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用计算器计算方差

本文以计算样本数据1,2,3,4,5的标准差(方差)为例,加“[]”表示按钮。
第一类:CASIO型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CAIS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CAISO fx-82MS 学生用计算器S-V.P.A.M.”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3.按[SHIFT],[2],[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
第二类:KENKO型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KENK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KENKO(R) Scientific calculator S-V.P.A.M.”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3.按[SHIFT],[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
注:部分此类机型需要在第三步,开头再按一下[1]才可以,即需要系数。
第三类:a·max型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a·max”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江苏省共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销a·max(TM)SC-809a”1.开机之后按[MODE],[1]进入统计模式;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3.按[RCL],[÷]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
以上为本人的一些心得,希望各位能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一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在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3节例1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一个数据,就检查一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与教科书的表格一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入.教师还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与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该计算器上的符号相同,在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表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可以选按键,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 = ,就得到方差值.根据表5,得到根据表6,得到。
卡西欧计算器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按键使用方法

卡西欧计算器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按键说明
1`按SHIFT+MODE,再按“下”,选3“STAT”,再按1“ON”;2·按MODE,选2“STAT”,再1“1-VAR”,出现两栏,左边是数,右边是频数,将要统计的数字逐一输入,注意每输入一个数据按一次等号,屏幕上相应显示出刚才输入的数据;输好后按“AC”返回,再按SHIFT+1(STAT),选4,Var,
如果选2,按“=”就是加权平均源自。如果选3∂ ,按”=”就是标准差,再按 就是方差。
(^_^),加油!!!
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一定学会了吧!
科学计算器的科学用法

科学计算器的科学用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科学计算器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一.均差、方差的算法如图中所圈出的按键是计算均值和方差过程中所需要用的键,下面开始具体的操作讲解。
1.首先进入方差分析的计算模式打开科学计算器——MODE键——此时会出现三个选项(COMP/SD/REG),直接按数字键2就可以进入方差分析的模式。
PS:观察计算器的顶端位置会出现SD字样,说明已经进入该计算模式2.录入待计算数据(此处以22,12,54,34,43,23六个数为例)直接输入第一个数字22——按M+键输入第二个数字12——按M+键输入第三个数字54,依次类推,到最后一个数字结束时按M+键结束3.进行计算数据录取完毕之后按shift键(部分计算器是2ndf)——按数字键2此时会出现三个选项x̅̅̅、x6n和x6n-1,其中第一个就是所求的均值,第三个就是所求的样本方差点击数字键1然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均值点击数字键3然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方差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完均值需要输出方差的时候需要先按shift键再按数字键3才可以的此处例子的均值为31.11,方差为15.414.强调(恢复初始状态)在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均值和方差的计算时,在每次计算完毕之后需要将计算器恢复到默认状态,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计算。
首先按shift键——然后按MODE键,此时已经进清除状态,界面会显示三个状态,分别是Mcl、Mode和All,选择其中任意一个然后输入=键就完成了相应的清除功能了。
选择2就是清除了方差和均值的计算模式,选择3则清除了你对计算器所有的设置,回到了默认状态另外,如果在一次方差和均值计算中不小心输错了数据,则需要首先清除方差均值计算模式,再次进入后重新计算,否则容易出现错误。
二.排列组合的运算排列组合所需要的是nPr、nCr这两个函数,,他们为同一个按键,按组合:输入过程中先输入数字n的值,然后按nCr键,再输入m值,最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结果咯排列:输入过程中先输入数字n的值,按shift键,然后再按nCr键,再输入m值,最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结果咯5——nCr——2=105——shift——nCr——2=20三.对数值的计算对数值的计算常常用到的功能键是log(10x)和ln(e x)这两个功能键,其中第一个是计算以10为对数的运算,第二是进行以e为对数的运算。
科学计算器使用教程

