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_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报告_光电效应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掌握光电效应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测量并分析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4. 利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某些物质表面时,物质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而逸出的现象。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光子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即 E = hv,其中E为光子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子频率。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如下:1. 光电效应的发生需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2. 光电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3.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电效应实验仪:包括光电管、滤光片、光阑、微电流放大器、示波器等;2. 汞灯:提供连续光谱;3. 电压表:测量光电管两端电压;4. 电流表:测量光电流;5. 数据采集器:记录实验数据;6. 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及灯电源接通,预热20分钟;2. 调整光电管与灯的距离,保持约40cm;3. 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实验仪电压输出端连接;4. 选择合适的电流量程,进行测试前调零;5. 切换到伏安特性测试档位,调节电压调节范围,记录所测UAK及I的数据;6. 改变入射光的频率,重复步骤5,记录数据;7.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伏安特性曲线;8. 根据伏安特性曲线,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压;9. 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计算普朗克常数。
五、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1.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入射光的频率、电压、电流等;2. 绘制伏安特性曲线;3. 根据伏安特性曲线,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压;4. 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计算普朗克常数。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2. 通过测量伏安特性曲线,得到了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压;3. 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计算出了普朗克常数的值。
七、实验心得1. 光电效应实验是光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光电效应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仪器的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物理理论和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光电效应现象,探究光的粒子性质以及光子能量与光电子释放之间的关系。
通过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和不同金属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记录光电流与光电压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表明光电效应与光的波长和光强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引言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与金属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从金属中脱离的现象。
该现象在物理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解释光的性质和研究光学器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通过利用光电效应现象,旨在深入理解光的粒子性质以及光子能量与光电子释放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装置包括光源、光电管、电路连接线、电流表、电压表和金属材料。
在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聚焦后照射到金属材料的表面。
光电管中的阴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并通过电路连接线与电流表、电压表相连。
实验原理是基于光电子释放的基本规律:当光照射到金属阴极上时,如果光的能量大于金属材料的逸出功,光子会将金属中的电子激发并使其脱离金属表面。
因此,通过测量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变化,可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实验1:测量不同波长光源下的光电流将光电管固定于试验架上,并选定一定光强的波长为λ1的光源照射于该光电管上,调整电压表至零位。
记录此时的光电流I1。
重复以上实验操作,使用波长为λ2的光源,记录光电流I2。
重复以上实验操作,使用波长为λ3的光源,记录光电流I3。
2. 实验2:测量不同光强下的光电流使用λ1波长的光源照射光电管,调节不同光强下的光电流值,并记录相应的光电流I和光电压V。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光电流与光电压的关系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光电流随着光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趋于平缓;(2)不同波长的光源下,光电流的大小存在差异,光电流随光的波长减小而增大;(3)在不同光强下,光电流的大小存在差异,光电流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报告_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报告_光电效应实验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探究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验证光电效应方程,以及了解光电效应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金属或半导体受到光照时,会发射出电子,形成电流。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包括:光电子的能量和频率无关,而与光的强度有关;光电子的能量等于光的能量减去逸出功;光电效应的电子是瞬间发出的,不受路径依赖。
