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攸久。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遍及全国传授世界各地。
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无认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食用菌选育、资源开发、代料栽培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营养保健的食用菌极有发展前途。
本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述。
着重介绍食用菌菌种的制作、生产条件、栽培方法及利用简易条件生产食用菌的全部过程及方法。
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介绍多种食用菌(如:平茹、香茹、金针茹、草茹、木耳、猴头、灵芝等)的栽培方法及生产条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生产食用菌的全部过程,并达到可独立操作生产食用菌的目的。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主要使学生掌握制种过程;第二部分是栽培技术,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生产方法;第三部分是病虫害防治,让学生了解食用菌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第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平菇栽培初步研究摘要: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
它的栽培史很短,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以后种植日益增加。
为满总市场需要,平菇的高产技术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平菇扥营养价值、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栽培方法、管理技术、适时采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生产过程管理技术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天花菌等。
各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
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胆固醇有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
由于平菇含有酸性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独特的功效。
平菇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我国人工栽培的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达15种[1],俗称平菇的侧耳,狭义上仅糙皮侧耳(P.ostreatus)一种,广义上则包括分类学上称之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俗称灰平菇)、紫抱侧耳(P.sapidus,俗称灰平菇)、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俗称自平菇)、凤尾菇(P.sajorcaju,常俗称高温平菇)、肺形侧耳(P.pulmonarius,俗称珍珠菇)、黄自侧耳(P.corncopiae,俗称姬菇)的6个种。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热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木、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栽培场所和原料环境空气清新,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100m)畜禽圈舍、公路干线等污染源。
生产场地采用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进行消毒。
1.2培养料选择无霉变、无雨淋、无害虫、不结团,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籽壳、玉米芯、黄豆秸等作主料,麸皮、玉米面作辅料。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种植技术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前言: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尤其是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
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其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
因此,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但近来又发展了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可以不用考虑在栽培中季节的选择问题。
一、常见培养料配方金针菇的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
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
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
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宜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
米糠中含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1)氨基酸种类
如:草菇蛋白质中含17种氨基酸,香菇中含有18种氨 基酸,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在食用菌中均有,这是一般 植物蛋白质所不能比拟的。
3、繁殖体:形成大型子实体;
4、生活方式: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平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担子菌纲食用菌
双孢蘑菇 盐渍双孢蘑菇 (白蘑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担子菌纲食用菌
平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担子菌纲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香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银耳(白木耳)
因此,食用菌生产者不仅需要努力学习专业 基础知识,还需要熟练制种、栽培、采收、加 工等操作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二、食用菌生产对象与研究范围 2、研究范围
① 基本理论: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分类地位、 生态环境、遗传育种; ② 操作技术:制种技术、栽培方法、病虫与杂 菌防治; ③ 保鲜加工; ④ 消费:商品生产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杏鲍菇:Pleurotu seryngii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红菇:Russula lepida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担子菌纲食用菌
