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药作为替代性治疗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看待人体是一个整体,并将高血压视为整体失衡的结果。

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病症。

中医药通过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也为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针灸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

此外,针刺还可以刺激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血清素的释放,达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感。

3. 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中草药被证明具有降血压的效果,如天花粉、丹参、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调节血管张力,促进尿液排泄,改善心脏功能等,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此外,一些中草药也被用于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并提供了对患者全面调理的效果。

4. 饮食调理的重要性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强调饮食调理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一些特定的食物和草药可以帮助调节血压。

例如,大蒜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效果,生姜可以活血化瘀,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减少血管收缩等。

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这些食物和草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提供全面的身体保健。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至关重要。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
版 社 . 0 .8 — 8 . o 38 8 8 9
生 殖 免疫 学 的 进 一 步发 展 , 了更 好 的 加 强研 究 , 为 提高 疗 效 , 今 【】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 中西 医治疗 中国社 区医师, 0 l)2 8 刘琦. 2 7 : . 0 o9 后 尚需 开展 以下 工作 :对 本病 制 定统 一 的诊 断 分 型及 疗 效判 断 【】 芬. 9刘瑞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免 疫性 不 孕 2 6例 临床 观 察. 国 中西 中 标 准 ,便 于开 展研 究 和观 察 总结 。利 用 现 代 医学科 技 的 各 种方 医结合 杂 志, 0 , ( :8 6 . 2 2 216 — 9 0 2 )
法, 对本病的发病本质和至于机制进一步多学科 、 多层次的深入 【 1 . 九, , 1 2望 黄震 汤明礼 , . 不 方 治疗 免 疫性 不 育 雌 鼠 的组 织 0 等 免
研究 , 好 的 阐 明各种 抗 体影 响生 育 的机制 。 更 中西 医实验 研 究和 学和免 疫 组化 【. 学 杂志 , 002 6: 5 5 7 J 解剖 ] 20 , ) 5 — 5. 3( 5
析.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2 1 ,( ) 1— 1. 0 033 : 7 39 03 【2 ̄" ̄, 11 4. 庞清洋, 慧卿,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研 究进展 . 7 @f 庞 等. 【. J 中医 药研 究, 0 , ( : 6 . 1 2 01 4 5 1 0 6 )— 【4程 泾 . 经 失调 与 中 医周 期 疗 法【 . 江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月 M1 浙
】 8 6: -5 9 4. 49 4.
【】 泾主 . 中西 医结 合 不孕 不 育诊 疗 学【 】中国 中医 药 出版 【3汤 月 萍. 阴抑抗 汤治 疗妇 女 免 疫性 不 孕 阴虚证 的 I 研 究 1程 实用 M. 11 滋 临床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在中国就有3亿人受到其困扰。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增加了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离散理论导致。

虽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历时数千年,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1. 直接扩张血管中草药如黄芪、丹参等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护壁功能增强来干预高血压。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丹参甘辛微温入肝功赤润调之”,说明丹参对于调节“肝火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被视为“最强大”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进而降低血压。

2.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中医药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来减少高血压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天麻、黄连等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达到减少心率和收缩压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还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清除来保护心脑血管。

例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及效果1. 中药单味和复方的应用调查显示,一些中药如丹参、天麻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以单味剂型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味或复方中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在调节高血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整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心脑血管自律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推拿则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解除肌肉紧张及神经系统平衡等途径对高血压进行干预。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医药防 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 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演示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药材、 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方向。
3、推拿研究
3、推拿研究
中医推拿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按摩头面部和颈部的 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水平,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然而,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及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饮食研究
4、饮食研究
中医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 质蛋白质等。此外,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杜仲、桑叶、菊花等也可以通过食 疗方式辅助降压。然而,饮食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 研究。
1、中药材研究
1、中药材研究
中药材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材如杜仲、桑 叶、菊花、钩藤、夏枯草等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中,杜仲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和杜仲胶,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 散热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菊花含有黄酮类和醇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 压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