三、实验器材1.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包括光源、金属光电效应电池、反射镜等)2. 数显直流电压表3. 稳压电源4. 电阻箱四、实验步骤1. 将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组装好并接通电源。
2. 调节稳压电源的电压,使得数显直流电压表的测量值在合适范围内。
3. 改变光电效应电池的位置,使光照射到光电效应电池的不同位置。
4. 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电流变化,并记录下光电效应电池的位置和电流值。
5. 改变稳压电源的电压,重复步骤3-4,记录下不同电压下的光电效应电池的位置和电流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绘制出光电效应电流与光电效应电池位置和稳压电源电压的关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进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实验讨论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可以比较不同电池位置、不同电压下测得的电流值,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进行计算,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讨论光电效应的应用,并对实验中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了解了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验证了光电效应方程。
同时也了解到了光电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在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科学实验报告光电效应

科学实验报告光电效应科学实验报告:光电效应摘要:光电效应是描述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之一。
本实验以镁为实验材料,研究光电效应。
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测量光电流和光电子的最大动能,验证了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光电效应的相关理论。
引言: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产生电子的现象。
该现象对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光电池、光电二极管等。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了解入射光的强度和波长对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和光电流的影响,以验证光电效应的相关理论。
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a. 镁片:用研磨纸将镁片打磨至表面光洁。
b. 光电管:将镁片放入光电管的光敏材料槽内。
c. 光电流计:连接光电管输出端和光电流计输入端。
2. 实验步骤:a. 将光电管放置在黑暗箱内,确保周围环境光强为零。
b. 调整光电流计的灵敏度并记录。
c. 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如红、绿、蓝光)照射光电管,记录光电流值。
d. 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强度,如使用滤光片遮挡部分光线,记录相应的光电流值。
结果:1. 光电流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a. 对于相同入射光强度,光电流随着波长的减小而增加。
b. 在可见光区域内,光电流随着波长的减小逐渐增加,但当波长小于一定值时,光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c. 此现象符合光子能量与电子从金属中脱离所需的最小能量之间的关系。
2.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a.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适当增大入射光强度可以提高光电流的值,但当光强度过大时,光电流趋于饱和。
讨论: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与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相关的理论。
当入射光波长减小时,单个光子的能量增加,从而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电子从金属中脱离。
而光电流的增加是由于更多的光子激发了更多的电子。
然而,当波长小于一定值时,光子的能量已足够大,光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此外,入射光强度的增加也会增加光电效应的光子入射率,从而提高光电流。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会发射电子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现对于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光电效应进行实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光电效应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一,光电效应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使用一台紫外光源照射金属表面,观察其对光的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表面会发射出电子,这表明光子的能量被转化为了电子的动能。
此外,我们还改变了光源的波长和强度,发现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对光电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这进一步验证了光电效应与光子能量的关系。
实验二,光电效应与金属种类的关系。
接着,我们选取了不同种类的金属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不同金属对光电效应的响应也存在差异。
一些金属表面对光的反应更为敏感,可以更快地释放出电子,而另一些金属则需要更高能量的光子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这表明金属的物理特性对光电效应有着重要影响。
实验三,光电效应的应用。
最后,我们讨论了光电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光电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传感器等领域。
