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子热运动 ppt课件

液态 气态
较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
较大
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 分子群可以相互滑过
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具有流动性。
很小
每个分子几乎都能自由运动
没有固定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具有流动性。
知识总结
物质的构 成
分子热运 动
分子间的 作用力
分子动 理论
目标测试
1.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 充满烟味,这属于_扩__散___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__度____有关。
目标测试
4.如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 是( C )
A.甲是气态 C.丙是气态
B.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目标测试
(多选)4.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甲: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乙:悬挂很重的重物后两个铅块仍没有被拉开,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丙:用力推入活塞,活塞内的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丁: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新知讲解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提出问题:同学们对物质的构成有怎样的看法呢?
演示实验:在一个量筒内装入50mL水,再装入 50mL酒精,过一会观察现象。你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能解释此现象吗?
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间存在间隙。
新知讲解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 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 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交流与讨论:两瓶的位置可以交换吗?
认识内能PPT教学课件

热传递
1.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物体
转移到
高温部分
低温物体 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 间)
(同一物体 之间)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 了
滑下时摩擦 发烫了
内能增加了
钻木取火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认识内能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 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运动着的 篮球具有
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 也具有动能
将已知事物跟 未知事物进行 比较根据它们 的相同或相似 推知未知事物 也可能有某种 属性这是科学 认识的一种重 要方法。
气体燃料
液体燃料
你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燃料吗?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不 同的。
在物理学中,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 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符号:q 单位:J/kg(J/m3)
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1kg的煤在完全燃烧 时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J。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练一练
例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 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下表面 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会( D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水的浮力 C.变大,由于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D.变大,由于玻璃上的水分子与水里的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2 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
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仔细观察所
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墨水在温水中扩散的更快些。
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a)墨水 在冷水中
(a)墨水 在温水中
2.分子热运动
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练一练
例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 《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 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无规则运动 加快,说明当时 周边的气温突然 升高 。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练一练
例4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C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吗?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 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 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 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1)会收缩的液膜。 (2)塑料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在慢慢提起弹簧 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3)花瓣上的水珠有一定的形状且没有散开。
视频:(4)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 它们紧密接触后,居然可以在下面吊起重物。
结论:这四种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引力。 试试:(4)用手将铅笔壳压缩,容易吗? 回忆:(5)你试过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 吗? 结论:这两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斥力。
总结3:
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 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何 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时是斥力起 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动画分析:何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 时是斥力起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 有关。可以用“一根弹簧连着两个小球” 来理解。
大总结: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4、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阅读后填表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上等量的 酒精和水,然后将它们倒入同一个长细口 锥形瓶中。观察它们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 体积的和的大小。 现象: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一个量筒中 他们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的 和小一些,说明分子之问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 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结论2:分子间有间隙。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
根据生活经验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对下列 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打开盛香水的瓶子, 我们会闻到什么?
墙内开花墙外香, 说明了什么?
闻到香味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一杯水放的时间 长了,会怎么样?
一滴红墨水滴在 清水中会怎样?
减少与蔓延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放煤的地方,时 间长了会怎么样?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 列规则,就像坐在 座位上的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可 以移动,就像课间 教室中的学生。
气态物质的分子 几乎不受力的约 束,就像操场上 乱跑的学生。
课堂总结
1、扩散现象: 2、扩散的实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越剧烈。 4、分子动理论:
变黑说明: 固体分子也在运动
活动1 1、打开盛香水的瓶子 2、将墨水滴入水中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 么?
结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一、认识分子动理论
科学家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 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五 年,发现铅片里有金,金片里有 铅,相互渗透了约1mm。
扩散: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发生彼此进入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 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固、液、气 三态中的分子
自学教材112页上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生活中的物理
1、 漂在水面上的两个油滴会自动合到 一块去,猜想:说明了什么? 2、打气筒在打气时,开始时比较好压缩, 这说明了什么?越往后来,情况发生了什 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分子间有空隙 实验证明: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空隙 . 3.分子间的作用力 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 和 斥力 ,分子间的引 力使分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分子间的斥力可使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内 容:物质是由大量 分子 组成的,分子在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 动,分子间是有 间隙 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如图 1 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
(2)如图 2 实验中,图 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 b 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 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 d 表示 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3)如图 3 实验中,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
13.(2019·临沂)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我 市也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极大改善了山区环境.在丰富多彩的赏花节中, 游客徜徉在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分子 无规则运动 的结果;汗流 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 蒸发 (填物态变化名称), 实现降温解热.
