.23%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60109361 -3,351-35.80%

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 - 383 -383-1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868648 -2,962-34.25% 少数股东损益324712-388-54.49%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0.75 1.14 -0.39-34.15% (二)稀释每股0.75 1.14 -0.39-34.15% 六、其他综合收-56-32 -2475.00% 七、综合收益总59549329 -3,375-36.1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总56328616 -2,984-34.63%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322712 -390-54.78% 通过分析三一重工利润水平分析表,可以看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较2011年降低了3,946百万元,降低幅度为7.77%,说明公司的经营规模有所下降。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利润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利润6097百万元,比上年减少了3,750元,降低率为38.08%。减少幅度较大,从水平分析表上看,公司营业利润减少主要是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比上年降低3657百万元引起的,同时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20百万元,这也是导致营业利润增长的有利因素;由于销售费用比上年减少241百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增长304百万元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增长551百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比上年减少71百万元,资产减值损失比上年减少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1.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本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1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73,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营业费用4,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管理费用21,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财务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元,增长%;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9,万元,增长%;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长%;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 3.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3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公司利润积累有了极大增加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将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低于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优化、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利润表分析案例

净利润分析 格力公司2011年实现净利润5,297,340,543元,比上年增长了994,135,046元,增长率为23.10% 。从水平分析表看,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272,237,835元引起的;由于所得税费用比上年增加278,102,788元,二者相抵,导致净利润增长994,135,046元。 利润总额分析 格力公司2011年利润总额增长1,272,237,835元,关键原因是公司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了1,795,524,606元,增长率为65.37% ;同时营业外收入减少507,538,527,营业外支出增加15,748,243,导致利润总额减少。 营业利润分析 本公司营业利润比上年增加了1,795,524,606元,增长率为65.37% 。营业收入增长是营业利润增长的一个因素,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2,723,848,454元,增值率为36.7%。同时,由于营业成本、管理费用、投资收益的增加,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减少,使增减相抵后营业利润增加1,795,524,606元,增长率为65.37 %。 二、利润表垂直分析表

利润结构变动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公司2011年度各项财务成果的构成情况。其中,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46%,比上年度增长了0.92% ;本年度利润总额的构成为7.61%,比上年度的8.37%减少了0.76% ;本年度净利润的构成为6.37% ,比上年的7.12%减少了0.75%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

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1、企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债务法)。(1)应付税款法: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当期所得税费用二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A、递延法: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本期所得税费用二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注: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二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 间性差异X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二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 间性差异X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二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X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二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当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X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B、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所得

利润表分析模板

利润表分析 一、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1.净利润分析:该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330704万元,比上年增加110807万元, 增长了50.39%。,增长幅度较高。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加了89247万元,增长幅度57.34%,少数股东权益增加了21559.50万元,增长了33.56%。从水平分析表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了136601.00万元引起的,由于所得税增加了25793.80万元,二者相抵,使得净利润增长了110807.00万元。 2.利润总额分析:该公司2003年实现利润总额379251.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 135810.00万元,增长幅度为55.06%。 1)营业利润增加是关键因素。营业利润增加了135810.00万元,增长率为55.79% 2)营业外收入增加是有利因素,营业外收入增加了2134.51万元,增长率为 42.04% 3)营业外支出增加是不利因素。营业外支出增加了1333.59万元,增长了326.84%。主要是处置非流动资产所致 三项内容增减相抵使利润总额增加了135810.00万元。 3.营业利润分析:该公司2003年实现营业利润379251.00万元,增加了135810.00万 元,增长率为55.79%. 1)关键因素是投资收益增加了70252.50万元,增长幅度为86.23%。主要是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所致 2)有利因素:A、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营业收入增加了162740.00万元,增长了 6.75%。从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在稳步的增长, 燃煤销售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有轻微下降,综合作用使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从 地区来看:该公司华东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开拓新市场, 向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发展。 B、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减少了1491.20万元。 3)不利因素:由于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使得营业利润减少4.其他指标分析: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增加了0.208元,增长了63.22%;其 他综合收益减少了11772.43万元减少了60.95%。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增减相抵使得综合收益增加了99034.00万元,增长了41.40%。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增加了77474.00元,增长了44.28%。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增加了21559.50万元,增长了33.56万元。 二、利润构成分析 该公司2003年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73%,比2002年增加了4.6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94%,比上年度增加4.66%;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85%,比上年度增加了3.73%。由此可知该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从营业利润构成看,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下降,投资收益比重上升是营业利润构成上涨的原因,利润总额构成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营业利润比重的增加。 三、营业利润水平分析 1.营业利润分析。该公司2003年实现营业利润379251.00万元,增加了135810.00万 元,增长率为55.79%.,营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从水平分析表上看,公司营业利润增长主要是营业毛利上年增加了89670.00万元,同时投资收益增长了70252.50万元,营业税金减少级附加减少了1491.20万元也是营业利润增加的有利因素。销售