通过对光电效应的深入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光能资源,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光电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转换现象,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通过对光电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机遇。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摘要:光电效应是一种困扰科学家长时间的现象,它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质。
本实验通过观察在不同条件下,光对金属表面产生的电流变化,来研究光电效应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效应不仅与光的频率有关,还与光的强度有关。
实验对于光电效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引言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光电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光的本质、验证量子理论以及发展光电子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光照射对金属表面产生的电流变化来研究光电效应的特性。
2.实验原理光电效应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设。
根据该假设,光的能量是以光子的形式传播的,一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与金属表面的束缚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表面的束缚电子的最小能量(逸出功),束缚电子被激发并从金属表面逸出,形成电流。
3.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单色光源、金属样品、电离室、电压源和电流计。
实验方法是将金属样品安装在电离室的荧光参与槽中,利用单色光源照射金属样品,调节电压源的电压,测量电离室内的电流。
4.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光照射下不同电压下的电流数据。
(1)光电效应的电流与光源的频率有关。
在固定光源强度的情况下,电流随光源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当光源频率增加时,光子的能量增加,有足够的能量逸出金属表面的束缚电子也就增加。
(2)光电效应的电流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在固定光源频率的情况下,电流随光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光的强度决定了光子的数量,光子的数量增加,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概率也就增加了。
(3)光电效应的电流与电压有关。
在固定光源频率和强度的情况下,电流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个饱和值后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随着电压的增加,电子获得的能量也增加,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数量增多,但金属中自由电子数量是有限的,当电子数量达到饱和时,电流不再增加。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电效应的现象,探究光电效应的产生原因和机理,验证经典物理及量子物理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同时,通过实验手段,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子入射到金属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发生电流现象。
其中,光子是电磁波的微粒子化现象,具有能量和动量,而激发出自由电子的能力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有关。
根据光电效应的机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Kmax=hv-φ其中,Kmax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h为普朗克常量,v为入射光的频率,φ为金属的逸出功。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实验步骤:1.搭建光电效应实验仪器2.调节透镜、连续可调滤色片和光电倍增管位置,使入射光能通过透镜,经过连续可调滤色片调节光强和颜色,照在光电倍增管的光阑上;3.调节负电压源,调整阴极电位和光电倍增管的一级电压,使阴极处处于负电荷状态,光电倍增管处于正电荷状态;4.调节连续可调滤色片,找到满足当前阴极电流和电压的最小光强,记录下来;5.逐步增加入射光的频率,记录光电流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阴极电压为2.5V时,光强为7.0*10^-5W/cm^2时,光电流为0.38nA;光强为1.0*10^-4W/cm^2时,光电流为0.48nA;光强为1.5*10^-4W/cm^2时,光电流为0.53nA。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得到的斜率为 4.5*10^-6A/V,截距为0.302nA。
利用公式,我们可以算出入射光的波长λ:Kmax=hv-φ,得到v=h/λ,代入得到λ=4.11*10^-7m。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有关。
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加,光电流也随之增加,但是入射光的强度对光电流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
这符合光电效应的机理,也验证了经典物理及量子物理的解释。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试验目标】(1)懂得光电效应的纪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熟悉.(2)测量普朗克常量h.【试验仪器】ZKY-GD-4光电效应试验仪,其构成为:微电流放大器,光电督工作电源,光电管,滤色片,汞灯.如下图所示.【试验道理】光电效应的试验道理如图1所示.入射光照耀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感化下朝阳极A迁徙构成光电流,转变外加电压,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征曲线.光电效应的根本试验事实如下:(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I-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对必定的频率,有一电压U0,当≦时,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U0,被称为截止电压.(2)当≧后,I敏捷增长,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成正比.(3)对于不合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合,如图3所示.