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荡秋千|青岛版含答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荡秋千》教学案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本 47 页情景图引入课 题:荡秋千
1) 师生一起讨论设计验 证方法 ( 2 )教师展示实验工 具,简单进行介绍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荡 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 无关,那么与什么有 关?结果是不是这样 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 来验证。 动脑想一想,这次实验可以怎样设 计?学生思考后交流。 2、实验二: 荡秋千的次 数与绳长的关系
教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达 标 检 测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 ( )无关,与( )有关。
作 业 设 计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 )无关,与( )有关。
教 后 反 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
课题 主备人 授课时间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荡秋千
学
案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序号 1
荡秋千 猜测——实验——验证 猜测:⑴得冠军 ⑵ 得冠军 得冠军 板书设计 实验:探讨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有关,与× ×无关 结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无关,与绳 长有关
二、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1、实验一:荡秋千的次数与物 体质量的关系。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相同时间 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 (4) 根据规则学生进行 无关
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 5 )汇报交流实验数 据,
( 3 )共同讨论实验规 则,实验时应注意的问 题
(2)教师小结并简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 并做记录 介第二组实验工具 教师小结:在相同的 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并谈自己的发现 时间内,荡秋千的次 数与绳长有关
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荡秋千》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学期荡秋千教学反思《综合应用:荡秋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次综合应用。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探究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本节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让学生猜想比赛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规则等环节,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在小组合作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都能充分展示各自的独特想法与个性魅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落实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1.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荡秋千的好处,再让学生看课本的情境图,猜测荡秋千的结果,再提出问题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想给学生搭建一个想象的平台,通过自己动脑、小组合作、教师参与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规则制定、数据汇报交流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获得机会,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提升水平、掌握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一次实验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水平,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第二次实验。
1.汇报结论,小结提升。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与开课呼应,解除悬念,让学生用新知识重新判断,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精美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2.线和角 青岛版(含答案)
![[精美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2.线和角 青岛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1a6f4f18583d04864597e.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2.线和角一、单选题1.如图,∠3是()度.A. 75B. 115C. 1052.已知∠1=35°,则∠1的余角的度数是()A. 55°B. 65°C. 135°D. 145°3.如图,过点A的线段中()线段最短.A. ACB. ABC. AD4.看图回答:A. AB. BC. CD. D二、判断题5.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6.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
三、填空题8.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_______最短。
9.如图,已知∠1=30度,那么∠2=________,∠3=________10.从学校到邮局,走________路最近.四、解答题11.帮助小动物找家,连一连A. B C. D.a. b. c. d.12.①请画一条小明家到小丽家最近的路。
②请画出从小方家到公路最近的路。
五、综合题13.如图,已知△AOB=112°,射线OC为∠AOB内的一条射线,OD、OE分别平分∠AOC、∠COB.(1)填空:∠DOE的度数为________(2)当射线OC在∠AOB内绕点O转动,其它条件都不变时,∠DOE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说明理由.六、应用题14.A、B两点间的连线中,哪条最短?15.亮亮在一个游泳池里的0处游泳.如果亮亮想尽快上岸,应该怎么游?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D二、判断题5.【答案】正确6.【答案】正确7.【答案】正确三、填空题8.【答案】线段9.【答案】150°;150°10.【答案】②四、解答题11.【答案】A-b,B-d,C-a,D-c12.【答案】解:如图所示:五、综合题13.【答案】(1)56°(2)解:因为OD、OE分别平分∠AOC、∠COB所以∠DOC= ∠AOC,∠COE= ∠BOC所以∠DOE=∠DOC+∠COE= ∠AOC+ ∠BOC= ∠AOB,所以,∠DOE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六、应用题14.【答案】解: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A、B两点间的连线中,第②条最短15.【答案】解:做垂线段如下:经比较可得:亮亮想尽快上岸,应该向左边游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4.线和角一、单选题1.下列哪个数字是8的因数()A. 3B. 4C. 52.15与()是互质数.A. 18B. 28C. 1023.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A. 奇数B. 偶数C. 合数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A. 奇数B. 偶数C. 质数D. 合数二、判断题5.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荡秋千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验操作
实验二:探究在相同时间内, 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的
关系。
(1)把三根长度分别为
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的绳子固定在秋千架上
(2)把3个20克的钩码 挂在绳子上
(3)把三个砝码从同样 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实验操作
实验二:探究在相同时间内, 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的
关系。
(1)把三根长度分别为
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的关系。
(1)把三根长度相同
的绳子固定在秋千架上
(2)分别挂上10克、 20克、30克的3个钩码
(3)把三个砝码从同 样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实验操作
实验一:探究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
的关系。
(1)把三根长度相同
的绳子固定在秋千架上
(2)分别挂上10克、 20克、30克的3个钩码
(3)把三个砝码从同 样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实验操作
实验二:探究在相同时间内, 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的