2019会计继续教育《利润表分析》答案最全

利润表分析 1.在下列企业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中,不应列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是()。 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固定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 2.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3.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项目核算。() 错误 正确 4.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不影响当期营业利 润。() 错误 正确 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出售固定资产获得的净收入的是()。 主营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6.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7.在下列各项中 , 属于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 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的是()。 营业外收支 资产处置收益 其他收益 利得或损失 8.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 错误 正确 9.在下列各项中 , 属于利润表新增“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有关的 项目是()。 盘盈 政府补助 捐赠 债务重组 10.利润表新增“资产处置收益” 项目,能反映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 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错误 正确 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是()。 销售产成品 销售原材料 出租包装物 销售半成品 12.利润表中新增的“其他收益” 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错误

正确 13.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14.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 错误 正确 15.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16.在下列企业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中,不应列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是()。 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固定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 17.其他综合收益分为以后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将重新分类进损益 的其他综合收益。() 错误 正确 18.利润表中新增的“其他收益” 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错误 正确 1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一般分析的是()。 综合分析 分步分析 分项分析 分部分析 20.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不影响当期营业利 润。() 错误 正确 2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22.影响营业利润的收支项目一定会影响利润总额,但影响利润总额的不一定影响营业利 润。() 错误 正确 2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综合分析是()。 成本费用分析 水平分析 分部分析 分项分析 24. 营业利润是企业计算利润的第一步,通常也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盈利最主要、最稳定的关键来源。() 正确 错误

利润表的总体分析

第3章利润表分析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 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 1、单步式利润表是将本期发生的所有收入汇集在一起,将本期所有的成本费用汇集在一起,两者相减,一次计算出本期的净损益。 2、多步式利润表是按照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从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来分步计算、揭示利润的形成过程。 在我国,企业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 多步式利润表中,企业经营成果的列示层次和计算 过程如下: 第一步: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 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 第二步: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三、利润表的内容 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 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每股收益

四、利润表分析的目的与思路 利润表分析的主要目的: 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及时揭示企业经营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报表分析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利润表分析的基本思路: 1.增减变动分析 2.结构变动分析 3.财务比率分析 4.重点项目分析 第二节利润表的总体分析 一、利润表各项目的增减变动分析 利润表各项目的增减变动分析是对企业盈利状况及 其变化趋势所进行的总体性分析。 增减变动分析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编制比较利润表来进行横向分析。 具体有两种方式: 1、利润表水平分析 2、利润表趋势分析 利润表水平分析: 是通过编制利润的水平分析表,将企业利润表中 各项目的实际数与计划(预算)数进行比较,说 明企业完成经营计划(经营预算)的程度;将利 润表各项目的本期数与上期数进行比较,说明企 业各损益项目增减变动的情况;将本企业利润表 各项目的实际数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说明企业收益在同行业中的水平。 水平分析表的编制可以采用增减变动额(绝对额) 和增减变动百分比(相对数)相结合的方式。 利润表趋势分析: 利润表趋势分析是通过编制利润的趋势分析表,将企业利润表中各项目连续若干期的实际数进行比较,说明企业各损益项目增减变动的趋势。 趋势比较可以采用环比比较,也可以采用定基比较。 二、利润表各项目的结构变动分析 企业利润表各项目的结构变动分析是对企业盈利 构成状况及其变化所进行的总体性分析。 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编制共同比利润表来 进行纵向分析。 具体有三种方式: 1、利润表垂直分析 2、利润收支结构分析 3、利润业务结构分析 利润表垂直分析: 利润表垂直分析是通过编制利润的垂直分析表,将企业利润表中各项目的实际数与共同的基准项目实际数(一般为营业收入)进行比较,计算各利润项目占基准项目的百分比,分析说明企业财务成果的结构及其增减变化的合理程度。

