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合集下载

弹力

弹力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物体形变后
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 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撑竿跳的竿子是用玻璃钢 做的,玻璃钢有什么性质? 如果用橡皮泥做的竿子 会怎么样? 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观察思考 用力挤压、放松厚 壁玻璃瓶,观察瓶子上 方玻璃管内液柱高度随 手部用力的变化。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 就越 大 。
5、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 度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量就越长。
指针
弹簧 刻度盘
(2)构造:主要由刻 度盘、弹簧、指针、 挂钩 挂钩等组成。
(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 节到零刻度线上。 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实验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可见: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 地存在于生活中。
观察思考 【演示或观看弹簧受力视频】 思考:说明了什么?
弹簧的弹性 有一定限度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大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____。
实验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 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 ②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 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F2= 。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 作要求。 使用时注意:看、调、测、读四个环节。
4.其他形力 计
弹性 塑性 弹力 弹力与形变
原理 结构 使用 其他测力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3. 弹力的方向:阐述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讲解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弹力球、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弹簧、弹力球等,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

4. 阐述弹力的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

6. 应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其产生原因是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弹簧门、弹力鞋、弹力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掌握了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知识讲解
误差分析 ①未调零,在零刻度线上方,读数偏小;在零刻度线下方,读数 偏大。 ②倒挂使用时,读数偏大。
③未沿弹簧轴线方向拉动时,读数偏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N 00 11 22 33 44 55
例题精讲
(2)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拉力F/N
8
9
10
11
12
长度L/cm
5.30 5.70 6.10 6.60 7.30
伸长量ΔL/cm 3.20 3.60 4.00 4.50 5.20
从上表所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____1_1____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
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____1_0______N。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例题精讲
【例6】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B )
AB
A
AB
B
AB
C
AB D
例题精讲
【例7】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有下列几种说法:①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
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②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③
【解析】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所以B选项错;用力压在
桌子上,桌子是坚硬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是不容易观 察罢了,所以C选项错;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发生塑性形 变,所以D选项错。
例题精讲
【例2】下列有关物体所受的弹力及形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后,形变完全消失 B.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 C.弹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弹力作用在软物体上,物体发生形变 D.一切物体受到弹力都要发生形变,撤去弹力后,形变不一定完全消失

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7.2 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自主学习---智慧萌芽 (5min)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一)、试一试: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 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 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 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 来形状。 (二)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弹性和塑性 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 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当堂检测】-----智慧结果(8min)
1.类似于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所发生的这一类形变,
人们把它称为
形变。弹簧测力计是根据__
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
也就是它的____。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
超过它的_____,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4、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 规格是( ) 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30N,分度值3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 以用
出它的测力原理吗?
【展示点评】---智慧开花(10minn)) 你能总结了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 项吗?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精品课件

解析:弹簧测力计 A 的读数为 3 N 时,说明弹簧测力 计 A 的弹簧受力为 3 N,由于弹簧测力计 A 处于静止,受 平衡力作用,则左侧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 3 N;弹簧 测力计 A 的弹簧受力大小为 3 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 弹簧对 B 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 A 的弹簧受力大 小,也是 3 N,即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为 3 N;而两个弹 簧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右手对弹簧测力计 B 的拉 力等于左侧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也是 3 N.故选:A.
面挂一个钩码时长度为 6 cm,挂 2 个相同的钩码时
长度为 7 cm,挂 4 个相同的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
伸长量是( D )
A.8 cm
B.7 cm
C.9 cm
D.4 cm
10.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 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 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 L1、L2、L3,其 大小关系是( D )
图 3 中弹簧受到两个小球的拉力而平衡,其情况可以 等效为图 2,故弹簧的长度 L3=L2;
故 L1=L2=L3.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 A、B 两根长度相同、 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 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 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 F 和橡皮筋伸长 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对弹簧测力计施加 力,弹簧测力计的长度就伸长,则该力的受力物一定为弹簧测 力计;
A、秒表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秒表,故 A 错误;
B、秒表对弹簧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秒表,受力物是弹簧测 力计,故 B 正确;
C、弹簧对秒表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弹簧,受力物体是秒表, 故 C 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2.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 全面, 既要看 清看全 一次活 动的整 体情况 ,又要 善于捕 捉到典 型的人 和事, 然后再 逐一地 进行描 写,才 能把场 面写真 切,写 生动。