虎掌菌 Rcodon imbricatus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担子菌纲食用菌
蛋黄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担子菌纲食用菌
鸡冠菌
茶树菇
Agrocybe aegerita
担
子
菌
纲
食
用
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一章绪论
食用菌结课论文

浅谈对食用菌的价值的认识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常被人们称为健康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食用菌栽培学这一课程也变得非常重要。
为适应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数院校相继开设了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培养掌握食用菌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的专门人才。
老师说过,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科技人才。
食用菌是高等真菌中一类能形成较大子实体,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类总称。
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国内外称为“山珍”、“优质食品的顶峰”;国外,有些专家甚至主张把人均食用菌消费量作为衡量国民营养水平的标准。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我国食用菌消费量也日益增长。
食用菌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多吃食用菌能起到益智、抗病、防衰、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
经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食用菌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
一、在营养价值方面1、蛋白质含量高。
食用菌干物质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0%~45%,平菇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0.4%,是标准面粉的3倍以上,比牛肉高10.3%,是大白菜含量的27倍,其蛋白含量远高于植物蛋白且与动物蛋白接近2、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不含淀粉。
食用菌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多比蛋白质含量高一些。
如银耳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79%,而蘑菇中只有31.2%。
与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相比,食用菌不含任何淀粉,而含有糖原和几丁质。
3、脂肪含量低。
食用菌脂肪仅占干物质的0.2%~0.4%,远低于动物性食品,与谷物类相当是典型的低热量食物。
与动物相比,食用菌的非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而非饱和脂肪酸也是必需的营养素。
常食食用菌,既能保证人体对非饱和脂肪酸的需要,又能避免饱和脂肪酸过多所造成的危害。
4、维生素种类齐全。
食用菌栽培绪论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消费量逐年升高,市场需求量大。 2.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3.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 4.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生产需求。 5.己形成研、产、供、加、销、贸体系。 6.市场广阔。
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的国家
之一。采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800年前就
宗
菌
类
木耳
香菇
双孢菇
珍
稀
菌
类
茶树菇
杏鲍菇
药
用
菌
类
蛹虫草 冬虫夏草 灵芝
二、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资源
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食用菌。我国已报道858 种,50多种为美味食用菌,70种能人工栽培,有 20种能形成大规模商业性产业化生产。
三、人类对食用菌的认识、开发和采食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 认识和采食历史大约有2400年。早在先秦时期就 有认识和采食的记载。如:庄子《逍遥游》中就对菇 类科学的阐述了生态和生理。
采用“砍花”种香菇并创造了“惊蕈”等技术。
是香菇等多种菌人工栽培的发源地。随着人们以
对食用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对其产品的不断增 加,中国食用菌栽培业从诞生逐步走向发展,走
向成熟,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
一、我国食用菌业的状况 (一)、我国食用菌业的概况 1、栽培种类多样化 20世纪50年代末----单一栽培双孢蘑菇、黑木耳、香 菇。 现在---商品化生产平菇、香菇、木耳、猴头、银耳 、金针菇、姬松茸、杨树菇、蟹味菇、杏鲍菇等 近20种食用菌。
3.经济价值 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生物学效率高, 为80%~120%
食用菌类论文

关于香菇的探究摘要:香菇的种植在我国已是历史悠久,用于食用、药用。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用菌。
了解它的栽培、保存方式、药用价值是很重要的。
从生活经验和一些著作、文献中,和对香菇的探究我们将对其有一个新的认知。
关键字:关于香菇的栽培、保鲜、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方法。
Abstract:Mushrooms in China is already the plan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used for edible and medicinal. Is the indispensable YaoYongJun people's life. Understand its cultivation, preservation method, medicinal value is very importan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some works, literature, and to explore the mushroom we will have its have a new cognition.Key words:About the cultivation, preservation, mushroom by jiqing value, medicinal value, edible method.引言:1.探究香菇名称、生活史、生活习性。
1.1香菇的特点香菇属担子菌,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
