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祥纹样
传统纹样的古典寓意

四季平安扣:由单个四季豆荚构成,通常豆荚边上会有蝙蝠出现,平安豆的由来,古时寺庙的和尚通常把这种豆荚作为主 菜,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四季豆荚称做四季平安豆;
暗八宝:分别是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汉钟离的扇子、张果老的鱼鼓、何仙姑的笊篱、兰采和的阴阳板、韩湘子的 花篮和曹国舅的横笛,据说可以避邪气、呈吉祥;
金玉满堂:图案主要以一根玉米和老鼠构成,玉米寓意着丰收年,老鼠有着玉鼠送财之说,两者在一起有着金玉满堂之说, 金鱼有时也可以叫做金玉满堂;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一、吉祥纹样1、卍字纹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这是一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
2、如意纹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梵语阿那律。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
也有柄端呈心字形的。
以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左右,古时持以指划。
和尚宣讲帅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近代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
(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如意》、《释氏要览》中《道具》)。
现在所用搔痒工具,叫“痒痒挠” (又称“不求人”),即古时搔仗、如意遗制。
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与“瓶”、“戟”、“磐”、“牡丹”等纵成民间广为应用的“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富贵如意”等吉祥图案。
3、开光纹又称“开窗”,瓷器装饰的一种构图方式,即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面形、云头形或花形等多种式样的栏框,框内绘各种图案,用以突出主题纹饰。
此法犹如古建筑上开窗见光,故而得名。
南宋吉州窑、金代耀州窑及金、元磁州窑、元代广东海康窑等瓷器上,开光装饰较为普遍。
元、明、清景德镇瓷器上更是大量运用开光技法进行装饰,并有所创新。
4、囍字纹读作双喜,有时也写“双禧”。
原来“禧”字是福或喜神之意,和高兴一词有几分不同,伹写成“双禧”和“双禧”一词则意思相同。
喜、禧、囍被民间广泛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纹样

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纹样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之一,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
吉祥纹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吉祥纹样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装饰元素,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吉祥如意的期盼。
从那时起,吉祥纹样就逐渐融入到了中国各个领域的艺术中,如织锦、刺绣、陶瓷、书法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纹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每个吉祥纹样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寓意,如麒麟纹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安宁富贵,莲花纹代表着纯洁和吉祥如意,龙纹代表着权威和帝王之气。
这些纹样不仅具有美学上的价值,更有着文化上的深远意义,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不同的吉祥纹样在设计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纹样构图繁复精细,有的则简洁大方。
在传统的吉祥纹样设计中,往往采用对称布局、线条流畅的方式来表达平衡和谐之美。
同时,这些纹样还常常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如花卉、动物、自然景观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吉祥纹样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古代宫廷中,吉祥纹样多用于宫殿的构造、家具的装饰和服饰的点缀。
而在寺庙中,吉祥纹样则被用来装饰佛像、壁画和建筑。
在民间,吉祥纹样常用于织锦、刺绣、木雕等艺术形式中,用来装饰衣物、布袋以及家居用品。
吉祥纹样的使用使得这些物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如意的期盼。
在现代社会中,吉祥纹样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吉祥纹样成为了现代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它出现在家居装饰、服饰设计甚至是道路交通标志等各个方面。
