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案例(拖欠民工工资)
农民工欠薪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农民工欠薪问题在我国各地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以某市某建筑工地农民工欠薪案为例,分析农民工欠薪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市某建筑工地招用了100多名农民工,负责该工地的建设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农民工们辛勤劳作,但工地负责人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
经过多次协商无果后,农民工们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劳动保障部门调查发现,工地负责人确实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遂要求其支付农民工工资。
然而,工地负责人仍然拒不支付,导致农民工生活陷入困境。
三、法律分析(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或者克扣劳动者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或者克扣劳动者工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或者克扣劳动者工资。
(二)农民工欠薪的法律责任1.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3.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者还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四、法律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1.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使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劳动保障机制1.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
2.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率,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用人单位违法成本。
(三)加强部门协作1.劳动保障部门、公安部门、法院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
法律援助案例欠薪(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
然而,由于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国设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欠薪案件为例,分析法律援助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中的作用。
二、案情简介(一)案件基本情况2020年5月,来自四川省的农民工王某在北京市某建筑工地打工。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王某的月工资为6000元。
然而,在王某工作满3个月后,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拖欠了王某的工资。
王某多次与用人单位协商,但用人单位以各种借口推脱,拒不支付工资。
(二)法律援助介入在无奈之下,王某向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经审查,王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专业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三、案件处理过程(一)律师调查取证律师在接受指派后,立即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
首先,律师收集了王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相关证据。
其次,律师向王某了解拖欠工资的具体情况,并核实了用人单位的欠薪事实。
(二)调解与仲裁律师在充分了解案情后,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多次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积极为王某争取合法权益,并告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经过多次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用人单位同意支付王某拖欠的工资。
然而,在支付工资过程中,用人单位再次以各种理由拖延。
律师遂向北京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在仲裁过程中,律师提交了相关证据,有力地证明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
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王某拖欠的工资。
(三)执行与维权裁决生效后,律师陪同王某前往用人单位,要求其履行裁决义务。
在律师的督促下,用人单位最终支付了王某拖欠的工资。
四、案件分析(一)法律援助在案件中的作用1. 提供法律咨询:律师为王某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咨询,帮助其了解自己的权益,明确了维权途径。
诉前调解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诉前调解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咱就说打工人最在乎啥?那肯定是工资啊!这不,就有这么一个劳动争议的事儿,最后通过诉前调解给解决了。
小周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公司呢,老是拖欠工资。
小周一个月就指望着那点钱交房租、吃饭呢。
公司老板总说什么资金周转困难,这个月拖下个月,下个月再拖下下个月。
小周刚开始还能忍,毕竟找工作也不容易,可这一拖就是好几个月,小周实在是受不了了。
小周就去找老板理论,说:“老板啊,您这一直不发工资,我这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老板呢,还各种打太极,说什么再等等,公司马上就有大项目进账了。
小周一听就火了,这不是忽悠人嘛。
于是,小周就打算去申请劳动仲裁,告这个公司。
劳动仲裁部门一看,觉得这事儿啊,能先试试诉前调解。
就把小周和公司老板都叫到一起了。
调解人员就跟老板说:“您这老拖着员工工资可不行啊,人家小周也是靠这个生活的。
您要是资金真有困难,也得和员工好好沟通,制定个还款计划啥的。
”老板就开始倒苦水,说公司最近确实有难处,接了几个项目,钱都投进去了,还没回款呢。
调解人员又转头对小周说:“小周啊,你看老板也不是故意不给你工资,公司确实是遇到困难了。
咱也得互相理解一下,要是现在把公司逼急了,对你也没好处,毕竟你还想在这继续工作不是?”小周想了想,觉得调解人员说的也有道理。
然后调解人员就根据老板说的情况,帮着制定了一个工资发放计划。
老板先给小周补发一部分工资,让小周能先把生活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工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逐步发放。
就这样,一场可能要闹到法庭上的劳动争议,通过诉前调解就这么和平解决了。
小周拿到了一部分工资,心里也踏实了些,老板也不用再担心被仲裁或者起诉,能够专心去解决公司的资金问题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遇到劳动争议,诉前调解有时候真的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既节省时间精力,又能让双方都比较满意。
小王在一家工厂上班,那工作可累了,经常加班。
按说加班就该有加班费吧,可这工厂就不地道,总是以各种理由不给小王加班费。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典型案例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按时、足额地领取工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展示政府工资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某省某市,一家建筑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拖欠了一批农民工的工资。
面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得到保障。
首先,政府部门与建筑公司进行了沟通,督促其尽快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
