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1 勘察工作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1.5.3完成工作量 (3)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3 地震效应 (11)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3.2建筑场地类别 (11)3.3地震液化判别 (11)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4.3.1场地环境类型 (13)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4.7 复合地基 (19)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5 结论 (21)1 勘察工作概述1.1 工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格式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格式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格式规范篇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海丰县海城镇藩爱娇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019)一、前言(一)工程概况由海丰县藩爱娇所筹建的住宅楼位于海丰县海城镇新北苑四巷一号。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对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见表1:表1拟建工程概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第~条,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要求勘察目的为通过综合勘察手段,取得各类岩土工程参数,为项目设计中地基基础设计及防震抗震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如下:1、查明地基土的结构及均匀性特征;2、提供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地下水的季节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5、根据工程特征,对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地基处理方法及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提出建议,如需采用桩基础,提供桩的类型及相应的设计参数;6、划分场地土类别及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

(三)勘察依据勘察工作及报告编写主要根据下列规范执行: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XX)3、《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XX);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XX);报告书提供的资料质量可靠,可作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四)勘察方法与工作量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XX年版第条要求,布设钻孔15个,钻孔位置放样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图边线和建筑物位置,采用钢尺丈量确定,钻孔标高采用假设高程系。

钻探设备采用北京机械探矿厂生产的xy-100型钻机配合标贯器、取样器等配套设备,采用冲击回旋钻探取芯、现场鉴别土层、现场标贯试验和取土样进行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

岩土勘察报告范本2

岩土勘察报告范本2

目录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1.3、勘察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1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1.5、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1.5.1、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11.5.2、勘探点的布置、勘探设备和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11.6、工作完成情况.......................................................21.7、勘探点测放系统与测放依据...........................................2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32.2、气象与水文情况.....................................................32.3、区域地质构造情况...................................................32.4、场地各层岩土的年代、类型、成因、分布、工程特性 ....................32.5、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 ......................32.5.1、地面沉降.........................................................32.5.2、地震效应.........................................................32.5.2.1、建筑场地地震背景资料...........................................32.5.2.2、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42.5.2.3、工程地震地基设计参数...........................................42.5.2.4、建筑场地饱和地基土液化判别 ....................................42.5.2.5、建筑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52.6、埋藏的河道、浜沟、池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52.7、特殊性岩土.........................................................52.8、场地地表水与地下水.................................................52.8.1、地下水类型.......................................................52.8.2、地下水位.........................................................52.8.3、地下水的渗透性...................................................52.8.4、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53、岩土试验与原位测试成果统计与分析.......................................6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4.1、建筑场地的适宜性、稳定性评价 ...................................... 64.2、特殊性岩土评价 .................................................... 64.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 64.3.1、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 64.3.2、地下水、地表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 64.4、岩土工程参数 ...................................................... 64.5、地基土的均匀性、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5.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 74.5.2、地基土的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6、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 74.6.1、复合地基方案-水泥搅拌桩 ........................................ 74.6.1.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 74.6.1.2、复合地基变形估算 .............................................. 74.6.2、桩基方案 ........................................................ 84.6.2.1、静压管桩方案 .................................................. 84.6.2.2、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与影响 ............................ 84.6.3、成(沉)桩的可能性与对环境的影响 ................................ 84.6.4、桩基承载力与质量测试方法与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实训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实训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实训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基本的勘察技能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习加深对岩土工程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素养。

二、实习岗位认识与见解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工程地质、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施工进度。

在实际工作中,岩土工程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勘察方案和应对措施。

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训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首先,勘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一个关键环节,但我在这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其次,在野外勘察中,如何准确判断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也是一大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师和同事,逐渐摸索出一些解决方法。

例如,在数据处理方面,我学习了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软件操作技巧;在勘探方法选择上,我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四、实习过程总结与收获通过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实训,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

我了解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了基本的勘察技能和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对实习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建议针对本次实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多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再次,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最后,加强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六、个人对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一、前言1。