教你如何巧看利润表

教你如何巧看利润表 【导读】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平衡公式来编制,主要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通过利润表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好坏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 利润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说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据以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企业的管理业绩; 二是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说明企业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利润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收入项目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利息等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当期收入的内容包括当期收讫现金的现金收入、上期预收账款实现的收入、本期发生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实现的收入。 第二是费用项目分析。 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分析时,首先要注意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用是否贯彻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原则。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费用要查明原因。同时对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明确各项目的

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分析利润表时,要与企业的财务情况说明书联系起来。 它主要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税金的缴纳情况、预计下一会计期间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推荐阅读: ·;资产类会计科目完全解析 ·;库存现金的管理规定及其核算原理 ·;实务支招:查找会计错账的四大方法 ·;企业财务控制的四项原则与三项措施

企业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表分析 从这张利润表中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作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利润的含金量和持续性,因此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在利润表中是非常重要的。99年相对于9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低,说明企业经营业绩呈下降趋势,而主营业务成本呈上升趋势,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势必会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降低,或者是主营业务的地区分布不同,行业经济不景气,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其他业务利润99年较98年有所增长,反映出企业在经营其他业务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一个企业最主要最关键还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重,主营业务所占比重越大,才越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越好。期间费用较上一年呈减少趋势,说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有所提升,降低了运营费用,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99年营业利润为负数,企业出现了亏损,很大程度是因为收主营业务成本提升而利润降低的影响,所以公司的实体经济做的很差,成本提升企业没有改变经营销售策略,成本提高企业可以相应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提高质量。以追求更大的利益。利润总额较上一年有所增长,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与补贴收入的增加,且营业外支出较上一年有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投资收入弥补了营业外收入,原因可能是投资股票、债券,获得投资收益的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99年净利润呈上升趋势。 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管理费用降低,而投资收入、政府补贴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弥补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使总利润大幅提高,因此净利润收益率增加,净利润也增加。但是这些营业外收入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所提升,因此企业最重要,最关键还是应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主营业务收入上去。 建议: ①要加强实体经济的建设,提高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 ②可以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④企业应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和平稳的增长速度。

2019会计继续教育《利润表分析》答案最全

利润表分析 1. 在下列企业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中,不应列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是()。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固定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 2. 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正确 3.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项目核算。() 错误 正确 4.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不影响当期营业利润。() 错误 正确 5.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出售固定资产获得的净收入的是()。 主营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6. 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7.在下列各项中 , 属于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的是()。 营业外收支 资产处置收益 其他收益 利得或损失 8.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 错误 正确 9.在下列各项中 , 属于利润表新增“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 有关的项目是()。 盘盈 政府补助 捐赠 债务重组 10.利润表新增“资产处置收益” 项目,能反映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错误 正确 11.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是()。 销售产成品 销售原材料 出租包装物 销售半成品 12.利润表中新增的“其他收益” 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错误