关系。
(1)把三根长度分别为
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的绳子固定在秋千架上
(2)把3个20克的钩码 挂在绳子上
(3)把三个砝码从同样 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实验操作
实验二:探究在相同时间内, 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的
关系。
(1)把三根长度分别为
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实验操作
实验一:探究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
的关系。
(1)把三根长度相同
的绳子固定在秋千架上
(2)分别挂上10克、 20克、30克的3个钩码
(3)把三个砝码从同 样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实验操作
实验一:探究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
四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第六单元 第1课时 解决问题(1) 青岛版(含答案)

第1课时解决问题(1)1.填空。
(1)火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80千米,可写作( )。
(2)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 )。
(3)用公式表示时间、路程、速度间的关系( )。
2.完成下面的表格。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需8小时。
(1)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返回时少用3小时,返回时速度是多少?王老师从家里出发12分钟能到达学校吗?5.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送货,去时平均每小时行84千米,4小时到达,返回时空车,只用了3小时,求返回时的平均速度。
6.一辆汽车从济南出发,2小时后离潍坊还有1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2千米,济南与潍坊相距多少千米?7.一列快速列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平均速度为85千米/时。
2小时后,一列动车也从甲城开往乙城,平均速度为170千米/时。
动车开出几小时后能够追上快速列车?第1课时解决问题(1)1.(1)180千米/时(2)路程速度时间(3)路程=速度×时间2.510 9 1503.(1)400÷8=50(千米/时)答:这辆汽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
(2)8-3=5(小时)400÷5=80(千米/时)答:返回时速度是80千米/时。
4.210÷2×12=1260(米)1260<1400答:王老师12分钟不能到达学校。
5.84×4=336(千米)336÷3=112(千米/时)答: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112千米/时。
6.82×2=164(千米)164+16=180(千米)答:济南与潍坊相距180千米。
7.85×2=170(千米)170-85=85(千米)170÷85=2(小时)答:动车开出2小时后能够追上快速列车。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综合应用:荡秋千_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3.5 综合应用:荡秋千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9.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平均数一、单选题.全班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茄子 . 西红柿 . 青菜.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 . ..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 条形统计图 . 统计表 . 折线统计图.某校三()班全班同学喜欢吃蔬菜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全班有()人。
. . ..喜欢吃黄瓜的人数比喜欢吃西红柿的少()人。
. . .二、判断题.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
.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卖出的服装号的比号的少。
()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号卖得多。
()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卖出的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卖出的服装号的比号的少。
()()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号卖得多。
()()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卖出的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三、填空题.某地区月份和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表头有、和三项内容。
.统计表可分为和统计表。
.明明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页,第二天读了页,第三天读了页,他平均每天读页。
.制统计表时,必须把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写上统计的,注明和。
.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件;三月件;四月件;五月件;六月件。
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件。
四、解答题.下面是三()班两个小组的同学每天阅读的时间情况统计表。
()第组阅读时间在分钟以上的人多。
()根据统计情况,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解决问题三()班一组学生每天读书时间统计表三()班二组学生每天读书时间统计表()独立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平行和相交 青岛版(秋)(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平行和相交一、单选题.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
. 互相平行 . 互相垂直 . 相交 . 不确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交点 . 垂足 . 端点 . 终点.下面几个图形中,有一组平行线的是( )。
. .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三根小棒是()关系.. 互相平行 . 互相垂直 . 既不平行又不垂直.下面图中,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最短.. . .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判断对错.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两组平行线。
三、填空题.按题中字母的顺序填写上面一组字母中,有相交线段的字母是;有平行线段的字母是;有垂直线段的字母是;既有平行又有垂直的线段的字母是..下面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组平行的线段?.数数图形中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填在括号里.组.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正方形中,垂直于,垂直于,所以和是.可记作:,读作:;或记作:,读作:.垂直于,垂直于,所以和是,可记作:,读作:,或记作:,读作:.四、解答题.经过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为了方便平安村的人乘车,在公路上设一个车站,这个车站设在哪儿合适?.过点画直线的垂线。
.用一张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并压平.看一看几条折痕之间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五、综合题.下图中,有、、、、五条直线。
()直线和直线互相平行。
()直线和直线互相垂直;()直线和直线也互相垂直。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答案】【解析】【解答】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分析】根据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即得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答案】【解析】【解答】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荡秋千
实验1:
绳子长度相同,钩码大小不同。
猜一猜,可能是( )号钩码在规定的时间内荡的次数多,( )号钩码在规定的时间内荡的次数少。
这是小明的记录单:
我的发现:
实验2:
绳子长度不同,钩码大小相同。
猜一猜,( )号钩码在规定的时间内荡的次数多,( )号钩码在规定的时间内荡的次数少。
这是小英的记录单:
我的发
现:
看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在相同的时间内,( )号荡的次数多呢?为什么?
如果钟表走快了,说明钟摆( )了,应该把( )调( )些;如果钟表走慢了,证明钟摆( )了,应该把( )调( )些。
荡秋千
实验1:(猜一猜略)
绳长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的次数却相同。
(或其他合理答案)
实验2:(猜一猜略)
绳长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不同。
(或其他合理答案)
荡秋千①
绳子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短钟摆长长钟摆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