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为吉祥纹样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总的来说,吉祥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它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吉祥寓意 服饰纹样

吉祥寓意服饰纹样
吉祥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常常体现在服饰纹样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吉祥寓意服饰纹样:
1. 龙凤呈祥:龙和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代表着权力和
福祉。
龙凤呈祥的纹样常用于婚庆服饰中,寓意新婚夫妻能够幸福美满。
2. 福字纹:福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幸福、
福气、福运。
福字纹常常出现在春节期间的服饰上,寓意新年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3. 花鸟纹:花鸟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见主题,代表着自然
和谐。
花鸟纹常用于女性服饰中,寓意女性柔美、文雅、温婉。
4. 孔雀纹:孔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鸟,代表着吉祥、
美好和光彩夺目。
孔雀纹常用于婚庆服饰中,寓意新婚夫妻能够拥有美好的生活。
5. 鱼纹: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富贵和多余,因此鱼纹常
用于寓意财富和好运的服饰上。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吉祥寓意服饰纹样,它们既具有装饰作用,又能够传达吉祥的寓意。
- 1 -。
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
1.1 龙凤纹
龙凤纹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 一,寓意着吉祥、权威和尊贵。龙和凤的形 象在各种艺术品和建筑中都有体现,如龙袍 、龙柱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
1.2 云纹
云纹是中国古代常用 的装饰纹样之一,寓 意着吉祥、繁荣和长 寿。云纹多用于陶瓷 、玉器、丝织品等物 品的装饰
这些应用场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 发展
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 纹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 方法:一是加强对中国传统纹样 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挖掘其深刻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二是推 广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范围,将 其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中;三是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中 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传统纹样 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 活力
-
鱼纹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鱼是一种吉祥物,常用于年画、陶 瓷等物品的装饰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 涵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
例如,龙凤纹代表着吉祥和权 威,云纹代表着繁荣和长寿, 如意纹代表着吉祥如意,蝙蝠 纹代表着福气和好运,鱼纹代
表着年年有余和富贵有余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非常 丰富,不同的纹样代表着不同 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纹样不仅是美的表现, 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场 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场景
中国传统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艺术品、建筑、服饰、家居用品等
在艺术品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陶瓷、玉器、漆器、木雕等工艺品的装饰;在建筑方 面,传统纹样被用于屋顶、门窗、柱子等部位的装饰;在服饰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 服装、首饰、绣品等的设计;在家居用品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家具、窗帘、地毯等 的设计
古代建筑纹样及寓意

古代建筑纹样及寓意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纹样承载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纹样通过建筑的装饰,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祈福的追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建筑纹样及其寓意。
