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第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平菇栽培初步研究摘要: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

它的栽培史很短,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以后种植日益增加。

为满总市场需要,平菇的高产技术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平菇扥营养价值、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栽培方法、管理技术、适时采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生产过程管理技术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天花菌等。

各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

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胆固醇有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

由于平菇含有酸性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独特的功效。

平菇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我国人工栽培的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达15种[1],俗称平菇的侧耳,狭义上仅糙皮侧耳(P.ostreatus)一种,广义上则包括分类学上称之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俗称灰平菇)、紫抱侧耳(P.sapidus,俗称灰平菇)、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俗称自平菇)、凤尾菇(P.sajorcaju,常俗称高温平菇)、肺形侧耳(P.pulmonarius,俗称珍珠菇)、黄自侧耳(P.corncopiae,俗称姬菇)的6个种。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热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木、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栽培场所和原料环境空气清新,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100m)畜禽圈舍、公路干线等污染源。

生产场地采用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进行消毒。

1.2培养料选择无霉变、无雨淋、无害虫、不结团,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籽壳、玉米芯、黄豆秸等作主料,麸皮、玉米面作辅料。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食用菌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因为它们不仅美味,而且非常有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种类、栽培环境、培养基、处理和消毒以及固体和液态培养。

1. 栽培种类主要有四种食用菌:香菇、秀珍菇、平菇和金针菇,它们的栽培方式都有所不同。

香菇的幼菇体为白色,生长迅速,耐贮存性强,适合在木屑、秸秆、麦秸等腐植基质上栽培;秀珍菇的菌盖为黑褐色,带一层粉状覆盖,适合在麦秸、木屑、麻皮或稻草基质上栽培;平菇的主干为粗壮,幼菇为白色,适合在稻草底下、稻壳和稻草混合基质上栽培;金针菇的菌脚细长,菌盖小而圆,适合在硬质木材或锯末基质上栽培。

2. 栽培环境食用菌喜欢湿度高、透气、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在栽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②保持足够的湿度,控制水分;③保持充足的光照,黄昏时加强照明;④避免风雨和强光直射,这样可以保证菇体生长有良好的环境。

3. 培养基栽培食用菌需要用到培养基,不同的食用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

香菇主要在麦下草堆、稻草、木屑、枯叶等材料基质上栽培;秀珍菇主要在麦芒、麻皮、秸秆等材料基质上栽培;平菇则以稻草为主要培养基质;金针菇则以木屑、锯末等为主要培养基质。

除了这些基质外,还可以使用玉米粉、黑豆、黄豆、小麦粉等为基质的菌种,这样的菌种更加易于保存和使用。

4. 处理和消毒在栽培食用菌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和消毒,以防止杂菌和病菌的污染。

处理:将基质热处理,也可以将基质浸泡在石灰水中或者高锰酸钾中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消毒可以用蒸汽、辐射、化学药物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杀死杂菌和病菌。

5. 固体和液态培养食用菌栽培可以使用固体和液态培养两种方法。

固体培养:使用固体基质进行松散培养,适合多数食用菌的培养,包括香菇、秀珍菇等;液态培养:使用液态基质进行培养,适合平菇等一些不适合在固体基质上生长的菇种。

写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文章范文

写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文章范文

写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文章范文食用菌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agricultural production.)食用菌栽培需要选择适合的菌种。

(Edible mushroomcultivation requires selecting suitable strains.)栽培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基质。

(Reasonable substrate allocation is required during cultivation.)保持栽培环境湿润是培育菌丝的关键。

(Maintaining a moist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is key to cultivating mycelium.) 菌丝扩展后,需要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After mycelium expansion, controlling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necessary.)灭菌基质是防止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Sterilizing substrat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event pests and diseases.)适当调节通风有助于促进菌体生长。

(Proper ventilation helps promote mushroom growth.)不同类型的菌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Different types of strains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growth environment.)菌丝培养箱的选择与管理对培育成功至关重要。

(The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ycelium culture boxes are crucial for successful cultivation.)掌握合理的施肥技巧能够增加产量。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种植技术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前言: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尤其是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

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其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

因此,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但近来又发展了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可以不用考虑在栽培中季节的选择问题。

一、常见培养料配方金针菇的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

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

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

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宜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

米糠中含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

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论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香菇栽培技术学生姓名:柯通川专业班级:林业技术0912座号: 11指导教师:钱叶会完稿日期: 2011年10月7日关于香菇的栽培技术写作提纲一、绪论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

香菇不但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而且,香菇营养丰富,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香菇还有药用价值,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二、本论(一)香菇的形态特征(二)香菇的生长发育条件(三)香菇的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2.栽培场地及设施3.栽培原料4.工艺流程5.出菇管理(四)香菇产品的加工技术三、结论香菇是重要的菌种,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栽培好香菇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有巨大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香菇的栽培。

