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229-1423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1989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刘 平,王 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8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1日摘要 高血压病是社会一种常见病,十分普遍,据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逐年增长,约占整体人群的27.9%,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对其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

高血压病,中医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从肝、脾、肾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外,针刺与艾灸也是一种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手段,本文从肝脾肾、针刺以及艾灸角度论述高血压病的治疗。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高血压病,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Ping Liu, Jiao Wa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Aug. 9th , 2023; accepted: Sep. 3rd , 2023; published: Sep. 11th, 2023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society, very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number of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ccounting for about 27.9% of the overall populat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is still based on West-ern medicine.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research of TCM on its treatment is deepening. Chinese medicine holds that hypertension disease location is mainly in the brain, closely related to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from the liver, spleen, kidney treatment has achieved a better effect, in刘平,王蛟addi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also a favorable treatment means for this disea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ersp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KeywordsTherapy of TCM, Hypertension, Review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未明、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常伴有头晕头痛,但多数患者并未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如果长期控制不佳,常常会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药作为替代性治疗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看待人体是一个整体,并将高血压视为整体失衡的结果。

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病症。

中医药通过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也为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针灸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

此外,针刺还可以刺激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血清素的释放,达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感。

3. 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中草药被证明具有降血压的效果,如天花粉、丹参、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调节血管张力,促进尿液排泄,改善心脏功能等,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此外,一些中草药也被用于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并提供了对患者全面调理的效果。

4. 饮食调理的重要性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强调饮食调理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一些特定的食物和草药可以帮助调节血压。

例如,大蒜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效果,生姜可以活血化瘀,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减少血管收缩等。

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这些食物和草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提供全面的身体保健。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至关重要。

中西医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女性更年期相关疾病的防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更年期疾病,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探索更年期高血压病的防治策略,研究人员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研究内容中西医结合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机制的探索:研究人员通过对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样本进行分析,在内分泌及心血管领域寻找病因。

其中,雌激素水平下降被认为是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同时,血管功能障碍、自律神经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是更年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机制。

2.中药的应用: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例如,当归、熟地等补血养阴药材可以改善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代谢功能,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3.针灸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调节人体经络系统的功能,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针灸可以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降低血液中的催化剂水平,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4.饮食调控的应用:中医认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与饮食的关系密切。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饮食调控的方法,如低盐饮食、蔬菜水果的摄入等,以促进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

二、研究进展目前,对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1.病因机制的探索方面,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自律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更年期高血压病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中药的应用方面,有研究表明,桂枝、白芍等中药可以降低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血管功能。

此外,柴胡也被发现具有降压作用,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和减少心脏负荷来降低血压。

3.针灸的应用方面,通过针灸疗法可以改善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生活质量,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在中国就有3亿人受到其困扰。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增加了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离散理论导致。

虽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历时数千年,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1. 直接扩张血管中草药如黄芪、丹参等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护壁功能增强来干预高血压。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丹参甘辛微温入肝功赤润调之”,说明丹参对于调节“肝火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被视为“最强大”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进而降低血压。

2.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中医药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来减少高血压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天麻、黄连等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达到减少心率和收缩压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还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清除来保护心脑血管。

例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及效果1. 中药单味和复方的应用调查显示,一些中药如丹参、天麻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以单味剂型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味或复方中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在调节高血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整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心脑血管自律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推拿则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解除肌肉紧张及神经系统平衡等途径对高血压进行干预。

中药复方和单体治疗高血压研究

中药复方和单体治疗高血压研究
12周龄,雄性,体重(250±20)g
分组:SH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天麻组),每 组8只。WKY大鼠为正常组,8只。
天麻组腹腔注射天麻素100mg/(kg•d),正常组和对照 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4周。
Gastrodin组血压随给药时间延长逐 渐下降。给药两周时,与SHR组比较, 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 第四周时,P﹤0.01。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近期公布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2010 年中国成年人中 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33. 5%,估计患病人数达 3. 3 亿,45 万人死于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治疗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 中国高血压人群饮食方式主要表现为高盐和低钾。
01 P < 0 . 0 5 , * * P < 0 . 0 1 v s t h e W K Y g r o u p ; # P < 0 . 0 5 , ##P<0.01 vs the SHR group.
02 M R N A e x p re s s i o n of AT 1 R a n d P PA R γ i n l i v e r (Mean ± SD)
结论
松龄血脉康可有效干预RAAS,降低ACE和AT1R的mRNA表达,减 少 A C E 和 AT 1 R 蛋 白 合 成 , 降 低 血 浆 中 A n g Ⅱ 和 A L D 的 含 量 。
松龄血脉康可调节ET-NO系统,抑制ET分泌,增强eNOS活性,促 进NO的合成和释放。
松龄血脉康对PPARγ有调节作用。 松龄血脉康可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
130
126.45
120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医药防 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 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演示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药材、 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方向。
3、推拿研究
3、推拿研究
中医推拿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按摩头面部和颈部的 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水平,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然而,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及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饮食研究
4、饮食研究
中医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 质蛋白质等。此外,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杜仲、桑叶、菊花等也可以通过食 疗方式辅助降压。然而,饮食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 研究。
1、中药材研究
1、中药材研究
中药材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材如杜仲、桑 叶、菊花、钩藤、夏枯草等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中,杜仲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和杜仲胶,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 散热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菊花含有黄酮类和醇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 压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虽然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很多病人对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或不适应。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研究中医草药在高血压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中医草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草药研究高血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降压的作用。

