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

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200米 B.2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师说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C ;

2.A;

3.B ;

4.C;

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题2]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

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

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

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

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 B.17.6% C.6.2% 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 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

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4.从10年前至该年,

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A.12% B.19.7% C.30.3% 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师说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C ;

2.B ;

3.D ;

4.D;

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

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

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

8.4%。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

A .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 )A.2451元 B.4954元 C.4594元D.3728元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 )A.16.1% B.8.4% C.10.1% D.11.1%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 )A.50.7% B.26.2% C.34.6% D;

42.3%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 )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 【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C;

2.B;

3.C;

4.A;

5.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

8.4%,比较5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2.该地1992年与1976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3.与1976年相比,该地1992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 )A.4.8 B.4.8% C.3.8 D.3.8个百分点4.1992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粮食作物是( )。

A .大豆,玉米 B.谷子,小麦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

5.1976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 )。

A .21.4% B.14.3% C.10.5% D.64.3%【师说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A ;

2.D;

3.D;

4.B;

5.A。

第1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

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

到本题答案为A。

第2题,需要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

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

第3题,需要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部分找出数据,进行相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和

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4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行比较即可,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本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B。

第5题,该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

[例题2] 根据下图回答l-5题: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上说法都对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 )A.3 B.30 C.300 D.不能确定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A.5人 D.7人 C.7% D.5%【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B;

2.D;

3.C;

4.B;

5.C。

第1题,要求比较五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因为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因此不能单靠对扇形面积的观察就作判断,需要借助扇形中所标的数据来进行比较。经比较,很容易地就得出高中生所占比例最大。

第2题,是一个判断分析题,需要在通读完四个选项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3题,是寻找两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去除一个面积最大的,再去除一个面积最小的,剩下的三个无法用肉眼判断具体哪两个相同,因此,再参照各自的数据,很自然的就会得出中专生与初中生的人数相等。

第4题,1000×3%=30,故答案为B。

第5题,32%-25%=7%,答案为C。

(三)曲线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1-5题:

1.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是( )。

A .3月 B.6月 C.7月 D.9月2.销售量最高与最低的差是多少万公斤?( )A.200 B.300 C.400 D.4503.销售量在增大最多的月

份里增长了多少万公斤?( )A.50 B.100 C.150 D.2004.销售量增加的月份数与销售量减少的月份数之比为( )。

A .1:1 B.1:2 C.2:1 D.1:65.最低销售量为多少万公斤?( )A.200 B.250 C.300 D.350 【师说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B;

2.C;

3.C;

4.A;

5.B。

第1题,求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在这一题中,许多原本仅是坐标的数据也将被用到,通过观察可以得知,必须从3月份开始一直比较到11月份,在这期间,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数据的运算,在6组的结果出来之后,接下来进行的是将这6组数据进行综合的比较,比较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第2题,是对两个极值求差。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峰值为650万公斤,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向,结合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最低值为250万公斤,两者相差400万公斤,选出答案C。

第3题,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你找出在哪个月份中销量增长最多,二是需要你把这个增加量求出来。因此,先观察15题:1.该省人口出生率最高是( )。

A .1965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0年2.该省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1948~1956年 C.1945年 D.1970年3.该省人口出生率在哪一段时间处于增加状态?( )A.1955~1970年

B.1960~1970年

C.1970-1980年

D.1960~1980年4.据该省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增长了11万人,则1955年该省有人口( )。

A .2千万人 B.3千万人 C.4千万人 D.5千万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B.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C.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D.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B;

2.B;

3.A;

4.A;

5.C。

第1题,本题问的是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而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因此,必须首先看明白题意。该图没有具体的数据,又牵涉到两条曲线的比较,所以需靠肉眼去进行直觉的判断,还

要结合答案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经过仔细比较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生率曲线在1970年的横坐标上达到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因此答案选B。

第2题,需要找出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要使人口处于负增长,必须在这一年中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就是说在该图中,虚线必须在某一个特定横坐标的位置高于实线的位置。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1950—”符号时,则表示该格不应有数字。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指标计算单位吉林铁合金厂湖南铁合金厂峨眉铁合金厂

贵州铁合金广西北铁合金厂职工总人数人67283217395887324408 工人数人44952294262553092910 利润率%4 . 073 .2410 .388 . 0713 .331.工人人数最多的厂是( )。