一、凤凰纹凤凰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和繁荣昌盛。
在古代建筑中,凤凰纹常常出现在屋顶、门楣以及墙壁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平安和幸福。
二、龙纹龙纹是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纹样,它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动物,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在古代建筑中,龙纹常常出现在殿堂、宫殿以及官府等地方,通过它的装饰,彰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力。
三、莲花纹莲花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花,被视为纯洁和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品质和幸福的生活。
在古代建筑中,莲花纹常常出现在庭院、花坛以及建筑物的装饰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纯洁和幸福。
四、云纹云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物,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幸福。
在古代建筑中,云纹常常出现在屋顶、墙壁以及柱子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幸福和好运。
古代建筑纹样的寓意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仅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纹样通过建筑的装饰,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祥和和幸福的居住环境。
通过观察和欣赏这些纹样,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启发和正能量。
总结起来,古代建筑纹样及其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建筑的装饰,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寓意和祝福。
凤凰纹象征着吉祥和幸福,龙纹代表着权力和尊贵,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吉祥,云纹寓意着祥瑞和好运。
这些纹样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古代建筑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富贵平安的吉祥纹样

富贵平安的吉祥纹样
富贵平安是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吉祥纹样则是中华文化中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纹样代表着吉祥祥瑞和福禄寿三个重要的元素。
富贵平安的吉祥纹样有很多种类,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龙凤纹:龙凤是中国文化中的两大神兽,代表着权贵和财富。
因此,龙凤纹通常被运用于高贵典雅的宫廷建筑或者是贵族家庭的装饰。
2.蝴蝶纹:蝴蝶寓意着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蝴蝶是代表着“蝶恋花”的诗意象征,因此,蝴蝶纹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富贵平安的场合。
3.牡丹纹: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代表着富贵与美好。
因此,牡丹纹通常被运用于皇家花园或者是贵族家庭的庭院等地方。
4.鱼纹:鱼是富贵的象征,因为“鱼”和“余”谐音,寓意着富余。
因此,鱼纹常常被用于庆祝富贵平安的场合。
富贵平安的吉祥纹样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成为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象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福捧寿”纹样符号所指的艺术表现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主要有
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蝙蝠的自然形象本不具有好感的外形,然而国 人之所以将蝙蝠纹赋予吉祥的含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蝠”谐音于“ 福”字与“富”字。蝙蝠有倒挂枝头的习性,国人运用谐音联想的方式赋 予“福到”之意。因为谐音联想的思维,蝙蝠纹也因此成为一种极具民族 个性的符号,是汉语的特点与中华民族思维结合的产物。“五福捧寿”纹 样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可以被归类于象征符号。“五福捧寿”纹样中寿仙老 人与寿桃都是典型的象征符号,这种象征意义是一种约定俗成,它根据特 定的风俗习惯,经历了一定的阶段而逐渐演绎而成的。在“五福捧寿”纹 中大量运用了寓意的表现方式。寓意是运用客观事物以寄寓它本身所不包 含的意义,所表达的内容,间接而更为宽广。它的特点不只是巧妙地运用 多种象征手法,而且突出其吉庆幸福的含义,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上幅画中寿仙老人手握如意,头上五只红色的蝙蝠在鼓翼飞行,寿仙老人 两旁站立着代表婚姻幸福的和合二仙,身后有寓意着官禄的麋鹿与长寿意 旨的仙鹤,整个图画大部分艺术符号均以寓意的方式而被所指上了美好的 含义。此外,“五福捧寿”纹中寿字纹的使用是一种符号运用手法上的直 接使用。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人们在识读文字同时也是解读其中的所 指意义。所以“五福捧寿”纹样中直接以“寿”字作为一种符号,人们的 心中形成一种“长寿”所指的无意识。
