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化学计算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第44讲 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第44讲 化学计算

第44讲 化学计算(建议2课时完成)[考试目标]1.掌握化学常见的计算方法2.了解化学计算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要点精析]一、化学计算的常见题型1.有关相对原子量、相对分子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有关混合物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计算5.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6.有关溶液pH 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题1]今测得某硝酸铵化肥中含氮量为38.5%,则该化肥中可能混有( ) A.NH 4HCO 3 B.(NH 4)2SO 4 C.NH 4Cl D.CO(NH 2)2[解析]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34⨯NO NH N =%10080142⨯⨯=35%,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各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只有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35%,所以选D 。

答案:D 。

[例题2]N 、O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N 、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12,试写出其化学式。

[解析]设其化学式为N x O y ,则:m N :m O =14x :16y=7 :12所以,x :y=2 :3 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 2O 3[例题3]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液100mL 加入0.3mol/L 的氢氧化钡溶液100mL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得沉淀2.33g ,又测得所得滤液中OH -浓度为0.1mol/L 。

则原混合液中稀硫酸和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解析]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xH 2SO 4+Ba(OH)2=BaSO 4↓+2H 2O1mol 233gX 2.33g gg x mol 33.22331= x=0.01mol 滤液中n OH-=0.1mol/L×0.2L=0.02mol∴反应消耗的n OH-=0.3mol/L×2×0.1L-0.02mol=0.04mol0.1mol 硫酸消耗0.02molOH -,所以,盐酸消耗0.02molOH -,n HCl =0.02mol 原混合液中C H2SO4=L mol L mol /1.01.001.0= C HCl =L mol Lmol /2.01.002.0=二、常见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1.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计算

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技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一些例题的解析,进行化学基本计算数量关系的复习;通过对一些解题方法的归纳,训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技能技巧;通过对部分高考试题的介绍,明确高考化学计算的内容与要求。

能力培养:挖掘、处理信息的自学能力;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化学计算的基础是相关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数学计算只是工具和手段,只有“明确化学涵义”,才能“理解数量关系”。

科学品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思维能力品质;重视量纲和规范使用有效数字等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形象~抽象思维;求异~求同思维;直觉~批判思维;集中~发散思维;通过数学抽象和简明的文字表述,解决化学问题。

重点、难点化学基本计算解题思维的建立;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技巧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入】今天继续进行化学计算复习,内容是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技巧。

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就是《考试说明》中所列化学计算的前七项考试内容,它们是极重要的化学计算技能,是全部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学生活动聆听并回答:①有关原子量、分子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⑤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讲述并提问】化学计算的技巧,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

请问主要有哪些?讨论并回答: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板书】一、关系式法【讲述】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投影】例题1 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3.2 g B.4.4 gC.5.6 g D.6.4 g【提问】此题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专题辅导教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专题辅导教案

【专题十一】化学计算与技巧考点1 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

2.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化合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方法点击 化学计算中,“守恒”无处不在,运用守恒法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又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所以只要看到化学计算,就想到守恒。

例:1.质量守恒法例:0.1 mol 某烃与1 mol 过量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 2O 2固体,固体增重15 g ,从Na 2O 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6.8 L 。

求烃的化学式。

解析:设烃的化学式为C x H y ,摩尔质量为a g·mol -1,因为最后逸出的气体不仅包括反应剩余的O 2,也包括烃燃烧产物CO 2和水蒸气与Na 2O 2反应放出的O 2。

烃的质量+m(O 2)=Na 2O 2的增重+m(逸出气体)0.1 mol×a g·mol -1+32 g·mol -1×1 mol=15 g+32 g·mol -1×16.8 L/22.4 L·mol -1解得a=70,烃的式量为70,1270=5余10,烃的化学式为C 5H 10。