科学计算器使用教程
现代科学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们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还可以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和统计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地使用科学计算器,让您能更高效地完成各种计算任务。
基础功能
科学计算器通常具有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
您可以通过按下相应的符号键来进行这些操作。
另外,科学计算器还可以进行求平方、求平方根、求倒数等常见数学运算。
这些功能通常通过特定的按钮或者快捷键来实现。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器在处理科学计算方面非常强大。
您可以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三角函数运算、对数运算、指数运算等。
这些功能通常可以在另外的功能键或者模式下找到。
在进行科学计算时,务必注意输入数据的格式和单位,以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统计分析
一些高级的科学计算器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求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您更快速地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需要注意输入数据的数量和格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程序编写
一些科学计算器还支持小型程序的编写和运行。
这样的功能可以帮助您简化重复性的计算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语法和逻辑的正确性,以免程序出现错误。
结语
科学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正确地使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种计算任务。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使用科学计算器,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为本文内容,请根据您的需求进行参考和补充。
计算器计算标准差

计算器计算标准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差的定义。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它衡量的是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高;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低。
在统计学中,标准差通常用希腊字母σ表示。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5, 7, 8, 9, 10。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这组数据的标准差:1. 首先,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
在计算器上依次输入5, +, 7, +, 8, +, 9, +, 10, =,然后再按÷5,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为7.8。
2. 接下来,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
在计算器上依次输入5, -,7.8, x², =,然后再输入7, -, 7.8, x², =,依次类推,直到计算出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
3. 然后,将上一步得到的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相加。
将计算器上显示的结果记为A。
4. 最后,计算标准差。
在计算器上输入A, √,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那么,标准差有什么意义呢?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帮助我们找出波动较大的数据集,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例如,在金融领域,标准差常被用来衡量资产的风险程度;在质量管理中,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在医学研究中,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等。
总之,标准差是一个重要的统计学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通过使用计算器,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标准差这一重要的统计工具。
科学计算器使用统计

科学计算器使用统计科学计算器是一种可以进行科学运算的便携式计算工具,它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等科学领域的计算工作。
科学计算器不仅能进行普通计算、四则运算,还能进行更加复杂的科学运算,例如指数、对数、三角函数、概率分布等。
它的功能十分强大,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中的统计功能。
1.打开计算器电源,进入计算模式。
2.在显示屏上输入要计算的表达式,使用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和运算符键输入。
可以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的优先级。
3.确认输入无误后,按下等号键(=)进行计算。
计算器将会显示计算结果。
4.如需进行其他运算,可在计算结果上继续输入新的表达式或直接修改已有表达式进行计算。
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1. 统计平均值:输入一组数据,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例如输入数据1, 2, 3, 4, 5、然后按下计算器上的平均值(Mean)键,计算器将会显示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
2. 统计总和:输入一组数据,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例如输入数据 1, 2, 3, 4, 5、然后按下计算器上的总和(Sum)键,计算器将会显示出这组数据的总和。
3. 统计方差:输入一组数据,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例如输入数据 1, 2, 3, 4, 5、然后按下计算器上的方差(Variance)键,计算器将会显示出这组数据的方差。
4. 统计标准差:输入一组数据,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例如输入数据1, 2, 3, 4, 5、然后按下计算器上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键,计算器将会显示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5. 统计中位数:输入一组数据,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例如输入数据1, 2, 3, 4, 5、然后按下计算器上的中位数(Median)键,计算器将会显示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 统计最大值和最小值:输入一组数据,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例如输入数据 1, 2, 3, 4, 5、然后按下计算器上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键,计算器将会分别显示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器怎么算标准差