3.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 加活动 人的心 情、神 态表现 ,又要 写出围 观人的 反映, 把场内 外交织 在一起 写,才 能更好 地烘托 环境气 氛。
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可见: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 地存在于生活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观察思考
弹簧的弹性 有一定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_长___。

8.每逢春节,人们习惯把燃放烟花爆竹 视之为 营造喜 庆氛围 的必要 方式。 但近年 来,雾霾 天气频 现,严重 威胁我 们每个 人包括 老人和 儿童的 身体健 康!全 市共同 行动、 携手应 对大气 污染已 是当务 之急的 大事。

9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 ,能超 出他人 的见解 ,不是 重复他 人的老 生常谈 ,也不 是无关 痛痒、 流于一 般的泛 泛而谈 ,应该 尽可能 独特、 新颖。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1.神州谣写了我国的美丽风景、台湾 岛与大 陆的亲 密关系 以及各 民族之 间的深 情厚谊 ,表达 了作者 对中国 美丽如 画的风 景的热 爱之情 ,以及 作为中 华儿女 的民族 自豪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PPT精品课件

【一线精品】初中物理-弹力75 人教版最新精品公开课件

【一线精品】初中物理-弹力75 人教版最新精品公开课件

(2)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握力计
各式弹簧测力计
(3)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N? 5N? 10N?


这个力是多少N?

1N? 5N? 10N?
F= ?N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 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 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 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检测反馈
1.下面不是利用弹力的物品是( )D
(2)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的弹性有一பைடு நூலகம்的限度,超过了这个 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 它的弹性限度。
小心喽!
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 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提环
刻度板
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 用力然后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 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 水中。
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 要向下压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他们能 够跳得那么高吗?
撑杆跳高视频
播放
停止
做 一、弹力:


用力分别拉弹簧和捏橡皮泥松 手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吗?

第七章第二节:弹力-答案解析用卷

第七章第二节:弹力-答案解析用卷

第七章第二节:弹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分)1.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所受拉力12N时,长度变为A. 10cmB. 12cmC. 14cmD. 20cm【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解答】由题知,,,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整理得:8N::,解得:,弹簧的长度:。

故选C。

2.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3.A. 4N和8NB. 4N和4NC. 4N和0ND. 8N和8N【答案】B【解析】解: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为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而此时墙面给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也是4N,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理,图乙中,当用两个4N的力同时向两侧拉弹簧测力计时,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故其示数也应为4N,其效果与甲图相同.故选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明确在拉弹簧测力计时,两端同时拉和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其最终的效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弹簧测力计受力的相互性.4.》5.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 几个同学都一样大B. 手臂长的同学C. 体重大的同学D. 力气大的同学【答案】B【解析】解: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

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

故选:B。

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弹簧的根数,同时与弹簧的伸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弹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
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
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
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
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探究点二:弹力
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

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述: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很容易看到形状的改变;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可以观察到。

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图1),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图2),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探究点三: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思考并表述: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
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一: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

(用彩条显示“原长”)
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会怎样?
演示二: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长度。

(用彩条显示“总长”)
请一学生指出哪一段是由于弹簧受到拉力而伸长的长度。

(用彩条显示“伸长”)
教师点拨:此时弹簧的总长减去弹簧的原长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长度会怎样?
教师做演示实验:分别在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学生依次
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各种长度。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探究点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展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学生用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途、结构、原理。

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组成。

读一读:
量程:0~5N量程:0~2.5N量程:0~10N
分度值:0.2N 分度值:0.05N分度值:0.2N
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

(教师指点学生回答)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
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先要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挂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他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多媒体展示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让学生阅读“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还有哪些力学性能,它们有哪些应用。

活动:自制弹簧测力计。

1.小组制作完成后,请其中一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组的制作过程。

(意图:学生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
2.分组探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1.感受1N、2N、5N力的大小;
实验2.用测力计拉小车在木板上匀速前进,读出拉力大小;
实验3.测出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

(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

)
3.作业。

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使用它们。

三、板书设计
第2节弹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方式逐步获取,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