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56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2020年11月第6卷第31期No.6 roll up No. 31 Issue, November, 2020健康科学_临床医学工程DOI:10.19335/ki.2096-1219.2020.31.022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刘蕊,张慧,郭志强,白桦*(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摘 要:目的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情况及原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的6~24个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分析其患病情况及原因。

结果患儿和正常儿童在家庭经济、家长对贫血知晓情况、母体孕期患有贫血,早产儿等状况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患儿病情情况分析:对婴幼儿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484例患儿中,6~12个月龄患儿334例(69.0%),13~24个月患儿150例(31.0%),两者之间在患病人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c2=23.395,P=0.001);母乳喂养为主208例(43.0%),配方奶粉为主149例(30.8%),肉量少为主127例(26.2%),三组存在明显差异(c2=1.341,P=0.001)。

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患儿的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喂养方式、母孕期患病、家长对贫血知识的了解等都存在相关性,改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需从这些方面着手。

关键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分析本文引用格式:刘蕊,张慧,郭志强,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1):56-58.Preval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LIU Rui, ZHANG Hui, GUO Zhi-qiang, BAI Hua*(Inner Mongoli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Methods The infants aged from 6 months to 24 months who received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elevant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disease status and cau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in terms of family economy, parents’ awareness of anemia, maternal anemia during pregnancy, and premature infants (P<0.05).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484 children, 334 (69.0%) from 6 months to 12 months, 150 (31.0%) from 13 to 24 month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c2=23.395, P=0.001). 208 cases (43.0%) were mainly breast-fed, 149 cases (30.8%) were mainly mixed with rice milk powder, there were 127 cases (26.2%) with less me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c2=1.341, P=0.001). Conclusion Nutritive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s related to the age,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feeding mode, maternal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parents’ understanding of anemia, etc. These aspect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improve infant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KEY WORDS: Infant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eason; Analysis0 引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儿保门诊中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年龄分布特征,以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该年龄段儿童患有此疾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高达31.3%[1],主要是因食物中铁的摄入不足,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发。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疲乏、头晕、心悸、气促、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床苍白、运动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贫血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神经系统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

在诊断贫血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铁蛋白、铁蛋白和铁饱和度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还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实验室检查,例如地中海贫血的血清电泳和遗传学检查等。

贫血的治疗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基础疾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输血和造血刺激因子治疗等。

在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贫血,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贫血临床诊疗指南的最新版内容。

一、分类和病因贫血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造血障碍性贫血三大类。

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出血量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导致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造血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机体无法正常生成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根据贫血的病因,还可将贫血分为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贫血性心脏病等多种类型。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贫血,常见于儿童和孕妇。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代谢障碍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常常伴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的贫血,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溶血性贫血。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目录一、小儿肺炎二、小儿腹泻三、支气管哮喘四、急性肾小球肾炎五、肾病综合征六、血尿七、病毒性心肌炎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十五、新生儿溶血病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十九、川崎病的诊治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二十一、过敏性紫癜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概述】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中医内科贫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贫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贫血贫血是指血液循环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而言。

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抗贫血因子缺乏所致的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原因的贫血。

中医学统称血虚,属于"黄肿病"、"虚劳”等范畴。

其原因很多,如失血、虫积、饮食失调、素体不强或病后体虚都可耗伤气血,而致脾肾亏虚,不能生化气血,甚则影响心肝等脏。

【诊断】1.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指甲、口唇和睑结膜颜色苍白,头晕耳鸣,甚则困倦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

血液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量均减少。

2.询问有无失血、胃肠道功能障碍、营养缺乏、接触或使用过有害于造血组织的物质或药剂,或慢性感染,严重心、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体检时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黄疸、舌炎,心肺有无异常特征,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情况,再结合血液常规化验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骨髓象检查,以判断贫血的性质和病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对于贫血病的治疗原则,当以补血为主,但应同时重视补气,因益气可以生血。