A .吉林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 D.贵州铁合金厂2.蛾眉铁合金厂的全部职工人数为( )。

A .3217 B.2625 C.3958 D.29103.利润率最接近的两个厂是( )。A . 湖南铁合金厂与贵州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与吉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D.吉林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4.人均利润率最高的厂是( )。

A .湖南铁合金厂 B.吉林铁合金厂 C.西北铁合金厂 D.不确定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峨眉铁合金厂的工人占全部职工数的一半以上 B.湖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西北铁合金厂多 C.吉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没有超过5000人 D.各厂工人数均占职工数的一半以上【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D;

2.C;

3.B;

4.C;

5.B。

第 1.2.3题通过统计表可以直接作出判断。注意,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看懂题目后先不要看答案,而是根据题目去统计

表中找答案。如果先看答案,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干扰,可能需要

在问题的答案和统计表上来回看几遍。

第 4.5题需要简单的计算,尤其是第4题,计算人均利润率,虽然计算原理并不复杂,但因为数字本身比较复杂,可能计

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更需要仔细认真。

[例题2]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经济增长率 (%)

2000年2001年2002年全球4.72.63.5 七国集团3.41.11.8 美国4.11.32.2 日本1.5 - 0.5 0.2 德国3 0.81.8 法国

3.422.1 意大利2.91.82 英国3.122.4 加拿大

4.422.2 欧元区3.51.82.2 发展中国家

5.84.35.3 中国87.57.1 印度64.55.7 非洲2.83.84.4 拉丁美洲4.21.73.6 经济转型国

6.344.1 中欧

3.83.5

4.2 俄罗斯8.3441.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

A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

由此可能进人全球经济衰退期 C.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发达国家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 )。

A .美国 B.欧元区 C.日本 D.俄罗斯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 )。

A .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 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内)走出经济衰退期 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 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 )。

A .8.1% B.7.5% C.7.2% D.6.2%5.下列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 )。

【师说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B;

2.C;

3.D;

4.B;

5.A。

第1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0.2001.2002年三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均是正值,且2002年的增速较2001年有所加快,因此说全球进入经济衰退期是错误的,故选B。

第2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直接查出。

第3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转型国家的3年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001.2002年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因此,得出其

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的判断是有些根据的,答案D项表述中用的是“可能”,如用肯定式的判断就不对了。

第4题:通过统计表中可知三年增长不会低于

7.1%,也不会高于8%,故A.D可以排除,(8%+

7.5%+

7.1%)/3=

7.5%故B项正确。

第5题:由统计图表可知,2000.2001.2002年全球增长速度分别为

4.7%.2.6%.3.5%,故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应是两头高中间低,且开始的值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题3]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某些国家信息业从业人数国家就业总人数 (万人)信息业从业人数 (万人)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比率 (%)中国573146591.111.5 苏联 (前)

130885235.240.0 美国112445565.849.5 日本

59112512.242.5 法国2128925.743.5 意大利2099745.135.5 巴西55442106.738.0 印度25861112.043.O1.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

A .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2.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小的是( )。

A .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3.表中所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是( )。

A .苏联(前)B.法国 C.印度 D.以上三个国家均不对4.意大利从事非信息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多少?( )A.35.5 B.35.5%C.64.5 D.64.5%5.美国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比苏联(前)多多

少?( )A.320.5万人 B.330.5万人 C.330.6万人 D.330.4万人【师说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A;

2.A;

3.D;

4.D;

5.C。

第1题,这张统计表罗列的是中.美.日等国的就业总人数及信息业从业人数,因为有一个信息业所占比例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弄明白,这里面不仅涉及绝对值,更有相对值的比较。从中国到意大利这六个国家的信息业从业人数大体上按一个递减的顺序排列,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第1题选A中国。

第2题,是相对值的比较,比的是信息业从业人数占本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过,这个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它给出了具体数字,不需计算直接比较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第3题,解法与第2题相同,只不过问的是比重最大的。

第4题,进入了计算环节,它已经不是直接的比较,而是要求考生对所给的相对值进行简单的一步处理后,得出答案。需要

理解的是从事信息业和从事非信息业的比值之和为“1”,这就容易做了。

第5题,首先需要将美国与苏联(前)的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找出来,然后进行比较计算。这一过程要求敏锐地搜寻所需数据和进行精确的量化比较。

21 师说教育集团考试专业品牌预祝银考考生旗开得胜!

