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英文名称:The techniques of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性质:专业发展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开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二、课程简介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制种技术及常见和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准备,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需提交实验报告;2.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菌种分离、培养技能与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1. 预习报告做得规范、全面;2. 在进行实验时,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实验结论;3.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必须事先做好实验方案并按方案实施;4. 报告的最后要完成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从实验态度、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评价结构比例:实验态度占10%、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占50%、实验报告占4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目的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内容1、培养基配方2、培养基的配制3、分装试管理4、灭菌5、摆斜面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铝锅、天平、切菜小刀、切板、烧杯、捆扎绳、棉花、试管(18x180mm或20x200mm)、1.5mm厚的长木条、试管架、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75%酒精、高锰酸钾、富尔马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计划时数:4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性质:必做每组人数:2人实验二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2、掌握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期末综合考核与评价方法
理论考试
评价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方法的掌握程 度。
实践操作考试
评价学生在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中的技能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报告
评价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师教虫等生物防治技术控 制食用菌病虫害的方法。
03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
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VS
线下教学
进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学习效 果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04
教学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籍
教材
《食用菌栽培技术》
参考书籍
《食用菌栽培原理与技术》、《食用菌育种与栽培实务》、《食用菌研究法》
网络资源与数据库
网络资源
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农业大学菌物研究 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研究中 心等网站,提供了最新的行业动态、政策 法规、科研成果等信息。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平时表现与考核评价
课堂参与度
评价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食用菌栽培技术 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方法的掌握程度。
作业与小组讨论
评价学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相关作业的完成 情况和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实验技能
评价学生在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中的技能操作是 否规范、熟练,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四)教学实施1.教学建议(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1
02
03
考核形式
现场操作、实验演示、技能大赛等。
考核内容
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践应用等。
考核要求
熟悉食用菌栽培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考核
课程内容与结构
03
理论课程体系
介绍食用菌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等基本知识。
食用菌基础知识
食用菌营养生理
食用菌栽培原理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深入探讨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代谢途径、生长发育等营养生理知识。
系统介绍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菌种制备、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环节。
阐述食用菌病虫害的类型、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考核内容
学习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
平时成绩、定期评估等。
认真对待课程,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能够与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够根据平时成绩和定期评估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课程评价与反馈
06
学生评价
教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要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04
课堂讲授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通过实验和实训环节,让学生亲身实践,学会使用各种食用菌栽培设施和设备。
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生产企业,了解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食用菌栽培》 学习指南

《食用菌栽培》课程学习指南《食用菌栽培》课程是食品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程,课程内容是食用菌职业资格考核重要内容。
通过对3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菌品生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作物栽培,生产技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内容,只有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力求实现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
因此,课程目标应是融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三要素为一体的结构化目标。
1.职业技能目标(1)能独立搜集、分析与组织食用菌生产领域中的新信息(2)会操作及维护食用菌生产仪器及设备(3)会用无菌操造作技术培育各级菌种(4)会用袋栽、畦栽法成功栽培主要菌类2.职业知识目标(1)明确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的原理及方法(3)比较不同菇类的生物学特性,阐明各菌类在栽培管理上的特点(4)识别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清楚发生条件,会选用有效的防治措施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诚实守信,培养健全的人格。
热爱食用菌行业,有振兴食用菌产业的责任感。
(2)态度树立崇尚科学、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培养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的能力。
(3)价值在学习或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二、课程内容《食用菌栽培》理论学习情境及任务列表实践教学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学习方法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应积极主动参加食用菌栽培生产的实践活动,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食用菌栽培的特点,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同时仅限教材知识非常有限,多参考一些食用菌方面的杂志、期刊、网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攸久。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遍及全国传授世界各地。
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无认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食用菌选育、资源开发、代料栽培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营养保健的食用菌极有发展前途。
本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述。
着重介绍食用菌菌种的制作、生产条件、栽培方法及利用简易条件生产食用菌的全部过程及方法。
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介绍多种食用菌(如:平茹、香茹、金针茹、草茹、木耳、猴头、灵芝等)的栽培方法及生产条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生产食用菌的全部过程,并达到可独立操作生产食用菌的目的。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主要使学生掌握制种过程;第二部分是栽培技术,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生产方法;第三部分是病虫害防治,让学生了解食用菌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