关于香菇的栽培技术柯通川【内容摘要】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在我国食用菌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菇的不仅有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是我国的特产之一。

香菇生产所需的投资少,技术简单,培养材料来源广,经济效益高。

本文便是对香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食用菌香菇栽培技术加工技术香菇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世界范围内,是仅此于蘑菇的食用菌菌种,自从加入WTO我国市场经济渐渐和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的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

因此,如何做到香菇的优质高产就显得很重要。

一、香菇的形态特征菌丝体是香菇的营养器官,香菇的菌丝由孢子萌发而成,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

菌丝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基质的表面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的种类与价值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

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

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器重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

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

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

食物的营养价值主要在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六大营养要素的含量和比例。

从总体上说,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优质美味食物食用菌产品为人类提供高蛋白,低脂肪食疗兼用的优质健康食品。

平菇栽培技术学术论文(2)

平菇栽培技术学术论文(2)

平菇栽培技术学术论文(2)副标题#平菇栽培技术学术论文篇二平菇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摘要:平菇类食用菌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所用原料廉价易得,管理较为简便,既可在温室、大棚内栽培,也可室外畦栽,与林木、农作物等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并且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

本文介绍几种平菇高效栽培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平菇;高效栽培;管理方法中图分类号:S567.3+9 文献标识码:A1 生长发育条件1.1 营养平菇的营养物质分为4大类:即碳、氮、无机盐(矿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

碳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某些有机酸和某些有机醇类,通过锯木屑获得,要求阔叶硬木屑,无霉变。

氮源:主要通过麦麸、米糠获得。

无机盐类:硫、磷、钾、钙、镁、铁等微量元素。

1.2 温度菌丝在3~35℃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3~27℃最为适宜,子实体在5~22℃均可形成,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5~18℃。

1.3 水分(湿度)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子实体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5%。

1.4 空气平菇是一种好氧性真菌,二氧化碳浓度不应太高。

1.5 光照菌丝体阶段几乎不需光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应给予一定散射光。

1.6 酸碱度喜偏酸环境,pH为5.5~6.5最为适宜。

2 栽培技术2.1 栽培形式菌袋、菌袋立体墙式、菌袋阳畦出菇、地栽。

2.2 培养料配方木屑78kg、麦麸20kg、糖1kg、石膏1kg;玉米蕊50kg、稻糠5kg、玉米面2.5kg、豆饼粉1kg、白灰1kg、石膏1kg、磷肥1kg、尿素0.2kg;稻草粉50kg、麦麸或米糠7.5kg、白灰1kg、石膏1kg、磷肥1kg、尿素0.2kg。

2.3 栽培方式按照对培养料的处理可分为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

2.3.1 生料栽培指培养料未经高温灭菌或发酵处理,并在开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接种的栽培方式。

2.3.2 熟料栽培指培养料配制后经蒸汽高温灭菌,并在控制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2)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2)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创新演讲稿范文3篇热度:汽车发动机最新技术论文范文热度:汽车维修新技术论文热度:玫瑰花该怎么无土栽培热度:石榴要如何栽培才会好吃_石榴要如何栽培热度: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篇二浅谈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种植业的技术研究成果也在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

农业种植业密切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种植业的新技术成果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新农村科技社会市场下,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栽培技术关系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就无公害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技术做简单的谈论。

【关键词】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背景及现状(1)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菌数量较多,各种各样,分布的地区及生长的生态环境各异。

例如,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

因此,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必须调查清楚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搞清楚其适应的生长环境,为培育出高产、无公害的食用菌打造良好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2)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现状: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题目熟料栽培过程中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学院_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日期:2012 年 5 月25日
熟料栽培过程中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
摘要:和其他食用菌一样,灵芝从菌丝体培养到出菇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各种个样外界条件和自身因素的影响。

就实验室灵芝熟料栽培的袋栽,本实验研究了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

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

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

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

此外,灵芝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子实体总是朝着有光源的方向生长,幼小的子实体趋光性更强。

关键词:光照;灵芝;生长;熟料栽培
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Fr)Karst]隶属于非褶菌目灵芝科灵芝属,英文名为Lingzhi,俗称灵芝草、仙草、红芝、赤芝、丹芝、瑞草、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

灵芝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真菌。

灵芝的神奇药效人们早已经认识,灵芝性温、味苦涩,能滋补强身、健脑、消炎、利尿、益胃,主治神经衰弱等。

现代医学已证明,灵芝有以下八大作用:①抗血栓形成,每天服用灵芝可以溶解新形成的血栓,也可以溶解老化且难以溶解的血栓;②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抗癌防癌的作用;③能使血压正常化,强化造血作用,对白血病和贫血病亦有疗效;④能防止动脉硬化;⑤使中枢神经等躯体机能保持平衡;⑥改善高血脂;⑦有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癌症或其他疾病的病痛;⑧延迟细胞衰老,防止人体老化,提高开始衰退的内脏器官功能。