(4)截止电压U0与频率的关系如图4所示,与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随不合金属而异)时,不管光的强度若何,照耀时光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异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在开端照耀后立刻有光电子产生,所经由的时光至多为秒的数目级.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其实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想象的那样,散布在波阵面上,而是分散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的光子具有能量E = h,h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耀到金属概况上时,一次被金属中的电子全体接收,而无需积聚能量的时光.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战胜金属概况对它的吸引力,余下的就变成电子分开金属概况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道理,爱因斯坦提出了有名的光电效应方程:(1)式中,A为金属的逸出功,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由该式可见,入射到金属概况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流才为零,此时有关系:(2)阳极电位高于截止电压后,跟着阳极电位的升高,阳极对阴极发射的电子的收集感化越强,光电流随之上升;当阳极电压高到必定程度,已把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几乎全收集到阳极,再增长时I不再变更,光电流消失饱和,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成正比.光子的能量<A时,电子不克不及离开金属,因而没有光电流产生.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截止频率)是=A/h.将(2)式代入(1)式可得:(3)此式标明截止电压是频率的线性函数,直线斜率k = h/e,只要用试验办法得出不合的频率对应的截止电压,求出直线斜率,就可算出普朗克常数h.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说清楚明了光电效应纪律.【试验步调】1、测试前预备1)将试验仪及汞灯电源接通(汞灯及光电管暗盒遮光盖盖上),预热20min.2)调剂光电管与汞灯距离为约40cm并保持不变.3)用专用衔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试验仪电压输出端(后面板上)衔接起来(红—红,蓝—蓝).4)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所选档位,进行测试前调零.调零时应将光电管暗盒电流输出端K与试验仪微电流输入端(后面板上)断开,且必须断开连线的试验仪一端.扭转“调零” 旋钮使电流指导为.5)调节好后,用高频匹配电缆将电流输入衔接起来,按“调零确认/体系清零”键,体系进入测试状况.假如要动态显示收集曲线,需将试验仪的“旌旗灯号输出”端口接至示波器的“Y”输入端,“同步输出”端口接至示波器的“外触发”输入端.示波器“触发源”开关拨至“外”,“Y衰减”旋钮拨至约“1V/格”,“扫描时光”旋钮拨至约“20μs/格”.此时示波器将用轮流扫描的方法显示5个存储区中存储的曲线,横轴代表电压,纵轴代表电流I.2.测普朗克常数h:测量截止电压时,“伏安特征测试/截止电压测试”状况键应为截止电压测试状况,“电流量程”开关应处于A档.1)手动测量①使“手动/主动”模式键处于手动模式.②将直径4mm的光阑及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盒光输进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此时电压表显示的值,单位为伏;电流表显示与对应的电流值I,单位为所选择的“电流量程”.用电压调节键→.←.↑.↓可调节的值,→.←键用于选择调节位,↑.↓键用于调节值的大小.③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不雅察电流值的变更,查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的值,并将数据记于表1中.为尽快找到的值,调节时应从高位到低位,先肯定高位的值,再按序往低位调节.④依次换上365.0 nm,435.8 nm,,404.7 nm的滤色片,反复以上测量步调.2)主动测量①按“手动/主动”模式键切换到主动模式.此时电流表左边的指导灯闪耀,暗示体系处于主动测量扫描规模设置状况,用电压调节键可设置扫描肇端和终止电压.(注:显区左边设置肇端电压,右边设置终止电压)试验仪设有5个数据存储区,每个存储区可存储500组数据,由指导灯暗示其状况.灯亮暗示该存储区已存稀有据,灯不亮为空存储区,灯闪耀暗示体系预选的或正在存储数据的存储区.②设置好扫描肇端和终止电压后,按动响应的存储区按键,仪器将先消除存储区原稀有据,等待约30秒,然后按4mV的步长主动扫描,并显示.存储响应的电压.电流值.扫描完成后,仪器主动进入数据查询状况,此时查询指导灯亮,显示区显示扫描肇端电压和响应的电流值.用电压调节键转变电压值,就可查阅到在测试进程中,扫描电压为当前显示值时响应的电流值.读取电流为零时对应的,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U 的值,并将数据记于表1中.表1 U0—关系光阑孔Φ= mm按“查询”键,查询指导灯灭,体系答复到扫描规模设置状况,可进行下一次测量.将仪器与示波器衔接,可不雅察到为负值时各谱线在选定的扫描规模内的伏安特征曲线.3.测光电管的伏安特征曲线:此时,将“伏安特征测试/截止电压测试” 状况键切换至伏安特征测试状况.“电流量程”开关应拨至 A档,着从新调零.将直径4mm的光阑及所选谱线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盒光输进口上.测伏安特征曲线可选用“手动/主动”两种模式之一,测量的最大规模为-1~50V.手动测量时每隔0.5V记载一组数据,主动测量时步长为1V.记载所测及I的数据.①从低到高调节电压,记载电流从零到非零点所对应的电压值并作为第一组数据,以后电压没变更必定值(可选为1V)记载一组数据到数据记载表中.换上546nm的滤色片,反复上述试验步调.②在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记载统一谱线.统一入射距离.光阑分离为2mm,4mm,8mm时对应的电流值于数据记载表中.③在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并记载统一谱线.统一光阑.不合入射距离时对应的电流值于数据记载表中.