高血压病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
3 攻 补 并 用 法
高 血 压 病 属 于 中 医 学 “ 晕 ” “ 痛 ” 范 畴 。 血 压 病 不 眩 、 头 等 高 仅 可 导 致 血 流 动 力学 异 常 , 胰 岛 素 脂 肪 的 障 碍 , 且 还 可 引 起 糖 而 心 、脑 、肾 靶 器 官 的 严重 损 害 ,为冠 心 病 脑 卒 中 的主 要 危 险 因 素。 目前 国 内 治疗 本 病 的方 法 很 多 , 笔者 就 近 几 年 有 关 中医 药 治 疗 本 病 的方 法 概 述 如 下 。
高 血 压 病 与 中医学 之 “ ” 系 密 切 。柏 维 丽 运 用 天 麻 钩 肝 关 藤饮加减 ( 麻 、 藤 、 决 明、 芩 、 栀、 膝 、 仲、 寄生、 天 钩 石 黄 山 牛 杜 桑 夜交藤 、 神 、 花 、 茯 菊 白蒺 藜 、 夏枯 草 ) 治疗 高血 压 病 患 者 6 例 , 8 基本痊愈 1 5例 , 转 5 好 2例 , 效 1 , 无 例 总有 效 率 9 % ; 效 时 间 9 显 最短 5 , 长 2d d最 8 。李 明 兰 等 治 疗 高 血 压 病 10例 , 疗 组 予 0 治 倍他乐克 , 中药 予 天 麻 钩 藤 饮 加 减 ; 对照 组 予 倍 他 乐 克 、 定 。 安 结
【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药 治法
药 的两组血压显效率 、 总有效率均高于两本型组 ; 对眩晕 、 头痛 、 颈背强硬 、 胸闷胸痛 、 肢体麻木 等主要症状改善 的显效率 、 总有 效率两活血组亦高于两本型组 , 对血液流变学 、 D一Ⅱ聚体等检 测指标 的改善 , 活血组亦优于两本型组 。 两
效方 面均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刘 德桓 等 观察 以化 瘀 浊 益 肝 肾法 为治 疗 原 则 的降 压 1 颗 粒 对 原 发性 高 血压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影 号 响 ,6 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服用 卡 托 普 利 ; 周 后 若 舒 张 压 13 均 2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虽然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很多病人对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或不适应。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研究中医草药在高血压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中医草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草药研究高血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降压的作用。

中医草药通常采用复方制剂,不同草药的组合相互配合,以增强疗效。

二、中医草药的临床应用1. 黄连解毒胶囊黄连解毒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降压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连解毒胶囊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2. 天麻天麻被认为具有镇静、抗高血压作用。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当归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何首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材,并且有着降压的效果。

研究发现,何首乌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血管收缩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5. 金线莲金线莲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研究显示,金线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并降低血压。

三、中医草药的作用机制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功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

通过这些机制,中医草药可以有效调节高血压。

四、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安全性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与西药相比更为安全。

但是,在使用中医草药治疗高血压时,仍然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中医草药的前景与挑战尽管中医草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随着对中医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中医草药将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降压效果和潜力。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疗多从调理脏腑、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入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方面综述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颇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劳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足,体质偏颇则易产生痰浊瘀血。

在现代研究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涉及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等多个方面。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对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针对肝阳上亢的天舒胶囊、针对肾性高血压的益肾降压胶囊等,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很多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需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9]以心理学测量法研究本病,得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具有性格内向或外向,是两极分化,伴情绪不稳的特点,临床证型不同,性格特征也尽不相同,在肝火旺盛及阴虚阳亢型患者151例中,54例有胆汁质和抑郁质性格。

3中医药治疗
3.1经典方:从古至今,不管各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分型有何不同,总离不开肝,肝为病位所在,平肝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蔡传家等[10]以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黄芩、益母草等组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总有效率为92%,且降压过程平稳,降压幅度大。

邓祥雄等[11]用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9g,钩藤9g,石决明24g,栀子9g,黄芩9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夜交藤9g,茯苓9g,丹参15g川牛膝9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水煎,治疗63例患者。

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为主,不同程度出现腰酸,耳鸣,口干口苦,夜寐欠佳,舌红苔薄成黄浊,脉弦;用药2周后显效21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100%。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之代表方,高血压病病位在肝病变在肾。

陈康远[12]用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黄、泽泻、茯苓、山药、钩藤、夏枯草、牡丹皮、石决明、山茱萸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77例,其中显效113例,有效24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

