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商校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商校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商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供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了解电力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基本过程;–熟悉供电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电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具备供电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能够对供电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2.电力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基本过程;3.供电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4.供电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5.供电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6.供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供电技术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供电技术的问题和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电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供电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供电技术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供电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18.电力系统中的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通信的需求与特点;
-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19.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应急响应;
-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20.综合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
-探讨解决方案及其效果评估。
5、教学内容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将通过以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
22.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23.电力系统模拟与仿真;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应用;
-模拟实际电力系统运行案例分析。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0.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
-电力系统的调度、监控与控制;
-电力市场的运作及电力需求侧管理。
3、教学内容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教学内容,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1.电力质量的评价与改善;
-电压波动、谐波、三相不平衡等电力质量问题;
-无功补偿、滤波器等改善措施。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比、变流比的计算;
-三相变压器的结构及连接方式。
7.电动机的种类及其启动方法;
-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原理;
-直接启动、星角启动、自耦启动等方法的应用。
8.电力系统的保护;
-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原理;
-保护装置的配置及动作过程。
9.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2)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3)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4)熟悉供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的问题;(2)具备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3)熟练使用相关电力工程软件进行仿真和计算;(4)掌握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分析。
3.供电设备及其应用: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力线路、继电保护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调控: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力系统的运行调控策略。
5.电力系统仿真与计算: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和计算。
6.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电力设备的安装步骤、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和处理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力系统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力实验,加深对电力设备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供电技术)

35KV变电所主要电气部分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1.2设计指导思想1.3 35KV变电所发展第二章变电所的设计2.2变电所设计的一般原则2.3 变电所结构形式选择第三章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方式3.1电气主接线设计3.2 35kV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确定3.3 6KV接线形式的选择第四章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与无功补偿4.1.1变电所主变容量的确定4.1.2主变压器的选择4.2无功补偿4.2.1无功补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5.1 短路电流计算概述5.2本设计的短路计算类型5.3 短路计算相关公式5.4 短路计算过程第六章高压电器的选择:6.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6.2 各电压等级侧断路器的选择6.2.1 35KV侧断路器的选择6.2.2 6KV侧断路器的选择6.3 各电压等级侧隔离开关的选择6.3.1 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6.3.2 35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6.3.3 6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6.4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6.4.1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6.4.2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6.5 电抗器的作用与选择6.6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6.6.1 熔断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6.6.2 熔断器的选择第七章供电接地保护7.1 防雷保护的设计7.2 接地装置的设计结论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在学校供配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和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能够针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術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路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2.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详细讲解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 内容列举: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电设备。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计算:学习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电路设计、设备选型、短路计算、负荷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内容列举: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安全操作。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供电课程设计十五页