1拟建工程概况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11。

2.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

1条与条文说明第3。

1。

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勘察等级划分表表1-21。

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1。

4 勘察依据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总结[精选五篇]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总结济宁一中新校区岩土工程勘察是我第一个完整参与的工程,该工程岩土勘察任务为4970米/216孔,共有八台钻机进行施工,野外工作于2010年10月15日至2010年10月30日进行,在这短短的半个月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1、放孔该工程共有216个孔。

工期紧,孔数多是该工程的特点,在放孔的时候要首先熟悉图纸,了解、掌握每一个孔在图纸上的大体位置,在放孔的时候要记住每一个孔的周边环境特点,为接下来的钻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钻机布置由于场地广、孔数多、任务紧、钻机多,在安排钻机方面就要按照“劲量减少钻机搬家距离,多钻孔”的原则选择好钻机钻探方向,这样既能节省了劳动力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3、钻探在本次工程中有八台钻机但编录人员就有我们两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为每一台钻机同时编录的,这就要求钻机机长在一个回次之后再岩芯上写上米数,但是由于钻机是按照米数付款的,几乎所有的机长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都会在米数上多写几米。

这就给编录人员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样情况下编录员不仅要自己辨别土样的实际米数,更要对机长加强教育。

比如一个25米的钻孔,可以让他们打到21-22米给他们一定的工作量,但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回次米数准确性。

4、辨别土样由于钻机多编录员少,不能保证所有的钻孔都能及时编录,有的土样在编录时已经失水多时了,在区分粉土和粉粘上是很困难的,这时候要用脚踩踩土样,观察土样整体韧性,在一般情况下粉粘的整体韧性要高于粉土。

5、安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钻探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人人都戴安全帽,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工程最后阶段是该工程事故突发的阶段,一定要提醒钻探人员不要着急赶进度,安全是最重要的。

后记:每一个钻探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到离家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钻探,这里的生活是艰苦的,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他们得住在野外搭建的帐篷里,所谓的床就是一张木板,每天的工作就是跟泥土打交道。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1 勘察工作概述 (3)1.1工程概况 (3)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1.4勘察执行的规、标准 (4)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4)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1.5.3完成工作量 (5)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5)3 地震效应 (11)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3.2建筑场地类别 (11)3.3地震液化判别 (11)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6)4.3.1场地环境类型 (16)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7)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4.7 复合地基 (19)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5 结论 (21)1 勘察工作概述1.1 工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针对某某工程项目进行,该项目位于某某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次勘察旨在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土壤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范围。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范围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土壤性质、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勘察范围囊括工程周边区域,确保对工程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

三、勘察方法。

1. 野外地质勘察,通过实地观测和采集地质样品,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

2. 土壤力学勘察,通过取样分析和现场测试,获取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地下水勘察,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试验,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四、勘察成果。

1. 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经过野外地质勘察,确定工程所在地为XX构造,主要由XX地层组成。

2. 土壤性质,土壤为XX类型,具有XX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为XX,水质为XX,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较小。

五、工程建议。

根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为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对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2. 根据土壤性质,合理选择基础处理和土壤改良措施,确保工程稳定和安全。

3. 针对地下水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行。

六、结论。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充分了解了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土壤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勘察工作概述 (3)1.1 工程概况 (3)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3)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4)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4)1.5.3完成工作量 (4)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5)3地震效应 (12)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2)3.2建筑场地类别 (12)3.3地震液化判别 (12)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4.3.1场地环境类型 (15)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6)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7)4.7复合地基 (18)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0)5结论 (20)1 勘察工作概述1.1 工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

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静力触探技术标准》(SY/T 0058—92)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8、《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9、《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1.5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根据现行规范规定,结合本次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在收集附近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钻探、取土、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体如下:1.5.1 勘探点布置原则勘探孔按建筑物周边布置,共布置5排勘探孔,孔间距控制在20m以内,具体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5.2 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共布置9个勘探孔,其中静力触探孔4个,钻探、静探对比孔1个,取土、标贯孔4个,孔深为20m~25m。

1.5.3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钻探采用DPP-100-5F型钻机,采用单筒岩芯管钻进,泥浆护壁,取土采用敞口厚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取土,对于粉土、砂土做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测试(双桥)采用液压贯入,并用JTY-3型数字静探仪采集处理数据。

