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3. 弹力的方向:阐述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讲解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弹力球、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弹簧、弹力球等,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

4. 阐述弹力的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

6. 应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其产生原因是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弹簧门、弹力鞋、弹力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掌握了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共18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共18张PPT)

思考:磁铁吸引铁钉的吸引力是弹力吗? 粉笔自由下落时受到的力是弹力吗?
弹力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2、相互挤压,有弹性形变
辩一辩: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弹力吗?
各种形式的测力计
握力计
弹簧秤簧测力计
1.构造:主要由刻度
盘、弹簧、指针、挂
钩等组成。
指针
2.原理:在弹性限度 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为什么撑竿跳的竿子要用弹 性好的玻璃钢做,而不用橡 皮泥做呢?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 力。
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人推车(推力) 人拉车(拉力) 拉弹簧、压弹簧
车压路面(压力) 桌面支持杯子 (支持力)
微小形变的放大实验
F F
F 压力、推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 存在于生活中。
2.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 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 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若他们要制作量程
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B___;若他们要制 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A___.
课堂小结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5 N

分度值: 0.2 N

4.结果记录为数值+单位
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5 N

分度值: 0.2 N

测量值: 1.4 N

练一练
1.下列物体不能产生弹力的是( D)
A.压弯的锯条 B.拉长的橡皮筋 C.被挤压的皮球 D.压扁的橡皮泥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弹力_课件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弹力_课件

2、检查测力器是否被卡住,拉一下弹 簧挂钩看看是否灵活。 3、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 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 致。 4、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 弹簧测力计的刻线相平。 5、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还 要注明单位。
思考:
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5N重物时,
弹簧长度为19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 弹簧伸长2.4cm,当弹簧长20cm时,它受 到6.25N的拉力。 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总长为L,弹簧的 伸长量△L。则x1=19—15=4cm由F=kx知: k=5/4=1.25,所以x1=3/1.25=2.4cm 同理:F2=6.25N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 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及 F=kx。 弹簧测力计制定原理:在弹性 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 (1)小组内讨论,进行试验 (2)归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步骤: 1、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 围(量程),要明确分度值,还必须要 校零。
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 哪些收获?
作业
完成自我检测
自学检测
1.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是 改变物体的形状 ; 。 2.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又恢复 到 原来的状态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弹性 。在 受力时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不能自动恢复 到 原来的状态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塑性 。弹簧 限度 ,超过了这个限度不能完 的弹性有一定的 全复原。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 , 形变 弹力 它的大小跟物体发生 的大小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仪器)叫做 。 测力计 实验室常用的是 。弹簧受到 Βιβλιοθήκη 簧测力计 的 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第2节 弹力 课件(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第2节 弹力 课件(25张PPT)

接触力
弹力
3.弹力作用点 :两物体接触处,在受力物体上。
4.弹力 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的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方向
______(相反/相同),并且总是与接触面______。
5.弹力 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
弹性______,形变消失弹力______。
弹力
弹力: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施力
不能超量程
(3)测量 力的方向要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读记: 视线与刻度板垂直
示数表示钩上所受拉力的大小
1.弹簧弹性 2.摩擦 3.归零
练习
某同学用10N的力,向右拉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静止,问示数是多少?墙对弹 簧称的拉力是多少?(不计称的自重)
10N
10N
F=10N
AB 甲
AB 乙
FB
FA
AB

产生条件
①物体相互接触 ②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
施力物体: 发生形变的物体
弹力:
受力物体:
与施力物体接触,使它发生形变,并阻 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
1.任何物体都能产生形变,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2.弹力产生的条件(原因)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①把重物放在塑料板上,被压弯的塑_____力;
②被挤压变形的重物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下的弹力,这是重物对塑料板 的______力;
③将物体挂在弹簧上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 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____力; ④人推物体,被挤压变形的手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力,这就是手对物体 的_____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

思考讨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吗? 不一定产生弹力,如相互接触但没有产生弹性形变 的物体间一定不会产生弹力。 如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B两球虽然相互接触,但是 没有相互挤压,所以A、B间没有弹力,但A、B和 水平面之间存在弹力。
AB
(3)弹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 与物体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②方向
转换法的应用
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可以直接视察、 测量的,而力的大小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但是力的大小却和弹 簧的长度变化有关系,所以可以 用弹簧长度的变化量来体现力的 大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转 换法。与之类似,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也应用了转换法。
弹簧测力计的种类 为满足不同的测力需要,人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测力 计。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将会_变__扁__,撤去外力后,橡 皮泥不__能__(填“能”或“不能”)恢复本来的形状。
脚踩在松软的沙滩上时, 沙滩上会出现一排足印, 人脚离开沙面,沙面 _不__能___(填“能”或“不 能”)恢复本来的形状。
1.弹性 一些物体如直尺、橡皮筋等,在受力时会产生形变, 撤去力后,又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 叫做弹性。 2.塑性 有些物体(如橡皮泥)产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本 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 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 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持力 压力
3)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 向绳收缩的方向。
4)归纳总结:弹力的方向始终与 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与使物体 产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且总是 与接触面垂直。
③作用点
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也 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
弹力
(1)定义 :物体由于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 力。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七章 第二节 弹力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七章 第二节   弹力
第七章
第2 节
力弹力Leabharlann 导入新课用力作用在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粉团等物体上, 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
弹性与塑性
总结: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 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这种 特性叫做塑性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
弹力
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弹簧 原长 (cm)
拉力 (N ) 0.5 3 1 1.5 分析论证: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弹簧 长度(cm) 4 5 6 弹簧伸长长度 (cm) 1 2 3
弹簧测力计
作用: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弹力是发生弹性 形变的物体,由 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 体产生的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例如我们常说的 支持力、压力都 是弹力
例: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 压,它们之间有没有弹力?
答:
没有,因为两球之间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直接接触 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弹性限度
取出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 大的力拉,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 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 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的原来形状。
弹簧测力计
在弹性范围内,拉弹簧用的拉力越大, 弹簧伸得越________ 长
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会有什么关系?
弹簧测力计
吊环 弹簧 指针
挂钩
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 值、零刻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必须具有形变,二是形变必须能够恢复。

