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检测学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5名篇名句默写学案1明确考向掌握方法课件

1.注重积累。
平时要多诵读名篇名句,养成诵读习惯,不断强化记忆。
2.重点突破。
明确识记重点,对于一些有较深文化积淀、较强积极意义的名
备考 策略
篇名句,要重点识记。 3.领悟精义。 要透彻理解名篇名句的基本意思,领悟其思想性、教育性和审
美性,以及对今天的启示意义。
4.边诵读,边书写。
记忆时,可以边诵读边书写,防止“口是心非”,尤其要注意
再结合“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的提示,可确定
所填名句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
灭也?
3.意象定位法。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 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如: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 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定位:情境中的“黄鹤”“猿猴”等词准确地表明了要填写的名句 中也包含这些意象,再结合“写山势高险”的内容,我们可迅速确定所 填名句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巧借“四方法”——帮你选准句 1.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 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诗文中即可。如:《荀子·劝学》中写君子广 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智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情境中的“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智慧明达, 行为就会没有过错”很明显就是对名句意义的翻译,可推断所填名句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14、一、考点阐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考查途径为默写。
能力层级为A。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二、命题趋向1、“名句名篇”考查必然回归课本。
这是今年考生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
现在新编语文教材文言文分量与现代文平分秋色,高考命题如果还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的“名句名篇”的话,谁还想去看语文课本。
高考是个指挥棒,它起着导向作用。
2、“名句名篇”考法可能有改变。
传统的单纯识记类的考查形式比较古板。
突击背诵,将有着几千年积淀的民族文化精华变相成一种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文化快餐”,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形式上可能有改变。
有两种检测走向值得关注。
一是规定情景类。
(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写规定的诗词名句就属于规定情境的名句检测。
)例如:⑴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是在更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
陶潜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⑵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凰声”,或“芳1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人们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喜爱。
当新事物刚刚萌发时,就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并大力扶植它茁壮成长。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名篇名句默写教案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名篇名句默写教案年级:姓名:专题八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式名句默写,既考查了名篇名句的理解、运用,又考查了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考查了语段理解能力。
需要高度重视。
备考方略一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一、了解4年考试篇目年份及卷别2019201820172016全国卷卷Ⅰ《逍遥游》《蜀道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论语·为政》《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观沧海》《阿房宫赋》《劝学》《出师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卷Ⅱ《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赤壁赋》《鱼我所欲也》《琵琶行》《赤壁赋》《庄子·逍遥游》《陋室铭》《鱼我所欲也》《蜀道难》《阿房宫赋》卷Ⅲ《论语·子罕》《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劝学》《出师表》《虞美人》《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曹刿论战》《琵琶行》《赤壁赋》(一)默写篇目卷Ⅰ在命题时,考虑到了近4年考试篇目的避让,无一重复。
卷Ⅱ、卷Ⅲ在命题时似乎没有考虑篇目限制,4年内反复考查相同篇目的内容。
(见标线篇目)(二)命题特点(1)重点突出。
①突出先秦、唐宋时期的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②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如2017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如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
如2017年江苏卷“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考生易将填空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写成“凭”,就属于对通假字理解错误。
(2)题型稳定而又富于变化。
稳定的是,一般三句五空(或两句五空),或一诗一文,或两文一诗;变化的是,题型由语境式填空题变为情境式填空题。
(3)多考查以下类型的句子:①富有哲理性的句子;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句子;③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句子;⑤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
高考名句复习默写模拟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最新高考名句复习默写模拟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考名句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名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名句的重点字词和古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名句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名句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名句的意义。
3.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
4. 高考真题分析: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模拟考试: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制作包含名句、作者、背景等信息的课件,以便于课堂展示。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名句的资料,如原文、注释、译文等。
3. 考试题库:整理近年高考名句默写真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教学内容:1. 名句复习:回顾上节课讲解的名句,巩固记忆。
2. 模拟题训练:针对高考名句默写题型,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模拟题,让学生实战演练。
3. 解析与讲解:对模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和讲解,分析考试要点,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名句默写检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名句默写检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常见的名句名篇。
学生能够正确默写出给定的名句。
学生能够分析名句的意义和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提高对名句的记忆能力。
学生通过练习默写,提高对名句的书写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名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智慧的精髓。
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培养对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学生通过默写检测,培养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默写出给定的名句。
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名句的意义和背景。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僻字、近似字的识别和书写。
学生对名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名句默写检测题库。
名句名篇参考资料。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座位排列有序,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名句的意义和背景。
教师讲解名句中的生僻字和近似字的识别和书写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名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刻含义。
4.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名句,要求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和纠正错误。
4.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复习。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问题。
5.2 教学方法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讨论,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7 名句名篇默写(教学案)(学生版)