2.原子(或离子)守恒例:用含1.0 mol NaOH 的溶液吸收0.8 mol CO 2,所得溶液中的-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B.2∶1C.2∶3D.3∶2解析:设生成Na 2CO 3、NaHCO 3物质的量为x 、y ,由反应前后C 原子和Na +守恒可知,可得方程组:⎩⎨⎧=+=+mol y x mol y x 8.028.0 解得⎩⎨⎧==moly mol x 6.02.0即所得溶液中-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计算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技巧,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化学计算中的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计算等内容。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复习物质的量、质量、摩尔的概念,引出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讲解化学计算中常见的计算方法,如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摩尔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技巧。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化学计算题目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讲解题目解答:针对练习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计算题目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6.巩固: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化学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反馈: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化学计算中的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计算等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在化学计算中如何正确运用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等知识,解题时如何准确判断控制变量与数据处理。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化学计算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教学反思:在化学计算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科目化学课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课型新授老师课时1课时时间三维目标1.把握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强化基本计算技能,提高速算巧解力量和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力量。

重、难点学问重点: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难点: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重点学问预习设计1、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2、练习册P24-25考纲讨论(课标讨论)考情分析(____常州模拟)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为0.4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1B.0.2molL-1C.0.3molL-1D.0.4molL-1解析在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Al3+)+c(Na+)=2c(),解得c(Na+)=0.2molL -1。

本课时学问体系构建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题型二:守恒法的应用题型三:关系式法的应用题型四:平均值法的应用题型五:极端假设法的应用题型六:商量法的应用老师授课及同学学习过程老师授课及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反思、评价【经典题型】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例1】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复原到原来状况(1.01105Pa,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点拨】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削减了20毫升。

剩余气体应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差量法进行有关计算。

CxHy+(x+)O2xCO2+H2O体积削减11+1020计算可得y=4,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规律总结】差量法是依据物质改变前后某种量发生改变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化学计算教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化学计算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十五化学计算(三课时)【考试说明】1、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点精讲】题型一:关于混合物计算:1、生态农业涉及农家废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

2.016L 〔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热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响为:CH4+4CuO=CO2+2H2O+4Cu。

当甲烷完全反响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4.8g。

将反响后产生的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生成沉淀8.5g。

⑴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是。

⑵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题策略]题型二:关于过量计算:2、Na2S2O3·5H2O(俗称海波)是照相业常用的一种定影剂。

工业上制得的Na2S2O3·5H2O晶体中可能含有少量的Na2SO3和Na2SO4杂质。

为了测定某海波样品的成分,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样品,分别参加一样浓度的硫酸溶液30mL,充分反响后滤出硫,微热滤液使生成的SO2全部逸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摩尔质量:Na2S2O3·5H2O248g/mol;Na2SO3126g /mol ;Na2SO4142 g /mol) (1)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该样品中(填写上上选项字母)。

A .仅含有Na2S2O3·5H2OB.含有Na2S2O3·5H2O 和Na2SO3,无Na2SO4 C .含有Na2S2O3·5H2O 、Na2SO3和Na2SO4 题型三:关于多步方程式计算〔关系式法〕3、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Sn +2HCl=SnCl2+H2↑再参加过量的FeCl 3溶液,发生如下反响:SnCl2+2FeCl 3=SnCl4+2FeCl2最后用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Fe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6F e C l K C r O 14H C l 6F e C l 2K C l 2C r C l 7H O 2227332++=+++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g ,经上述反响后,一一共用去0.100mol/LK2Cr2O7溶液16.0mL 。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高中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高中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高中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
3. 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量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计量关系;
4. 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概念,并说明化学方程式在表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讲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量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实践:设计实验或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化学反应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检验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的计算。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三化学 第二轮复习教案 化学计算

高三化学 第二轮复习教案 化学计算

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技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一些例题的解析,进行化学基本计算数量关系的复习;通过对一些解题方法的归纳,训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技能技巧;通过对部分高考试题的介绍,明确高考化学计算的内容与要求。

能力培养:挖掘、处理信息的自学能力;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化学计算的基础是相关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数学计算只是工具和手段,只有“明确化学涵义”,才能“理解数量关系”。

科学品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思维能力品质;重视量纲和规范使用有效数字等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形象~抽象思维;求异~求同思维;直觉~批判思维;集中~发散思维;通过数学抽象和简明的文字表述,解决化学问题。

重点、难点化学基本计算解题思维的建立;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技巧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入】今天继续进行化学计算复习,内容是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技巧。

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就是《考试说明》中所列化学计算的前七项考试内容,它们是极重要的化学计算技能,是全部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学生活动聆听并回答:①有关原子量、分子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⑤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讲述并提问】化学计算的技巧,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