计算器怎么算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种用来衡量数据集中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计算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步骤来计算标准差,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组数据,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集合{X1, X2, X3, ..., Xn},其中n代表数据的个数。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
均值的计算方法是将数据集合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
μ = (X1 + X2 + X3 + ... + Xn) / n。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数据与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并将这些平方差值相加。
这一步是为了求得方差,方差的计算方法是。
σ² = ((X1 μ)² + (X2 μ)² + (X3 μ)² + ... + (Xn μ)²) / n。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
σ = √(σ²)。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来计算标准差。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集合{3, 5, 7, 9, 11},我们首先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μ = (3 + 5 + 7 + 9 + 11) / 5 = 7。
接下来,我们计算每个数据与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并将这些平方差值相加,得到方差:σ² = ((3 7)² + (5 7)² + (7 7)² + (9 7)² + (11 7)²) / 5。
= (4² + 2² + 0² + 2² + 4²) / 5。
= (16 + 4 + 0 + 4 + 16) / 5。
= 40 / 5。
= 8。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σ = √8 ≈ 2.83。
因此,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约为2.83。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标准差,而且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六西格玛管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六西格玛管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2005年8月9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教学目标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的方法.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壹样,但意义是壹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壹样.于计算器上S和是且排于壹起的,按同壹键,均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于前,于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教学设计示例1素质教育目标(壹)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四)养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和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和计算器上的符号相同.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壹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教学步骤(壹)明确目标请同学们回想壹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于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整体感知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壹.壹般的科学计算器,均含有统计计算功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壹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贸鏊蟮耐臣屏浚庑┩臣屏砍似骄?IMGheight=17src="/RoUpimages/../Files/RoUpimages/2 00472223244784.gif"width=15align=absMiddlev:shapes="_x0000_i1026">、标准差外,仍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各数据的平方和.衡量壹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壹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且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三)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壹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于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壹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壹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于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俩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 3节例1中俩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于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壹个数据,就检查壹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和教科书的表格壹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入.教师仍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和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和该计算器上的符号相同,于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表示壹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能够选按键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高中数学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小学英语教案-高中物理教案•语文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政治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地理教案|历史教案|生物教案|思品教案中教网>>教学案例>>数学教案>>中学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初三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2005年8月9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就得到方差值.根据表5,得到根据表6,得到让学生把表5、表6和前面的笔算结果相比较,结论是壹致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计算器和笔算俩种算法,总结出计算器有哪些优越性;(省时,省力,计算简便.)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和教学过程,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步骤和要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更有利于科学计算器于中学的普及使用.课堂练习:课件P177中1、2.(四)总结、扩展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于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步骤,由于数据输入的过程较长,操作时务必仔细,避免出错,于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比较俩组数据的标准差来比较它们的波动大小,而不必再转到相应方差的比较.方法小结:用CZ1206型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壹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布置作业课件P179中A组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1.60,40,30,45,70,582.9,8,7,6,9,7,8教学设计示例2壹、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壹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的方法.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和应用.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壹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壹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的方法?引入新课随着科学的进步,壹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能够用庑┘扑愎ぞ呃唇屑扑悖究挝颐茄坝眉扑闫骷扑阋蛔槭莸钠骄敕讲畹姆椒ǎ?/P>新课让学生阅读且于教师指导下计算课件例中俩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填空题:2.计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σ和书中符号____意义相同,表示壹组数据的____.4.于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___运算键,壹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___得到____.选择题: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俩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___即可[]A.标准差B.方差C.平均数D.中位数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A.0B.1C.约1.414D.2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A.6.3,1.27B.1.61,6.3C.6.3,1.61D.1.27,1.61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小结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2.学会算(用计算器)平均数、标准差、方差.(1)(2)四、教学注意问题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2.学生做作业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本文章共2页,当前于第2页12【关闭】【收藏本文到IE】【中教论坛】【返回首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P105— 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
(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
作程序)
(1)____________ 按键,打开计算器。
(2)____________ 按键_____ ,,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 SD”符号。
(3)____________ 按键_____ ,______ ,二,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数据为________ ,…
最后一个数据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 按键_____ , ______ , =,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____________ 按键_____ , ______ , =,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____________ 按键二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 1, 2, 3, 4, 5, 6,
乙:2, 3, 4, 5, 6, 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 3, 2, 3, 5的方差是( )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为S2甲=0.56, S2乙=0.60, S2丙=0.50, S2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 a, 4, 6, 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
差是( )
A、10B> V10C、2D、V 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 90, 84,86, 81, 87, 86, 82, 88, 85
乙组:82, 84, 85,89, 79, 91, 80, 89, 74, 79
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数据众数是___________ ,乙组数据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 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Y,则X与Y的大小关系是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计算可知:S2甲=14.45, S2乙=26.36, S2甲v S2乙,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简要文字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