香菇又名香菌、香信、椎茸(日本)或者冬菇。
野生香菇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尼泊尔等,俄罗斯萨哈林地区(库页岛)、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我国主要生产地是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区)。
香菇从何时开始种植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关于栽培的起源,目前多倾向于龙泉说。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篇:食用菌栽培学1、食用菌的概念是什么?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给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1)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秸秆进行合理地利用,不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而且对杜绝秸秆焚烧、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发展食用菌产业,从食用菌中获取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减少养殖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利用率,具有很高的生态环保价值3、说出10中常见食用菌平菇、香菇、金针菇、草菇、金耳、银耳、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双孢蘑菇。
4、食用菌发展潜力?有营养价值:(1)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实体湿种的1.75~3.63%,平均值为3.5%。
(2)通常栽培的食用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各种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都很高。
(3)脂类常见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占其比重1.1%~8.0%,平均值4%。
(4)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5)核酸食用菌的和酸含量为2.7%~4.1%。
有药用价值:(1)抗癌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临床上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对肝脏的作用: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抗炎作用(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刺猴头菌对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剂有对抗作用,安络小皮伞有较好的镇痛作用(6)抗病毒作用5、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矿物质6、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最适生长温度,湿度:食用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90%。
氧气与二氧化碳:食用菌是好气性、异养生物,即好氧性菌类,因此氧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
食用菌再分解基质获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吸进氧气,排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光线:食用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光。
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食用菌可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学院:园艺专业年级:设施2008学号:**********名:***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
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1.1 概念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1.2.1栽培时间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
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
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
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1.2.3 栽培效果工厂化栽培采用先进的设施、装备和企业化的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能够人为地进行栽培环境的控制,创造适宜金针菇生长出菇的条件,大大提高了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
尤其是在菌丝生长、催蕾、再生、驯化抑制和长菇等时期,人工进行光照、温度、湿度调控,对于促进金针菇的菌盖整齐度,维持适宜的菌柄长度以及提高出菇量有很好的效果[3]。
1.3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与前景金针菇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而且营养含量高。
早在80年代,金针菇市场就已经很走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寻常菜肴,虽然目前各种珍稀菇类源源不断应市,但金针菇的消费依然看好,并逐年增加[4]。
目前,全国日生产金针菇产量高达300余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针菇的需求量势必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金针菇栽培受栽培时间的影响,由于低温的特征,夏季金针菇不能正常出菇,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基于这一现状,发展工厂化设施栽培金针菇成为了金针菇市场的必然趋势。
首先,工厂化设施栽培能够实现金针菇周年生产;其二,工厂化栽培还能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虽然工厂化栽培需要的设备投资比较高,但近年来部分菇农利用闲置的恒温库、冷库等设施进行人工栽培,充分利用闲置设施,无需大幅增加投资,总体效益还是较高的。
专家认为,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加上社会推广力度的加大,金针菇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发展前景较好。
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研究进展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以工厂化栽培发展相对较慢[5]。
随着袋料栽培技术的发展,用段木栽培金针菇已经过时了,人工栽培多采用瓶栽、袋栽、床栽三种方式进行。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形成的模式主要有福建金针菇塑料袋栽培模式和台湾企业塑料瓶栽培模式。
