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课程: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2.原始资料2.1 课题原始资料本建筑层数为16层,建筑高度为63米。
属一类高层建筑。
使用功能: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汽车库及人防,1~4层为商铺及办公室,5~16层为办公室等。
2.2 供电条件(1)供电部门110/10kV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1.5km处,10kV母线短路电流为20kA,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1路或2路10kV专线供电。
(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
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
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
(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
2.3 其他资料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8℃,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
当地年雷暴日数为35天。
当地地质平坦,海拔高度为100m,土壤为普通粘土。
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共1.5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第1周周一:熟悉资料及设计任务,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
周二: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设计绘制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图。
周三: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四: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五:设计绘制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
第2周周一: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电器及电线电缆选择计算。
周二:编制设计报告正文(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电子版。
周三:整理打印设计报告,交设计成果。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及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独立完成10kV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变电所出线部分设计分工合作完成)。
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制图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4.实物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文本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7.附录(课程设计有关图纸)。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供配电系统电气部分设计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起止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1)一、设计题目某时装有限公司供配电系统电气部分设计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基本内容、设计程序、设计规范等,锻炼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工程计算、工具书使用等能力,并了解供电配电系统前沿技术及先进设备。
要求根据用户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选择配变电所主结线方案、高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
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三、设计依据1、负荷情况该时装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高中档针织品服装、部分梭织服装,公司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主要由综合办公楼、裁剪车间、缝制车间、整烫车间、检品车间、印绣花车间等部门组成。
该公司大部分车间为三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100h 。
车间负荷情况见附表。
按二级负荷设计。
2、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公司与当地电业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可从某35/10kV 地区变电站取得工作电源。
该35/10kV 地区变距离本厂约为5km ,10kV 母线短路数据:()MVAS max .k 2003=、()MVA S min .k 1103=。
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
要求:①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不大于1.0s ;②在工厂10kV 电源侧进行电能计量;③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
3.自然条件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气温23℃,年最低气温-5℃, 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3℃,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6℃,年最热月地下0.8m 处平均温度25℃.主导风向为南风,年雷暴日数52。
平均海拔22m ,地层以砂粘土为主。
供配电系统的课程设计

供配电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供配电系统中常见的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学生能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原则,以及与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相关的重要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设计基本的供配电系统图,并进行模拟计算,验证系统运行的合理性。
3.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模拟操作,能够掌握供配电系统日常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供配电系统的复杂性,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耐心和细致。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对电力工程职业的兴趣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素养为核心,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电力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供配电系统的分类与运行特点2. 供配电系统设备- 变压器:原理、分类、运行特性- 断路器:原理、结构、操作过程- 保护装置:功能、分类、配置原则3.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原则与要求- 常见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法- 系统维护策略与操作流程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基础-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设备选型与参数计算- 系统模拟与优化5. 案例分析与实训操作- 典型供配电系统案例分析- 实训操作:系统图绘制、模拟计算、设备操作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意义供配电工程作为电气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学科,是电气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供配电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知,能够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根据现代社会对优秀工程师的需求,结合供配电工程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对供配电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使学生掌握普通配电系统和变电站的设计与施工原理。
2.让学生掌握低压配电系统、中压配电系统和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保护及联锁的原理与应用。
4.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的电缆线路、保护器及电表的应用与操作原理。
5.帮助学生理解电气故障的原理、处理方法、以及保证供电质量的必要性。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普通配电系统和变电站的设计与选址。
2.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修理。
3.中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修理。
4.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修理。
5.配电房及变电站的电气安装和验收原则及技能。
6.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保护及联锁的原理与应用。
7.电力系统中的电缆线路、保护器及电表的应用与操纵原理。
8.电气故障的原理、处理方法、以及保证供电质量的必要性。
课程设计对学生要求较高,希望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各种教学活动,认真完成每项教学任务,结合实际电气工程应用,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成为高素质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1.西安交通大学供配电工程研究与实践基地为教学平台。
2.以实践为主线开展教学,结合现代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3.配合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和现场讲解。
4.通过小组讨论、工程实例解析等形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5.每天进行工程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课程设计的评估方法1.通过平时实验、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教材阅读及课堂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