中医草药通常采用复方制剂,不同草药的组合相互配合,以增强疗效。

二、中医草药的临床应用1. 黄连解毒胶囊黄连解毒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降压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连解毒胶囊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2. 天麻天麻被认为具有镇静、抗高血压作用。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当归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何首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材,并且有着降压的效果。

研究发现,何首乌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血管收缩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5. 金线莲金线莲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研究显示,金线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并降低血压。

三、中医草药的作用机制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功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

通过这些机制,中医草药可以有效调节高血压。

四、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安全性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与西药相比更为安全。

但是,在使用中医草药治疗高血压时,仍然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中医草药的前景与挑战尽管中医草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随着对中医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中医草药将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降压效果和潜力。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疗多从调理脏腑、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入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方面综述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颇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劳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足,体质偏颇则易产生痰浊瘀血。

在现代研究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涉及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等多个方面。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对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针对肝阳上亢的天舒胶囊、针对肾性高血压的益肾降压胶囊等,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很多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需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经实践证明抗高血压中药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独到的疗效。

就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降压机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严重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已构成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

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眩晕始载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眩晕有“眩”、“目眩”、“头眩”、“身为振振摇”等症状的描述,认为其病机为痰饮内生,清阳不升或阳虚水泛。

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针对“脑充血门”,创建镇肝熄风汤,成为现代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代表方。

相比西医治疗高血压而言,中药疗法虽然起效较慢,但能治本,比较巩固,还可明显减少西药之头痛、头晕、颜面潮红、呕吐等副作用,因此从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寻找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在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过程中,总结和开发出不少具有良好效果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本篇就其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

1 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广泛存在于血浆、血管壁、心脏、肾脏和中枢系统中,大量研究表明RAAS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RAAS可能是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刘发等[1]研究发现,静脉推注红花黄素对麻醉犬和家兔有急降压作用,1.2g/kg 灌胃能迅速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放免法测定红花黄素组血浆肾素活性和AngII水平均比对照组低。

贺师鹏等[2]采用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法,观察了21种中药有效成分对Ang与Ang受体(AT1)结合的影响,结果甘草次酸的抑制率最高达29.2%。

陈孟莉等[3]研究发现益肾降压方可降低肾实质性高血压(RPH)大鼠的血压、肌酐,并显著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和AngⅡ、血栓素,升高血浆6-酮-前列环素的含量。

表明益肾降压方可降低RPH 大鼠的血压,并对肾脏有保护功能。

陈素红等[4]探讨复方决明提取物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发现不同剂量的提取物均能降低SHR血浆中AngⅡ的含量和肾素活性,但对醛固酮(ALD)、ET、心钠素(ANP)及尿量无影响。

李景新等[6]用沙苑子总黄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单次灌胃(100mg/kg,200mg/kg),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对RHR有明显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ngⅡ水平有关。

吴旭等[7]利用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研究表明,蜕皮甾酮可通过使内皮损伤所引起的升高的ACE水平降低,而起到降压保护效果。

2 阻滞钙通道及抑制血管重构血管平滑肌上对药物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有两种,即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DC)和受体调控性钙通道(ROC)。

部分中药可阻滞钙通道,从而降低血压,减轻血管重构(血管重构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DARA 等[8]研究发现埃郎氏枪木的甲醇提取物对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18%~38%,降压持续时间与剂量呈正相关。

彭韬等[9]研究了肾性高血压大鼠小血管重构的特点及粉防己碱(Tet)的预防作用,发现Tet可显著降压。

孔晓龙等[10]研究发现龙眼参使SHR及SD大鼠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

此外钱岳晟等[11]研究发现大蒜的降压作用可能与也其钙拮抗作用有关。

3 改善胰岛素耐药性近年来发现,高血压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存在胰岛素抵抗。

于健[12]报道,葛根素可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耐药性。

司晓晨等[13]研究发现胰敏胶囊可阻止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高血压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止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4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目前认为,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压调节起着主要作用。