【试验数据处理】(1)求普朗克常数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与关系数据记载表 光缆孔mm 4=Φ波长i λ/nm频率)10/(14⨯i ν截止电压U 0i /V由试验数据得到的截止电压U 0与光频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截止电压与光频率的关系曲线由可知,上述直线的斜率为e h,则普朗克常量为:而由最小二乘法的得到的斜率的尺度差为013945.0=b s ,则可知所求的普朗克常量h 的不肯定度为:测得的普朗克常量h 与公认值0h 的相对误差为:试验得到的普郎克常数为:s J h ⋅⨯±=-3410)7.00.6(. (2)做出两种波长及光强的伏安特征曲线试验中,得到的试验数据记载表如下:对于435.8nm 的滤色片,入射距离L=400mm,光阑4nm,数据记载为:AK U I -关系V U AK /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10A I -⨯0 V U AK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10A I -⨯V U AK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0/(10A I -⨯V U AK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10/(10A I -⨯V U AK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0/(10A I -⨯对于546.1nm 的滤色片,入射距离L=400mm,光阑4nm,数据记载为:AK U I -关系V U AK /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10A I -⨯V U AK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10A I -⨯V U AK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0/(10A I -⨯V U AK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10/(10A I -⨯V U AK /4344454647484950⨯)I-/(10A10由试验得到的数据绘制出的两种波长及光强的伏安特征曲线如Array下:不合波长及光强下的伏安特征曲线(3)因为照到光电管上的光强与光阑面积成正比,用②中数据验证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同样用③中数据验证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对于试验②:在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记载统一谱线.统一入射距离.光阑分离为2mm,4mm,8mm时对应的电流值,数据记载表如下:P-关系IM光阑孔Φ2mm 4mm 8mm⨯I-)/(10A10光阑孔Φ2mm 4mm 8mm)⨯I-10/(10A由试验数据得到饱和光电流与光阑面积的关系曲线如下:Array饱和光电流I与光阑面积S的关系曲线图由图可知,饱和光电流I与光阑面积S在入射光波长不变时成正比例关系,而光强又与光阑面积成正比,从而验证了光电管的饱和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对于试验③,在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并记载统一谱线.统一光阑.不合入射距离时对应的电流值,来验证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数据记载表如下:-关系PIM入射距离200 250 300 350 400 L/mmI-⨯/(10A10)入射距离200 250 300 350 400 L/mm⨯I-)10/(10A对于光阑面积S 不变时,因为入射距离的变更,使统一波长光的光强产生转变.测验测验将光源看做点光源,其发出的光为球状,则必定距离处的光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距离的平方分之一成正比.若要验证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可经由过程验证光电流与距离的平方分之一成线性关系而间接征得.依据P I M 关系,得到光电流与距离的平方分之一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光电流强度与入射距离平方分之一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其间关系在试验误差许可的规模内,较好的相符了某种线性关系,证清楚明了这种假设具有成立的可能性.从而也证清楚明了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试验剖析与误差评论辩论】1.阳极反向电流,暗电流,本底电流若何影响测量成果?答:阳极反向电流是因为光电管束造时因为光电管阳极沾上少数阴极材料,则在入射光照耀或入射光从阴极反射到阳极后都邑造成阳极电子发射.当值为为负值时,阳极发射的电子向阴极迁徙形成阳极反向电流,从而当试验中测得电流为零时,对应的并不是截止电压,对试验造成误差.而对于暗电流和本底电流是热激发产生的光电流和杂质光散射光电管产生的光电流.它们的影响是:若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于光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则会使测得的的绝对值增大. 2、 在该试验中可能消失的误差有:(1) 在现实的测量中,因为光电管的阳极电流.暗电流.本底电流及电极间接触电压的影响,给试验成果带来误差.(2) 试验中滤色片有必定的狭缝宽度,滤色片产生的光其实不完满是单一的滤色光.(3) 试验中以汞灯作为光源,而汞灯在交变电压变更的情形下其实不克不及完整稳固,产生的光也不稳固.(4) 在读数时,因为产生的光电流的变更,仪器示数会有渺小的跳动,产生读数误差.(5) 装有阴极管的暗箱关闭不严,可能会受到杂光的影响.【试验结论】1.试验测得的普朗克常量为s J h ⋅⨯+=-3410)7.00.6(,与公认值s J h ⋅⨯=-34010626.6的相对误差为-9.4%.2.由试验得到的伏安特征曲线可知,在光电效应中,跟着光电管两侧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增大速度越来越慢,光电流的值逐渐趋于稳固,即饱和光电流.而跟着反向截止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变成零.而光电流刚好为零时的电压成为反向截止电压.且波长短的光频率大,对应的光饱和电流的值越大,反向截止电压的值也越大.3.在光电效应中,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并且当光强相等时,波长越短,频率越大的光,产生的饱和光电流越大.并且在光电效应中,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而光强可能与入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但不克不及确实认定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材料124班 实验时间:10时00分 第十一周 星期四 座位号:28 一、 实验名称: 光电效应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γ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 ν=,其中
h =6.626s J ⋅⨯-3410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21
2
h m W νυ=+ (1)
式中,ν为入射光的频率,m 为电子的质量,υ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W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1/2mv 2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
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eu 0-1/2mv
2
=0 (2) 代入上式即有
0h eU W ν=+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ν<W ,则不能产生光电子。