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公司土工试验室完成,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总进尺190.00m其中静力触探孔进尺80.00m,钻探、静探对比孔进尺25.00m,取土、标贯孔进尺85.00m,取原状样45件,取扰动样21件,标贯试验21次。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 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勘察场地地面不太平整,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场地地貌单元单一,为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勘探孔孔口标高为相对高程,假定以广告牌基础的西北角铁座为相对高程为0.00m,勘探孔孔口高程介于-2.108~-1.038m之间。

2.2 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根据野外钻探资料,结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地基土在勘探深度内可划分为4大层,各地层分述如下:1层:素填土黄褐色,堆填时间短,上部80cm左右为杂填土,主要夹有砖块等建筑垃圾,60cm-100cm左右夹有三合土,素填土以粉土为主,夹少量黏土团块。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0~2.50m,平均1.81m;层底标高:-2.55~-1.46m,平均-1.84m;层底埋深:1.40~2.50m,平均1.81m。

2层:粉土黄褐色,稍湿,稍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含有云母片及氧化铁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30~2.70m,平均1.99m;层底标高:-4.53~-3.25m,平均-3.83m;层底埋深:3.20~4.50m,平均3.80m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3层:粉质粘土黄褐色-浅灰色,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土质较均匀,含有有机质及夹有贝壳碎片。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30~5.40m,平均4.64m;层底标高:-9.04~-7.70m,平均-8.48m;层底埋深:7.70~9.00m,平均8.44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4层粉砂:灰褐色-浅灰色,密实,湿,摇震反应快,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含有云母片,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6.80~7.90m,平均7.44m;层底标高:-17.24~-16.55m,平均-16.75m;层底埋深:16.50~17.20m,平均16.73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4-1层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土质较均匀,含有有机质。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1.10m,平均0.80m;层底标高:-15.15~-12.40m,平均-13.25m;层底埋深:12.40~15.10m,平均13.23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5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土质均匀,切面光滑,含有氧化铁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60~3.60m,平均3.60m;层底标高:-20.40~-20.32m,平均-20.36m;层底埋深:20.30~20.40m,平均20.35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6-1层粉土:黄褐色,密实,湿,摇震反应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含有氧化铁斑及夹有少量的姜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1.60m,平均1.60m;层底标高:-22.00~-21.92m,平均-21.96m;层底埋深:21.90~22.00m,平均21.95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6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含有氧化铁斑,局部夹有粉土薄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00~2.10m,平均2.05m;层底标高:-24.02~-24.00m,平均-24.01m;层底埋深:24.00~24.00m,平均24.00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6-2层粉土:黄褐色,密实,摇震反应快,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有砂感,含有氧化铁斑。

该层未穿透。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3 地震效应3.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有关规定,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3.2 建筑场地类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4.1.3条的规定,判定土的类型为软弱土~中软土,以CK6孔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 se,各土层剪切波速v s取值见下表:CK2剪切波速计算结果v se =153.3m/s,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250≥v se>140m/s。

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远大于50m,故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值为0.55s,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3 地震液化判别3.3.1初步判别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对于饱和粉土和砂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2)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d u > d o+ d b-2d w > d o+ d b -3d u+ d w > 1.5d o + 2.0d b - 4.5式中:d w -地下水位深度(m ),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 u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 ),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 d b -基础埋置深度(m ),不超过2m 时应采用2m ;d o -液化土特征深度(m ),粉土为6,砂土为7。

由勘察资料得出:1、该场地地基土为第四纪新近沉积土;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一般小于10.0;3、年最高地下水位为0.50m 。

初判结论:拟建场地的饱和粉土、砂土可能发生液化,应进行进一步液化判别。

3.3.2进一步液化判别进一步液化判别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法,液化判别公式如下: 液化判别公式:cw s cr d d N N ρ3)](1.09.0[0-+= (d s ≤15.0m )其中:Ncr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 0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取No =8; d 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d w -地下水位深度(m ),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本工程地下水采用常年最高水位0.5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