形态特征: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

1.菌丝体菌丝白色,直径1~3μm,有分枝,弯曲,有锁状联合,交织而形成菌丝体。

2.子实体子实体一年生,菌盖幼时肉质,成熟后木栓质,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表面棕红色或深褐色,有环状掕纹和辐射状皱纹,有一层漆样光泽,通常直径为4~20cm,厚约2cm,边缘常内卷。

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近菌管处浅肉桂色,厚约1cm,菌管淡白色、淡褐色至褐色,长约1cm。

菌柄近圆柱状或侧扁,通常侧生,极少偏生,罕近中生。

灵芝的生活条件:1.营养灵芝是木腐类菌类。

既可以段栽,又可以代料栽培。

2.温度灵芝属高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40℃,子实体的培育的温度范围为26~28℃。

3.水分和湿度灵芝喜湿,因此培养料中的水分一定要适宜。

4.空气灵芝好气,对氧气的需求量大,要注意通风换气。

5.光照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

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

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

光照较弱时,子实体具完整的外形,菌盖、菌柄分化完全。

光照极弱时,大部分
灵芝无法形成菌盖。

光照较强时,子实体生长常呈短柄或无柄。

此外,灵芝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子实体总是朝着有光源的方向生长,幼小的子实体趋光性更强。

因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栽培容器不易经常移动,以免造成菌盖畸形。

6.酸碱度(pH)灵芝喜弱酸性,菌丝体在pH 3~7.5之间均能生长,适宜的pH为4.5~5.2。

在代料栽培时,常采用自然pH,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菌丝生长。

基于灵芝的种种特点,研究各个因素,尤其是光照对灵芝的影响,寻找最适培养条件,对如何在生产实践中提高灵芝产量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其处理
灵芝菌种采用袋装栽培种
熟料栽培培养料配方:棉籽壳92%、玉米粉2.5%、黄豆粉2.5%、石膏(硫酸钙)2.0%、碳酸钙1.0%、Ph6~6.5、水=65%
按配方称取原料→拌料→调节含水量65%左右→装袋→灭菌(1.5kg/cm2,1.5~2h)→冷却→接种(接入黄豆大小一块菌种)→培养(25℃~27℃)→菌丝长满袋→培养7d~8d→扩大成栽培种。

1.2 实验方法
待袋中菌丝体长满后进行不同条件的处理:2袋放在阳台上(光照强度较强),2袋放在靠近阳台的门后(光照强度较弱),2袋放在寝室门后暗处(几乎无光照),每天喷洒适量的水,观察并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灵芝的出菇情况与子实体生长情况。

2 实验结果
2.1菌丝体
将熟料从实验室搬回寝室时,菌丝体并没有长满箱子和袋子,而搬回寝室两三天后袋中的菌丝体明显变多了。

2.2子实体
三处的灵芝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几乎无差别。

当子实体出现后就有明显的差别了。

相比之下,阳台上极强的光照强度下,子实体长势不好,生长常呈短柄或无柄,品质差;靠近阳台的门后的较强光照强度下,子实体长势较好,向光源生长,具有完整的外形,菌柄分化完全,菌盖部分分化,但不明显;寝室门后暗处的极弱光照强度下灵芝子实体生长慢,无法形成菌盖。

以下为图片:略
培养一段时间后,阳台上(光照强度极强)的两袋子实体
培养较长时间,5月28日,阳台上(光照强度极强)的两袋子实体
培养一段时间后,靠近阳台的门后(光照强度较强)的两袋子实体
培养较长时间后,5月28日靠近阳台的门后(光照强度较强)两袋子实体
培养一段时间后,寝室门后暗处(光照极弱,几乎无光照)的两袋子实体培养较长时间后,5月28日,寝室门后暗处(光照极弱,几乎无光照)的两袋子实体
3结果分析
查阅大量文献与资料后,可以得出光照对灵芝的影响如下: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

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

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

据许瑞祥(1989)报道,当光照量在300~1000lx时子实体具完整的外形,菌盖、菌柄分化完全。

若光照低于100 lx时,大部分灵芝无法形成菌盖。

光照大于5000 lx以上时,子实体生长常呈短柄或无柄。

此外,灵芝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子实体总是朝着有光源的方向生长,幼小的子实体趋光性更强。

因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栽培容器不易经常移动,以免造成菌盖畸形。

与上述结果相比,本实验结果大体上趋向于正确。

灵芝在食用菌中是属于喜阳的品种,在光照极弱的条件下,生长缓慢,无法形成菌盖;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光照强度比较适合灵芝的生长,故子实体具有完整的外形,菌柄分化完全,菌盖部分分化;而极强的光照不利于灵芝的生长,子实体生长常呈短柄或无柄。

但可能由于菌种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实验结果有所偏差,光照较强的条件下,菌盖分化也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食用菌生产大全,方芳,宋全娣,冯吉庆,姜小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2]食用菌栽培学,吕作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