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题,有相当一部份考生能够理解了文章意思后,列出相应的表达式,但由于计算过程的相对复杂,使得不少考生因此而失分。同时,计算类题型在资料分析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计算,是最终取得好成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这一问题,曾老师通过实例说明了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题中实现快速计算的技巧。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十五"期间某厂生产经营情况

第一章资料分析综述 第一节命题核心要点 一、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资料,考生对于其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都应特别留意。因为这里往往都蕴含着考点。 常见时间表述陷阱: 1.时间点、时间段不吻合,或者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2.月份、季度、半年等时间表述形式; 3.其他特殊的时间表述。 【例】资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83.1万辆,比3月份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 题目: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 常见单位表述陷阱: 1.“百”“千”“百万”“十亿”“%”等特殊的单位表述;

2.资料与资料之间、资料与题目之间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3.“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资料:2008年,某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 题目:2008年,该省的对外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亿美元? 2008年,该省的绿茶出口额约为多少万美元? 常见特殊表述形式: 1.“增长最多”指增长绝对量最大;“增长最快”指增长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 2.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则“可能正确/错误”都要选,“一定正确/错误”都不能选; 3.“每……中……”“平均……当中的……”,都以“每/平均”字后面的量作分母; 4.“根据资料”只能利用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常识”可以利用资料外的信息。 二、适当标记、巧用工具;数形结合、定性分析;组合排除、常识运用 资料分析答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适当标记”,一切以便于自己做题为准。适当合理地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答题。 直尺使用法则: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用直尺比对“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 ◆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值计算“增长率”。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一、增长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 ÷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 如果初值为A ,第n+1年增长为B ,年均增长量为M ,年均增长率为x?%,则: M= B?A n B =A(1+x ?%)n 增长量 = A 1+m%×m% , 当m >0 时,m 越大,m%1+m% 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 当0

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万亿美元。 A.1.6 B.2.2 C.2.6 D.3.0 二、比重 比重 = 分量÷总体量×100% 已知本期分量为A ,增长率为a%,总量为B ,增长率为b%,则: 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 A ÷(1+a%) B ÷(1+b%)=A B ×1+b%1+a% 如果a%>b%,则本期A 占B 的比重( A B )相较基期( A B × 1+b%1+a% )有所上升。 如果a%

资料分析常用基础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基础公式 一、关于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相关的基础公式 增长率增长率 现期值增长率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1- %1001-%100-%100?=?=?=)基期值 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量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1- 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 +?=+=1 二、关于年均增长相关公式 年份差 初期値末期值年均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年份差初期値末期值?+= 年份差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値?=- 1-年份差初期値 末期值年均增长率= 年份差年均增长率)(初期値末期值+?=1 年份差年均增长率) (末期值初期値+=1 三、隔年增长相关公式 1-11间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隔年增长率+?+= 间期增长率) 现期增长率)((现期值隔年增长率现期值隔年增长中的,基期值++=+=111 四、比重相关常考公式 比重 部分整体比重整体部分整体部分比重=?=?= %100.1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现期整体现期部分基期比重++?= 11.2

部分的增长率 整体的增长率部分的增长率现期整体现期部分比重的增长量+?=1-.3 4.比重变化的判定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注意:比重增长量的单位为百分点。 五、平均数相关常考公式 平均数 总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量份数总量平均数=?=?= %100.1 总量的增长率 份数的增长率现期份数现期总量基期平均数++?=11.2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现期份数现期总量平均数的增长量+?= 1-.3 4.平均数变化的判定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份数的增长率 份数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平均数的增长率+=1-.5

资料分析练习题

资料分析练习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题。 2015年全国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39.3亿元,同比增长26.1%,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078.7亿元,同比增长37.4%,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417.2亿元,同比增长31.4%,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业务总量完成569.9亿元,同比增长41.3%,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0.8亿元,同比增长50.7%;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12.9亿元,同比增长33.8%;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69.6亿元,同比增长17%。12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24.2亿件,同比增长47.7%;业务收入完成313.4亿元,同比增长39.5%。 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9%、10.3%和7.8%,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0.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与上年持平。 1.2014年报纸业务累计完成量比杂志业务多多少亿份? A.165 B.173 C.180 D.188 2.以下说法不能从材料中推出的有()个。 ①2015年1-11月全国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两成多 ②2015年函件业务累计完成量约是包裹业务的120倍 ③2013年12月全行业业务收入约240亿元 ④2014年全国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速比当年12月份同比增速少2.6个百分点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360docs.net/doc/3a13801819.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资料分析专题练习及答案