3.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簧被拉伸和压缩时产生的力。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3. 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

4. 讲解弹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作用效果。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和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答案: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产生条件是物体必须具有形变且形变必须能够恢复,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请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弹簧门、弹簧床垫、弹力衣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但在实验操作和例题讲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 弹 力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 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 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4.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问题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 或 体积发生改变的现象. 2.弹性形变:去掉作用力后物体的形变能够恢复原状 . 3.弹力:发生 弹性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 恢复原状 ,对与它
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4.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 不能完全恢复 原来的形状.
5.弹力产生条件:两物体 接触 且发生 弹性形变 .
6.接触力 定义:相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拉力、压力、 支持力、摩擦力等.
温馨提示 像重力、电磁力一样不需要物体接触就产生的力, 叫非接触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了解.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度成正比. (即胡克定律) 2.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难点突破
一、弹力有无的判断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进行判断,如果具备弹力产生的 “两个条件”,则接触面之间存在弹力. 2.运用“假设法”进行判断 (1)假设该处没有弹力.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受到弹 力,可以假设与该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即假设该处不存在 弹力,看该物体是否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确定该处有无弹力.
二、几种弹力 1.常见弹力:平时所说的压力 、支持力 和拉力 都是弹力. 2.弹力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 接触面 . (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三、弹簧测力计 1.的伸长(或缩短)量 x 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则应调零;
(3)拉动秤钩几次,看弹簧与外壳是否存在摩擦,若 有,请调整后再使用; (4)将自己的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 沿弹簧轴线方向慢慢用力拉头发;
(5)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 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 1.72N , 30岁组的平均约1.5N , 40岁组 的平均约1.38N , 60岁组的平均约0.95N , 10岁以下的平均约0.84N 。
形变分类
1.弹性:受力时发生 形变,不受力时,又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 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条件:
1. 发生弹性形变; 2.接触并且相互作用。
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单位:N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性形变
其他弹簧测力计
典例解读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 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 小将比实际的力 (C ) A、相同 B、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
典例解读
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3.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各加6N的拉力,
A.0N;
B. 3N ; C. 6N ; D. 12N 。
3.使用方法:
(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 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 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C.同一物体发生的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 D.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张力都是弹
力。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猜想:
1.如果是不同的物质?粗细、长短等?
2.如果是相同的物质,相同的物体即粗细、长短都 一样,那么弹力和什么有关?
设计实验:
一根粗细均匀的弹簧、刻度尺、若干相同的勾码、 铁架台 具体步骤自行说明
结论:弹簧的伸长量越长,所受拉力就越大。
准确测量弹力?
如何准确测量弹力?
如何准确的测量弹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 内,弹簧的伸长量越 长,所受拉力就越大。 指针 2.构造:主要由刻度 盘、弹簧、指针、挂 挂钩 钩等组成。
弹簧 刻度盘
如何准确的测量弹力的大小
如何准确的测量弹力的大小
实验探究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
设计实验:观察,校对弹簧测力计,再把头发拴在弹 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 时拉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头发.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刻度,分度值; (2)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点,
三要素:
1.大小:与物体的材料以及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 2.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恢复原状的方向
3.作用点: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体上
弹力
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可见: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 在于生活中。
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 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第七章
第二节
教材:人教版

弹力
适用: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
力的作用效果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动 静 快 慢)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直 曲线) 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 变 形状改变 (拉伸、压缩或弯形状
没有恢复到 原来形状 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 面团;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吗?
典例解读
4.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 000 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 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B )。 A.2 000 N B.1 000 N C.0 D.500 N
小结
弹力 弹簧测力 计
弹性 塑性 弹力 弹力与形变
原理 结构 使用 其他测力计
典例解读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 A.物体发生形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体发生形变只有弹性形变;
C.用力压在桌子上,桌子是坚硬物体,不 会发生形变 D.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发生弹性形变。
典例解读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会产生弹力;
B.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