正确 13. 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14.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 错误 正确 15. 利润不仅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净额。() 错误 正确 16. 在下列企业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中,不应列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是()。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固定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 17.其他综合收益分为以后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将重新分类 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错误 正确 18.利润表中新增的“其他收益” 项目,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 助等。() 错误 正确 19.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一般分析的是()。 综合分析 分步分析 分项分析 分部分析 20.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不影响当期营 业利润。() 错误 正确 2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债务重组损失 盘盈损失 投资损失 捐赠支出 22.影响营业利润的收支项目一定会影响利润总额,但影响利润总额的不一定影响 营业利润。() 错误 正确 2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综合分析是()。 成本费用分析 水平分析 分部分析 分项分析 24. 营业利润是企业计算利润的第一步,通常也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盈利最主要、最稳定的关键来源。() 正确

利润表综合分析

利润表综合分析 、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冀中能源利润水平分析表简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2010 年2009 年增减额增减 一、营业收入30,289,161, 20,245,537, 10,043,623, % 减:营业成本22,529,703, 14,848,212, 7,681,491, % 营业税金及附加337,554, 232,813, 104,741, % 销售费用577,419, 407,111, 170,308, % 管理费用3,217,546, 2,382,149, 835,396, % 财务费用300,070, 213,635, 86,434, % 92,601, -137,230, 229,831, % 资产减值损失 力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195,490, 497, -195,987, % 二、营业利润3,038,775, 2,299,343, 739,432, % 力口:营业外收入387,996, 146,161, 241,834, % 减:营业外支出105,695, 196,047, -90,351, % 三、利润总额3,321,075, 2,249,457, 1,071,618, % 减:所得税费用833,949, 637,007, 196,941, % 四、净利润2,487,126, 1,612,449, 874,676, % (一)净利润或税后利润分析 冀中能源2010年实现的净利润为2,487,126,元,比上年增长了874,676,元,增长幅度为%增长幅度较高。从水平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了1,071,618,元引起的,所得税费用比上年增长了196,941,元,两者相抵,净利润增长 了874,676,元。 (二)利润总额分析 冀中能源利润总额2010年较2009年增长了1,071,618,元,关键原因是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了241,834,元,增加比例为%主要是由于政府补助中煤矿安全改造项目中央、地方投

利润表及其分析

第三章利润表及其分析 一、利润表的含义 利润表,或称损益表,是集中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一张动态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的中心是“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表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 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基本结构、格式 利润表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表首、表体和补充资料。 利润表的表首提供表名、编制主体、编制日期和货币单位等资料。 利润表的表体是利润表的主体。列示其具体项目,具体揭示公司财务成果的形成过程。 目前比较普遍的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它反映几个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三、利润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 (一)收入的特点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2、营业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建筑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四、利润表费用类项目及其他项目收入的的确认与计量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由此可以引发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按照费用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两类。 主营业务成本是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成本。 期间费用是公司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部分。 五、所得税的核算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量差异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应付税款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 六、分部报告及其分析 分部报告的概念 编制分部报告的现实意义 分部报告的划分 分部报告的内容、期间和披露形式 七、对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分析 对利润形成过程的分析

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要】通过对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同样有助于关注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关键词】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一、利润构成分析 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A型企业属于正常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最好,属正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这类企业财务状况最好。而B往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特殊情况发生损失而造成的亏损,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也会加以扭转,故该类企业可望迅速好转。C型企业属于危险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有盈利但非营业所得,而是靠非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会过多。D这类企业在不能获得主营业务利润情况下必导致亏损,该类型企业产品销售获得毛利已不能弥补期间费用的支出,产生营业亏损,继续下去亏损额越多,亏损比例越大,导致破产速度越快。E型企业属于濒临破产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然最终有盈利,但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既不会多,也不会持久。这种偶然性所得,

东风汽车公司利润表综合分析

东风汽车公司利润表综合分析 1、净利润分析。净利润是企业所有者最终取得的财务成果。或可供企业所有者分配或使用的财务成果。本例中。东风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364825503.9, 比上年减少了49784077.3,增长率为-12.01%。净利润非但不上升,反而有较大