同时,政府还介入调解,促使建筑公司与农民工达成一致,制定了明确的工资支付计划。
其次,政府通过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基金,为农民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建筑公司的监管,确保其今后不再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
同时,也加强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督,建立了健全的工资支付制度,提高了工资支付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政府的有力介入和有效措施,最终这家建筑公司解决了拖欠工资的问题,农民工们得到了应有的工资报酬。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政府工资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的来说,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的典型案例表明,政府的积极介入和有效措施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至关重要。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应有的工资报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典型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典型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典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些超有意思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典型案例。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例子,小李在公司干了好几年,一直勤勤恳恳,可突然有一天,公司说要裁掉他,还不给合理的赔偿。
小李那叫一个委屈啊,心想自己这么努力工作,怎么能说裁就裁呢。
于是他就找到调解机构,哇啦哇啦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就好像那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样。
还有一个呢,小张和同事因为一点工作上的分歧,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就打起来了。
这时候,调解人员赶紧出现,就像消防员灭火一样,迅速阻止事态恶化。
他们耐心地听着双方的说法,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也不是西风压倒东风。
再看看这个,王师傅在工地干活,结果工资被拖欠了好久。
他那无奈的眼神,就像是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家一样。
他没办法啊,只好求助于调解,希望能拿回自己应得的报酬。
这些案例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插曲吗?想想看,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是不是也会感到气愤、无奈或者迷茫呢?劳动人事争议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
但通过这些调解案例,我们也能看到希望。
调解人员就像那和事佬,努力让双方达成和解,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他们的存在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指明方向啊!
所以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真的太重要了!它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和谐。
我们应该重视它,支持它,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啊!
这就是我想说的,你们觉得呢?是不是也深有感触啊!。
拖欠工资调解案例点评

拖欠工资调解案例点评拖欠工资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设立了劳动仲裁和劳动法院等机构,专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下面列举了一些关于拖欠工资的调解案例,并进行点评。
1. 案例一劳动者小李在某公司工作,但公司经营不善,拖欠了小李2个月的工资。
小李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经过调解,公司同意支付小李拖欠的工资。
这个案例体现了劳动仲裁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调解解决了劳动者的工资问题。
2. 案例二劳动者小王在某餐饮店工作,半年来一直没有拿到工资。
小王向劳动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餐饮店支付小王拖欠的工资,并处以相应的违约金。
这个案例显示了劳动法院的权威和公正性,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
3. 案例三劳动者小张在某家公司工作,公司突然倒闭,拖欠了小张3个月的工资。
小张选择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经过调解,劳动保障部门协助小张追回了拖欠的工资。
这个案例展示了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责和能力,为劳动者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劳动者小刘在某工厂工作,但由于工厂经营困难,多次拖欠小刘的工资。
小刘与工厂协商未果后,向媒体曝光了这一情况。
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最终迫使工厂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这个案例反映了媒体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5. 案例五劳动者小陈在某公司工作,但公司多次以各种理由拖欠小陈的工资。
小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公司拖欠工资的信息,引起了其他员工的共鸣。
最终,公司不得不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这个案例说明了网络平台在曝光和传播拖欠工资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6. 案例六劳动者小林在某酒店工作,但酒店一直未按时支付工资。
小林向工会求助,工会与酒店进行了多次协商和谈判,并最终达成了一致,酒店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这个案例体现了工会在代表劳动者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7. 案例七劳动者小赵在某快递公司工作,但公司多次拖欠小赵的工资。
小赵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经过调查和调解,劳动监察部门帮助小赵追回了拖欠的工资。
法律维护人民权益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在维护人民权益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法律维护人民权益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展现法律的力量和正义的化身。
案例一:农民工讨薪案一、案情简介2019年,河南省某建筑公司承建了一项市政工程项目。
在工程进行过程中,该公司从各地招募了大量农民工参与施工。
然而,工程完工后,该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
部分农民工在多次讨薪无果后,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维权过程1. 咨询法律援助:农民工们首先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咨询,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途径。
