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药作为替代性治疗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看待人体是一个整体,并将高血压视为整体失衡的结果。
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病症。
中医药通过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也为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针灸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
此外,针刺还可以刺激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血清素的释放,达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感。
3. 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中草药被证明具有降血压的效果,如天花粉、丹参、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调节血管张力,促进尿液排泄,改善心脏功能等,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此外,一些中草药也被用于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并提供了对患者全面调理的效果。
4. 饮食调理的重要性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强调饮食调理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一些特定的食物和草药可以帮助调节血压。
例如,大蒜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效果,生姜可以活血化瘀,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减少血管收缩等。
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这些食物和草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提供全面的身体保健。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至关重要。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

生 殖 免疫 学 的 进 一 步发 展 , 了更 好 的 加 强研 究 , 为 提高 疗 效 , 今 【】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 中西 医治疗 中国社 区医师, 0 l)2 8 刘琦. 2 7 : . 0 o9 后 尚需 开展 以下 工作 :对 本病 制 定统 一 的诊 断 分 型及 疗 效判 断 【】 芬. 9刘瑞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免 疫性 不 孕 2 6例 临床 观 察. 国 中西 中 标 准 ,便 于开 展研 究 和观 察 总结 。利 用 现 代 医学科 技 的 各 种方 医结合 杂 志, 0 , ( :8 6 . 2 2 216 — 9 0 2 )
法, 对本病的发病本质和至于机制进一步多学科 、 多层次的深入 【 1 . 九, , 1 2望 黄震 汤明礼 , . 不 方 治疗 免 疫性 不 育 雌 鼠 的组 织 0 等 免
研究 , 好 的 阐 明各种 抗 体影 响生 育 的机制 。 更 中西 医实验 研 究和 学和免 疫 组化 【. 学 杂志 , 002 6: 5 5 7 J 解剖 ] 20 , ) 5 — 5. 3( 5
析.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2 1 ,( ) 1— 1. 0 033 : 7 39 03 【2 ̄" ̄, 11 4. 庞清洋, 慧卿,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研 究进展 . 7 @f 庞 等. 【. J 中医 药研 究, 0 , ( : 6 . 1 2 01 4 5 1 0 6 )— 【4程 泾 . 经 失调 与 中 医周 期 疗 法【 . 江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月 M1 浙
】 8 6: -5 9 4. 49 4.
【】 泾主 . 中西 医结 合 不孕 不 育诊 疗 学【 】中国 中医 药 出版 【3汤 月 萍. 阴抑抗 汤治 疗妇 女 免 疫性 不 孕 阴虚证 的 I 研 究 1程 实用 M. 11 滋 临床
高血压病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

高 血 压 病 属 于 中 医 学 “ 晕 ” “ 痛 ” 范 畴 。 血 压 病 不 眩 、 头 等 高 仅 可 导 致 血 流 动 力学 异 常 , 胰 岛 素 脂 肪 的 障 碍 , 且 还 可 引 起 糖 而 心 、脑 、肾 靶 器 官 的 严重 损 害 ,为冠 心 病 脑 卒 中 的主 要 危 险 因 素。 目前 国 内 治疗 本 病 的方 法 很 多 , 笔者 就 近 几 年 有 关 中医 药 治 疗 本 病 的方 法 概 述 如 下 。
高 血 压 病 与 中医学 之 “ ” 系 密 切 。柏 维 丽 运 用 天 麻 钩 肝 关 藤饮加减 ( 麻 、 藤 、 决 明、 芩 、 栀、 膝 、 仲、 寄生、 天 钩 石 黄 山 牛 杜 桑 夜交藤 、 神 、 花 、 茯 菊 白蒺 藜 、 夏枯 草 ) 治疗 高血 压 病 患 者 6 例 , 8 基本痊愈 1 5例 , 转 5 好 2例 , 效 1 , 无 例 总有 效 率 9 % ; 效 时 间 9 显 最短 5 , 长 2d d最 8 。李 明 兰 等 治 疗 高 血 压 病 10例 , 疗 组 予 0 治 倍他乐克 , 中药 予 天 麻 钩 藤 饮 加 减 ; 对照 组 予 倍 他 乐 克 、 定 。 安 结
【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药 治法
药 的两组血压显效率 、 总有效率均高于两本型组 ; 对眩晕 、 头痛 、 颈背强硬 、 胸闷胸痛 、 肢体麻木 等主要症状改善 的显效率 、 总有 效率两活血组亦高于两本型组 , 对血液流变学 、 D一Ⅱ聚体等检 测指标 的改善 , 活血组亦优于两本型组 。 两
效方 面均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刘 德桓 等 观察 以化 瘀 浊 益 肝 肾法 为治 疗 原 则 的降 压 1 颗 粒 对 原 发性 高 血压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影 号 响 ,6 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服用 卡 托 普 利 ; 周 后 若 舒 张 压 13 均 2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虽然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很多病人对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或不适应。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研究中医草药在高血压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中医草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草药研究高血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降压的作用。
中医草药通常采用复方制剂,不同草药的组合相互配合,以增强疗效。
二、中医草药的临床应用1. 黄连解毒胶囊黄连解毒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降压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连解毒胶囊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2. 天麻天麻被认为具有镇静、抗高血压作用。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当归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何首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材,并且有着降压的效果。
研究发现,何首乌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血管收缩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5. 金线莲金线莲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研究显示,金线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并降低血压。