供电课程设计十五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功率计算等基本电学公式,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源和负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进行电路的搭建、测试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功率计算、电源和负载的特性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第二章:欧姆定律,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第三章:功率计算,包括功率、功、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第四章:电源和负载,包括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纯电阻负载、电感负载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路基本概念、公式推导等理论内容。
2.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手操作,进行电路搭建、测试和分析。
3.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1.教材:选用《供电技术》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
2.实验设备:包括万用表、示波器、电路实验板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实验视频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教学时间:每个星期上课2次,每次1.5小时,共15周。
3.教学地点:实验室和教室。
供电技术某小区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某小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供电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供电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2.供电技术的关键技术:讲解供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使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3.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介绍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和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电力系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供电技术课程教案

《供电技术》课程教案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用电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掌握基本的供电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等技能,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奠定基础。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供电技术》课程共4学分、98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授课,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如表1所示。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1.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将供电技术相关内容具体到实际项目中。
2.以供电课程设计为主线,围绕设计内容展开项目练习。
重点、难点突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各项目可操作性强,项目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企业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对当专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了解,并提高创新能力。
3.在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把真实的实际情境融入到教学课件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有关供电方面最新成果与动态,通过课堂授课、课程教材和教学课件,并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训室等资源,使教学多样化,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性强的新型教学模式。
4. 教学评价多元化,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形式,以闭卷为主,成绩以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期考笔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期评成绩=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40%+期考笔试成绩40%。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力系统的概念;2.掌握供电的基本要求;3.了解国家标准的额定电压;4.了解供电系统电压的选择方法;5.掌握供电系统组成、运行方式;6.掌握中性点运行的三种系统;7.掌握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的方法;8.掌握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法;;9.掌握计算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的方法;10.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11.导体最小热稳定截面确定方法;12.了解电气设备的动、热稳定校验方法;13.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选择方法;14.掌握成套配电设备选择效验方法;15.掌握选择输电线路截面的方法;16.掌握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敷设方法;17.掌握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维修方法;18.了解防雷措施;19.了解选择、安装、调试接地装置的方法;20.掌握电气安全的一般措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1.1 工厂供电的意义在学完供电技术这门课程后,对电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概念、电能的质量指标和电力负荷等基本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也能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条件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工厂供电设计是整个工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厂供电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及发展。
工厂供电设计主要包括全厂变电所设计、车间配电系统所设计及车间动力和照明设计。
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它不仅能传送和分配,易于转换为其他的能源,而且便于控制、管理和调制,易于实现自动化。
所以,电能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1.2 设计概述1、工厂总平面图(参见附图-5)2、各车间用电设计资料(参见附表1)3、电源情况1) 电源电压等级10KV2) 电源线路,用一回架空非专用线向本厂供电,导线型号为LJ —70,线路长度为5公里;3) 电源变电所10KV 母线短路容量最大运行方式时为300MVA ,最小运行方向时为200MVA ,单相接地电流为10A ;4) 电源变电所10KV 引出线继电保护的整定时限为1.6秒。