幅度下降。从水平分析表来看,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8671746.33引起的,由于税收比上年下降了41112330.97元,二者相抵,导致 净利润下降了49784077.3元。 2、利润总额分析。利润总额是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企业 的营业利润,而且反映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情况。东风公司的利润总额下降8671746.33元.下降率为2.02%。关键原因是营业利润的减少引起的。公司营业利润较少了64588114.76元,降低率为16.46%。同时,营业外收入的增加和营业外支出的减少使利润总额有所增加,营业外收入增加了50106626.01元,增长 率为91.84%。营业外支出降低了58097442.42元,降低率为33.93%。综合作用的影响,导致利润总额降低8671746.33元。 3、营业利润分析。营业利润是之企业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税费、期间费用、资 产减值损失、资产变动净收益和对外投资的净收益,它放映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 业务的财务成果。东风公司营业利润降低。营业利润比上年降低了64588114.76,降低率为 16.64%,关键原因是和投资收益的减少引起的。投资收益降低了为125202675.26元,降低率为31.79%。同时,营业收入增加了1879944265.34元,增加率为15.12%。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均有超过14% 的增加。而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都在降低,综合所有因素的影响,使营业利润减少了64588114.76元。

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的分析(一) 一、先说一个大概 要想能对利润表展开分析,自然要弄明白: (1)编制该表的原理、基础有哪些。 (2)该表的组成要素或项目是些什么,怎么编排的。 (3)该表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定量信息,定量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得出什么样的定性式的结论。 (4)利润表在整个报表体系中与其它报表之间有无关系,如有,尽可能“有话请讲当面”。 (5)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 (6)利润表中的常见陷阱。 二、阅读理解利润表的一些准备工作 (1)利润表是三个会计假设的产物。这三个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这是理解利润表必须具备的理论涵养,三个假设中的前两项,大家可以查一查一般的教科书就行了,这第三个假设得单独列出来,因为它太重要了,后面还要经常用到它。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简称为应计制。它是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标准。标准的内容:以权利的应收和责任的应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更平白地说,是这样的;凡属于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问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为了对这段话印象更其深刻,我们否定式的表述它,有: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到,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便款项已经在本期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费用。总之,权责发生制的着眼点关注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归属期,而不是款项的收付期。 你在心中默念这几对账户:应收对预收,待摊对预提,可能对权责发生制有一个更好的背景理解。 (2)配比原则与利润表的格式

配比原则的谚语表达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如此表达,不能作为科学的定义。 会计准则对配比原则的表述为: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数学上可表示为:收入(T)-费用(T)=利润(T)。T表某一时期。 如果说上面的表达还是僵硬难懂的话,我尽己所能,再表达一次。配比的含义是:当其项营业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被确认时(成果),所有与赚取该营业收入相关的成本(耕耘)均应在同一会计期间转为费用,以便与营业收入配合而正确地计算损益。简言之,要报成果,得报努力。 配比原则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是怎样体现的呢?主要从两层意义上进行配比原则的贯彻。 一是从因果关系上强调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如果认定某项收入和某项成本存在因果关系,则在确认该项收入时,直接将该项相关成本转列作费用,并往往生成一些有意义的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单从名称上看,就明白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国人命名,哪有不顾字义的呢?它们的配合,还可以生成其他有意义的指标——主营业务利润。 二是从期间角度强调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凡无直接因果关系可循,又无预期未来经济效益可作为分摊成本之依据者,则已耗成本应在发生期间立即转为费用。这样,这种费用在期间的意义上达到了同收入的配合,也因此之故,这种费用也叫期间费用,典型的期间费用有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 配比原则在利润表上又如何体现呢?它的体现在利润表的格式上。 利润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单步式,一种是多步式。 单步式利润表,其意思是说,利润是一步计算而得。归扰所有收入,归扰所有费用,然后,来它个一步之差,得到利润。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强调一次期间配比。 多步式利润表,其意思自然是指利润的计算要靠多步的计算才能完成,它先进行收入与成本的因果配比,再进行期间配比,这样,你看到的多步式利润表上就有一些代表运算步骤的数字,你可否作一点区分工作:哪些是在进行因果配比?哪些是在进行期间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