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资料: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根据购物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顺序。
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正确地进行两步式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目。
教学重点: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走着。
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3×4=12(元)12+6=18(元)综合算式解答冒号:3×4+6或者6+3×4(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
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采用课件、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 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清 晰数学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
七、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7×8-26
50-6×3
6+3×7
43+6×8
100-8×9
9×7+15
2.
(1)买4个球和1个玩具熊,应付多少钱?
(2)拿20元买2个风车,应找回多少钱? 1.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参考答案】: 1. 30 32 27 91 28 78 2.(1)4×3+9=21(元) (2)20-2×7=6(元)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第一课《 小熊购物》。本课旨在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 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 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 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情
《小熊购物》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小熊购物》教学反思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从本课开始要继续学习加减与乘除混合在一起的两步运算,并且要能运用这些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具有一些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对于〃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教学本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结合现实情境,运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兴趣浓厚,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特点如下:借助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对于把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教学时紧紧围绕着〃小熊购物〃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画直观图的方式来呈现信息、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呈现出来,真正弄清楚问题中涉及的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深入,逐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紧密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明晰算式的实际含义。
本课创设的〃小熊购物〃情境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已有的乘法和加法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但是学会用混合运算的形式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并不急于提炼和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紧密结合所要解决的〃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一共多少钱〃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说清楚所列算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具体意思,逐步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小熊购物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今天课前时间很充裕,足足有10分钟,我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长
时间,于是让孩子们一直静息,导致场面很尴尬。
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临场发挥,背乘法口诀,听算,玩个小游戏都可以。
2.当提出问题后,问问学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
3.混合运算的算理,算法没有突破。
无论3×4在哪里,都是先算出
3×4,也就是4个面包的价钱,加法是可以调换的。
4.在汇报的过程中,花了太多时间。
如果可以把黑板上的方法进行
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可以是分步计算,还有综合算式的,然后再进行交流。
5.画图非常重要!符号化比实物更加简洁,思维程度更高!
6.“交流”只是把自己的思想告诉其他人,但“讨论”的思维程度
更高,在需要讨论的时候才讨论。
7.台上台下的沟通,两个算式的沟通,预设不够,没有及时发现更
多孩子的错误。
今后我要更认真的研读和分析教材,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1、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奖实际问题臭橙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我在这课重创设立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3、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4、班级学生参与率较高,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半数。
不足之处:1、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例2中自己独立尝试,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趋试一试,说一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答,尊重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
2、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
笔下练习较少,如设计题卡让学生完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更扎实巩固新知。
练习环节过多,有两个环节内容及目的重复,应适当减少。
《过河》教学反思《过河》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然后独立试做。
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
29+25=54(人)54÷9=6(条)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篇一:《小熊购物》教学反思《小熊购物》教学反思三洲学校梁金友 2014年9月《小熊购物》一课是关于混合运算的起始课,也是递等式知识学习的起始课。
在讨论“胖胖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元”这个问题时,教材列举了用分步和综合算式得出结果。
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种是将乘法放在了后面。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综合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通过课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通过看图提出问题的形式,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运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列出综合算式,虽然对初次接触综合应用题的孩子们来说,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比较困难,但是孩子们愿意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有的孩子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2、从作业本中发现不少孩子出现抄错题、少抄题的现象,需加强学生的书写规范,力求让学生从作业中明确书写时要做到整洁、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关注学生的坐姿是否正确。
3、本课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仍不够,不少孩子在做题时产生了困惑,应继续加强巩固,避免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生运算错误。
回顾本节课,一个课时的知识分成了两节课讲,但是仍有孩子无从下手。
总结了一下,应该是之前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所以以后我会注意加强对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向其他老师请教,争取让孩子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篇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小熊购物》教学反思《小熊购物》是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是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兴趣浓厚,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特点如下:1、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 小熊购物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一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熊购物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乘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和格式,能正确进行乘加(减)两步算式的计算。
4培养学生仔细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配套主题图的图片。
三、探索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1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请你算一算,买这两种食品需要多少元。
预设:我想买1包饼干和1袋糖果。
45=9(元)3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1)胖胖要买的食物和我们刚才买的一样吗?(我们是每种买一个,胖胖买了4个面包)(2)你能帮胖胖算一算它应付多少元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画图的办法帮帮忙。
展示学生画图,并且逐步完善画图。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想法。
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并列出算式:3×46 63×4(3)你明白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这两个算式都是表示1个蛋糕和4个面包的价钱。
(4)你会算吗?同桌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学生自己试一试。
老师说明: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个面包共付12元,所以先算3乘4,再加上一个蛋糕的价钱,126=18(元)就表示4个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我们也要先计算“3×4”,知道4个面包共付12元,再算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18元。
《小熊购物》教案设计及实施反思

《小熊购物》教案设计及实施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购物经验。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运算。
2. 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熊购物的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3. 采用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熊购物的故事情境PPT。
2. 准备加减法运算练习题。
3. 准备购物模拟场景,包括商品、购物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小熊购物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模拟场景实践,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购物问题。
3.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加减法运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购物模拟实践,评价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购物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如优惠券的使用、找零等,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购物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原理,避免死记硬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购物模拟实践,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实施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辅导。
2. 在购物模拟实践环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小熊购物》资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备课时按照有一定生活购物经验学生的情况进行预设,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有的地区孩子很少去超市购物,缺乏生活体验时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相关素材,创设计算若干盒钢笔、几摞书本等耳熟能详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按照学生有一定探究与分析能力的情况进行预设,可能会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针对学生所列的两种不同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启发学生将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针对有的学生欠缺这方面的能力,教学活动作用不高,出现不会列综合算式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两个算式中有联系的算式和数字,采用替换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的方法实现。
本节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不仅仅是操作、活动等外在表现,更是思维的投入。
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思考,特别是他们之间想法的碰撞。
而这正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充分探索、表达、讨论、反思机会的缘故。
本节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价值性、有效性。
教学设计注重动静结合,在开放的同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尤其尊重学生不同思维方式,在互相分享中提升学生的思考、归纳、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