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发展”的理论的提出者是()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解析】B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继维果茨基之后,苏联又ー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卓有成效地研了“教学与发展”这一课题。
他把这种发展称作“一般发展”。
2.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D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不同,青少年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其二,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成熟【解析】B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
我国古代,有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有“孟母三迁”故事,这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4.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解析】B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和形式运算时期。
5.对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的是()A.科技B.教育C.环境D.遗传【解析】D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6.我国古代,有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这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_____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解析】B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31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31儿童身心发展概述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儿童身心发展概述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为使小学教育能够真正地促进儿童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因此就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简单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也可称为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 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
其中,身体的发展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1/ 9增强又有助于有机体的正常发育。
二是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等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纲】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真题】1.2021华中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2021 天津师大简答: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2021 浙师简答: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时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2021 东北师大论述:论述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各自作用5.2021 东北师大简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6.2021 中山论述: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7. 2021 陕师大简答: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8.2021 中山简答: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9.2021北师简答:试评“环境决定论“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含义1.广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2.狭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3.分类: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 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② 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
③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三方面联系:人的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因论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2)外铄论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内因论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2、柏拉图——认为“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内,人只有通过追忆才能获得知识;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是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1、荀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即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和外印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 0—1岁/青春期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第三章知识点讲解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知识体系及思维脉络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发展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环境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核心考点1人的发展的含义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3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试重点: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身心两方面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包括各个身体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心理的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的是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把握发展的概念,需要明白两点:1是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积极的变化或者说是是一种进步,不是消极地变化。
2是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教育不等于发展。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概念所谓遗传物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2)遗传物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物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具有可塑性3“遗传决定论”这是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片面夸大遗传物质素质作用的错误思想,它否定了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桑代克、霍尔等。
如“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再如我国“生而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天才论”“血统论”等。
典型真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典型真题(辨析题)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这个说法错误。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展

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总的条件和背 景,制约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人的生活活动圈。由 家庭、邻里、亲友、伙伴、娱乐场所、工作 单位等构成。微观社会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 出一定信息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而 直接的。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 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特征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 展
1、人的哪些方面能通过遗传传递,哪些不 能? • 一般而言,人的形态特征如外貌、身高、 体重、骨骼构造以及神经组织的类型等是 通过遗传传递的。 • 生物学家的研究和人类生活的经验到目前 为止证明:获得性行为是不能通过遗传传 递的。人的知识、道德意识与行为等都是 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2、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 • 现有研究的结果表明: • 在常态下,人在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能力 的强度与反应的灵活程度上有类型的差异; 脑在大小、体积上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脑在 结构上的差异较大,如左脑与右脑的结构, 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在人脑的微观结构上。但 这种差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智力差 异,还是一个有待科学家揭破的“谜”。 • 总体而言,常态下遗传带来的差异并不显著。
• 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的基本 规律制约,又纷呈差异与独特。个体发展 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 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 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 实个性的过程。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的、着眼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一)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 1.体育 (1)对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体育是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幼儿各器官、组织正在发育之中,尚未成熟;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睡眠、新鲜空气等的需要较多。因此合理地对幼儿实施体育,能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体育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幼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均优于缺乏锻炼的幼儿。
体育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体弱多病的幼儿不仅身体素质不好,其心理的诸多方面,如性格、情感等也往往出现问题。体育不仅让幼儿的肌体得到锻炼,而且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能使幼儿保持愉快轻松的情绪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能促使幼儿敏捷地思考,勇敢地行动,乐观地克服困难,充分地体验成功,从而发展主动性,形成坚强勇敢、开朗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
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答案(1)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的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oA.感知觉B大脑和神经系统C机体的正常发育D.智力的成熟2 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 “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这一观点源于()表现出来。
A.《学会生活》B.《学会学习》C.《民主主义与教育》D.《学会生存》4. 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o①遗传作用②教育价值③家庭影响④文化的功能⑤人的能动性A.①④B.①⑤C.②③D.②④5.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来自学校教育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统一性D协调性6.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题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7.格塞尔的“ 同卵双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o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妀变而妀变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8.主观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
主观能动性无论如何表现都离不开( ).A实践B活动C玩耍D游戏9.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是( )oA. “近朱者赤,近至者黑"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 “ 孟母三迁“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10.《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0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1.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呈现了先发展头部后发展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后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12.某位家长和老师聊天,说到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说明学生正处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