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ν0=W/h ,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ν0也不同。
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
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的频率ν成正比,,将(3)式
改写为
上式表明, 截止电压0U 是入射光频率ν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率ν=ν0时,截止电压00=U ,没有光电子逸出。
图中的直线的斜率k=h/e 是一个正的常数:
ek h =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U 0-ν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
其中C e 191060.1-⨯=是电子的电量。
1. 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3是利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
频率为ν、强度为P 的光线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即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
如在阴极K 和阳极A 之间加正向电压AK U ,它使K 、A 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从光电管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加速作用,随着电压AK U 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将逐渐增多。
当正向电压AK U 增加到m U 时,光电流达到最大,不再增加,此时即称为饱和状态,对应的光电流即称为饱和光电流。
由于光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当两极间电位差为零时,仍有光电流I 存在,若在两极间施加一反向电压,光电流随之减少;当反向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光电流为零。
图4 入射光频率不同的I -U 曲线 图5 入射光强度不同的I -U 曲线
爱因斯坦方程是在同种金属做阴极和阳极,且阳极很小的理想状态下导出的。
实际上做阴极的金属逸出功比作阳极的金属逸出功小,所以实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暗电流和本底电流。
当光电管阴极没有受到光线照射时也会产生电子流,称为暗电流。
它是由电子的热运动和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造成的。
室内各种漫反射光射入光电管造成的光电流称为本底电流。
暗电流和本底电流随着K 、A 之间电压大小变化而变化。
阳极电流。
制作光电管阴极时,阳极上也会被溅射有阴极材料,所以光入射到阳极上或由阴极反射到阳极上,阳极上也有光电子发射,就形成阳极电流。
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实际I ~U 曲线较理论曲线下移,如图6。
00()h W h
U e e e
ννν=
-=-
图6 伏安特性曲线
由于暗电流是由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产生,与阴极正向光电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上随电位差U呈线性变化,因此可忽略其对遏止电位差的影响。
阳极反向电流虽然在实验中较显著,但它服从一定规律。
因此,确定遏止电位差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⑴ 交点法
光电管阳极用逸出功较大的材料制作,制作过程中尽量防止阴极材料蒸发,实验前对光电管阳极通电,减少其上溅射的阴极材料,实验中避免入射光直接照射到阳极上,这样可使它的反向电流大大减少,其伏安特性曲线与图5十分接近,因此曲线与U轴交点的电位差值近似等于遏止电位差U
,此即本实验采用的交点法(或零电流法)。
⑵拐点法
光电管阳极反向电流虽然较大,但在结构设计上,若使反向光电流能较快地饱和,则伏安特性曲线在反向电流进入饱和段后有着明显的拐点,如图6中虚线所示的理论曲线下
移为实线所示的实测曲线,遏止电位差U
0也下移到U’
点。
因此测出U’
点即测出了理论值
U。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整仪器
(1)连接仪器;接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充分预热(不少于20分钟)。
(2)在测量电路连接完毕后,没有给测量信号时,旋转“调零”旋钮调零。
每换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3)取下暗盒光窗口遮光罩,换上365.0nm滤光片,取下汞灯出光窗口的遮光罩,装好遮光筒,调节好暗盒与汞灯距离。
2、测量普朗克常数h
(1)将电压选择按键开关置于–2~+2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A 档。
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
(2) 将直径为4mm 的光阑和365.0nm 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电暗箱输入口上。
(3) 从高到低调节电压,用“零电流法”测量该波长对应的0U ,并数据记录。
(4) 依次换上405nm 、436nm 、546nm 、577nm 的滤色片,重复步骤(1)、(2)、(3)。
(5) 测量三组数据,然后对h 求平均值。
3、测量光电管的伏案特性曲线:
(1)暗盒光窗口装365nm 滤光片和4mm 光阑,缓慢调节电压旋钮,令电压输出值缓慢由0V 伏增加到30V ,每隔1V 记一个电流值。
但注意在电流值为零处记下截止电压值。
(2)在暗盒光窗口上换上577nm 滤光片,仍用4mm 的光阑,重复步骤(1)。
(3)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别作出两种光阑下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U ~I 。
4、探究饱和电流与光通量、光强的关系
⑴控制电压U=30.0V,波长为365nm,L=400nm 时,记录光阑孔分别为2、4、8时的电流。
-3
-2
-1
1
Y A x i s T i t l e
计算普朗克常量: 当利用不同频率ν的单色光分别作光源时, 可以测出不同频率下的
遏止电位U a 。
作出U a 与ν的曲线, 测曲线的斜率K 为K = h /e =∆U/∆v 便可求出普朗克常数h 。
K=∆U/∆v=0.4016⨯10-14
h=ek =1.1602⨯10-19⨯0.4016⨯10-14=6.433⨯10-34 J •S
-3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50
100
150
200
###
Y A x i s T i t l e
X Axis Title
注意事项
1、微电流测量仪和汞灯的预热时间必须长于20分钟,连线时务必先接好地线,后接信号
线。
切勿让电压输出端A与地短路,以免损坏电源。
微电流测量仪每改变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2、微电流测量仪与暗盒之间的距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当一致。
3、注意保护滤光片,勿用手触摸其表面,防止污染。
4、实验结束时应盖上光电管暗合遮光盖和汞灯遮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