资料分析专题练习及答案(1) -------------------------------------------------------------------------------- 作者:发布时间:2009-02-25 17:40:10来源: (一)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1~5题。 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总人口的%。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16万,占总人口的30%。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万张(据2000年统计资料)。 年北京市的总人口为多少 A. 188万 B. 1288万 C. 1175万 D. 1346万 2.到2050年老年人口增加多少 A. 416万 B. 188万 C. 228万 D.无法确定 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多少 A. 416万 B. 1387万 C. 1346万 D. 228万 4.到2025年增加的总人口比增加的老年人口少多少

A. 129万 B. 23万 C. 93万 D. 175万 年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多大比重 A. 1.6% B. % C. % D. % (二)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6~10题的问题。 据2002年11月某报载,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93085个,比上年下降了%,其中,消费品市场86454个,下降%,生产资料市场6631个,下降%;市场成交额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为亿元,增长%,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为亿元,增长%。 6.全国现有商品交易市场( )个。 A. 6631 B. 93085 C. 6000 D. 90000 7.全国现有消费品市场86454个,比上年下降了( ) A. 2.7% B. C. % D. 8.目前,全国有生产资料市场( ) A. 86454个 B. 90000个 C. 93085个 D. 6631个 9.目前,全国拥有的生产资料市场数量比上年下降( )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与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如果基期量就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就是a,B的增长率就是b,“A+B”的增长率就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就是10%,“二成”代表的就是20%,以此类推。 A就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就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就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就是原来的8倍。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她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就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就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就是100,那么现在就就是20。 算法:100×20%=20。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 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 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 1.“比较型”插值法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 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 1. A﹥B,C﹥D,则有A+C﹥B+D;A-D﹥B-C; 2. 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一、世界煤储量在世界能源总储量中占90%,按目前规模开采可持续200年左右。据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能源会议等组织的资料,世界煤资源地质储量为14.3万亿吨,其中探明储量为3.5万亿吨,约占24.5%;在总储量中硬煤占75%,褐煤占25%。按硬煤经济可采储量以美国、俄罗斯、中国最为丰富,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4.8%、21.5%、19.6%,共占2/3。1.在世界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中,未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 A.25.1% B.74.9% C.75.5% D.25% 2.硬煤经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都不是 3.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大约有()。 A.9.84万亿吨 B.10.73万亿吨 C.3.58万亿吨 D.14.3万亿吨 4.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占的比例比褐煤高()。 A.50% B.25.1% C.3.3% D.24.8% 5.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的储量比褐煤的储量多()。 A.7.15万亿吨 B.3.58万亿吨 C.10.73万亿吨 D.6.78万亿吨 某工厂生产的400支灯泡使用寿命统计 6.使用寿命在400~

A.14 B.46 C.76 D.62 7.使用寿命在700~799小时的灯泡比800~899小时的灯泡多多少支?()。 A.68 B.62 C.6 D.10 8.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上的灯泡有多少支?()。 A.22 B.6 C.28 D.48 9.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A.220 B.280 C.372 D.370 10.使用寿命在3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A.14 B.0 C.12 D.无法确定 我国自然科技人员数及其构成 11.与1952年相比,1978年我国科技人员增加了()。 A.392 000人 B.39.2万人 C.3 920 000人 D.392千人 12.1986年科技人员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卫生技术人员 B.工程技术人员 C.农业技术人员 D.教学人员 13.1986年我国科研人员有()。 A.363 130人 B.364 136人 C.363 146人 D.363 132人 14.1986年我国科技人员构成中,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比农业技术人员高()。 A.21.4 B.20.4% C.21.4个百分点 D.21.4‰ 15.1986年我国科技人员约是1952年的()。

资料分析精选100题 (1)