14.(2018·贺州)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
1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在排列上的特 点,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C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12.(2019·桂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 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分子热运动》课件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分子如此之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 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
象,叫做扩散。 实验观察1 气体扩散现象
气体扩散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观察2 液体扩散现象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固体间的扩散现象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 会变黑,用笤帚扫都 扫不干净。
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 没有相互作用力。
四、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 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 斥力。
2.物理方法小结
分子的世界我们无法观察,但是却能通过实 验,得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事实,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热运动 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观察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 动。 解释现象:为什么刚炒的热菜比凉菜更容易闻到香味?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分子热运动》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光年: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 000光年。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千米: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约5 200 km,南北约 5 500 km。
米: 姚明的身高是2.26 m。 毫米: 学生刻度尺的最小一格是1 mm。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1、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2、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23、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 坦 24、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 带给别 人信心 ;已经 信服的 人,方 能使人 信服。 ——麦 修·阿诺 德 25、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 炼的; 任何幻 灭都不 能动摇 他们的 信仰: 因为他 们一开 始就知 道信仰 之路和 幸福之 路全然 不同, 而他们 是不能 选选择 的,只 有往这 条路走 ,别的 都是死 路。这 样的自 信不是 一朝一 夕所能 养成的 。你绝 不能以 此期待 那些十 五岁左 右的孩 子。在 得到这 个信念 之之前 ,先得 受尽悲 痛,流 尽眼泪 。可是 这样是 好的, 应该要 这样… …——罗 曼·罗 兰 2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 弯路, 犯过错 误,并 不是坏 事,更 不是什 么耻辱 ,要在 实践中 勇于承 认和改 正错误 。——爱因斯 坦88我 们的理 想应该 是高尚 的。我 们不能 登上顶 峰,但 可以爬 上半山 腰,这 总比待 在平地 上要好 得多。 如果我 们的内 心为爱 的光辉 所照亮 ,我们 面前前 又有理 想,那 么就不 会有战 胜不了 的困难 。——普列姆 昌德 27、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 分板上 。
10、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 它力量 大,而 是由于 昼夜不 舍的滴 坠。只 有勤奋 不懈的 努力才 能够获 得那些 技巧, 因此, 我们可 以确切 地说: 说:不 积跬步 ,无以 致千里 。——贝多芬 11、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 迎合别 人的口 味而去 做一件 不属于 自我的 “难事 ”。一 旦“发 现自我 ”,就 要尽力 而为, 但要全 面了解 自己和 周围的 环境, 知道适 可而止 。 12、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 这种观 念,任 何事情 十之八 九都能 成功。 ——威 尔逊 1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4、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 人掠夺 ,勇气 却不会 被人剥 夺的。 ——雨 果 1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 个机会 ,而消 极的人 则在每 个机会 都看到 某种忧 患。 16、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
10、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 它力量 大,而 是由于 昼夜不 舍的滴 坠。只 有勤奋 不懈的 努力才 能够获 得那些 技巧, 因此, 我们可 以确切 地说: 说:不 积跬步 ,无以 致千里 。——贝多芬 11、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 迎合别 人的口 味而去 做一件 不属于 自我的 “难事 ”。一 旦“发 现自我 ”,就 要尽力 而为, 但要全 面了解 自己和 周围的 环境, 知道适 可而止 。 12、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 这种观 念,任 何事情 十之八 九都能 成功。 ——威 尔逊 1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4、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 人掠夺 ,勇气 却不会 被人剥 夺的。 ——雨 果 1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 个机会 ,而消 极的人 则在每 个机会 都看到 某种忧 患。 16、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与思考四
• • • • 观察实验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
应用:
•用焊锡来焊接金属 •破镜不能重圆的道理
想一想:将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 么?
思考:
• 既然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分子 不是抱成功团,而有空隙呢?有 引力和空隙应该很容易压缩,那 为什么固体,液体不容易压缩呢? • 我的假说是----理由是--------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教研组
观察与思考一
• 观察实验 • 现象归纳 • 讨论: 空气瓶中颜色变深说明了什么? 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说明了什么? 其原因是什么? • 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观察与思考二
• 观察实验 • 现象归纳 • 讨论: 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 水颜色变深说明了什么? 其原因是什么? • 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解释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它们共同起 作用。 (1)间距很小时(小于1埃),斥力大 于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阻碍进一步接 近。 (2)间距稍远时(稍大于1埃),引力 大于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阻碍一进一 步远离。 (3)
•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 其他结论: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 结论一: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 无规则的运动
想一想:
•怎样使硫酸铜和水的 扩散做的更快一点呢?
观察与思考三
• • • • 实验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你认为分子运动有规律吗?
• 我的猜想是-----我的理由是------
扩展资料:
故事
• 用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磨对很光滑 的铅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 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 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归纳
• 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物理上把这种现象叫做 扩散 • 思考: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
• 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了: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
应用: •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 决定蒸发快慢的三个 因素 •用分子运动知识证明 分子间有空隙
想一想: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分 子又是运动的,为什么 老师手中的粉笔会保 持一定的形状而没有 分散开来呢?
习题
1. 在满满一杯水中加入一匙糖,水不会溢 出,为什么? 2. 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为什么不掉下来? 3. 断了的粉笔压在一起后为什么不掉下来? 4. 无风的时候,桂花物能飘香,为什么? 5.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 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 什么原因?
6、在做扩散实验时如果把装有二氧化 氮的瓶子放在装空气的瓶子上方,也 会看到二氧化氮进入了空气之中,这 个现象能否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 无规则运动?为什么? 7、一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分子 不在运动,对吗?
• 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它对悬 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颗粒的撞击也是不平衡的, 因此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颗粒将做永不停息 的无规则运动,该现象由布朗最先观测到,因 此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之为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和颗粒大小有关,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颗粒越小,布朗运 动也越显著.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的布 朗运动. • 它是分子运动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