魏霞等[13]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10g,熟地黄15g,山药20g,牡丹皮12g,丹参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杜仲15g,川牛膝15g,龟板12g,甘草6g,)治疗肝火偏亢气血上冲型高血压病;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下虚上实型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型高血压;补阳还五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黄芩30g,桃仁12g,赤芍9g,红花10g,地龙20g,生地黄12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0g,甘草6g)治疗久病伤正淤血阻络型高血压。

上述各方为经典方,如能正确辨证,合理加减用药,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2自拟方:祖国医学中方药的准确配伍至关重要,张治祥等[14]等自拟养阴活血汤(沙参30g,麦冬15g,知母15g,黄芩15g,生石决明30g,益母草10g)水煎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1次,疗程为8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对照组15例服用脑立清,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86.67%,显效率53.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显效率为2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名老中医张国伦[15]自拟基本方:生地20g,枸杞子15g,天麻15g,钩藤15g,牛膝15g,丹参30g,益母草30g,汉防己15g,并随证加减治疗不同证型的高血压。

世有一派,多忌用祛风药,因其升散,不利于血压下降,而胡旭立等[16]认为高血压病并不忌用祛风药,所谓“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到”,对诸药不敌的高血压,祛风药尤为重要。

祛风药能熄风,活血化痰,胜湿消痰,间接补虚,根据辨证,在高血压方中可加入羌活,防风,秦艽等祛风药以适应多变复杂的高血压病。

总之,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正确的辨证用药,经典方的灵活运用或自拟方,定能提高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3.3中成药和单味药:洪创雄[17]用参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30例,对照组用硝普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有显著性差异。

潭元生等[18]以复方七芍降压片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复方七芍降压片;对照组45例,口服卡托普利,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
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1.1%,且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TC,TG无明显变化,表明复方七芍降压片在降压同时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罗伟等[19]用葛根素有效降低60例高血压患者内皮素的过量释放,纠正循环中TXA2-PGI2平衡失调,疗效显著。

3.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互相弥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标本兼顾。

杜林[20]用自拟降压方为基础方(牛膝20g,钩藤20g,泽泻15g,白芍10g)并随证加减,结合西药治疗45例患者,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2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0例,联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片,结果治疗组45例中,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30例中,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

中西医结合辨证准确,中西药搭配合理,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若盲目选取几味中药、几味西药随意结合,则难奏效,甚至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中西医结合临床有效诊治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3.5其他:针灸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着40多年的悠久历史,疗效也较显著。

谢感共等[21]观察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组、辨证取穴组,降压药物组中,每组30例,在每天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方法给予针刺或药物治疗,以血压的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三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取得明显效果。

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灵龟八法组和辨证取穴组降压效果更好(P<0.001)。

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变快,时间紧张以及针刺疼痛的缺点,不为广大患者接受,而穴位按摩,推拿,降压枕等治疗仪器则越来越受欢迎。

“怒伤肝”,“肝为心之母,操用心机”,精神抑郁或紧张,易形成肝气郁结,血脉淤滞,肝主疏泄喜条达,疏泄失常致五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或劳累过度,久病伤肾,年老肾亏,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火升风,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

因此,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均有助于协助药物治疗高血压。

中国自古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中药又是食物,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轻度高血压病,可配合饮食疗法,有益于降血压的蔬菜有芹菜,白菜,西红柿,木耳,海带,菠菜,荠菜等,可供患者长期食用,亦可配合一些平肝潜阳、清热的中药代茶饮,如菊花饮(杭菊花适量),双桔饮(霜桑叶,夏枯草各适量),青葙饮(青葙子,草决明各适量),桑竹饮(霜桑叶,淡竹叶各适量)等,另单味鬼针草适量长期泡水饮用,亦能取得很好的降压效果[22]。

4展望
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在理论、实验、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进展,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病因多而复杂,难以真正明确,辨证分型不统一,实验研究缺乏长期性,模型与人体对中药的敏感性的差异,实验室条件差,设计不合理,重复性差,中药材的品种来源等等。

总之,高血压病仍旧是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复杂课题,需借鉴和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在现代医学的微观领域,结合分子生物与细胞学,把中、西医科学地、有效地进行结合,最终建立起一个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医学体系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