4、全厂功率因数要求不低于《供用电规程》 5、计量要求高供高量 6、二部电价制收费:(1)电度电价为0.058元/度(2)设备容量电价4元/KVA 月(或最高量电价6元/KW 月)7、工厂为二班制生产,全年工作时数4500小时,最大负荷利用小时3500小时(均为统计参考值)8、厂区内低压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失3.5~5% 9、本地气象、地壤等资料: (1)海拔高度9.2米(2)最热月平均温度28.4℃ (3)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2.2℃ (4)极端最高温度38.5℃ (5)极端最低温度-15.5℃KMAX S KMIN =200MVA(6)雷暴日数35.6日/年(7)最热月地下0.8米的平均温度27.4℃1.3 设计任务及设计方案1、设计任务(1)设计说明书一份其内容包括以下主要部分:1)各车间与全厂的负荷计算,功率因数的补偿(放电电阻值)2)变(配)电所位置的确定,变压器数量、容量的决定3)全厂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与变电所主接线的确定4)高气压电气设备与导线电缆的选择5)短路电流的计算与电气设备的校验6)继电保护整定电流(2)设计图纸:1)变(配)电所主接线图一张(或将高、低压分开画两张)2)工厂变配电所和电力线路平面布置图一张3)继电保护原理展开图一张4)变配电所平剖面布置图一张(两张)(3)主要设备材料表一份2、设计方案我们根据工厂各车间的实际情况,利用需要系数法计算出各组设备容量、功率因数不满足供电规程,则进行无功补偿。
然后按功率距法确定负荷中心,根据变电所位置选择的原则确定了变电所的位置,如果车间的视在功率大于320KVA,则需设一个车间变电所,再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并选择了变压器的型号。
根据选择的额定容量计算短路电流,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一定要遵循选择的原则。
继电保护设计时,要就实际情况选择保护。
厂区采用电缆接线方式,高压电缆进线用硬铝母线,变压器室需抬高地平,窄面推进,双列,离墙安装。
设计时尽量使设计的方案简单明了,不浪费资源。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2.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一、负荷计算的内容负荷计算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计算负荷时一个假想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负荷计算要将各车间设备分组,求出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然后用需要系数法逐个算出分组的计算负荷,车间计算负荷以及全厂计算负荷。
按照要求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应该大于0.9,若不满足要求,需要对高压侧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同时,无功功率补偿要考虑设备安装地点和控制方式,根据补偿要求选择相应的成套补偿装置。
二、负荷计算的目的工厂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主要目的是:(1)全厂在工程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对全厂用电量做出估算以便确定整个工程的方案;(2)在设计工厂供电系统时,为了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容量,正确选择各种电气设备和配电网络,以及正确选择无功补偿设备等,需要对电力负荷进行计算。
2.2 负荷计算的方法工程上根据不同的计算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和不同类型的负荷,负荷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估算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单相负荷计算法,我们采用需要系数法。
一、进行负荷计算时,首先要将不同工作制下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换算成统一的设备容量。
1、长期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P e N2、反复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1)电焊机和电焊机组换算到=100%时的功率P e=P N式中—电焊机额定有功功率—额定负荷持续率—其值为100%的负荷持续率2)起重机换算到=25%时的额定功率P e=P N式中—起重机额定有功功率—额定负荷持续率—其值为25%的负荷持续率3)照明设备的额定容量可按建筑物的单位面积容量法估算P e=式中—建筑物单位面积照明容量W/m2S—建筑物面积m2二、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1、单台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就是其设备容量=P e2、单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式中—该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3、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式中—同时系数三、全厂的负荷计算全厂计算负荷用需要系数法逐级从负荷端计算到变电所电源进线处。
序号用电设备型号名称台数每台设备额定容量(千瓦)备注1 M2110内圆磨床 4.72 M2120内圆磨床 2 7.13 M7120A平面磨床 4.24 M7130K平面磨床 3 7.65 M131W外圆磨床 6.86 M8621A花键轴磨床 3 4.57 MQ1350A外圆磨床17.68 HO57外圆磨床17.69 Y2235弧齿轮滚齿轮 2 6.510 Y4245剃齿机 3.911 Y4632珩齿轮 2 4.812 YB31125滚齿轮23.613 Y38A滚齿轮 2 3.914 Y38滚齿轮 2 3.915 Y3150滚齿轮 3.116 C630—1M车床10.117 C620—1车床 3 7.618 L612020T卧式拉床22.119 YB6016花键轴铣床 3 6.820 Y5120A插齿机 2.421 Y54插齿机 3 3.622 Y236锥齿轮刨齿机 2.923 B6050牛头刨床 4 424 B69牛头刨床1125 B665牛头刨床 3 326 B5020插床 3 327 B5030插床 428 X62W万能铣床9.729 X502立式铣床 4.930 X63万能铣床13.231 X53T立式铣床13.332 Z535立式铣床 4.633 Z3040摇臂钻床 5.234 C6150车床7.635 C620—3车床8.336 CW6140A车床837 C620—1车床 2 438 C6150车床7.639 卧式珩磨机1040 C620—1车床7.641 C616A车床 3 3.342 C868丝杠车床 3 3.143 Y7132锥形砂轮倒角机 3 3.444 MG1432齿轮倒角机7.545 YJ9332齿轮倒角机 5 1.146 M3030砂轮机 6 1.547 Z521台式铣床7 0.648 Q11—3×1200剪边机 3 349 W67—40板料折边压力机 2 3.850 AX—320直流弧焊机1451 BS—330—1焊接变压器21KVA单相380伏52 5吨电动桥式吊车24.2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为:①冷加工机床:;1~47均分在这一组。
=0.16×485.312=77.65KW=77.65×1.73=134.3Kvar②剪床压床:;48、49归为一组。
=0.25×(3+3.8)=1.7KW=1.7×1.33=2.26Kvar③电焊机:65%;50归在这一组。
将电焊机的设备容量转换到=100%时的功率,且该组只有1台设备,=P N×14=11.29KW=1.33×11.29=15.02Kvar④焊接变压器:65%,;51号归于这组。
将弧焊变压器的设备容量转换到=100%时的功率,且该组仅有1台设备,故P N =21×0.4=8.4KW=P N×8.4=6.77KW,×=11.73KW=1.33×11.29=15.02Kvar⑤吊车:%;52号归与于这组。
将吊车的设备容量转换到=25%时的功率,且该组仅有1台设备,=P N×24.2=30.6KW=1.73×30.6=52.94Kvar⑥车间照明:S=0.01×2000×0.027×2000=1080=9W/,==9.72KW车间2的计算负荷:=×(77.65+1.7+11.29+11.73+30.6+9.72)=128.42KW=0.9×(134.3+2.26+15.02+26.86+52.94)=208.24Kvar ==244.65KVA==371.7A生活:=1.0,0①办公室(4层)照明:2352m2,=12W/ m2==28.224KW0Kvar②职工学校(3层)照明:S=2016 m2,=13W/ m2==26.208KW0 Kvar③仓库照明:S=780 m2,=5W/ m2==3.9KW0 Kvar④食堂照明:S=780 m 2,=12W/ m 2==3.9KW0 Kvar⑤车库照明:S=312 m 2,=7W/ m 2==2.184KW0 Kvar⑥门卫照明:S=180 m 2,=8W/ m 2==1.44KW0 Kvar则照明的总计算负荷为()=71.404KW=0Kvar=71.404KVA==324.56A其他车间的计算负荷见表2-2表2-2全厂的负荷计算表序号车间及用电设备组K dtan 计算负荷 Ic (A ) PcKW Qc kvar Sc kVA NO.1 第一车冷加工机床 0.16 1.73 63.78 110.33 127.43 起重机 0.15 1.73 12.69 21.95 25.49 照明12.9612.962.3无功功率补偿一、功率因数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功率因数产生的原因及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功率因数是衡量供配电系统是否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用户中绝大多数用电设备,如感应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电焊机及交流接触器等,它们都要从电网吸收大量无功电流来产生交变磁场,其功率因数均小于0.9,需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