请问主要有哪些?讨论并回答: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板书】一、关系式法【讲述】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投影】例题1 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3.2 g B.4.4 gC.5.6 g D.6.4 g【提问】此题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化学计算考试说明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3、近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意速算巧解一般在第Ⅰ卷中会出现五到七个左右要计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计算的试题。

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题给信息和已学相关知识进行速算巧解的能力。

(2)起点高、落点低这方面主要是第Ⅱ卷中的计算题。

试题常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但落点仍是考查基本计算技能。

(3)学科渗透,综合考查主要考查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数字及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

(4)综合计算题的命题趋势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以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作为取材背景编制试题,考查视野开阔,考查学生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4、学生化学计算题失分的主要原因1、审题不够仔细;2、基础不够扎实;3、思考不够全面;八个“不够”4、思维不够灵敏;5、运算不够准确;6、格式不够规范;7、表达不够清楚;8、时间不够充裕。

化学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而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是害怕计算,其原因是:一、对计算所依托的基本化学原理和性质不熟悉;二、对基本的计算技能掌握不到位;三、思维不灵活,不会审题,不会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不会分析问题,也就不会解决问题。

要求教师加强解题策略相关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科问题解决的研究。

典型例题1. 将Wg 铁、氧化铁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粉未放入100mL 4.4mol/L 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氢气896mL (标况),生成的溶液中只有FeCl 2、HCl 和1.28g 固体。

把溶液稀释到320mL 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 ,求混合物中各物质是多少g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选准突破口。

首先确定由生成溶液中的盐酸可知反应后的1.28g 固体沉淀物为铜,因此可首先确定CuO 的质量。

再根据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诸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耗用盐酸的物质的量列方程求解,或寻求题中“隐含”的电子守恒和Cl -守恒条件,求得Fe 和Fe 2O 3的质量。

解法一: Cu 的物质的量==12864002..mol CuO 的质量=0.02×80=1.6(g )设混合物中Fe 2O 3的物质的量为x 。

Fe 2HCl FeCl H 0.04mol0.08mol0.89622.40.04mol Fe O 6HCl 2FeCl 3H Ox 6x 2xCuO 2HCl CuCl H O0.02mol 0.04mol 0.02mol22233222+=+↑=+=++=+ 2FeCl Fe 3FeCl 2x x32+=CuCl 2 + Fe = FeCl 2 +Cu0.02mol 0.02mol根据反应耗用盐酸的量列方程求解0.086x 0.040.1 4.40.3200.256x 0.24x 0.04mol ++=⨯-⨯==()Fe 2O 3的质量=⨯=16000464..(g )Fe 的质量=++⨯=(...).0040020045656(g ) 解法二:设混合物中含铁的物质的量为x ,Fe 2O 3的物质的量为y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Fe 2e Fe x 2x2-→+Fe O 2FeCl 2e 2FeCl y2y2332——+2H +——H 2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04×2(mol ) CuO ——Cu 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02×2(mol )2x 2y 0.040.08=++根据Cl -守恒列方程2x 22y 0.3200.250.1 4.4+⨯+⨯=⨯解方程组2x 2y 0.122x 4y 0.080.04Cl -=++=⎧⎨⎩-(电子守恒)(守恒)x y ==01004..()()mol molFe 的质量=⨯=015656..()gFe 2O 3的质量=⨯=16000464..()g2. 某化工厂用NH 3制备NH 4NO 3。

已知NH 3制NO 的产率是96%;NO 制HNO 3的产率是92%,HNO 3与NH 3反应生成NH 4NO 3。

则制HNO 3所用去NH 3的质量占总耗NH 3的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不考虑生产上的其它损耗) 分析:根据反应4NH 5O 4NO 6H O2NO O 2NO 3NO H O 2HNO NO32222223+++=+=+催化剂∆由于生产中NO 2与H 2O 反应生成HNO 3和NO ,不断地补充空气使NO 多次被氧化成NO 2,被水吸收,最后比较完全转化HNO 3,因此,第三步反应在考虑到循环反应后可用下式表示:4NO O H O 4HNO 2223++=2由以上四个反应可得最初反应物与最终产品的关系式: 4NH 3~4NO ~4NO 2~4HNO 3设生产a 吨HNO 3耗用NH 3为x 吨,生产NH 4NO 3耗用NH 3 y 吨NH HNO 1763x 96%92%a x 17a6396%92%0.306a NH HNO NH NO 1763y a y 17a630.27a 333343——吨吨吨(吨)吨吨(吨)⨯⨯=⨯⨯=+===生产HNO 3耗用NH 3的质量百分比=+⨯=03060306027100%531%....aa a答:略。

