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一、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西医药物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其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也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不足”、“气血失和”以及“肝火上升”等观念。
根据这些理论,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1. 中药方剂治疗中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其中包括复方中药、汤剂和丸剂等。
例如,川络血府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降压降脂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例如,大椎穴和内关穴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例如,太渊推拿法和风池推拿法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四、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1. 中药复方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在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四君子汤和加味五灵脂合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2. 针灸疗法的研究有研究证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途径,有效降低血压。
例如,内关穴针刺可以降低血浆内肾素活性,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3. 推拿按摩的研究推拿按摩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调整的体循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五、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局限性与挑战虽然中医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中医药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药疗效的客观评价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结论中医药在抗高血压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药作为替代性治疗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看待人体是一个整体,并将高血压视为整体失衡的结果。
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病症。
中医药通过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也为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针灸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
此外,针刺还可以刺激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血清素的释放,达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感。
3. 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中草药被证明具有降血压的效果,如天花粉、丹参、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调节血管张力,促进尿液排泄,改善心脏功能等,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此外,一些中草药也被用于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并提供了对患者全面调理的效果。
4. 饮食调理的重要性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强调饮食调理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一些特定的食物和草药可以帮助调节血压。
例如,大蒜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效果,生姜可以活血化瘀,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减少血管收缩等。
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这些食物和草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提供全面的身体保健。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新进展

59
54
55
31
治疗率
70
68
73
51
知晓率
1999–2023
II (Phase 2) 1991–94
II (Phase 1) 1988–91
II 1976–80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Percent
Sources: Unpublished data for 1999–2023 computed by M. Wolz,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JNC 6.
≥
98
卒中死亡旳相对危险性与基线
收缩压和舒张压旳关系
高血压与冠心病危险性
血压水平也与主要冠心病事件旳危险有连续正相
这种有关旳强度约为与中风有关强度旳三分之二。
未发既有一低限水平,低于这一水平时,冠心病
事件旳危险性不再继续下降。
关关系。
Decil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2
112-
118-
121-
125-
129- 132- 137-
142-
≥
151
<71 71-
76- 79-
81-
84- 86- 89- 92-
高血压控制率低
1Mulrow. Hypertension Primer. 1999; 2Primatesta et al. Hypertension. 2023;38:827-832.
百分比
知晓率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在中国就有3亿人受到其困扰。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增加了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离散理论导致。
虽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历时数千年,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1. 直接扩张血管中草药如黄芪、丹参等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护壁功能增强来干预高血压。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丹参甘辛微温入肝功赤润调之”,说明丹参对于调节“肝火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被视为“最强大”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进而降低血压。
2.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中医药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来减少高血压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天麻、黄连等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达到减少心率和收缩压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还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清除来保护心脑血管。
例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及效果1. 中药单味和复方的应用调查显示,一些中药如丹参、天麻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以单味剂型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味或复方中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在调节高血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整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心脑血管自律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推拿则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解除肌肉紧张及神经系统平衡等途径对高血压进行干预。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当今日益普遍的慢性病之一,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而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且历史悠久的方法,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探究它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数千年前。
明代著名医生李时中在《医宗金鉴》中就提出:“血压病之法,宜早施之,宜调宜和,防抑忿怒。
”明清之际,针灸、推拿、药膳等中医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中医药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首先,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已被不少研究证实。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复方降压丸对原本血压偏高的大鼠进行长期给药治疗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
此外,天麻钩藤片、二陈汤、龙胆泻肝丸等经典方剂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其次,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针刺肺、脾、肾三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及心率等指标。
最后,中医养生理论也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是其病因之一。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身心、改善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其治疗方法具有较少副作用、疗效稳定等特点。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较小,因其采用的是混合方法,相较于单一药物,具有多个成分相互协同、相生相克的特性,综合起来发挥治疗作用,副作用更小,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不适,很适合长期服用。
针灸疗法无毒无副作用,不刺激胃肠道,长期治疗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相较于西药来说更加安全。
中医养生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并且能够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治疗和预防并重的效果。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20-139 mmHg,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
虽然这一血压范围仍被认为是正常范围,但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高值血压下,患者也存在心血管风险的增加,包括心脏病、中风和死亡的风险。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正常高值血压,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1. 中药治疗:许多中药被认为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
天麻、丹参、莪术、山药、甘草等中药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
一些研究表明,这些中药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一些中药复方也被发现对正常高值血压有一定的疗效。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核心疗法之一,被认为对正常高值血压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降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气血,改善身体状况。