三、中医草药的作用机制中医草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功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
通过这些机制,中医草药可以有效调节高血压。
四、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安全性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与西药相比更为安全。
但是,在使用中医草药治疗高血压时,仍然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中医草药的前景与挑战尽管中医草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随着对中医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中医草药将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调节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降压效果和潜力。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疗多从调理脏腑、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入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方面综述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颇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劳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足,体质偏颇则易产生痰浊瘀血。
在现代研究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涉及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等多个方面。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对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针对肝阳上亢的天舒胶囊、针对肾性高血压的益肾降压胶囊等,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很多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需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摘要:在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影响。
在我国中医医学上,不存在高血压病称,这种症状在中医上属于眩晕以及肝风的范畴。
现如今,我国中医不断加强对高血压的治疗研究,进展较为显著。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使用中医药疗法能够明显的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降压作用持久,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同时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
采用中医疗法进行降压,具有很多优势,现叙述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治疗;辩证分型引言高血压病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循环动脉压的压力升高,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体现为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高血压每年发病率的不断升高,预计在2000年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将高达10%,也就是说将高血压患者增加到5.6亿。
在2012年中国心血管报告中,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24%,即我国大概有2.66亿群众患有高血压疾病,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症候分型导致出现高血压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中医上将高血压病因分为四类: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
这些年人们加大了中医疗法对高血压病症的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气虚血瘀也属于高血压病因的一种。
做过相关研究的中医学者总结出:风、痰、淤这几点是引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一方面可以单独引发高血压,另一方面,几种因素相互作用也会引发高血压。
在中医上讲风属于阳邪,一般情况下是急性病征的主要诱因。
在中医上风是百病之长,痰是引发疾病的根本因素。
痰在病理产物的范畴内,痰的产生会造成气机阻滞,进而会对患者的脏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最后引发多种病症出现,因此在中医上有这种说法,即“百病多由痰作祟”。
2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2.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经典方剂中医治疗高血压分为多种方式,例如有古方治疗、单方治疗等。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抗力辅助疗法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方法 : 临床试验 受试对象分 为 2组 , 治疗 组高血压者 4 8例 , 服用 降压药 的
同 时 , 用 纯 天 然 植 物 ( 药) 服 中 调理 剂 一抵 抗 力 胶 囊 ,8天 2
降 低 症 候积 分 , 善 临 床 症状 , 改 同时 也 显 著 改 善 血 压 、 糖 、 血
结论: 经安神降压合剂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 , 随着血压
的下降、 焦虑症状 的改善 。张荣珍等 认为原发 性高血压 病人情志 失调主要 表现 为情 绪失控 、 动 、 冲 紧张 、 郁、 抑 急 躁、 喜悲、 焦虑等。 对常见的焦虑 、 抑郁和 急躁 3种表现形式 统计分析, 7 3 8例病例中, 志正常者 1 4 5 情 6例, 3 .2 , 3 占 7 6% 余23 2例原发性高血压例表现有一种或多种形式情 志失 2 调。李 常度等 … 运用现代心理学测量 方法研究本病 , 提示 高血压病 患者 性格特 征与正 常人群 比较 有性 格 内向或外 向, 呈两极分布伴情绪不稳定 的特 点。临床证型不同 , 性格 特征也 不相 同,肝火亢盛和阴虚 阳亢型患者 1 1 中, 4 5例 6 例具有胆汁淤积和抑郁性格。 2 改善代谢和血流动力学
为 1个疗程 ; 对照组 3 0例 , 按常规治疗方法 ( 服用 降压 药) 进行 治疗 。 结果: 抵抗力辅助疗法治疗组减缓并发症症状 效 果明显优 于对照组 , 显著性差异 ( <0 O ) 结论 : 有 P .1。 抵抗力 辅助 疗法 , 高血压并发症效 果显著 , 对 该胶囊能增强免 疫、 减 少心率失常 、 降低毛细血管 的通透性 , 调节血压 , 增加心 肌 血流量 作用 , 能改善 脑血流量 , 且 扩张冠状 血管 。彭利 . 等[ 报道 , 复方鬼箭羽 汤改善高血压病胰 岛素抵抗和血液 I 流变 学的临床研究 中将 符合纳入标准 的 8 0例高 血压病患 ’ J 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2 和对 照组 (8例) 试验组予 口服 4 例) 3 , 复方鬼箭羽汤加卡托普利 , 对照组仅服用卡托普利 , 2组疗 程均 为 6周, 察治疗前后 2组 空腹血糖 (P ) 空腹 血清 观 FG 、 胰 岛素 (IS 、 岛素敏 感指数 (S ) FN ) 胰 I I 和血压 、 血液 流变学 的变化。治疗 后 2 患者 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 前有 组 显著性 降低 (<O 0) 且 FN P . 1, IS水平呈显著性降低 (<O 0 P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1-25T14:52:57.320Z 来源:《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作者:申群华
[导读] 贵州省威宁县中医院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贵州省威宁县中医院)
【摘要】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在我国高血压有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