并需辨别脾虚与肾虚的主次,分别予以补脾和补肾的方法,以加强气血生化之源。

此外,还需掌握导致贫血的原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适当处理。

1.气血两虚面色眺白,或萎黄少华,头昏眼花,或心慌气短,疲劳乏力,甚至面足虚浮,或有一时性昏倒。

女子月经不调,经闭。

口唇及爪甲淡白,舌质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补气益血。

方药举例:十全大补汤加减。

当归IOg,黄英15g,党参10g,白术10g,熟地黄12g,炙甘草3g,红枣5个。

加减:心惊失眠,加熟枣仁10g,五味子3g。

2.脾虚湿困面色萎黄虚浮,腹胀食少,或能食而无力,或有异嗜症,舌质胖淡,苔腻。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举例:绛帆丸加减。

苍术IOg,厚朴5g,砂仁(后下)3g,当归10g,制鸡内金10g,六神曲12g,燃皂矶(分吞)1,5gO3.肝肾阴虚心悸,耳鸣眩晕,时有烦热,口干,或牙龈出血,肌肤有瘀点、瘀斑,舌质红,脉细数。

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和丢失过多所致;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该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体内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二、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组成;1、贫血相关症状: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法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花及耳鸣等;2、组织缺铁的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以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力差,体力、耐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皮组织改变: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胃粘膜呈浅表性炎症,亦可呈重度萎缩,胃酸减少,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变平呈勺状,可有萎缩性鼻炎,少数可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3、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贫血性心脏病;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女性<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MCV<70fl者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大多数为ID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多正常及增高;2、血清铁蛋白SF<12ug/L;3、血清铁SI<L,总铁结合力TIBC>L,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4、骨髓涂片染色提示骨髓小粒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5、红细胞游离原朴啉FEP>l,或者血液锌原扑啉ZPP>l,或者FEP/Hb>Hb6、粪便隐血实验多次检查阳性及粪便虫卵检查;7、胃肠道X线及或内镜检查,以寻找铁丢失的原因,排除胃肠道肿瘤;8、妇科彩超检查月经过多患者;五、分期1、铁缺乏期储存铁缺乏期:仅有上诉辅助检查中第2或第4项;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2、3或4项;3、缺铁性贫血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1、2、3、或第4项六、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L2、血清铁﹤Ll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4、血清铁蛋白﹤12ug/L5、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l,或者血液锌原卟啉ZPP>l,或者FEP/Hb>Hb7、用铁剂治疗有效;符合上述1条和2~7条中任2条以上及可诊断缺铁性贫血;七、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相鉴别: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的铁利用障碍而致的贫血,好发于老年人,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及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或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2、慢性病性贫血:常伴有肿瘤或感染疾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高,血清铁蛋白增多,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3、海洋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血涂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骨髓铁染色不降低;八、治疗原则1、查找病因,尽可能去除引起缺铁的原因;2、补充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并使体内铁储存量至正常水平;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剂型;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L时再停药;九:疗效标准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贫血病因消除;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3、无效:4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应检查诊断是否准确,是否按医嘱服药,有否活动性出血,有否铁吸收障碍,有否干扰铁吸收和利用的因素存在;。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观察口服铁剂的反应: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铁与肠道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
判断铁剂疗效: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上升。4~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1周左右达高峰;治疗l周左右,血红蛋白开始上升,8-10周可达正常。在此期间,观察病人症状有无改善,监测血象、血清铁等,以判断药物的疗效。
观察口服铁剂的反应: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铁与肠道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
判断铁剂疗效: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上升。4~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1周左右达高峰;治疗l周左右,血红蛋白开始上升,8-10周可达正常。在此期间,观察病人症状有无改善,监测血象、血清铁等,以判断药物的疗效。
查房内容
1.查房目的及注意事项
查房目的:
1.了解贫血、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掌握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病因、诊断要点,治疗要点,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并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注意事项:
1.注意查房秩序,态度严谨,不能在病房窃窃私语,议论病人的病情。
既往史:既往体弱,曾患有支气管炎。无过敏史,无家族史。
喂养史:母乳喂养,1岁3月停母乳,4月添加辅食,未添加强化铁米粉、配方奶。现以调制乳为主食每天约350ml,进食少。
风险评估:跌倒,非计划性拔管。
入院查体:
T:36.4 R:30 HR:131 体重:10kg 头围:46cm
胸围:46cm 腹围:47cm 身长:80cm
③输注红细胞悬液
④补充铁剂
病情变化:患儿住院期间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强,活动量增多,面色口唇颜色渐红润,12月1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上升至92g/L。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诊断流程
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 实验室检查等步骤,以全面了解患者 的铁缺乏状况。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其诊断标准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 指标。
诊断流程
包括初步筛查、确诊检查、病因分析等步骤。初步筛查通常采用血常规检查, 确诊检查则需要进一步检测铁代谢相关指标,如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等。
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设定
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医生对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诊 疗水平,确保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政策法规支持及推动力度预期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 治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防治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和资金支持。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 等,同时注意合理搭配其 他营养素。
肠道微生态调节
通过补充益生菌等肠道微 生态制剂,改善肠道环境 ,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手术治疗
对于极少数因消化道疾病 导致严重缺铁性贫血的患 儿,可考虑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管理建议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将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 级。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成果总结
明确了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诊 断标准和治疗方案:通过专家讨论和 临床数据分析,制定了更为精确的诊 断标准,包括血液学指标和临床表现 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同时,根据不同程度的铁缺乏和缺铁 性贫血,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包 括饮食调整、口服补铁药物和输血等 。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缺铁性贫血的诊疗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缺铁性贫血的诊疗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 6 个月至 3 岁的婴幼儿。