在我国由于栽培金针菇的标准化工厂投资巨大,栽培成本昂贵,市场没有开拓等原因而发展相对滞后。
现在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是纯白系列,虽然黄色品系产量较高、口感也比较好,但是外观不如白色品系。
3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厂规划布局3.1 选择合适的厂址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投入远非家庭式种菇所能比,动辄上百上千万,自然而然栽培场所选择适宜与否成了办厂成功的首要问题。
不同的工厂化栽培方式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比如袋栽的金针菇较瓶栽的档次次,但是袋栽成本相对较低,深受麻辣烫和火锅店,而瓶栽金针菇货架期比较长,适合酒家和大饭店。
因此,白色金针菇企业厂址应根据栽培的方式而定。
另外,从消费市场定位于城市居民考虑,一般情况下,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宜选择在消费水平高的大中城市的周边地区,这也跟从运输、保鲜成本考虑有关。
当然,除了考虑与消费市场的远近、交通运输外,应该从厂房选择的具体小环境来考虑,比如:附近不宜有污染源,养殖场、垃圾堆;地势相对高,不容易积水;晒场阳光充足等。
3.2 选择合适的规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设备、设施方面不能像日本、韩国或者欧美追求高度的自动化和机械化。
而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有所取舍。
在环境控制、尤其是菇环境控制方面的设备、设施不能吝啬,而在拌料、装袋 ( 瓶) 、搬运、采收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
另外,应对目标市场进行考察,洞悉市场的供需情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6]。
3.3 合理的布局金针菇生场地布局应该从整体布局和局部布局来讲,首先,整体上栽培厂300米内应该无污染源,栽培厂的灭菌室、冷却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房应该尽量紧凑,并安排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游,而料场、晒场、配料装料场所应设置在主导风向下游;其次,灭菌室、冷却接种室、培养室等应按无菌室要求设计,尽量搬出与相应工序无关的物品,创造与生产工序相宜的环境条件,平时也应该注意及时清理料场、晒场及培养室中的废料培养袋等,减少杂菌污染的概率。
总之,要合理布局,要求有较高的无菌观念。
4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各个生产车间与菇房设计4.1 料场与打包间设计料场是制种材料的储备场所,分为室内料场和室外料场。
由于堆料处理和配料、装料工序紧接,在进行料场和打包间设计时要使料场和打包间尽量靠近,以节省搬运。
室外料场主要用于堆放木屑,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为避免堆底积水造成木屑损失,料场应是略倾斜的水泥硬地;室内料场存放易霉变的材料,备料库房应前后设进、出料两个门,以防陈年原料积压;打包间主要进行配料和装料,为避免打包时菌袋破损,应尽量减少屋内棱角多、尖的地方,地面尽量光滑,再者保证其光线充足、水电方便即可。
4.2 培养室设计我国工厂化栽培以小规模企业居多,培养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日生产量,以日生产量确定培养室的面积大小,根据培养室的遮光、通风等情况合理安排层架个数和层数,层架间距、层底离地面高度、层架离墙面宽度、走道宽度等。
培养室应该设置独立的制冷、制热、排气、光照等自动控制系统[7]。
4.3 出菇房设计出菇房是库房管理的基本设施,而出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效益大小。
由于金针菇是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进行出菇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子实体发育不同时期对温度、光照、CO2的要求,把出菇房再细分为催蕾室、抑制室、育菇室,方便不同阶段的环境条件控制。
一般金针菇的出菇房也是采用层架摆放,为了保证出菇产量和质量,菇房设计时也应当对设施的摆放和安装位置认真选择。
比如:菇房的房门应该避免与通风窗对开,尽量采用推拉式;地窗、天窗等不宜对着栽培架,而应该朝向过道。
5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要点与工艺流程安排5.1 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要点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要实现周年生产,必须调节好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这四大环境条件及其矛盾关系。
特别是夏季栽培过程中,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而金针菇是好氧性菌类,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空气,热空气进入菇房冷凝产生大量水蒸气,使菇房的湿度大大增加,故需要先对热空气预冷[8]。
其次,出菇阶段的管理是获得高产、优质金针菇的关键时期。
出菇管理中,要注意合理排放出菇袋,通风降温等措施,尽量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冻库出菇管理技术中,除了注意选用较合理的冻库外,还要注意出菇初期的低温驯化处理和提供充足的光源。
一般菌丝生长要控制在15-19℃;出菇催蕾时维持菇房13-15℃;再生阶段控制温度在9-12℃,使原来的子实体死亡;CO2和光照均对菌盖的大小有影响,抑制阶段可以用强风、低温、强光处理使子实体生长缓慢,菌盖整齐。
;长菇阶段控制温度在6-9℃,开袋后让菌柄充分长至13-15cm,及时采收。
5.2 工艺流程安排白色金针菇生产主要流程:拌料→配料→装料→灭菌→接种→菌丝培养(17~19℃)→催蕾(13~15℃)→出菇(冷库)→采收→包装→运输销售[9]。
整个工艺流程要注意几点,首先,南方生产金针菇常用原材料为棉子壳、麸皮、甘蔗渣,其它辅料常用米糠、麦麸作为氮源添加剂,添加量控制在20%左右,由于白色金针菇分解能力较弱,木屑和棉子壳的混合比多用3:1,栽培料含水量调节在60 %-65 %;其次,灭菌过程一般还是采用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以上,灭菌关键可以遵循“攻头、保尾、控中间”方法;第三,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不一样,根据金针菇的生理特性,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17~19℃,催蕾温度控制在13~15℃。
6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管理的构想栽培最重要的栽培技术,而工厂化栽培在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管理,如何进行认真有效的管理是集约化栽培的核心。
首先,企业在管理上一定要清楚工厂化规模大的特点,必须认真研究每一道栽培工艺,哪些是关键工序,绝不可以马虎,要舍得花钱,哪些钱可以不必花的,或者可以用更省钱的方法代替,比如栽培袋选择的问题,一定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不要以为栽培袋小不重要,一味地选择便宜的,因为栽培总量大 ,总额还是比较可观的;另外,比如一些大型保温制冷设备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目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从短期和长期分析其效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