2、五子闹弥勒
弥勒 佛, 佛 教大乘 菩萨之 一。图 案为其 与五个 童子戏 耍。取 意阖家 欢喜, 其乐融 融。
3、安居乐业
唐高宗麟德三年(666)初春,高宗李治与 皇后武氏一同去泰山行封禅大礼,路过郓州(今山 东菏泽一带)时,高宗得知有户姓张的人家,祖孙 父子叔侄兄弟同居,已历九世,高宗决定亲自去取 经。老翁给他写了一百个“忍”字,高宗激动得流 下了眼泪。后人据此史实,绘成九只鹌鹑嬉于几丛 菊花间的图画,以“鹌”谐“安”,以“菊”谐 “居”,九数寓九世之意,图名就称“九世同居”, 用作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也有画一只鹌鹑 栖于山石菊花旁,地上有一些落叶,以落叶谐音 “乐业”,寓意“安居乐业”。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 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 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 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 互祝颂的。反过来讲,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 和“嘉庆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11、南极老人
北宋的皇帝,大多酷信道教。一日,一仙翁之态
的老道士出现在街头。宋英宗赵曙想知道自己有几多 阳寿,便召道理人进宫。然老道对皇帝的提问笑而不 答,却向皇帝讨酒喝。喝了七斗不到便告醉辞去。翌 日,司天台禀告:昨观天象,见南极寿星飞临帝座, 未知陛下察觉什么征兆?宋英宗恍然大悟。这件奇事 被记载在宋人所著《见闻录》中,当时人偷偷绘下的 老道模样,则被认定为寿星的真容;并据此画成了祈 祷长寿的吉祥图。图中的梅花鹿、蝙蝠等物,以谐音 象征“禄”和“福”,表示长寿而后多福存禄。在古 代中国的星宿说中,寿星别称南极老人星,故寿星瑞 图,也叫“南极老人”、“南极仙翁”或“南极寿 星”。
中国吉祥纹样
作者:潘元磊 班级:装饰1101
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 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 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 清的织绣、瓷器等方方面面,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它渊源久远, 内涵丰富,善祷善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 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19、丹凤朝阳
~又称“朝阳鸣凤”。绘凤鸟、梧桐、太阳 于一炉膛。《山海经》载:“凤凰生于南极之丹 穴”。丹穴为朝阳之谷,凤凰故称丹凤。凤为百 鸟之王,梧桐为尊贵的灵树。《诗经》载:“凤 凰鸣矣千彼高岗;梧桐生矣,千彼朝阳。”图中 丹凤面对太阳作欢鸣腾飞状,象征美好和光明。 此图案寓意天下太平,吉运当头。
20、鲤鱼跳龙门
《后汉书》(李膺传):“士有被其容纳者 ,名为登龙门。”又《三泰记》:“江海鱼集龙 门下,登者化龙,不登者点额暴腮。”此图绘一 龙门居水中,上有一鲤鱼飞腾而过,下有鳜、鲢 、鲫等鱼作欲跃之势,龙门梁脊上,挂鲇鱼、青 虾各一,喻粘滑或披坚执锐者,只得点额暴腮之 后果,此图寓意科举及第、功成名就。常在民间 年画、剪纸、木雕及刺绣品上应用。
14、年年有余
由童 子、莲花 、鱼组合 成一图。 中国古人 视鱼为富 余、吉庆 、幸运的 象征,童 子寓百姓 广众。此 图寓意年 年家境殷 实、富裕 。广泛用 于民间所 画、剪纸 、刺绣等 。
15、麒麟送子
中国人把麒麟、 龙、凤凰和龟并称“ 四灵”,麒麟是“四 灵”之首。这种鹿身 马足、牛尾圆蹄、通 体鳞甲、头有独角的 “瑞兽”除了在太平 盛世出现外,还会给 那些积德而无子嗣的 人家送个儿子来。相 传号称“素王”的一 代圣人孔子的诞生, 就是麒麟送子的结果 。
1、五福捧寿
“五福捧寿”纹样和谐的视觉效应与创作者对 于纹样的精心布局是分不开的。大部分“五福捧寿 ”纹构成方式上具有团花纹样的构成特征。形成了 一个以“寿”字为中心,以同心圆为骨架作放射状 的适合纹样。寿字纹所占比例较大,五只蝙蝠构成 的外部圆形与寿字纹的外部圆形大小接近。有的寿 字纹外部形态的同心圆较小,五只蝙蝠外边界形成 的圆圈却是较大。不管寿元素所占比例多少,同心 圆的骨架不变,寿纹的位置处于纹样中心,这在很 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五福捧寿”的捧寿之意。
16、三友百禽
松、竹、 梅历历来被 祝为廉洁、 正直、刚强 无畏的品性 象征,百禽 喻众多;人 有如此极高 品性,就会 有很多求贤 向上的朋友 聚集在周围 。
17、玉堂富贵
牡丹、海棠 、玉兰花组合成 一图。玉兰花有 “玉”字;“棠 ”与“堂”同音 双关。宋代翰林 院有“玉棠”之 称,“玉棠”与 “玉堂”同音。 牡丹又称富贵花 。此地图作三花 相拥状,寓意府 第辉煌富贵。
6、瓜瓞绵绵
来源于《诗经》中的《绵》,其首句 “绵绵瓜瓞”四字,成为一种祝愿子孙昌盛, 兴旺发达的吉祥图画的名称。瓞即小瓜,瓜瓞 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 逐渐长大,绵延滋生。传统的《绵绵瓜瓞》图 式有两类,一类是瓜连藤蔓枝叶,另一类还加 上蝴蝶图案,取蝶与瓞同音。此图清代尤多。
10、龙凤呈祥