卧龙光线资料分析 一、增长率问题 资料分析最基本的,最离不开的就是增长率问题,这类问题有考察计算能力,有考察计算技巧,也会设置陷阱让你去踩,其实考察的都是基本功。也许你觉得这种题型并不难,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简单题是给你节约时间去做复杂问题的,一分钟一题的资料分析,很多人时间不够用,就是因为没能从送分的题目中攒出时间。 增长率问题在真题中往往就通过下面四种方法来考察,一份真题中至少出现其中的两题,希望你们能踏踏实实地把这几个技巧牢记。 1、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统计都在用实际增速来统计,实际增速又称之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速”,而名义增速则是用两年的绝对数值计算得出。比如在13和14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1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增速为7.4%,而1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其中7.4%就是实际增速,用636463除以568845计算出来的11.9%的增速就是名义增速。将这两者关联的是价格指数,公式表示为: 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价格指数 写通俗了就是:(名义增速-1)/(实际增速-1)=价格增速-1 2、当月增速与累计增速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题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累计增速。如果已知某年1-5月的产值累计量为x,增速为a,1-4月的累计量为y,增速为b,我们可以得到: 今年5月产值为x-y 去年5月产值为x/(1+a) –y/(1+b) 5月产值的增速为(x-y)/( x/(1+a) –y/(1+b))-1 前三者都是需要计算的,而目前考的最多的知识点常常是比较,若5月产值的增速为c,则a一定介于b和c之间。 3、年均增长率(量)的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2013)内所列的平均增长速度,除固定资产投资用“累计法”计算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所以这类题目考的就是概念,比如问你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量,其实05年的增长量要用05-04年增长量来算,因此这个年均增长量应该是09-04年的增长量除以(9-4),切记带一个“增”字一定要用到上一年数据,带年份跨度的增长率计算同样也是这样。而这类题型通常以增长率不变,算下期数据的方式来考察考生。 题目中如果给出了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如保持年均增长率不变,十二五期末(2015年)的值就是2010年数据的平方除以2005年。 适用情形:这里的2010年正好是2005年和2015年的中间年份。 4、增长量计算技巧 很多资料分析第一题会给出当年数据及增长率,让你算增量。 如果我们把增长率写成1 a 的形式,增量=今年的值× 1 a+1 。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 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 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 r +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 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 +1现期×r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七、现期比重= 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 八、基期比重=B A ×a 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 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 b a B A +-?1 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 A 十一、基期平均= a 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 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 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 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 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 十六、间隔基期量= 间隔增长率 现期量+1

资料分析经典练习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率(%) 1.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 A.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由此可能进入全球经济衰退期 C.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发达国家 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 )。 A.美国B.欧元区 C.日本D.俄罗斯 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 )。 A.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 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走出经济衰退期 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 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 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 )。 A.8.1%B.7.5% C.7.2%D.6.2% 5.下列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 )。