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供配电系统》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具体包括:•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等;•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保护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供配电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供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供配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
教学大纲如下: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供配电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2.供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讲解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电压等级和供电方式;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介绍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技巧;5.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保护措施: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保护装置及其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供配电系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供配电系统》,作为主要教学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学习;2.参考书:选取相关的电力系统教材和论文,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资源;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直观地展示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4.实验设备:实验室中的供配电系统设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和验证理论知识。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电源、线路、变压器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解释不同类型的电源及其工作原理。
3.分析电路的基本定律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特性。
4.识别和应用常用的电气设备和元件。
5.设计和优化简单的供电系统。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电路故障排查和供电系统的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将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意识和对供电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元件功能、电路分析以及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
具体包括:1.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2.电源设备:直流水源、交流电源、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3.供电线路: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的构造及电气特性。
4.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5.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
6.安全与环保:电力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环境保护要求。
教学大纲将按照供电系统的逻辑顺序内容,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供电系统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供电系统元件和整体运行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选择将充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电系统教材作为核心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电力工程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论文。
3.多媒体资料:制作供电系统的动画演示和视频讲座。
4.实验设备:准备电路实验所需的元件和实验台。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案例研究、技术动态等补充信息。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本文所述为关于“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的文档。
供配电工程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作为电力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因此,课程设计报告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作之一。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供配电工程是电力系统中非常核心和重要的部分,是实现电能输送和分配的关键环节。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供配电工程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和提升。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设计的开展和更新也变得非常重要。
二、课程目标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供配电工程的深入了解,熟悉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线路、设备、保护、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电网难题的初步能力。
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电力工程的实际运作,并且掌握基本的电气计算方法和电路设计技能。
三、课程内容1. 供配电工程的基础知识:电力系统的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设备、电网保护。
2. 供配电线路设计:配电线路设计的原则、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配电设备的选型:如开关设备、变压器、电缆等常用配电设备的选用、设计、维护方法及其安全措施。
4.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常用的自动化方案及其实现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 专业电气仿真软件:例如PLC仿真软件和电气绘图软件。
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完成电路设计和仿真,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2. 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建设一个具有较好的实验室环境和丰富的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
3. 电力系统实践:实践是学习供配电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将会深入实践中,了解电力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参与电力工程实践项目,熟悉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和电路。
五、课程评估课程设计评估包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学生的评估两部分。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
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范例1

3
工具车间
动力
360
0.25~0.35
0.60~0.65
照明
9
0.7~0.9
1.0
6
电镀车间
动力
250
0.4~0.6
0.70~0.80
照明
10
0.7~0.9
1.0
5
热处理车间
动力
160
0.4~0.6
0.70~0.80
照明
6
0.7~0.9
1.0
8
装配车间
动力
170
0.3~0.4
0.65~0.75
S30/kVA
I30/A
1
锻压车间
动力
350
0.3
0.65
1.17
105
123
--
--
照明
10
0.8
1.0
0
8
0
--
--
小计
360
--
113
123
167
254
2
铸造车间
动力
380
0.3
0.7
1.02
114
116.3
照明
8
0.7
1.0
0
5.6
0
小计
388
--
119.6
116.3
167
254
3
工具车间
动力
0.74
783.3
721.8
1065
1618
380V侧无功补偿容量
-420
380V侧补偿后负荷
0.933
783.3
301.8
83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范例)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XX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二、设计要求: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形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结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三、设计依据:1.工厂总平面图:2.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25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5h。
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
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
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
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3.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
该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
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15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的馈电变电站)距离本厂约7km。
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500MVA。