2. 收集证据:在法律援助人员的指导下,农民工们收集了与工资支付相关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3. 提起诉讼:农民工们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建筑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4.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了案件,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5.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建筑公司支付农民工拖欠的工资,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农民工们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亮点:1. 法律援助机构的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保障了农民工的诉讼权利。
2. 证据收集的规范性:农民工们在法律援助人员的指导下,收集了规范的证据,为胜诉奠定了基础。
3. 法院审理的公正性:法院依法审理案件,判决结果公正,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二:消费者维权案一、案情简介2020年,某消费者在一家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手机。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手机出现了质量问题。
消费者多次联系卖家协商维修,但卖家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二、法律维权过程1. 联系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帮助。
2. 调查取证:消费者协会对手机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证据。
3. 调解协商:消费者协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卖家仍然拒绝承担责任。
4. 提起诉讼: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家承担赔偿责任。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调解案例范文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调解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老张在一家小工厂打工,这工厂规模不大,也就几十号人。
老张呢,在厂里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眼瞅着到了该发工资的时候,老板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不给。
老张心里那个急啊,家里还指望着这钱过日子呢,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得花钱。
老张越想越气,就去找老板理论。
老板呢,一会儿说资金周转不开,一会儿又说老张的工作有些地方没做好,要扣钱,总之就是不想给全额工资。
老张一气之下,就说要去告老板,这事儿就这么僵住了。
二、调解过程。
# (一)初次沟通。
我作为调解员,先把老张和老板请到了调解室。
老张一进来就满脸的委屈和愤怒,他说:“我在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老板怎么能这样对我呢?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老板也不甘示弱,说:“老张啊,你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你做的那些产品,有些质量不过关,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我赶紧打圆场说:“咱们先别急着互相指责,咱们就事论事。
老板,老张在您这儿干了这么久,就算有些小问题,那也不能就这么拖着工资不给啊。
这工资对老张来说可是养家糊口的钱。
老张呢,您也消消气,咱们心平气和地把问题解决了。
”# (二)深入了解。
我让老张详细说说他的工作情况和工资计算方式。
老张说:“我每个月工资说好是四千块,这大半年我就请了两天假,按照正常算,我应该拿到两万四千块左右。
可现在老板只给了我一万块,还说剩下的要扣掉。
”老板这时候解释说:“老张做的产品有一批次品率比较高,按照厂里的规定,是要扣掉一部分工资的。
而且最近厂里资金确实紧张,我也不是故意不给。
”我就问老板:“那您这次品率高的标准是怎么定的呢?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证据?还有这资金紧张,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老板被我问得有点语塞,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三)寻找解决方案。
我想了想,对老板说:“老板,我知道您做生意也不容易,但是老张的工资也不能这么不明不白地扣着不给。
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先把没有争议的那部分工资给老张,就是一万四千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法理解疑难,化干戈为玉帛
安吉县灵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纠纷简介】2014年5月11日,浙江中和成建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瞿某承包了浙江安吉美颂广场一期建设工程,并与工程承包人程某、卞某签订了“美颂广场一期、二期清工总承包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5月28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因工程管理、进度等方面原因导致安吉美颂广场业主方不满,要求中和成有限公司解除与程某、卞某的二期承包,双方因违约金、保证金、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发生争议,共涉及金额达700余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296万元。
双方多次协商后因资金数额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该工程涉及农民工100余人,因担心解除合同后的工资问题多次罢工并在施工现场阻碍施工,场面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美颂广场的工程进度,矛盾随时可能进一步激化。
【调解经过与结果】安吉灵峰街道调委获悉案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于事发当日组成了由街道、公安、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同参与的联合协调小组,介入该事件后,一是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
发生多人阻碍施工事件后,街道调委首先与派出所联系对接,及时稳控局面,并要求民工方委派3名代表参与调解。
二是深入调查了解,着手化解矛盾。
在查明事情的原委后,事发当日下午街道调委便召集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通过清算,先是将农民工工资296万元、保证金89万元等账目清算完成,然后落实部分农民工工资。
第二日上午9时再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协商,通过多轮次
的谈判,各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在县劳动监察大队的全程监督下完成了剩余的246万元农民工工资发放。
至此,一起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案例点评】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灵峰街道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协调小组,领导班子先后多次商讨方案、研究对策,即抓难点,又抓细节,实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第二,部门联动是保障。
灵峰街道在完善县、街道、村三级信息网络基础上,将综治、司法、警务、信访等部门捆绑运作,整合而不凑合,夯实基层调解工作力量,通过协调联动加以合理利用,充分收集各部门信息资源,强化街道“大调解”的工作效能,减少案件的流转和推诿扯皮现象,提高执行力,使行政资源产生了1+1>2的效果,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充分说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要想出成效,离不开“各路人马”的配合支持。
第三,永远不要站到群众的对立面。
该案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和风细雨的工作态度,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采取说情、讲理、用法并重的方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事情得以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