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

一、病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使新生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

明显缺铁对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也有一定影响,但对血红蛋白合成影响更明显,故新生的红细胞体积变小,胞质中血红蛋白量减少,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儿时期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故每日从饮食中补充的铁量要较成人多。

1.小儿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 个月的造血需要。

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

2.铁摄入不足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为人乳或牛乳,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

3~5 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 2 倍,1 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 3 倍。

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

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时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4.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泄铁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

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

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二、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睑结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其他表现有精神不振,食欲缺乏,心悸,头晕,耳鸣。

另外,因含铁酶缺乏致消化功能紊乱和神经系统改变,患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

2.血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少。

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小于16 μg/L,总铁结合力大于62.7 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0.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 μmol/L 。

三、鉴别要点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名地中海贫血) 地区性较明显,有家族史,具特殊面容,肝脾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
一、概述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和丢失过多所致。

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该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组成。

1、贫血相关症状: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法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花及耳鸣等。

2、组织缺铁的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以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力差,体力、耐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皮组织改变: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胃粘膜呈浅表性炎症,亦可呈重度萎缩,胃酸减少,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变平呈勺状,可有萎缩性鼻炎,少数可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3、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

三、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贫血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女性<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MCV<70fl者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大多数为ID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 HC)<310g/L;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Ret)
计数多正常及增高。

2、血清铁蛋白(SF)<12ug/L。

3、血清铁(SI)<8.95umol/L,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4、骨髓涂片染色提示骨髓小粒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5、红细胞游离原朴啉(FEP)>0.9umol/l,或者血液锌原扑啉(ZPP)>0.96umol/l,或者FEP/Hb>4.5ug/Hb
6、粪便隐血实验(多次检查)阳性及粪便虫卵检查。

7、胃肠道X线及(或)内镜检查,以寻找铁丢失的原因,排除胃肠道肿瘤。

8、妇科彩超检查(月经过多患者)。

五、分期
1、铁缺乏期(储存铁缺乏期):仅有上诉辅助检查中第2或第4项。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2、3或4项。

3、缺铁性贫血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1、2、3、或第4项
六、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0.31g/L
2、血清铁﹤8.95umol/Ll
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4、血清铁蛋白﹤12ug/L
5、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umol/l,或者血液锌原卟啉(ZPP)>0.96umo l/l,或者FEP/Hb>4.5ug/Hb
7、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条和2~7条中任2条以上及可诊断缺铁性贫血。

七、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相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的铁利用障碍而致的贫血,好发于老年人,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及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或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2、慢性病性贫血:常伴有肿瘤或感染疾病。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高,血清铁蛋白增多,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

3、海洋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血涂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

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骨髓铁染色不降低。

八、治疗原则
1、查找病因,尽可能去除引起缺铁的原因;
2、补充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并使体内铁储存量至正常水平;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剂型;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L时再停药。

九:疗效标准
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

贫血病因消除。

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4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应检查诊断是否准确,是否按医嘱服药,有否活动性出血,有否铁吸收障碍,有否干扰铁吸收和利用的因素存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