3. 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 +2HCl=SnCl 2+H 2↑再加入过量的FeCl 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 2+2FeCl 3=SnCl 4+2FeCl 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生成Fe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 K Cr O 14HCl 6FeCl 2KCl 2CrCl 7H O 2227332++=+++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g ,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K 2Cr 2O 7溶液16.0mL 。

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分析:该题是应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综合计算。

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三个化学反应,得出Sn 与K 2Cr 2O 7的物质量的关系。

3Sn 3SnCl 6FeCl K Cr O 22227——————3Sn K Cr O 3119g 1molx 0.10.016molx 31190.10.01610.571g Sn%0.5710.613100%93.1%227——()()⨯⨯=⨯⨯⨯=∴=⨯=答:略。

巩固联系 4. 在100mL 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 3)中加入多少mL 2mol/L 的稀盐酸(密度为1.08g/cm 3),才能配成6mol/L 的盐酸(密度为1.10g/cm 3)。

分析:任何溶液在稀释时,溶液和溶剂的量都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不变,据此可以得到稀释下列各种浓度的溶液计算公式。

百分比浓度溶液的稀释公式: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浓度 =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浓度 mol 尔浓度的溶液稀释公式: 浓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的体积(L ) = 稀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体积 同一溶质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混合溶液的浓度介于溶液之间,混合液跟两原溶液中溶质、溶液量的基本关系是: (1)混合液中所含溶质的总量等于两原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2)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两原溶液的质量之和,但体积不等于两原溶液的体积之和(当两原溶液很稀时,通常把混合液的体积近似地看做两原溶液的体积之和。

) 在应用上述关系进行复杂的混合溶液计算时,可先算出混合溶液的总质量和溶质的总质量,然后再求出混合溶液的浓度。

设需加入VmL 2mol/L 的盐酸 混合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1.1810036.5%36.52V1000 1.180.002V ⨯⨯+=+混合溶液的总体积:100 1.18 1.08V 1.11000118 1.08V1100⨯+⨯=+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180.002V)1100118 1.08V6mol /L V 138mL +⨯+==()()答:略5. 氯气通入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3Cl 8NH 6NH Cl N 1.122342+=+。

使L 氯、氮混合气(90%Cl 2、10%的N 2)通入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在标况下为0.672L (50%的Cl 2、50%的N 2),问在反应中有多少g 氨被氧化? 分析:设有xg 氮气被氧化 由方程式可得出:3Cl 2NH N 67.2L 34g 22.4L 67.222.444.8L xg 1.120.6720.448L 232+→-=-=气体体积减小()()x =⨯=340448448034...()g答:略。

6. 将5.000gNaCl 、NaBr 、CaCl 2的混合物溶于水,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得残留物4.914g 。

灼烧后的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足量的Na 2CO 3溶液,所得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g 。

求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百分组成。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图示,帮助审清题意,找出思路和解法。

根据图示可分析: (1)CaCO 3的质量为0.270g ,由它可求出CaCl 2的质量。

CaCl CaCO 111100x 0.270x 1110.2701000.30023——克()=⨯=g (2)混合物中通入Cl 22NaBr Cl 2NaCl Br 10358.510358.544.5g y 5.000 4.9140.086g y 0.200g 22+=+-=-==质量减少()克()()(3)NaCl 的质量=--=5000020003004500....()g(4)各组分的百分含量NaCl% 4.5005100%90%NaBr%0.2005100%4%CaCl %0.3005100%6%2=⨯==⨯==⨯=7.向含0.02mol Al 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 (g )与Ba(OH)2溶液的体积x (mL )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图中: V 1= V 2= m 1= m 2= 分析:本题要从分析图中所体现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体积的函数关系求出V 1、V 2和m 1、m 2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