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相当艰巨。
虽然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尤为突出。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57-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多见,故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1]。
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和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多靶点调节,保护靶器官,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节,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
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由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
从络病学论角度认为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
病邪入脑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因脑为元神之府,若有邪犯,则疾病顿发。
其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型、肝风内动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心肾不交型、肾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痰湿壅盛型、瘀血阻脉型、冲任失调型等。
二、特色疗法
1、调整肝肾、活血化痰
田氏[1]根据肝肾失调,痰瘀阻络的病机关键,制定调整肝肾,活血化痰的基本治法,以此为依据创制补肾涤痰化瘀方治疗高血压病,药用桑寄生、何首乌、菊花、石决明、益母草、生山楂、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甘草。
方中桑寄生,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功擅补益肝肾,性缓气和,可升可降,补而不滞,故为君药;何首乌入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又能收敛精气,可助桑寄生补益肝肾之功,菊花清香宣散,可升可降,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三味同为臣药;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滞,牛膝引血下行,二陈汤加泽泻祛湿化痰,共为佐使。
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之功。
大便不畅加制大黄、决明子。
每日1 剂,水煎分服,连服2 个月。
2、益气化浊、平抑肝阳
王氏[2]认为治疗高血压病既当着眼于补益肝肾、气血,平抑肝阳,还需重视益气化浊。
气属阳,津液属阴。
无论痰浊,还是湿浊,终归于病理的津液。
要祛痰化湿,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湿煦、推动作用。
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
故在辨治高血压病上体现了对益气化浊之法的重视,标本兼治。
自拟基础方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法夏
15g,天麻15g,石菖蒲12g。
李东恒在《脾胃论》中说到“足太阴痰厥阴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必用此二药。
方中重用“补药之长”的黄芪、党参,与茯苓、白术相伍健脾益气以治生痰之源,与法夏、石菖蒲相配化痰除湿,气得行则湿自化。
3、其他治疗
针灸、气功和推拿治疗。
具有代表性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在临床上已很普遍应用。
选穴以百会、人中、尺泽、风池、内关、三阴交为主穴,辨证加减复溜、合谷、太冲、太溪、肝俞、肾俞等腧穴。
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协同治疗作用显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还可秋冬宜练习太极拳,冬夏宜进行放松活动,这些都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推拿治疗高血压亦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其相对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2.5.2 膏药敷贴治疗取10~20g 吴茱萸研末醋调纳入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固定,治疗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总有效率93.3%。
五子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人30 例,2 周后,疗效明显。
2.5.3 药枕、口服降压茶、中药煎汤浴足等疗法是目前临床工作者开拓的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三、作用机制研究
1、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部分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体内儿茶酚胺增多。
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脏兴奋,射血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可以从阻断神经节、抑制神经递质释放、拮抗相应受体等环节而发挥降压作用。
于首元,通过握力等长应激实验和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测定发现,牛黄降压丸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兴奋。
且实验结果提示是通过抑制循环中内分泌激素PRAE 的释放抑制交感兴奋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得血压在应激状态下亦能保持稳定,从而平衡控制24h 血压水平。
葛根素腹腔注射能降低SHR 的血压、心率、血浆肾素活性,作用机理为阻断β受体。
2、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黄及其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显示,大黄及其复方可以通过降低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降低胰岛素水平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多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
吴启锋等证实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能明显改善EH 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血压的稳定下降,而且还明显改善IR 以及降低血脂。
四、结语
中医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各位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和治疗可谓百家争鸣,以上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在降低血压的方面卓有成效,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和减少不良反应,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运用多学科知识深入研究证候实质,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和依据;利用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多靶点综
合治疗,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信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田俊,邬渊敏,戴嫣.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1(6):325-326. [2]刘静.王劲红教授运用益气化浊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