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7s。
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
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50km,电缆线路总长度为20km。
4.气象资料:本场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35o C,年平均气温为23o C,年最低气温为-8o C,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o C,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 o C,年最热月地下0.8m处平均温度为250C。
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雷暴日数为20。
5.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500m,地层以沙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1m。
6.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
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15元/kVA,动力电费为0.2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0.5元/kW.h。
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此外,电力用户需按新装变压器容量计算,一次性地向供电部门交纳供电贴费:6~10kV为800元/kVA。
四、设计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下列工作量:1、设计说明书,需包括:1)前言。
2)目录。
3)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4)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5)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类型的选择。
6)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设计。
7)短路电流的计算。
8)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9)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和校验。
10)变电所继电保护的方案选择。
11)附录——参考文献。
2、设计图样需包括:1)变电所主结线图1张(A2图样)。
2)变电所平、剖面图1张(A2图样)。
五、设计时间:2010 年1 月4 日至2010 年1 月17 日(2 周)学生:陈鹏指导教师(签字)2010年1 月2 日设计说明书一、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1.负荷计算:各厂房生活区的负荷计算如表2所示。
2.无功功率补偿:由表可知,该厂380V 侧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只有0.75。
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10kv 进线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0,暂取0.92来计算380V 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30(tan 1tan 2)812.2[tan(arccos 0.75)tan(arccos 0.92)]var 370varC Q P k k ϕϕ=-=-= 参照图2-6,选PGJ1型低压自动补偿屏,并联电容器为BW0.4-14-3型,采用其方案1(主屏)一台与方案3(辅屏)4台,总容量为84kvar*5=420kvar 。
因此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 侧和10kv 侧的负荷计算如表3所示。
表3 无功补偿后工厂的计算负荷二、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变电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工厂的负荷中心。
工厂的负荷中心按功率距法来确定,计算公式为式(3-2)和式(3-3)。
经计算,工厂负荷中心在(5.2,4.9)处,即5号厂房(车间)东南侧。
考虑到方便进出线及周围环境情况,决定在5号厂房(电镀车间)的东南侧紧靠厂房修建工厂变电所,其型式为附设式。
三、变电所主变压器和主结线方案的选择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根据工厂的负荷性质和电源情况,工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可有下列两种方案:(1)装设一台主变压器:型式采用S9,而容量根据式(3-4),选S NGT=1000kva>S30=875.kva,即选一台S9-100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至于工厂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由与临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2)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也采用S9,而每台容量按式(3-5)和式(3-6)选择,即S NGT≈(0.6~0.7)*875.kva=(525.~612.5)kva 而且S NGT≥S30(I+Ⅱ)=(167+160.8+53.1)=369.3kva因此选择两台S9-63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工厂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亦由与临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别采用Yyn0。
2.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选择:按上面考虑的两种主变压器的方案可设计下列两种主接线方案:(1)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结线方案:(2)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主结线方案:(3)两种主结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表4)表4 两种主结线方案的比较(1.51+1.44+3.25)万元=6.2万元万元=8.94万元,比一台主变多损耗2.74万元供电贴费按主变容量每kva900元计,供电贴费=1000kva*0.09万元/kva=90万元供电贴费=2*630kva*0.09万元=113.4万元,比一台主变方案多交23.4万从上表可以看出,按技术指标,装设两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略优于装设一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但按经济指标,则装设一台主变的方案远优于装设两台主变的方案,因此决定采用装设一台主变的方案。
(说明:如果工厂负荷近期可有较大增长的话,则宜采用装设两台主变的方案。
)四、短路电流的计算1.绘制计算电路:如下图2.确定基准值:设S d=100MVA,U d=Uc,即高压侧U d1=10.5kv,低压侧U d2=0.4kv,则115.53310.5dddI KAU KV===⨯22144330.4dddI KAU KV===⨯3.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电力系统 *1100/5000.2X MVA MVA ==(2)架空线路 查表8-37,得LGJ-150的00.36/x km =Ω,而线路长7km ,故 *22100(0.367) 2.3(10.5)MVAX kV =⨯Ω⨯= (3)电力变压器 查表2-8,得00 4.5z U =,故*3 4.5100 4.51001000MVA X kVA=⨯= 因此绘等效电路,如下图4.计算k-1点(10.5kv 侧)的短路总电抗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1)总电抗标幺值 ***12(1)0.2 2.3 2.5k X X X -=+=+=∑ (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3)*11(1)/ 5.5/2.5 2.2k d k I I X kA kA --===∑(3)其他短路电流"(3)(3)(3)1 2.2k I I I kA ∞-=== (3)"(3)2.55 2.55 2.2 5.6sh i I kA kA ==⨯= (3)"(3)1.51 1.51 2.2 3.32sh I I kA kA ==⨯=(4)三项短路容量 (3)*1(1)/100/2.540k d k S S X MVA MVA --===∑5.计算k-2点(0.4kv 侧)短路电路总电抗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1)总电抗标幺值 ****123(2)0.2 2.3 4.57.0k X X X X -=++=++=∑ (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3)*22(2)/144/7.020.57k d k I I X kA kA --===∑(3)其他短路电流"(3)(3)(3)220.57k I I I kA ∞-===(3)"(3)1.84 1.8420.5737.85sh i I kA kA ==⨯=(3)"(3)1.09 1.0920.5722.42sh I I kA kA ==⨯=(4)三项短路容量 (3)*2(2)/100/714.29k d k S S X MVA MVA --===∑以上计算结果综合如表5所示。
表5 短路计算结果五、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10kv 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表6)表6 10kv 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表6所选择设备均满足要求。
2.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表7)表7 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表7所选择设备均满足要求。
3.高低压母线的选择:参照表5-28,10kv母线选LMY-3(40*4),即母线尺寸为40mm*4mm;380V母线选LMY-3(120*10)+80*6,即相母线尺寸为120mm*10mm,而中性线母线尺寸为80mm*6mm。
六、变电所进出线及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1.10kv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1)10kv高压进线的选择校验:采用LJ型铝绞线架空敷设,接往10kv公用干线。
1)按发热条件选择:由I30=I1NT=57.7A及土壤温度25°C查表8-36,初选LJ-16,其35°C 时的I al =93.5A >I 30,满足发热条件。
2)校验机械强度:查表8-34,最小允许截面A min =35mm 2,因此按发热条件选择的LJ-16不满足机械强度要求,故改选LJ-35。
由于此线路很短,不需校验电压损耗。
(2)由高压配电室至主变的一段引入电缆的选择校验:采用YJL22-10000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的铝芯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1)按发热条件选择:由I 30=I 1NT =57.7A 及土壤温度25°C 查表8-44,初选缆芯截面为25mm 2的交联电缆,其I al =90A >I 30,满足发热条件。
2)校验短路热稳定:按式(5-41)计算满足短路热稳定的最小截面(3)222min 220024.725A Imm A mm ∞===<= 式中C 值由表5-13查得;t ima 按终端变电所保护动作时间0.5s ,加断路器断路时间0.2s ,再加0.05s 计,故t ima =0.7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