以下是某市通过1 038份网上问卷对打折购买商品进行调查的结果。请根据此表回答打折 服装(%)鞋、包(%)家用电器(%)其他商品 商品 消费场所 综合性百货商场43.0 10.2 16.0 18.8 主题商场22.6 25.0 28.4 43.8 超市26.6 47.2 44.4 25.0 小店7.8 17.6 11.2 12.2 A.综合性百货商场B.主题商场C.超市D.小店 7.总的来说网民最少光顾的打折场所是( )。 A.综合性百货商场B.主题商场C.超市D.小店 8.回收的问卷中,愿意选择去综合商场买鞋、包的人数大概有多少?( )。 A.50人B.100人C.200人D.300人9.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 A.小店打折没有什么吸引力 B.打折时人们比较喜欢去超市 C.打折时去大商场买衣服合算 D.该调查结果反映了全市的购物倾向 10.接受调查者如购买厕所洁具与餐具一类商品,去主题商场的人数比例一般不会超过( )。 A.30%B.35% C.40%D.45%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136~140题。 据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制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 517.1亿元,占国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实现增加额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生产总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以来至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中增长最快的是( )。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一尧基本概念中常用公式(一)增长量 1.定义 增长量:说明两个同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计算公式 增长量计算公式为:对比期水平-基期水平 (二)同比和环比 1.定义 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2.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100% (三)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率 1.定义 平均增长量:又称“平均增减量”,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平均增长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段时期的增长幅度。当这个时期为年时则为年均增长率,公务员考试中通常考查的是平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2.计算公式 平均增长量计算公式为:总增长量 时间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 ,第n +1年为B ,则年均增长率x = B A n √ -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四)比重 1.定义 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比重=分量 总量×100% (五)百分数/百分点 1.定义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2.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同一组数据的倍数和增长率存在如下关系:增长率=(倍数-1)×100%。 2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 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 2 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 ?考点识别:增长(增加)+具体数值?(多少)+单位(元、吨…) ?常用方法:特殊分数化简法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2/7=28.6% 3/8=37.5% 2/9=22.2% 2/11=18.2% ?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现期值/1+1/n)x1/n=现期值/n+1 (注意:增长率为正数时,n取正数,增长率为负数时,n取负数) ?特殊题型:增长量比大小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1)大大则大:现期值大,增长率达,则增长量一定大; 2)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分别计算两者现期值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增长率之间的倍数关 系,锁定倍数关系明显大的那一组(如现期值是5倍关系,增长率是3倍关系,就看现期值),其中数值大的(在刚才那个例子中就是现期值)增长量大。 (注意:口诀适用于增长率小于50%的题目) 3 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1 4 年均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次数(年份差) 5 年均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开根号下年份差次方 -1 (年均增长率约等于 (a/b-1)/n) 6 隔年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 7 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x基期增长率 比重:A(部分)占B(整体)的比重 比重=部分/整体x100%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x(1+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 比重变化=现期比重x(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部分增长率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备注 基期量计算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相 对基期量增加M 倍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已知现期量,相 对基期量的增长 量N 基期量=现期量-N 尾数法, 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比较: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 2.化同法(分数大小 比较) 3.直除法(首位判断 或差量比较) 4.差分法 如果现期量差 距较大,增长 率相差不大, 可直接比较现 期量 现期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 长率x%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 =基期量×(1+x%) 特殊分数法, 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相 对基期量增加M 倍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 =基期量×(1+M) 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增 长量N 现期量=基期量+N 尾数法, 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已知基期量,现 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尾数法 已知基期量,增 长率x% 增长量=基期量×x% 特殊分数法 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增长量=×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 以被视为时,公式可 被简化为:增长量 = 2.估算法(倍数估算) 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 大则大,看小则小)如果基期量为 A,经N期变为 B,平均增长量 为x x=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增长量=×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 以被视为时,公式可 被简化为:增长量 = 2.公式可变换为: 增长量=现期量× ,其中 为增函数,所以现期量 大,增长率大的情况 下,增长量一定大 增长率计算已知基期量,增 长量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插值法 已知现期量,基 期量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求平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为 A,第n+1期 (或经n期)变 为B,平均增长率 为x% x%=-1 代入法, 公式法 B=A(1+X%) n 当x%较小时 可简化为B= A(1+nx%) 求两期混合增长 率:如果第一期 和第二期增长率 分别为r1和r2, 那么第三期相对 第一期增长率为 r3 r3= r1+r2+r1r2 简单记忆口诀:连续 增长,最终增长大于 增长率之和;连续下 降,最终下降小于增 长率之和(正负号带 进公式计算) 求总体增长率: 整体分为A,B两 个部分,分别增 长a%与b%,整 体增长率x% x%=x%=a%+ 已知总体增长 率和其中一个 部分的增长 率,求另一部 分的增长率求混合增长率: 整体为A,增长 率为a%,分为两 个部分B,C,增 长率为b%和c% 混合增长率a%介于b%和 c%之间 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资料分析历年真题总汇

2008山东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请根据资料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归纳,回答问题。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信息来源、参与动机以及参与频次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了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影响。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126.从表1中可以看出,公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渠道有三个,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是()。 A.国内电视、国内报纸、互联网 B.国内报纸、国内电视、互联网 C.互联网、国内电视、国内报纸 D.国内报纸、互联网、国内电视 127.从以上三大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人数合计占总人数的比例是()。 A.91.03% B.90.88% C.90.97 D.91.3% 128.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 A. 1.2倍、2.2倍 B.1.3倍、1.5倍 C. 3.7倍、1.3倍 D.1.3倍、2.2倍 129.以上数据能说明的是()。 A.男、女公民在选择接受政策信息的渠道方面没有明显不同的偏好 B.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报纸”、“各种会议及文件”获取政策信息 C.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杂志”、“互联网”获取政策信息 D.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外国或港澳台媒体获取政策信息 (二)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相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 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