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复习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复习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复习【学习目标】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能更公式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3.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知识导图】【基础知识】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sv =。

根据公式,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端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 1,将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时间t 1填入表格中。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将数据填入表格对应的位置。

(4)利用公式tsv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11t s v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22t s v =。

(5)整理器材【实验数据】下车经过下半段的路程为s 3=s 1-s 2=1m-0.5m=0.5m,时间为t 3=t 1-t 2=3s-1.8s=1.2s。

因此,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s m sm t s v /42.02.15.0333≈==。

则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为:213v v v 〉〉。

【实验结论】小车而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大小不同。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1.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思考】同学们,你如何得到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测路程s 、_______测时间t 。

3、其它器材: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

(1)木块:调整斜面______,进而调整小车运动快慢。

一般使坡度______(较大/较小),计时更准确。

(2)金属片:①避免小车滑落;②便于测量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调整木块位置,使木板保持合适的倾角;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标记好小车的起点,然后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③释放小车的同时时启动_______计时,当小车撞击________时停止计时,测得t1。

(有时会重复两次步骤③,这是为了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④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②③④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时间t2和速度v2。

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t2=v2=课前导入知识清单小车 木块木板 刻度尺金属片秒表6、测量下半段路程速度v3①下半段路程s3=__________;②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________; ③v3=33t s =_________。

7、结果分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是速度越来越_____(快/慢)的______(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2)v1、v2、v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测速方法超声波测距(测速):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与此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并得到时间t ,仪器由s=vt 自动测得发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s/t;(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2.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

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例题1】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s/t计算;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则s1=0.9m-0.4m=0.5m,由图知,t3=1s,【例题2】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与反思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与反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第4节平均速度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1.课前准备.停表、卷尺、小红旗.2.引入新课.找一些或者描述一些跑步及裁判计时时的照片.问:同学们,想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平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s,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需要哪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v=t量是物体运动所走过的路程和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今天我们就用尺子和表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3.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甚至是10-6s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4.分组实验.(1)分组,每组至少6人.(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争抢.)(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写出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跟进训练】1.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A.5m/s B.10m/sC.15m/s D.20m/s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3.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度之比是( D ) A.3∶2 B.3∶1C.3∶4 D.4∶3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C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8. 一位同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4m/s ,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6 km/h=4.44 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4.25m/s .常见的速度单位有米/(m/s)、千米/小时(km/h),是由长度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而且这两种单位的“进率”不同,因此在单位变换时,分别把分子和分母按各自“进率”倍数扩大或缩小,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变换都是适用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素材积累】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解析】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v s 从B到F的距离:S=50cm-t10cm=40cm,
所用的时间:t=15s-5s=10s,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规律方法技巧
通 过 探 究 我 们可以 得出
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控制停表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路程 S1= 1.16m S2= 0.56m
运动时间 t1= 4s t2= 2.5s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0.224m/s
s3 =
t3 =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实验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金属片
120 100 80 60 金属片 20 40
路程 s1= 1.12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典题剖析
( 1) 该 实 验 依据的 原理是

( 2) 小 车 从 B点运 动到F点 的平 均速度 是
cm/s.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s t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4 cm/s.
【解析】 该 实 验 依 据的 原理: 从 B到 F的 距离 :S=50cm-10cm=40cm, 所 用 的 时 间: t=15s-5s=10s,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测量原理:v=st二、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2、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四、注意事项1、斜面的坡度要相对小一些,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较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

五、实验结论1、小车在斜面做变速直线运动,且: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 全程的平均速度 > 上段的平均速度。

2、小车在斜面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且从斜面顶端到底端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C 、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1. [期末·德阳] 如图所示为小月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的实验装置。
感悟新知
知1-练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停__表___。 (2)由于测量__时__间____(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较大,
所以要多练习几次再进行测量。 (3)正式测量时,小月进行了如下操作:
感悟新知
知1-讲
方法点拨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个可
直接测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 式进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平均速 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
感悟新知
知1-讲
实验思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小球下落的运动具有什 么特点? 实验要点
可以得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 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所用的 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 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BC段 的时间,因此该同学的方案是不正确的。

感悟新知
知1-练
(6)图4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 下滑运动的是___C__(填字母)。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应尽量缓一些。
感悟新知
知1-讲
(3)金属片的作用:可以作为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挡板,保证 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4)测量小车滑下的路程应以小车的前端(或后端)为准。 (5)不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斜面坡度不同,
斜面长度不同等。
感悟新知
知1-讲
分析思考: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分析结果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4节平均速度的测量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如何准确的测出时间和路程。

投影仪,刻度尺,秒表,物理小车,斜面。

1.总结上节课学习哪些知识点?2.同步训练:某同学从家里步行到学校,他先以2m/s的速度前进5min,休息1min后,又以1.5m/s的速度前进10min到达学校,该同学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一、讨论交流:请结合你们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吗? 请说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注意事项。

二、教师强调:1.实验目的:利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片(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4.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2)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5.实验表格:见幻灯片6.注意事项:(1)明确停表每个小各代表多少秒?(2)小车从斜面下滑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可以多试几次;(3)测量时间一定要同步。

7.观看教学动画【实践活动】1.请设计“测量从家里到学校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2. 要点提示:通过测量车轮的周长和记录车轮转动的圈数,可计算自行车行使的路程。

1.设计“测量汽车或出租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2.设计“测量火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课外调查】1.汽车里程表的记录内容;2.出租车专用发票项目;3.火车时刻表的记录内容。

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与上节学习的速度的计算方法是相似的。

2.要懂得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简单的路程速度图像
为了更好的确定平面上的物体的位置,引入二维 坐标图
S
v
t
t
某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特快列车时刻表如下
全程运行1463km,列车全程运动时间是——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
如图是一辆汽车行驶在京石高速路上时的速 度表,目前的车速是——km/h.此时路旁 的指示牌也如图,问车是否违规?按速度 表的速度到达石家庄所需时间为——小时
千米/小时
石家庄240千米 80
实验——测平均速度
(1)测小车在水平面沿直线运动的平均速 度依据什么公式进行计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实验 用的测量工具是?
(3)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注意:
(1)木板支起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过高,会使小车速度过快,不易记录时间。 过低会造成测出平均速度太接近)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
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高度处释放。
提问:
小车做变速运动,运动速度在斜面上应越 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实验中,释放小车应把小车的前端还是后 端对A准点?
我们如何测出三段AC、AB、BC的平均速 度?
难点 时间的测量:
秒表的使用 同组学生合作!
知识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