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并减少他们的心血管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药、针灸和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正常高值血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的研究还相对有限,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中医治疗方法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和进一步探索。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在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更多的临床研究和科学实验证据是必要的,以验证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结合程度。
这样可以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虽然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很多病人对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或不适应。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研究中医草药在高血压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中医草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草药研究高血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降压的作用。
中医草药通常采用复方制剂,不同草药的组合相互配合,以增强疗效。
二、中医草药的临床应用1. 黄连解毒胶囊黄连解毒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降压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连解毒胶囊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2. 天麻天麻被认为具有镇静、抗高血压作用。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当归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何首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材,并且有着降压的效果。
研究发现,何首乌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血管收缩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5. 金线莲金线莲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研究显示,金线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并降低血压。
三、中医草药的作用机制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功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
通过这些机制,中医草药可以有效调节高血压。
四、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安全性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与西药相比更为安全。
但是,在使用中医草药治疗高血压时,仍然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中医草药的前景与挑战尽管中医草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随着对中医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中医草药将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降压效果和潜力。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疗多从调理脏腑、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入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方面综述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颇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劳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足,体质偏颇则易产生痰浊瘀血。
在现代研究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涉及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等多个方面。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对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针对肝阳上亢的天舒胶囊、针对肾性高血压的益肾降压胶囊等,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很多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需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10-26T09:29:53.4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石衡
[导读] 本次研究将重点阐述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药的治疗进展,为临床实际治疗奠定基础。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外科 100039)
摘要: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其他不同种类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重要及危险因素,可以对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与结构产生影响。
高血压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控制率与死亡率低。
本次研究将重点阐述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药的治疗进展,为临床实际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药;治疗进展
1、引言
高血压疾病属于临床综合症状,其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等,因此在中医领域当中将其纳入到头痛以及眩晕的范畴之内。
其会导致患者的肾、脑以及心脏的功能出现衰竭,危害极大。
根据已有的中医药研究内容发现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上具备较好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也可以对靶器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综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进展。
2、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高血压病和脏腑功能的失调是长期病理与生理过程,导致这一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如饮食、体质、精神以及劳动等。
从络病学的相关机理出发发现导致高血压病发展的主要机理是毒损心络,基本病机则是病邪入脑。
因为脑是元神之府,如果有邪犯,则会导致疾病顿发。
包含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阳不足型;痰湿雍盛型、冲任失调等不同的类型。
董丽等对高血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分析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机制[1]。
如抑制血管重构,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
3、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对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抑制作用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现象。
患者自身的递质与受体结合之后,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中药的使用可以将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有效阻断,从而致使血压水平不断升高,对交感神经的兴奋降压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使神经递质的释放产生阻断抑制和阻断作用。
通过握力或者是血浆血管活动物质水平测定等试验来使交感神经的状态得到控制。
袁乐平等在具体研究当中发现天麻钩藤饮倍用天麻治疗高血压病的具体效果,以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2组患者在DBP、SBP等指标都存在差异,也会影响到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抑制[2]。
吕仕超等研究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具体进展,当前尽管的控制率、治疗率和知晓率都得到了控制,但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3]。
3.2 活血化瘀、肝肾调整作用
中药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调整肝肾的作用,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采用的中药药材包含陈皮、菊花、何首乌、甘草、半夏、陈皮等,不同的药材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菊花具有清香宣散的作用,还可以清肝明目;益母草和生山楂具有活血行滞的作用,二陈具有祛湿化痰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毕晓宾等研究了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以2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中药复方和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中药复方治疗效果更好[4]。
徐欢等也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疾病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了高血压疾病当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辩证、病机、辨证分型等,也分析了具体中药药材的作用[5]。
潘敬顺认为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危机因素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中医药在这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且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9.6%,因此防控与诊治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6]。
近年来,尽管海内外学者在高血压病的病机病理及药物治疗等相关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并未使患者血压指标达到满意,尤其是长期应用降压药物,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且不良反应明显。
目前,中医药对高血压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3.3 促进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在已有的研究当中大黄以及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最终结果显示,复方和大黄都会对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瘦素的降低产生影响,也会使胰岛素多因素、多途径和多环节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李大立分析了高血压当中中药的具体治疗效果,以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改善,便于推广应用[7]。
孙少霞也分析了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8]。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药开展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丽,姜国旺,樊瑞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03):261-264.
[2]袁乐平.天麻钩藤饮倍用天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2):59-60.
[3]吕仕超,刘湘玲,曲凡,杨锡燕.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933-4935.
[4]毕晓宾,李静,牛美兰,马俊远,尚曙玉.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J].科技展望,2016,26(23):259+261.
[5]徐欢,毛思,马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9):28-29.
[6]潘敬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03):101-103.
[7]李大立.中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122-123.
[8]孙少霞.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