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课时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考点及练习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1)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
(2)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失败后,深感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创办黄埔军校1、概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三、北伐胜利进军1、概况2、成果: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3、意义:促使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国民革命失败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难点拓展: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2)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抵抗。
2、东北易帜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山统一了中国。
3、教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B )A、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B、新三民主义C、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D、国民党的新党纲2、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 C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黄埔军校的创办3、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了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受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管理】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
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
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C)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中共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八七会议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而创办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B.马尾船政学堂C.黄埔军校D.京师大学堂4.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吴佩孚B.孙传芳C.张作霖D.袁世凯5.“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网络诗歌。
“北伐的战场”初期主要是在( ) A.湖南、湖北B.江西C.浙江、上海D.广州6.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军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这支队伍是( )A.黄埔军校学生军B.冯玉祥率领的军队C.吴佩孚率领的军队D.第四军叶挺独立团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8.2017·玉林市福绵区期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B.张学良改易旗帜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4年5月,孙中山在某学校的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军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事业便可以成功。
”(1)材料中该学校是在何地创办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你认为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2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不包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C.民主与科学的潮流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汪精卫等人不理解共产党B.北产党取代了国民党的领导地位C.人民选择了国民党作为自己的代表D.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B.叶挺C.周恩来D.孙中山4..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
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苏联)……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政府),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国民党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6.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土地革命,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抗日战争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马克思列宁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三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叶挺独立团为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由农民向导带路,乘夜色迂回敌人背后,发起猛攻,终于占领了汀泗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练习一、选择题1、1927年制造反革命政变的国民党右派有()①张作霖②蒋介石③汪精卫④吴佩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的屠杀共产党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所以答案选择B。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所以答案选择D。
3.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表现是()A.被独裁者簒夺了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导致革命运动转入低潮【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北伐战争虽然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没有改变军阀混战的局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4.“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
”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武昌起义②黄埔军校创办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政府统治的起义,中国共产党没有参与,不符合题意;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的反共反人民的政府,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加入,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原因①共产党方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②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
此时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3、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正式建立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②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黄埔军校(1924.5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5.3.12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7 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2.目的: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口号:,除军阀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吴佩孚)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铁军”4.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国民政府5.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最主要)②作战方针正确③官兵英勇奋战,尤其是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④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 、上海(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 ,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3、全国统一(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后作业(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后作业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武汉B.上海C.广州D.南京4.有一名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初期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孙中山D.蒋介石5.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辛亥革命B.黄花岗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6.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7.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
“他”是(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8.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9.“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分共会议”的召开B.张学良改易旗帜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10.从1926 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北伐战争
选择题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
这一年是()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3.小明学习了“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①周恩来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蒋介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5.“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
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6.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蒋介石
B. 李宗仁
C. 叶挺
D. 彭德怀
7.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8.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9.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
11.上完《北伐战争》一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北伐战争取得辉煌战果,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大体形成四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12.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党从中吸取的最大教训是( )
A. 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C. 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 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非选择题
13.每一处遗址或遗迹都是立体的历史,让我们从这些遗址和遗迹中读出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如果想实地考察图一和图二的遗址,应该去的地方分别是哪里?
(2)黄埔军校是谁创办的?他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图二建筑所在的城市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
在这里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列举近代在这座城市建立的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
(4)这两座建筑对中国近代史都具有深远意义。
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受?
13.【答案】(1)广州、南京。
(2)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政治军事人才。
(3)《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4)例:看到这两幅图片,我好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中国的饱经忧患而感慨。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会金戈铁马,报效国家。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