龙凤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合成两者形象的“龙 凤呈祥”,则是最受崇尚的吉祥图饰。传说虞舜即禹 位后,广开视听,求贤辅政,教民稼穑,推广教育, 倡导礼仪,改善风化。又命夔为乐官,谱曲制乐。三 年后,天下大治,夔也谱成了《九招》之曲呈献。虞 舜大喜,会集百官,亲自演奏。俟弹至九招时,只见 金龙彩凤腾云驾雾而来,翻飞彩翼,回环逶迤。曾辅 佐为唐尧的老臣苍舒兴奋地说:“这是龙凤呈祥呀! 龙至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凤来则国家安宁,万民 有福。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龙飞凤舞,代有见闻。 但是万象明德,龙凤双呈,还是一头回哩。”从那以 后,龙凤呈祥使成了祝颂国泰民安的同义语。
4、八仙庆寿
八仙的故事,远自唐代起即在民间流 传.“八仙庆寿”图所展示的,就是众仙会集松柏 台上,仰望云间、口颂祝词的情景。此图便在寿 庆场合使用,除明示寿星得八仙祝吉可获无疆之 寿的祥瑞外,图中的松柏寿石、仙禽蟠桃、祥云 瑞霭等景物,在传统民俗文化里均有祝寿的涵义。 此外,民间又有将八仙各自的法宝予以特写,并 组合为形式不同之装饰形图案的习俗,称“暗八 仙图”,缘其象征意义而广受青睐。
5、吹萧引凤
春秋时代,秦国国主秦穆公有位爱女,小名弄玉, 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声如凤鸣。 在她十五岁那年,一天晚上在恍惚中看到有一少年飞 到她所在的凤台上吹奏起萧来,并告诉弄玉他住太华 山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 这个少年,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天天在凤 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情同胶漆。某一天夜 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 声飞来,将他们接引上天成了仙。原来这少年是上界 的乐仙,名叫萧史。因为同弄玉有夙缘,所以借萧声 作合。这段传说,导引出“乘龙快婿”、“神仙佳 偶”、“吹箫跨凤”等一系列婚姻赞词,根据这个题 材绘成的瑞图,就是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8、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通常画一盆盛开的团花,象征繁花似锦,寓意吉祥。
9、刘海戏蟾
刘海是五代时人,仕燕王刘守光为相,平时好 谈性命,钦崇黄老。后得八仙之一钟离权的点化终 得大悟,由纯阳子吕洞宾度为神仙。他曾化名阿保 投佣一富商,实际是为寻从他那里逃走的一只三条 腿蟾蜍。“刘海戏蟾”的瑞图,实际上是把“刘海 耍金钱”与“刘海戏蟾蜍”这两个故事揉合在一起, 绘成刘海手执串有金钱的彩绳在逗弄一只三腿蟾蜍, 所以此图亦可称作“刘海耍钱”。刘海便俨然成为 财神的替身了。
18、钟馗接福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赴骊山检阅军事演 习回长安后,身体状况欠佳,旋发作疟疾,有热无寒 ,持续一个多月时间。御医和巫士费尽心机,全不见 效。后梦到终南山的钟馗捉了一小鬼走,疟疾霍然而 愈。于是下令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连 同此图由来因果,广颁天下。让大家都在岁暮除夕时 贴在家门上,“以祛邪魅,益静妖氛”。自“钟道捉 鬼”后,还衍生“钟馗接福”、“钟馗斩妖”、“钟 馗出行”、“钟馗嫁妹”等其它多种“钟馗系列图画 ”也一概作驱邪禳解用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青云得路
古人司马相如《子虚赋》有句:“交错纠纷, 上干青云”。《史记.范为唯蔡泽传》亦有:“贾 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句,故古人以“青云” 谓之高处,指代高官厚禄。明清时常有小儿放风筝 的图案,就是暗指得以升官发财。
13、麻姑献寿
有关麻姑的传说有二:①《古小说钩沈》辑《列异传》:“神仙麻 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 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述异记》卷上云:“济 阳山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金鸡鸣,玉犬吠”。此当为异闻。②清 褚人穫《坚瓠秘集》卷三引,一统志: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 ,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 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 山中,竟得仙而去。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将军,其女 当为另一麻姑。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是源于第二种而有所引申变化, 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 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 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 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 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 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 真人。《麻姑献寿》图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