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舒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内皮依赖舒张因子(NO)、CGRP分泌降低;缩血管物质如ET、血管收缩因子及AngⅡ分泌升高,使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受损,血压增高,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

Yoko等[14]的研究表明,洋葱可降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高血压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SHRSP)的血压,减少了这2种高血压大鼠血浆中丙二酰硫脲活性物质。

许兰芝等[15]发现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血清中ACE 活性无影响,对ET有抑制作用:NO含量明显降低。

龚一萍等[16]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肝阳上亢证大鼠ET水平有升高趋势)经天麻钩藤饮治疗4周后,发现大鼠血清NO含量显著上升,且随剂量增加而增高,影响NO水平变化可能是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之一。

Bardai等[17]报道,夏至草水提物能显著降低SHR 主动脉收缩压,表明夏至草水提物不仅可降低SHR血压,而且能改善SHR受损的内皮功能。

江巍等[18]使用降脂调压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可降低血浆ET水平及ET/CGRP比值,升高血浆CGRP水平,降压总有效率为90.0%。

谭元生等[19]报道,复方七芍降压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ET水平,提高NO水平,表明复方七芍降压片有保护和调节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血管舒缩失衡的状态。

5 利尿降压作用利尿药用药初期可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长期使用可降低血管阻力。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排钠利尿造成体内钠和水的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使血压下降。

TahriA等[20]发现大麻水提液可使麻醉大鼠动脉血压分别下降15%和38%,同时尿量分别增加11%和84%,尿钠排泄分别增加28%和14.3%。

韩宇萍等[21]观察五苓散(茯苓、泽泻、肉桂、猪苓、白术)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实验治疗效果及对大鼠尿量和血清Na+、K+、Cl-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利尿作用显著,表明五苓散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利尿、降压作用,且不造成电解质紊乱。

6 结论中药降压不如西药速度快、降压作用强,但部分实验和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展示了一些中药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作用,这些结果均将为今后临床的遣方组药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但目前对中药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应从多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对复方进行系统的多层次、多效应研究,以便筛选更有效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扬祖国医学的长处。

参考文献:[1]刘发,魏苑,杨新中.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J].药学学报,1992,27(10):785-787.[2]贺师鹏,靖宇,岳保珍.甘草次酸与大鼠肝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相结合[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6):519-521.[3]陈孟莉,王彩云,朱秀美,等.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及RAS 系统物质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4):207-210.[4]陈素红,吕圭源,施斌,等.复方决明提取物的降压机制研究[J].中草药,2004,35(2):180-182.[5]吕圭源,李万里,沈康穴.血灵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相关物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6):369-371.[6]李景新,薛冰,陈连璧.沙苑子总黄酮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血管紧张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2,16(5):336-338.[7]吴旭,蒋耀光,范士忠.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20(4):358.[8]DARA,BEHBAHANIANS,MALIKA,et al.Hypotensive effect of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Mimusops elengi in normotensive rats[J].Phytomedicine,1999,6(5):373-378.[9]彭韬,李庆平.粉防己碱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小血管重构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8-10.[10]孔晓龙,蒋伟哲,黄仁彬,等.龙眼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SD大鼠血压的影响[J].中草药,2001,32(8):727-729.[11]钱岳晟,徐定海,王崇行,等.大蒜对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2(4):45.[12]于健.葛根素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2,17(21):1244-1245.[13]司晓晨,潘杨,程海波,等.胰敏胶囊阻止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高血压的发生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2):250.[14]YOKO S,TETSUO M,YUKIKO Y.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onion on NO synthase inhibitor induced hypertensive rats an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rats [J].BiosciBiotechnol Bioch em,2003,67(6):1305-1311.[15]许兰芝,耿秀秀,冯秀香,等.淫羊藿总黄酮降压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2,30(4):57.[16]龚一萍,倪美文,宋宵.红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27-128.[17]BARDAI S E,LYOUSSI B,WIBO M,et parative study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of marrubium vulgare and of the dihydro pyridine calciu manta gonistamlodi pineins 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J].Clin Exp Hypertens,2004,26(6):465-474.[18]江巍,张文高,马学盛,等.降脂调压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其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20.[19]谭元生,邓圣明,谭超.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J].中成药,2004(1):2671-2673.[20]TAHRIA,YAMANIS,LEGSSYERA,et al.Acute diuretic,natriuretic and hypertensive effects of a continuous perfusion of aqueous extract of urtica dioica in the rat[J]. Ethnopharmacol,2000,73(122):95-100.[21]韩宇萍,王宁生,宓穗卿,等.五苓散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1):285-2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