【考纲解读】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载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重要作家”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重要作品”包括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文学体裁常识”要求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为了减少高三学生识记的负担,这三项都没有列入2003年、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但今年又重新纳入考试范围。
在2002年以前,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为客观题型,常见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 A.作家作品的错误搭配。
例1:《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秋浦歌》的作者应是李白。
) 例2: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作品。
) B.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
例3: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
(吴敬梓是清代作家。
) 例4: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巴尔扎克生于1799年,卒于i850年,当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
) C.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
例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
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而“桐城派”是清朝中叶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姚鼐等。
) D.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
高考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名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引譬取喻,意蕴丰赡。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七名篇名句默写60名篇名句默写——读懂选准正确书写

学案60名篇名句默写——读懂选准,正确书写复习任务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出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试题语境中选准句、写对字。
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到位,读懂选准(一)准确理解每一篇背诵篇目1.翻译为先,背默全篇对于高考要求背诵的每一篇诗文,要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再对文本完整翻译;在理解课文语句和段落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文脉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逐层背诵。
之后再默写。
默写的时候要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心到,这样可以强化记忆的效果。
2.理解为先,透彻全篇对于情境式默写,不能想着走捷径——从现成资料中或者网上找来情境式默写汇编习题做和背,因为情境式默写的前提是考生对所考查篇目的句子含意要真正理解,死记硬背则收效甚微。
而且,还要对文中重要的手法弄通弄透,对段落和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要熟悉,还要能够将文中的名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二)准确理解试题情境,保证选对句子情境式默写在于命题人在题干表述中有一定的限定和提示,需要据此来搜寻、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
命题人在情境中的设题角度主要有:1.语义解释型。
即对要求填写的空缺内容有解释性表述,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提示信息作答。
例:[2022·新高考Ⅰ卷(山东、江苏版)第17题(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提示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便是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解释。
2.关系补充型。
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次推出答案。
例:[2020·全国Ⅱ卷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
名句名篇默写 学案(含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学案(含答案)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简释所谓“常见的名句名篇”是考试说明规定好的64篇。
年份卷别篇目高中初中诗文诗文xx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劝学出师表卷蜀道难阿房宫赋孟子鱼我所欲也卷琵琶行赤壁赋左传曹刿论战xx卷阿房宫赋观沧海卷逍遥游陋室铭卷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xx卷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说论语为政卷琵琶行赤壁赋孟子鱼我所欲也卷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劝学出师表1范围稳定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不涉及课外。
2题型稳定全为情境式填空题,或两诗一文,或两文一诗。
3分值大致稳定56分。
4重点突出突出高中14篇作品;突出先秦.唐宋时期的作品;突出荀子.苏轼.白居易等名家作品。
全国卷1xx全国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解析结合语境,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1注意“矣”的正确书写。
2注意“皆”不要误写。
3注意“纶”“樯橹”不要误写。
2xx全国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解析结合语境,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检测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篇目:《劝学》(从学不可已----用心躁也)、《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庄子〃逍遥游》。
★01、《荀子〃劝学》
1、君子曰:。
2、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0、,朽木不折;,。
1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2、,,用心躁也。
★02、《师说》韩愈
1、师者,。
2、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
3、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其皆出
第 1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